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名枪印象(8)

2021-03-24晓枪老王

兵器知识 2021年2期
关键词:基线枪托弹匣

95式步枪带弹匣玩倒立(摄影/晓枪老王)

95式可能是中国最有争议的步枪。这种争议并不会随着95式逐渐退役而消失,而很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

我是1994年出生的人,比95式大了一岁。大概是初中时期,我开始对军事感兴趣。这也难怪,哪个男孩不曾对军事感兴趣呢?当时我对军舰、导弹、飞机、坦克样样都好奇。尽管年轻,但我依然发现了一个特殊的秘密:在众多军事装备中,95式步枪是最特殊的一个——它是一个人人都在骂的“万人捶”。

当时的我还年轻,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总是人云亦云,觉得95式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当时的我狂劲十足,觉得如果我自己来设计枪械,一定不会设计得这么“差劲”。连我自己也没想到的是,就在几年后,我就进入了枪械专业,拐上了一名设计师的轨道。

在接触了比较系统的知识后,我对95式的印象做出了180°转变——我发现绝大多数的“骂声”,实际上都是不正确的,甚至是高度反智的。就这样,我走上了为95式“洗白”的路。但伴随着学习的过程,我对枪械的发展有了自己的理解,对95式又有了一些新的判断。这些认识很复杂,也有点沉重,但愿我能讲得轻松而清楚。

95式(上)与95-1式步枪。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的话,能发现两款枪的细节差异非常大。本文的主角是老95,不是95-1,在具体内容上本文会详细说明

95式的基本知识

95式枪族包括95式步枪、95B式短步枪、95式轻机枪/班用机枪三种枪械。其中95式步枪是“扛把子”标准枪械,95B在95式的基础上缩短了枪管,并重新设计了膛口装置。95班的枪管比95式更长、更厚,并且换用了弹鼓,火力持续性更佳。在95式枪族中,95式和95班较为常见,95短要相对少见一些。

95式步枪采用了当时非常流行的无托布局,是中国的第一款制式无托步枪,也是中国第一款脱离了苏联枪械设计风格的制式步枪。在材料上,95式是中国第一支脱离“钢木时代”、大规模应用工程塑料和铝合金的枪械,同时也是中国第一款系统化设计的步枪,在诞生之初就配套设计了瞄准镜。

“步子迈大了容易劈叉”。95式在装备不久就遭到了很大的非议,迅速成为了舆论中心。2010年前后,新一代95式枪族——95-1枪族诞生,95-1枪族同样包含短步枪、步枪、轻机枪三款枪械。95-1在材料、工艺等多方面进行了升级,对护木、机械瞄具、弹匣、发射机等进行了改进,增加了空仓挂机和释放钮,同时设计了新式的枪挂榴弹发射器。

从谣言讲起

关于95式,国内军迷圈中有一首著名的打油诗:

高基线,易打脸,塑料弹匣一捏扁;

抛壳窗,声音响,烟油熏得泪两行。

客观而言,这首诗更像是一首“钓鱼诗”,所说内容并非完全虚构,但全都经过了夸张处理,是典型的一分真,九分假,稍有枪械常识的人都能看出这一点。我相信“诗人”的水平是十分高超的——对95式的缺点如数家珍,知识水平肯定是不错的。但是“诗人”偏偏把事实夸张到了“谁信谁傻”的程度,这就是纯粹的恶意“钓鱼”了。

但没想到是,这个世界上不动脑子的人实在太多了,愿意看傻子跳舞的坏人也不少。就这样,在坏与蠢的推动下,这首诗越传越广,并且越传越离谱。某种程度上,这首诗已经成为了国内枪迷水平“鉴定器”,真心信这首诗的人,往往会被众人当做“傻狗”围观。既然如此,我们关于95式的故事,不妨从这首诗展开。

