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革命纪念馆的革命精神宣传与教育新模式

2021-03-24彭茜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期
关键词:革命精神教育活动传播

彭茜

摘 要:目前中国革命纪念馆在宣传、传播革命精神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广大文博工作者的不断学习和努力,革命精神的宣传与教育有了多样化的形式。但是革命纪念馆因为种种原因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也成了阻碍纪念馆发展、革命精神传播的小小阻力。文章根据国内革命纪念馆的实际情况对纪念馆革命精神宣传与教育的新模式和解决办法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革命纪念馆;革命精神;传播;展陈展览;教育活动

1 革命精神的发扬光大需依托中国革命纪念馆的发光发热

纪念馆是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专题的博物馆,是社会历史类博物馆的一个类型。目前中国纪念馆的数量颇多,其中革命纪念馆占据了大部分。革命纪念馆是为纪念近现代革命史上重大事件或杰出人物依托有关革命遗址、纪念建筑和文物资料的教育宣传、保护收藏、学术研究机构。革命纪念馆是我国具有特殊性质的博物馆群,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从黑暗到光明的一路拼搏,记录了中华民族与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险、前赴后继的光辉历史,最重要的是,凝聚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与革命精神。革命精神是为了国家与人民利益,不怕困难与艰险,哪怕失去生命,也要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虽然中国革命纪念馆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但不论身处什么时代,它对我们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中国公众而言,其必要性与重要性都是毋庸置疑的。革命纪念馆里承载与传承的积极向上、永不言弃的革命精神,是任何年代、任何时候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丢弃的。

中国革命纪念馆担当着宣传与弘扬革命精神的重任,革命纪念馆自身发光法热,才能够进一步衬托与促进革命精神的发扬光大,两者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良好关系。只有中国革命纪念馆在各个方面有了更好的发展与前进,革命精神才会在其载体—中国革命纪念馆的烘托下越走越远。

2 革命精神的宣传与教育模式中出现的问题

2.1 展陈的同质化

陈列展览是一个博物馆最主要的日常业务,是博物馆为广大观众服务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博物馆综合性最强的业务工作。它反映了一个博物馆藏品的数量与质量,学术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展览设计的创意水平、制作水平、科技水平。

但是纵观我国的革命纪念馆,陈列展览忽视或弱视纪念馆本身的性质、规律、特点、主题、需求等方面,再加上对于学术研究的不深入、不透彻,我国革命纪念馆在展陈方面有了“千馆一面”“千展一面”的“特色”。在内容上都是以教科书式的革命史或者党史为框架进行宏大叙事,局部结合各自主题添加一点点细节,叙述文字上褒贬分明;在形式上基本上以大红色为基调,序厅加以各种类型的雕塑或者油画,转折处加上场景或者浮雕以增强表现力,最后以多媒体视频之类的表现手法结束。

由于我国革命纪念馆展陈的同质化较为严重,导致很多观众没有很好的记忆点,受教育程度不深刻,并且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观众作“回头客”,口碑营销上也会大打折扣。如果每一个革命纪念馆的展陈都大同小异,作为观众心里会有疑问:到底值不值得去下一个革命纪念馆?到底值不值得让我走进第二次?

2.2 教育活动、宣传模式的同质化

全球博物馆的根本宗旨与终极使命是保护和传承人类社会的多元文化与多彩环境。社会教育与公共服务便是实现其宗旨的重要手段。在2007年维也纳召开的第21届国际博物馆协会代表大会上就对博物馆的定义进行了修订,首次将“教育”作为博物馆的第一功能进行阐述。当代博物馆的发展趋势也表明,博物馆逐渐由“以藏品为中心”向“以观众为中心”转变。

而我国博物馆尤其是革命纪念馆在教育活动与宣传模式上不仅没有紧跟时代步伐,并且同质化严重。

首先,在教育理念上,我国纪念馆教育意识淡薄,重展不重教,教育活动偏少且没有创意;其次,我国纪念馆被动等待观众上门,很少主动服务于学校和社区;再次,我国纪念馆在观众研究方面的工作做得非常少,没有因人施教,因人而异,片面而笼统地策划教育活动,从而导致教育形式的落后呆板、手段极其单一;最后,大多数革命纪念馆除了讲解员以外沒有专门、专业的教育活动策划人员,教育资源的挖掘不够深入,导致教育活动浮于表面。

