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汉代养老、收租、告贷题材画像砖解析

2021-03-24白丽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期
关键词:命名含义养老

白丽

摘 要:画像砖作为汉代社会出现的一种在墓葬中展现死者生前生活场景的一种特殊载体,在帮助我们探索了解汉代人民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四川是汉代画像砖分布的一个重要地区,此地出土的“养老图”更是备受瞩目。文章试从“养老图”的定名、其与其他类似图像的界限和此类图像在墓葬中出现的含义三部分进行叙述。

关键词:养老;收租;告贷;命名;含义

四川出土的此类画像共有9幅,被命名为“养老图”“告贷图”“收租图”,还有“赈赡穷乏图”。按其意义主要可分为两类,这两者却是完全相反的两种不同的意思。“养老图”“赈赡穷乏图”表现的是当时的汉代社会上层管理者体恤下层劳动者,给予他们帮助,体现的是管理者对于人民的善意。而“收租图”“告贷图”展现的是当时的豪强地主及上层管理者对于普通劳动人民的压迫,体现的是消极的一面。所以,对于此类画像的解读与命名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欲对四川发现的此类画像砖做全面的解读,找出不同类型图像的异同点。

1 前人研究回顾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前人研究回顾

此前已有学者对此类图像的命名和含义做过解读。最先是沈仲常先生在1979年对《四川汉代画像砖拓片》中收录的1956年彭县太平乡出土的名为“告贷图”的画像砖和重庆博物馆藏的《四川汉画像砖选集》中收录的1952年德阳县黄许镇蒋家坪出土的名为“乞贷”的画像砖以及1975年在曾家包M1中出土的名为“养老图”三幅画像砖进行解读,发现其中的老者持鸠杖,并与武威汉墓中出土的鸠杖和文献古籍材料进行比对,认为这些画像砖应当定名为“养老图”画像砖,其含义从表面上看是尊老、养老的制度,实际上所尊的三老、五更,大多为封建地主统治阶级和官吏,而不是普通大众。①随后胡顺利先生在1980年針对沈先生的观点又做出了补充说明,认为此类图像应当定名为“奉诏仲秋养老图”,表现的是东汉王朝的郡县政权遵照仲秋养老,莫敢怠慢的情景。②2018年,蒋宛羚又对曾家包M1画像砖这一类题材的画像进行总体解读,最后得出养老图的构成要素应当包括官吏、粮仓、持鸠杖者、送粮行为这几个要素。③沈仲常先生和胡顺利先生虽然对图像的名称及意义做出了解读,但并未对此类画像的定义标准提出明确的区分特点。蒋宛羚老师则弥补了前两位学者的不足,提出了判定标准,但其着眼点还是放在了鸠杖、老者及粮仓这三个要素上,对其他要素的涉及比较少。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养老:尊老养老是我国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汉代又是以孝治国的典型时期,所以在描写汉代的典籍中经常有关于国家救济和尊老养老的文献记录。有“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受之以王杖,铺之以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④,说明汉代在仲秋之月会给70岁以上者授王杖,并且会给他们其他生活用品,用于生活。又有“赐民年八十以上米,人一斛,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以上加赐帛,人二匹,絮三斤”⑤,由此说明在汉代国家分别会给年龄80岁以上、90岁以上者不同的待遇扶持其生活,仅是从年龄层面做了界定,而未有身份界定。又有描写“举民年五十以上,有脩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以十月赐酒肉”⑥,说明在汉代会给50岁以上的官职县三老的长者赐酒肉以供其享用。综上所述可知,在汉代可享受国家赏赐且具有养老资格的人主要包括两类:其一为50岁以上的县三老,赐酒肉;其二是70岁以上者,会由国家赐王杖并赐米、布帛等生活用品。

收租:汉代国家会向土地所有者收税,而土地多被当时的豪强地主把持,所以形成了国家向土地所有者收取一定的国家税收,而土地所有者又通过对普通平民租借土地,转而向平民收取税收,并且税率往往远高于国家向其收取的税率,而这些税收往往是以谷物的形式上交,实际也是豪强地主盘剥普通贫民的一种方式。