卧姿射击的M1伽兰德步枪,白色的是枪管轴线。M1伽兰德步枪的高度很小,但射手依然需要把枪高高支起,射手大小臂夹角较小

低姿态射击中的M4卡宾枪,射手的上下臂之间夹角很大,此时手臂无法稳定支撑枪械,弹匣的支撑非常重要。注意枪管相对于枪托的高度

高基线

高基线算得上是95式的“黑历史”。我初中时,电视剧《士兵突击》正风靡大江南北,其中就有一段吐槽95式的情节:在一次演习中,特种大队队长袁朗被许三多“俘虏”后,为了缓解尴尬,向“战死”的钢七连士兵吐槽,说95式的卧射太高了,自己特种大队的狙击手,就是“死于”卧射高,被钢七连使用85式狙击步枪的狙击手干掉了。

作为一代人的记忆,《士兵突击》的影响非常大,这个情节也成了很多人吐槽95式的开端,很多人就此牢牢記住了95式卧射高、基线高的“毛病”。然而这段话BUG多到惨不忍睹。首先,95式是步枪,不是狙击步枪,特种部队的狙击手实在没理由拿着95式去和85狙“对射”(这个BUG很可能是编剧的“锅”)。其次,卧射高≠瞄准基线高,电视剧并没有任何把两者划等号的意思,但不知为何,很多人却根据“卧射高”的吐槽,牢牢给95式扣上了瞄准基线高的帽子。

Stg44步枪是卧射高的典型代表,它的弹匣太长了,射手卧姿射击的高度根本无法降低,被吐槽为“单兵坑里伸出半个胸口”,德国人在Stg45上推出了短弹匣

标准卧姿射击时,95式步枪的弹匣底部并不会触地,但是弹匣的“尖尖”确实不是什么好设计

卧射高

在很多人的想像里,士兵卧姿射击时就像趴在床上一样,整个身体压到最低,下巴恨不得抵在地上“啃土”。但实际上,卧姿射击是需要略微抬起一点身体的。最常见的动作是士兵用手肘前后支撑地面,双手和肩膀共同支撑,保证枪械稳定。标准卧姿下,士兵的卧射高是恒定的,是士兵本人较为舒适的高度,并不随着使用枪械而改变。此外,标准卧姿下,枪械的弹匣往往是悬空的,离开地面的距离比较高。

此外,还有一种较低姿态的卧姿射击方法,这种状态下,士兵往往以枪械的弹匣支撑地面,身子埋得更低,虽然视野不佳,但暴露面积更小,身体也更为省力。在这种状态下,枪械越高大,尤其是弹匣越长,士兵的暴露面积就越高,中弹的风险也更大。

从视觉角度看,95式是一支“短粗胖”的枪,长度较短,但高度、宽度较大。胖子“躺下去”是很费劲的。因此,很多人理所当然的觉得95式卧射高。但在标准卧姿下,95式的卧射高度并不大,弹匣也不会接触地面,很多照片都可以证明这一点。但在低姿态卧姿射击、弹匣支地时,95式就要吃亏了,毕竟它“高高胖胖”。话说回来,AK47弹匣支地时也非常高,但在“卧射高”的网络批判大会中逃过一劫。

在我本人看来,卧射高度只要没有太离谱,就不会太可怕。很多人说,卧射高度多了10%,暴露面积就增加21%,士兵被命中的概率就增大21%。从理论上讲,这种计算没有问题,但实际效果远没有这么大。举个例子,个子高的人,无论怎么卧姿,暴露面积都更大,被命中的概率也更大,但也没听说高个子打仗死亡率就高。

95式在低姿态卧姿射击时还有一个小BUG:卧姿射击时弹匣支撑地面,从理论上讲,支撑点靠前一些更为舒适。我们可以对比观察一下枪械的两脚架——两脚架大多“长在”枪械中前部,很少在中部,几乎没有在后部的。但95式弹匣位置靠后,支撑点十分不理想。此外,95式弹匣最下方是一个“尖尖”,不好支撑稳定。