我国革命纪念馆在宣传模式上基本上大同小异,毫无特色,没有结合当地特色,更没有很好地运用新媒体进行造势。

首先我国革命纪念馆的宣传标语大同小异,换汤不换药,没有突出展馆自身特色;其次,宣传模式过于单一,依赖传统媒体更多,“互联网+”时代并没有很好地运用各种新媒体对展馆本身与教育活动进行宣传;再次,在宣传上因为没有观众研究作为前提,因此也就没有很好地进行分众宣传,宣传也要因人而异才可以达到最大的宣传效果;最后,我国很多纪念馆的宣传给广大观众有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这种疏离感与俯视感是观众所不乐于接受的。

2.3 革命精神主题不够突出

我国革命纪念馆虽然说都是我国历史长河中必不可少的一颗星星,但是每一颗星都有它的特色与重点。这就需要每一个革命纪念馆在学术研究方面进行深挖,多学、多看、多思考,再进行创意构思,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展馆的革命精神,最符合展馆内容的革命精神,也是独一无二的区别于其他革命纪念馆的革命精神。很多纪念馆虽然说记录和展出的内容不一样,但是在革命精神上照搬别馆,让观众没有深刻记忆点。

每一个革命纪念馆都应有自己的革命精神传承与传播,都应有自己的革命主题,而不是让观众觉得没有必要再来第二次,或者参观完以后什么也没有记住,这样一来,革命纪念馆的教育效果也差强人意。

2.4 革命纪念馆的地域限制性

中国革命纪念馆因为历史发生地的原因很多在小城镇,这也导致了小城市的纪念馆发展相比较于大城市的纪念馆在各个方面都要更加滞后。从理念上到内容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滞后。

最大的差距之一是在新媒体的应用和观众研究上。这也是国内众多纪念馆的弱势,该怎样引领国内革命纪念馆在新媒体和观众研究上与当今时代接轨,进一步宣传与传承革命精神,是我们每个纪念馆人需要思考与研究的。

2.5 纪念馆新媒体运用程度偏低

新媒体应用程度偏低的原因之一在上一点已说到,跟纪念馆所在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然而这不是唯一的一个原因。首先,纪念馆对新媒体的重视程度不高,对传统媒体依赖性强;其次,很多纪念馆没有专门的新媒体运营团队,从创建到良好运营需要专业人士。在如今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或者说是“微时代”,对新媒体的应用并不是说要摈弃传统媒体,而是可以双管齐下,一起为纪念馆革命精神的传播与传承助力。

3 革命精神的宣传与教育新模式浅析

3.1 结合革命精神进行纪念馆观众研究

观众研究伴随着博物馆对观众体验的强调而产生与发展,是博物馆进行观众拓展行为的理论指导与效益评估方法论。观众研究可以为博物馆的自身发展提供另一个专业视角。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20年代便开始有意识地进行有计划的观众研究。到了20世纪60年代,观众研究逐渐有了大幅增长的趋势。1989年美国博物馆协会成立了观众研究和评估专业委员会,1992年美国观众研究协会被正式并入其中,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掀起了博物馆观众研究的热潮。

目前国内的博物馆尤其是革命纪念馆在观众研究上相比于欧美国家和博物馆其他方面的发展而言成果甚少。但是观众研究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有助于博物馆自身的良性发展:可以更有准备地把握观众动机,推出更满意的公共服务,策划更受欢迎的教育活动,提供更舒适的观众体验,从而真正让观众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进而达到“以观众为中心”的体验效果,让观众真正意义上受到教育、受到触动。革命精神的传播与传承是要触发观众心灵深处才叫真正的成功,如果只是流于表层、走马观花的程度,是达不到革命纪念馆的传播效果的。

因此,结合革命纪念馆自身的革命精神,进行有序有计划的观众研究是有必要的。有条件的纪念馆可设置专门的观众研究小组,每年进行几次大的不定期观众研究。参考观众研究的数据结果再来进行教育活动策划与实践、传播形式的创新与整合,才能真正把革命精神发扬光大,把革命精神滋润到观众的心灵深处。

3.2 结合革命精神创新纪念馆展陈

上文有提到我国革命纪念馆的“千馆一面”的现象,要打破这种现象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其次是对于革命精神与历史内容的深入挖掘与探讨。只有结合了展馆展出内容挖掘自身的特点,再依据其特色进行策划、展陈,同时展陈需要大的创意和创新,才能打破目前国内纪念馆的大同小异之现状。

