APP下载

短视频对两会热点的融合传播策略

2021-03-24张正怡韩敏

传媒 2021年4期
关键词:融合传播人民网两会

张正怡 韩敏

摘要:媒体融合背景下,短视频成为主流媒体重大主题报道守正创新的发力点。人民网在培植与优化短视频传播基因的同时,在创新传播观念、丰富内容形态、融汇传播渠道上做出了积极探索,使《民法典》系列解读报道释放出广泛影响力。

关键词:短视频 融合传播 两会 人民网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2879票赞成、2票反对、5票弃权,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五年磨一剑,宣告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人民网围绕这部“新中国历史上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策划推出了一系列解读报道,通过生动活泼的短视频形式,让受众了解《民法典》将如何帮助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如何影响每个人的生活。笔者以人民网《民法典》系列解读报道为例,具体分析短视频的传播特点及规律,以期为主流媒体短视频内容的生产与高效传播提供借鉴。

一、新创意与新技术比翼齐飞

《民法典》是本届两会热点,受到各大主流媒体的关注。人民网以生产兼有传播力和影响力的融媒精品作为目标,精耕细作新技术新手段,让《民法典》系列解读报道备受欢迎。

1.创意为先,融入情感认同的灵魂。在短视频传播语境中,众声喧哗,人人皆可自媒体,优质内容仍然“紧俏”,主流价值不可或缺。作为主流媒体,人民网深感守土有责的同时,将传播意图以创新化方式进行表达,让受众在流行的框架与熟悉的符号中,“触摸”并接受《民法典》主题。5月25日发布的《民法典草案关键词,你pick哪一个?》,短短1分04秒的视频,创意采用时下流行的街访风格,注重真实性,受到网友的追捧和欢迎。短片在人民日报新媒体首发后,全网播放量超过100万。对受众而言,该视频营造了一种既熟悉又新奇的体验,形式上化繁为简,对1260条法律条款进行选择性呈现,通过“一分钟”的时间,带领受众把握《民法典》重点;表达上,选取普通路人的直观感受,如“我觉得印象最深的就是高空抛物如何追责”“30天的离婚冷静期我比较感兴趣”等,真实可感、平易近人,打破了主旋律宣讲式内容与普通受众之间的隔阂,向受众提供了更多真实客观、立场鲜明的信息,也让《民法典》入耳入眼更入心。

2.技术赋能,注入高效制播的基因。如果说内容是主流媒体的立身之本,那么技术就是主流媒体的助推器。从堆山积海的大数据,到智能识别、自动生产的AI,技术正爆发出巨大的推动力。人民网深知只有大力引进前沿技术、深度使用成熟技术、主动探索核心技术,才能在迅猛发展的短视频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因此,人民网坚持技术赋能的战略构想,紧跟技术发展趋势,从搭建中央厨房到成立AI研究院,从启动“创作大脑”到推出党媒算法,实现生产、传播流程的重塑,不斷走向智慧化、高效化,2020年两会期间共计推出《民法典》系列解读报道百余条。但不可否认,相比抖音、快手等短视频领域的“头部玩家”,人民网在技术积累上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所以,人民网也积极与这些技术领先的平台合作,找差距、补短板,提升技术实力。如引入抖音平台的“短视频+AI”精选模式,系统提高《民法典》系列解读报道的传播力。这套内容分发模式,既有新媒体的效率,又有主流价值的算法,在推动人民网迈向短视频生产新台阶上,将继续发挥重大效能。

二、深挖内容特色,以短视频形式多角度解读《民法典》

5G的发展让视频形态得到极大的释放,短视频生产正成为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人民网《民法典》系列解读报道坚持“内容为王”,深耕短视频领域,在个性化、品牌化传播上取得显著成效。

1.趣味视频让法规现实起来。“以受众为中心”是短视频思维的原点,一条短视频要赢得受众青睐,并被广泛传播,必须走群众路线。然而,纵观主流媒体的短视频产品,尤其是传递主流声音的,往往立意高远、话语严肃,容易陷入说教的表达瓶颈,难以引起受众的情感呼应与共鸣。人民网《民法典》系列解读报道摒弃传统宣传思维,一改高高在上的视角,重点关切受众的理解力、接受力及价值观,将真知灼见、真情实感寓于短视频产品之中,实现了《民法典》主题的软着陆。5月20日上线的《“桃园三兄弟”用上民法典》,以人们熟悉的三国故事“桃园三结义”为引子,拉开详解《民法典》的序曲。视频选取“遇到吃‘霸王餐,怎么治?”“遭遇高空坠物被砸伤,怎么办”等身边常见事例,通过趣味十足的动画,让历史人物穿越,将法律法规与现实生活相连。视频除了使专业晦涩的法律主题通俗易懂外,也让受众了解《民法典》的过程变得轻松愉悦。

2.水墨动画让法条鲜活起来。就当下的短视频内容生态而言,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作品仍是稀缺资源。更多时候,有意义的作品枯燥性强、说教色彩浓,与百姓心声离得远;有意思的作品太通俗化、泛娱乐性强,消解了作品的社会价值。要实现二者兼容,就得在表达方式上下功夫,让受众感到好看好玩,乐于接受。人民网推出的5期水墨动画《民法典版成语新说》,分别选择信誓旦旦、祸从天降、亡羊补牢、鸠占鹊巢、因小失大这5个成语,用来讲述协议离婚、高空抛物、财产继承、妨害物权、霸座失信等一系列此前难解的问题,并引用《民法典》相关法条进行答疑解惑。短短几分钟的视频,简洁有力、画面感强,展现了一个个生动诙谐的故事,用有意思的方式讲解有意义的内容,让专业晦涩的法条鲜活起来。5期内容在人民网“两微一端”发布,并得到今日头条、腾讯视频平台转发,曝光量过亿,舆论反响热烈。