卧姿射击时,“卧射高”和士兵身材、个人习惯的关系明显更大

AK12在弹匣最下方设计了平面,可以较好地支撑枪械,在支撑点设计上非常到位

塹壕战时期的专用超低瞄准基线步枪,低瞄准基线确实有价值,但也看具体的战场环境需求

瞄准基线高

讲完了卧射高,我们再来说说瞄准基线。瞄准基线定义为枪管轴线到瞄准具瞄准线的高度,通俗一点说就是准星、照门的连线距离枪管有多高。

从安全性的角度看,瞄准基线越低,士兵的暴露面积就越小,自然也更安全。比如说一战时期,为了降低堑壕战中的伤亡,各国都在开发专用的改装步枪,试图让士兵躲在堑壕里开火。但二战后到现在,枪械的瞄准基线反而是越来越高了。

枪械射击时,主要的后坐力是沿着枪管轴线的。枪管轴线和枪托抵肩位置有一个高度差,高度差大一些,后坐力导致的力矩就大一些,枪械的枪口上跳也会更大,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二战后,枪械逐步从拉大栓的单发非自动步枪,变成了半自动、自动射击的步枪,为了减小枪口上跳,枪械的枪托抵肩位置就不断增高。

比如说从AK47到AKM,枪托的下弯程度越来越小,“枪屁股”越来越翘,M16步枪的枪托干脆不再下弯,直接变成了一条直线。无托步枪的枪托普遍比M16更高,比如FAMAS步枪,枪托抵肩位置基本上和枪管轴线重合了,而在KRISS冲锋枪上,枪托抵肩位置甚至比枪管轴线还要高。

士兵瞄准时是要贴腮的,枪托越高,士兵贴腮位置到枪管轴线的距离就越大。士兵的脸部距离眼睛的高度是一定的。假定眼睛到脸颊的高度是A,那么A就是一个不可更改的恒定值,士兵贴腮位置距离枪管的高度为B,瞄准基线高度C=A+B。随着枪托的不断“上翘”,B不断增大,C也不断增大。

总体上而言,95式的瞄准基线高度C是偏大的,但并没有太离谱。很多人都在吐槽95式瞄准基线高。有人建议,干脆切掉95式的提把、照门、准星,这种荒唐的建议居然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95式的B比较高,即贴腮位置距离枪管的高度较大,至于A——士兵的脸部距离眼睛的高度,95式一点也不大。把提把、照门、准星切掉,士兵恐怕就只能用鼻孔瞄准了。

KRISS冲锋枪的枪托比枪管还要高一些,但就我的感觉而言,KRISS枪托和枪管的高度关系,和95 式差不多

95式的A、B、C示意图,红白黄分别是枪管轴线、贴腮线、瞄准线。在拆下弹匣后,我们可以明显发现,95式的枪管轴线位于全枪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

接下来我们要解释一个问题,为什么95式的枪托贴腮位置这么高呢?这其中有一点不得已,也有一点刻意为之。

所谓的刻意为之,是指95式采用了一种“棍子”枪设计理念,高度追求枪械的上下重心平衡——这是从FAMAS步枪上学习的经验。从实际效果上看,95式的重心确实非常平衡,和枪管轴线完全重合,在安装空弹匣时,无论是95式还是95-1,都可以像木棍一样立起来。

我曾经和一个水平一般般、但粉丝众多的自媒体作者吵过架,他对95式这种重心设计嗤之以鼻,认为这没什么用,完全是哗众取宠,更何况弹匣内装满枪弹后,枪械的重心肯定发生变化,就立不起来了。我原本不想搭理这件事,毕竟他知识水平本来就欠缺,但我没想到的是,他的粉丝纷纷附和,都觉得“棍子枪”理念是华而不实的。

把枪械设计得像棍子一样对称、均布,是枪械设计师的核心追求。枪械内部是有一堆高速运动、高速撞击的零部件的,我们可以把枪管轴线上下两端的运动部分视为一群非常“闹腾”的小猴子。当我们挑扁担的时候,为了挑得平稳,我们会尽量让扁担左右的小猴子重量一致,这样才能尽可能保持平衡。