在展陈之前,多考虑革命人物和革命事件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才是导致革命精神不同于别的展馆的一个差异性。同时各个革命纪念馆要深度提炼展馆自身特殊的文化符号,将特殊文化符号、文化印记融入革命精神的提炼,这也是商业中很重要的一点,也就是“品牌意识”。将纪念馆打造成一个独属于自己的独立品牌,加强了观众记忆点,无形之中也拓宽了额外的潜在观众源,吸引更多观众进入革命纪念馆,进而促进革命精神的有利传播。

3.3 结合革命精神创新纪念馆教育活动项目

教育活动的创新可以多参考国外众多博物馆案例,再进行改进让其适应我国观众以及国情。目前国内革命纪念馆的展馆内容大部分是学校历史课本内容相关或者延伸,所以针对青少年群体教育活动形式上可结合课本知识,加强馆校合作。而青壮年观众作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顶梁柱,可以策划与之密切相关的教育活动。老年人群体中很多人经历了革命年代,对于革命纪念馆有很深的情谊,可根据老年人的特点来策划教育活动。只有分众策划教育活动,再结合展馆自身特色来策划,这样的教育活动才会突出重围,真正打动观众,而不是一个笼统的教育活动面向所有的受众。这也就回到了之前提到的观众研究,所以说纪念馆观众研究是很重要的一环。

3.4 结合革命精神加强纪念馆学术研究,突出本馆主题

一个革命纪念馆的学术研究如果做起来了,并且做得非常深入和细致,相信它的展览与陈设以及它的公共服务也不会特别差。博物馆是一个“综合性科目”,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科目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一位革命人物的宣传与革命精神的传播,都与展馆的学术研究的深入程度密切相关,只有加强学术研究,才更能体会与提炼其革命精神,也就更能传播好革命精神,让观众更能感受到革命精神的力量。

3.5 结合革命精神加强纪念馆新媒体宣传运用

即使国内有一些革命纪念馆身处小城镇,但这不是停止纪念馆与时俱进的理由。越不在大城市,越要让自己的声音传播出去,越需要借助媒介的力量将自己的革命精神宣扬给广大公众,也许这些公众里有潜在的观众,有还想来第二次的实际观众,也有帮纪念馆进行“口碑营销”的忠诚观众。博物馆需要媒介的力量,纪念馆需要借助媒介将自己的声音传播得更远更广,让中华大地所有人都听到:原来我们中国在很多年以前发生了这样的故事,有这样的英雄。在这个“微时代”,新媒体就是最好的媒介。

借助新媒体力量,创办微信公众号、微博公号、互联网官网,三种媒介同步更新,将纪念馆的历史内容、革命精神、教育活动、观众体验各个方面进行宣传,观众的阅读和转发,同时也是纪念馆的参与与被参与。有条件的纪念馆甚至可以成立新媒体运营小组,专门负责纪念馆的宣传、革命精神的传播,为吸引观众、感动观众贡献来自新媒体的力量。

媒介的力量与传播的力量不容小视,只有重视起来才能让纪念馆发展得愈来愈好,才能让革命精神传承得愈来愈远。

4 革命精神的传播传承与中国纪念馆的发展壮大相辅相成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了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到底何为文化自信?这是一個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而这种自信来自中华民族每一个国人的精神脊梁与精神底气。

革命精神的传播与传承有利于我们加强文化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宣传和弘扬革命精神,是我们构建文化自信的重要一环。而作为革命精神的载体—中国革命纪念馆,它肩上的重担可以说任重而道远。加强革命纪念馆的建设与发展和革命精神的传播与传承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遗产才不会被丢失。

参考文献

[1]段勇.当代中国博物馆[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7.

[2]郑奕.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

[3]张雨辰.纪念馆与革命精神宣传模式现状与提升对策—以天津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3):185-187.

[4]程东.革命纪念馆开展革命精神教育的几点思考[J]. 科技创新导报,2015,12(15):148-149.

猜你喜欢

革命精神教育活动传播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谈能力探索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
企业基层单位两学一做中领导的作用
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内涵研究
论赣南苏区美术文化在苏区革命精神的呈现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