借贷:在汉代,一些富商巨贾、豪强地主、贪官污吏,会在采矿煮盐、占田置地积累大量财富之后,向需要物资的其他人以远远高于买进价钱的形式对其租借,向其收取高额的借贷金,其形式一定程度上同收租形式有相似之处,但其盘剥能力要远远高于收租对普通民众的压迫,也是一种豪强地主压榨贫民的方式。史料就有记载:“当具有者半价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买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①由此可知借贷给人民带来的伤害。此外,除了豪强地主外,汉代政府也会实行放债,《汉书·王莽传》就记载“又令市官收贱卖贵,赊贷予民,收息百月三”,可知其利息还是相当高的,同时借贷的范围也极其广,不仅仅限于谷物粮食。

2 四川发现的“养老图”“收租图”“告贷图”的构成及含义

画像砖是向人们传递当时信息的重要资源,在四川发现的养老、收租、告贷类画像砖之间也有一定的异同点。这些图像根据其构成要素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以新都新民乡画像砖墓M3中出土的画像砖(图1)为例,这类图像的构成部分主要包括持鸠杖呈下跪姿势的老人和一个身负袋状物或手捧盆的类似小吏的人物,从图像可以看出,后者的身份明显要高于前者持鸠杖的老人,因为其服饰和体形明显要高于老人。还有一个在画面中身份应当是最高者,跪坐于老者对面,且身下有毯子状的东西。除人之外,图像中出现的还有房子。此类房子,学者一般都认为是当时的粮仓。而图像想要表达的主题应当是小吏给持鸠杖的老者赐物资,而另外有官吏在一旁监督。

根据前文对不同概念的界定,这幅图像表现的应当是汉代向年龄在70岁以上的手持鸠杖的老者发放供养物资的场景,是汉代尊老养老制度的一种体现。图中老人所持之物是否就是文献记载中的王杖?武威雷台汉墓出土了相同的实物,并且墓葬中出土的竹简中明确记载此鸠杖就是王杖。②综上所述,这类图像是汉代尊老养老的体现。在这类画像砖中,德阳市黄许镇征集的画像砖,在龚延万、戴嘉陵先生编撰的《巴蜀汉代画像集》中被定名为“养老图”③,但是在高文和王锦生先生的《中国巴蜀汉代画像砖大全》中又被定名为“赈赡穷乏图”,而将此类图像以这种名称命名也是第一次,且其中的图像也仅此一例,图像的含义被认为是为了宣扬主人赈济穷人的“仁义”“德行”的。这幅图与其他被命名为“养老图”的画像砖在构成要素上的区别在于,这幅画像砖中被救助的老者未持鸠杖,这也是高文和王锦生先生将其区别于“养老图”画像砖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其在图录中的解释为“图上受礼者未荷鸠杖,且又长跪于地,与‘养老图中执鸠杖者的身份明显不同”④,认为图中的老者是长跪于地的。但是从其他的“养老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图像中被赐物之人都是呈双膝跪地的姿势,而其中的类似于官员的人物都是跪坐于毯子之上的,这点似乎不能看作是两类图像的区别。而未荷鸠杖者就不能接受政府的救济吗,似乎没有这种规定。由上文可知,汉代政府对年纪在50岁以上的乡三老和县三老也会赐物,这些人就未荷鸠杖,所以鸠杖也并不是判断其是否为“养老图”的一个特定标准。最重要的是,养老政策是一种官府对于下层社会人民的抚恤政策,是一种官府行为,画面中应当包括有官员作为见证,来进行此种赐物行为。所以,笔者认为,此类图应当还是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养老图”的范畴,故将其归为“养老图”,而这类图像的主要构成部分就是“官吏”“老者”以及“小吏”和“粮仓”这四个构成要素,至于老者手中是否有持鸠杖,并不是此类图像的主要判别方式。其所表达的意义应当是官府抚恤社会中需要帮助的在一定年纪的长者,体现政府尊老养老的政策。