95式就是一支左右高度平衡的扁担——枪管上下方向高度平衡,所以才能“金鸡独立”,这可以尽量降低运动部件对步枪的影响,保持枪械的原有瞄准姿态,降低射击时的偏转,保证最佳的理论精度。在95式、FAMAS之前,最佳“棍子枪”就是M16,枪管轴线、活塞轴线、复进簧轴线完全一致,但遗憾的是全枪重心不一致,没法立起来。

上下平衡是有代价的。上下平衡时,上面无疑会“大一点”。至于像M1伽兰德步枪那样,枪管位于枪最上方,枪械是绝无可能上下平衡的。所以,95式的枪管更靠近全枪的中部(不装弹匣时),这直接导致了95式的B值很大,进而导致了瞄准基线C较高。

图中的这支95-1 被我P掉了提把、照门和准星,此时士兵只能用鼻孔瞄准了。总之,在“高基线”的批斗大会中,提把是完全无辜的

枪托“挖坑”的脑洞也不是我的原创,美国的T25 试验步枪也有这样的创意:枪托抵肩位置很高,但贴腮位置较低,士兵需要缩脖子瞄准,但确实可以降低基线

拆下机匣盖的95式步枪,平动击锤、复进簧、自动机都在其中,是一个很“拥挤”的场所

至于裝了弹匣后全枪重心偏移也是一个刻意刁难。能让枪械在安装空弹匣时能立起来,设计难度已经十分大了。30发实弹重量在360克以上,这是一个很难平衡的数值。不过,空弹匣状态平衡比不平衡好,毕竟不平衡的枪,重心往往在枪管下方,加了30发弹匣后,重心只会更加靠下。

说完了刻意为之,我们再来说说不得已。在我接触到95式之前,我有过一个脑洞:在95式机匣盖上方挖个“坑”,让士兵把头埋进去,这样就刻意大幅度降低了贴腮高度,从而降低瞄准基线高度!等我实际接触过95式才发现,95式机匣盖下方就是自动机,自动机前后运动需要占用空间,这个坑是万万挖不得的。

对于有托步枪而言,士兵贴腮在枪托上,枪托内部相对“干净”,只要设计师愿意,挖坑打孔干啥都不难。但对于无托步枪而言,士兵贴腮在机匣盖上,机匣盖下面就是机匣,是自动机往复运动的“隧道”,这个坑是根本打不得的。所以,想要降低士兵贴腮的高度,也是绝无可能的,这就是95式瞄准基线的B值高的原因。

至此,瞄准基线的问题基本讲完了。可见,95式的“瞄准基线高”,实际上是士兵贴腮位置距离枪管的高度,即B比较大,而不是眼睛到脸颊的高度A比较大。很多人在讲瞄准基线时,根本没有搞清楚“肇事者是谁”,只觉得把95式的提把切掉就能万事大吉,这实在是一种黑色幽默。

总之,我个人确实认为,95式的瞄准基线是偏高的,但不至于高到离谱,属于正常范围内。高基线是一种取舍问题,而不是很多人想像的“设计师太蠢”、“设计师没当过兵、打过仗,所以不懂枪”等等。当然,95式的瞄准基线设计还有一些其它的BUG,特别是牵涉到瞄准镜时,这个BUG尤其严重,95-1为此还降低了A值。但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等我们讲到这一点时再详细说明。

易打脸

易于打脸指的是95式采用了无托布局,抛壳窗位于枪械右后部,当士兵使用左手/ 左肩膀射击时,难免要把脸部贴在抛壳窗附近。此时,枪械抛出的弹壳就有可能打在士兵的脸上。需要说明的是,这个BUG不是95式的“独有疾病”,而是所有无托枪械的“家族性遗传病”。