3.系列作品让立法指引百姓生活。短视频的受众是一个个普通人,要争取他们、打动他们,就应该采取平视视角——站在他们的立场看问题,贴近他们的生活讲法律。唯有如此,短视频作品才能体现出“真善美”和引导力。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承载着几代立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亿万民众的梦想,人民网通过《一部民法典到底有多重要》《这些事,民法典都管!》等系列视频,讲述《民法典》的诞生、编纂及铸典对国家的重要意义,并聚焦其中的热点问题,包括近年来多发的网贷变成“套路贷”、见义勇为者反被告、离婚时夫妻双方的债务认定等,实现了对受众视角、诉求及心理的贴近。很多受众看过视频后,纷纷表示生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进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行动上的回应,让《民法典》的精神和内容内化于心、外践于行,融入日常生活,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也为法律的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独特的融合传播策略

内容固然是主流媒体的立身之本,传播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在融媒时代,谁掌握了渠道、拥有了平台,就赢得了受众。从借力热点、渠道探索,再到价值传播,人民网《民法典》系列解读报道集中打出了一套融合传播的“组合拳”。

1.对热点的借力与制造。在海量信息的长期“轰炸”下,受众热衷于追逐热点,喜欢富有冲击力的符号,但是越来越难以投入过多时间与精力去细究某一事件。针对这种现状,人民网通过借力热点与制造热点,使《民法典》系列解读报道体现出更强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实际上,报道从策划环节就对热点大加关注,快速布局和跟进,并使报道内容与之结合,如《“桃园三兄弟”用上民法典》《民法典版成语新说》中频繁讨论的“遭遇高空坠物被砸伤,怎么办”,就是对“高空抛物”这一热点时刻保持敏感度的结果。同时,在《民法典》系列解读报道的生产环节,也注重制造亮点、预埋爆点,不仅能吸引受众注意,更会刺激受众的点评赞转发行为,进而引发裂变式传播效果。如《民法典版成语新说》首期《信誓旦旦》,就从女子嫁给男子“氓”开始讲起故事,将《诗经》经典、家庭暴力、离婚协议及离婚诉讼等巧妙植入其中,让受众逐一发现。视频一经推出,就在微信、微博迅速蹿红,几小时内点击量突破600万,获得点评赞转发7.5万,引发网友直呼“要多创作一些这样的科普动画”。

2.渠道探索积极“扩面”。平台媒体化和媒体平台化将成为媒体发展的必由之路,如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就已经具备“平台+生产者”的特点。对主流媒体而言,要想在短视频领域获取更大影响力,就应该扮演起类似的角色。《民法典》系列解讀报道的宣发就是如此,不仅立足人民日报新媒体矩阵,联动宣传相关短视频作品,持续放大《民法典》的影响力,更寻求积极“扩面”,不断提升传播力。当下的受众在媒介接触上有着太多选择与需求,一家媒体的辐射范围毕竟有限,集合“众人之力”,实现优质平台的大融合,就会让“媒体小船”变成“传播舰队”。人民网转变思路,以开放包容之姿与各类媒体开展渠道、内容、技术上的合作,共同打造《民法典》短视频宣传阵地,不仅保障了内容品质,还实现了更广泛的覆盖和全方位的延伸,助推《民法典》相关议题直接传至受众眼前。

3.筑牢主旋律的价值传播模式。短视频的高速发展

对受众时间和注意力资源的竞争愈演愈烈,引发了很多媒体的“流量焦虑”,但低质的流量、失序的算法也给短视频内容生态带来了巨大损害。人民网《民法典》系列解读报道的成功实践启示我们,主旋律和普法内容同样可以收获高流量,“党媒算法”也有自己的“一片天”。纵观人民网《民法典》系列解读报道的传播探索,始终围绕一个核心,即如何在融媒时代筑牢主旋律的价值传播模式。人民网并非排斥流量,而是利用算法赋予正向引导,在《民法典》系列解读报道中,始终围绕“彰显立法过程之严谨

与百姓生活之紧密”这一主题进行创作与传播,努力从战略高度、普法维度和情感角度寻找切入点,筑牢主旋律的价值传播模式。同时,谨防“流量陷阱”,绝不盲目服从于用户需求和市场需要,即使在智能生产盛行的今天,也始终保持对专业的执着、对价值观的坚守,在《民法典》系列解读报道采集、分发、生产阶段,对内容质量严格把关,不断提升短视频作品的品牌力、触达率、转化率,壮大主流声音的影响力。

作者张正怡系上海政法学院副教授

韩敏系上海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张梓轩,梁君健.因袭与重塑:移动传播时代的新闻视听语言特征研究——以三大央媒两会短视频报道为例[J].新闻大学,2017(05).

[2]彭兰.短视频:视频生产力的“转基因”与再培育[J].新闻界,2019(01).

猜你喜欢

融合传播人民网两会
融合创新,让新闻动起来、活起来、亮起来
电视节目与微博的融合传播研究
从推选到竞演
从“第六届广府庙会”联动报道看南方报业媒体融合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