第二类图像以广汉县东南县和平村砖室墓中出土的画像砖(图2)为例,此类画像的主要构成与第一类图像的不同之处在于,这类图像的构成有房屋,一般认为是粮仓,粮仓前执算筹的类似官吏者,其次就是人数不等的负物品前来向官吏上交的人,有的是用扁担负于肩上,如广汉县砖室墓中的这块画像砖,也有的是用马车驮来,如新津县和广汉新平镇罗家包汉墓M3出土的画像砖。整个画面缺少了“养老图”中向被赐物者传递物品的小吏,画面呈现的是与其相反的场景,是由其他人向官吏交纳东西的过程。这与河南密县打虎亭M1中出土的“收租图”(图3)描述的画面极为相似,仔细看可以发现官吏身后的车上的粮食是满袋的,而前来交租者身后的粮食也是满袋的,用静态的画像描述了一幅动态的交租场景。

综上所述,这类图像应当是属于“收租图”,画面相比较而言構成人数一般较多,通常还会有马车或牛车之类,一般都包括“持算筹的人”“送物者”“房子”。而这类图像中的房子与第一类“养老图”中的房子有明显的区别,“养老图”中的房子一般呈现的是一种封闭的粮仓类的房屋,而此类图像中的房子一般都呈四面开放式,其形式更加类似于亭子,而其中的送物者形态也各不相同,一般有马车、牛车,还有负扁担者,而人物的数量也不等。其表现的应当是收租交租的场景。

第三类图像是指曾家包M1出土的画像砖(图4),在报告中这幅图被命名为“养老图”,在其他的图录中学者们也一直称其为“养老图”,主要原因是以前的判定标准都是以图中的被赐物者是否荷鸠杖为标准,对其他的图像要素涉及较少。但从图像来看,这幅画像砖与“养老图”画像砖还有两点极其明显的差异:首先,这幅图中的人物构成只有两个,除了荷鸠杖的老者外,另一个就是送物的小吏。由上文可知,“养老图”的一个重要标准在于此行为是属于官府行为,界定的标准就是画面中要有官员形象存在,在这幅图中并没有体现。其次,就持鸠杖的老者而言,图中的老者形象与“养老图”中的老者形象有很大的差别,其形象明显要比送物的小吏的形象还要高大,而在画像砖中,一般身份较高、较重要的人物在图像中的形象要比其他人物更加高大,如果以此标准来判定的话,似乎就颠倒了赐物与被赐物者的身份。所以笔者认为这幅画像砖被认定为“养老图”是欠妥当的。根据画面所描述的场景来看,持鸠杖的老者的确是要从小吏手中接过盆中的物体,是一个接受而不是送出的场景,所以这又与第二类“收租图”有明显的区别。而从汉代的文献可知,告贷行为是存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的,不仅有民间放贷,还有官府放贷,而借贷者的身份既包括社会底层的贫苦大众也包括身份较高的人,所以这幅图像应该展现的是主人放贷的场景,因此定名为“告贷图”可能更为恰当。表现的应当是汉代社会中官府或地方豪强地主向人民放贷的一种场景,是一种土地私有制下上层社会剥削下层社会的一种方式。但因为汉代放贷的不仅包括民间放贷也包括官府放贷,而被放贷的对象也不仅包括普通贫民,所以对于其表现的意义应当根据特定情形进行具体分析。

3 结论

“养老”“收组”“告贷”三种行为是汉代社会三种不同的行为方式,而“养老图”“收租图”“告贷图”三种图像在画像砖上的出现,也进一步对文献中记载的汉代历史进行了辅证,是了解汉代社会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材料。各种图像之间虽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也是极其明显,因为名称的不同而体现出完全不同的意义。所以对于不同种类的画像砖要具体分析其画面的构成要素及其要表达的场景意义,而不能单靠分析的思维定式去进行判定。

猜你喜欢

命名含义养老
养老生活
注册养老机构已超2.8万家
有一种男人以“暖”命名
养老更无忧了
每个袋子里总有坏土豆
浅析新课程标准下《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过足官瘾
官瘾成癖
鼹鼠牌游乐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