95式枪管位于全枪中心位置,当士兵把护木支在掩体上射击时,必然有半个枪身裸露在外,暴露的面积确实比较大,这也是一个无奈之举

正在射击的塔沃尔步枪。右手/右肩膀射击时,弹壳是不会打到脸上的,任何国家的无托步枪都是如此

正在左手射击的AUG步枪,如果不更换抛壳方向,弹壳打脸是不可避免的,但AUG抛壳没那么有劲,打脸并不会受伤,会被短暂烫一下

无托的顽疾

抛壳问题是无托枪械的第一大顽疾。无托一度非常流行,但如今日益衰落。为了解释这个现象,有人给无托步枪总结了很多“病症”,比如不方便加装皮卡汀尼导轨和附件、不符合模块化的大潮流、扳机手感不好、人机功效不佳等等。在我看来,这些“病症”都不是无托步枪的死结,总有无托枪能“治好”这些病。比如说AUG步枪是模块化步枪的“元老”,也能加挂很多附件。至于扳机手感,很多无托步枪,比如95-1的扳机手感实际上一点也不差,人机功效上,以色列的塔沃尔步枪也非常优秀。

与之对应的,无托步枪有很多独有的优点。比如说现代枪械大多加挂附件,尤其是消音器,加挂完毕后,有托步枪全部头重脚轻,枪械重心变得靠外,握持起来很不舒适,而无托步枪的重心靠后,头重脚轻的问题就要轻很多。再比如,在总长不变的情况下,无托步枪的枪管可以更长,在同样的枪管长度下,无托步枪就可以设计得更短、更轻,在士兵乘车时,一支更短、更轻的步枪是明显更方便的。

在我看来,无托步枪真正的“不治之症”就是抛壳问题,准确说是抛壳方向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国设计师都想了不同的办法。我把这些方法分为“人工操作型”和“傻瓜型”两类。

人工操作型是指士兵需要人工操作,才能解决抛壳方向问题。比如AUG、FAMAS采用了左右可换抛壳窗,但这种设计不能秒换,士兵必须拆解枪械,更换抽壳钩等小零件,十分费时费力。更换完毕的FAMAS、AUG变成了左手专用步枪,士兵必须全程左手使用,临时换肩膀/手射击根本不现实。

在人工操作型中有一个异端——意大利的ARX160步枪。ARX160是一支有托步枪,本身并没有严重的抛壳问题,毕竟有托步枪抛壳窗靠前,离士兵脸部很远,不存在弹壳打脸的问题。但ARX160却设计了一个很特殊的抛壳系统,士兵需要用一根顶销推动机匣尾端的机关来切换抛壳方向,耗时在5秒左右。目前为止,ARX160是人工操作解决抛壳问题的巅峰设计了。

沙漠科技公司的RDB下抛壳步枪。这家美国公司是无托真爱粉,试验了各种方案的无托步枪,并致力于解决抛壳问题

ARX160步枪的机匣尾端有一个孔,左右插入顶销,即可切换抛壳方向。在密集队形中,比如使用护盾时,抛壳方向可切换是十分有用的,可以防止抛壳影响队友

但对于人工操作型而言,士兵需要换手射击时,一定需要提前改装枪械,这个过程很麻烦,在战场情况下士兵可能根本来不及操作。此外,切换抛壳方向必然需要两个抛壳窗,在枪械上挖两个大窟窿无疑会降低枪械的零部件强度,尤其会影响枪械的机匣轨道布局。

相比之下,傻瓜型设计就要更进一步了。比如P90PDW采用了下抛壳设计,但这种设计必须搭配P90独有的上置弹匣,在步枪上难以实现。美国沙漠科技公司倒是推出了下抛壳的RDB,但外形也非常怪异,再比如比利时的F2000步枪,采用了非常复杂的前抛壳设计。美国沙漠科技公司的RFB步枪也采用了前拋壳,但枪械要瘦一些,不像F2000那样胖成一艘游艇。

傻瓜型设计中最前卫的,当属美国沙漠科技公司的MDR步枪,采用了前挤壳设计,弹壳在复进过程中被自动机推动,朝着枪械右前方挤出,不会打在士兵脸上。如果前挤壳机构出了故障,士兵还可以快速拆下前挤壳模块,枪械依然可以抛壳,但就是普通的右抛壳了。

沙漠科技公司的RFB步枪。下抛壳弹壳离身体太近,士兵容易踩到弹壳滑倒。前抛壳的问题在于枪内“存”弹壳,排障不方便

沙漠科技公司的MDR步枪,弹壳从这个“洞洞”向前挤出,前挤壳模块可以快速拆下。该方案是目前最优的无托步枪抛壳方案了

左手射击中的97式步枪(95式的出口版本),如果士兵一不小心离抛壳窗近了,还是容易被弹壳打脸的,但这最起码解决了有无问题

傻瓜型抛壳设计不需要士兵人工操作,使用时相当方便,但缺点是无论哪一种机构都比较复杂,可靠性远不如传统的抛壳机构。可见,尽管各国的设计师都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无论是人工操作型还是傻瓜型,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所以我才说,抛壳是无托的顽疾。

在95-1步枪上,我国通过优化抛壳方向的办法缓解了抛壳问题。95-1的抛壳方向十分稳定,为右前方抛壳(老95也是右前方抛壳,但没那么稳定),士兵左手射击时,只要把脖子使劲向后缩一些,让开抛壳窗,弹壳就不会打在脸上,能勉强实现左手射击,虽然这么做有点危险,弹壳“脸前飞”有点吓人。此外,士兵眼睛离开照门的距离有点远,瞄准效果要大打折扣,但总体上算作部分解决了问题。很多人都在讲,95式左手射击不方便,不利于左撇子士兵使用,这个观点实际上根本站不住脚。

对于任何国家而言,枪械训练并不会让士兵个人随心所欲,如何持枪、如何上膛、如何排障、用那只手、如何发力都有详细的规定。说白了,就算是左撇子士兵,部队也会在用枪时,把他教育成右手持枪。以至于有人调侃,左撇子士兵如何使用95式?班长一巴掌治好左撇子!

使用护盾时,传统有托步枪左手射击,弹壳不会打到士兵自己,但有可能会打到队友,ARX160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更何况在当兵之前,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没有使用枪械的经验,不存在用惯了左手持枪、但当兵后无法适应95 式的情况出现。

但是,在一些条件下,左手射击是有明显优势的。比如在建筑遍布的地方,根据掩体的情况,如果能够切换左右手,就能在尽量少暴露自己的同时射击,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近些年,国内也在逐步注重左手射击,但左手射击的情况毕竟是少数,95-1式需要“缩脖子”才能左手/ 左肩射击,至少算是解決了有没有的问题,至于好不好的问题,就有待未来进一步解决了。

右手受伤怎么办

关于95式还有一个争论:如果士兵右肩/右手受伤了,需要左手使用没法左手射击的95式,岂不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如同前文所说,95-1步枪的抛壳方向是稳定的,士兵缩脖子即可勉强解决问题。老95的抛壳方向没95-1这么稳定,但也可以照葫芦画瓢解决问题。

作为一款重心极其优秀的无托步枪,95式实际上是很利于单手持枪的。单手持枪时士兵往往只能握住握把,有托步枪握把靠后、重心靠前,单手持枪手臂像吊了个哑铃,非常吃力——短暂的握持还可以,长期握持,比如连续持枪几分钟就十分累了。而95式握把位于全枪中部,单手握持容易太多了!更何况95式作为一支“棍子枪”,后坐感较明显,但上跳不大,单手持枪时非常有利。

猜你喜欢

基线枪托弹匣
斯洛伐克KOL武器公司KA-17步枪
世界名枪印象(8)
GAMIT用于GNSS长基线解算分析
“匣”路相逢:雷明顿B70DM PK莫斯伯格6BOM
麦克米兰公司CS5狙击步枪改进型
以色列SILVER SHADOW先进安全系统公司Gilboa APR短突击步枪
配装TITAN枪托/护手的鲁格10/22步枪
沿海国领海基点基线主张不能过分
新型弹匣联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