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束化皮肤管理方案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压力性皮肤损伤高危患儿皮肤结局的影响

2021-03-23魏红梅

全科护理 2021年8期
关键词:先天性循证心脏病

魏红梅

我国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发病率较高,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常用手段就是手术,但受手术因素及患儿自身因素影响,术后极易发生压力性皮肤损伤[1-4]。刘慧丽等[5]报告显示,CHD术后易发生压力性皮肤损伤,其发生率高达16.9%,会导致疼痛等并增加医疗费用。集束化干预可用来治疗疾病,具有较好的效果。我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针对48例CHD手术高危患儿进行集束化皮肤管理方案,有效预防了皮肤损伤。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96例CHD患儿。纳入标准:①均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6];②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治疗者。排除标准:①术前存在皮肤破损患儿;②患有血液系统疾病患儿。根据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2017年7月—2018年6月)48例,其中男26例,女22例;足月儿20例,早产儿28例;低体重儿19例。观察组(2018年7月—2019年6月)48例,其中男25例,女23例;足月儿21例,早产儿27例;低体重儿21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如尽量减少胶布粘贴,对昏迷、水肿患儿进行重点预防,及时更换体位,应用水床、水枕以及全面监测患儿生命体征。观察组实施集束化皮肤管理方案。

1.2.1 管理小组 成员包括护士长1人、责任护士1人、护士2人及主治医生1人。

1.2.2 培训 对所有小组成员进行集束化皮肤管理方案、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及干预方案等相关知识。

1.2.3 干预措施 ①证据收集:由2名护士负责查阅PubMed、CNKI、万方等国内外文献库,责任护士负责对本科室以往CHD术后压力性皮肤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梳理患儿术前特征、发生皮肤损伤的原因以及护理对策等,明确以往护理中存在的不足。通过护士的整理最终制定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压力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量表,并明确护理干预措施。②风险评估及皮肤护理:根据制定的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压力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量表对患儿进行评估,对低风险患儿给予正确的体表支撑、详细的皮肤检查、定期移动患儿,加强病人的营养管理及皮肤潮湿的护理;对于高风险患儿除上述护理外,用硅胶垫背部进行减压,每12 h在涂抹液体敷料1次,在延迟关胸期间每2 h保持稍侧身,关胸后2 h完全翻身1次,每天擦身1次,每天会阴护理2次,直至患儿风险降至低风险时继续行低风险护理干预措施。③反馈评价:干预期间每月最后一周星期五进行1次集体会议,对本次流程实施中的亮点与不足进行总结与讨论,优点部分继续坚持,不足的地方进行干预。

1.2.4 质量控制 护士长负责对本研究进行全程监督及管理,并由护理部对整个研究进行监督。

1.3 观察指标 ①皮肤结局:评价指标采用NPUAP[7]评估压力性皮肤损伤创面。②满意度:采用我院护理部设计的患儿家属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分值为0~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7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表1 两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皮肤结局比较

表2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情况比较

3 讨论

CHD术后患儿如果出现压力性皮肤损伤,会延长患儿的治疗时间、患儿痛苦增加[8],还易产生医疗纠纷,对医院、家庭及社会均造成不良影响。为此,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进行预防压力性皮肤损伤干预具有重要价值。目前,我国关于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压力性皮肤损伤的护理干预研究较少,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因此,基于循证医学基础建立的系统化皮肤管理方案对于预防术后患儿压力性皮肤损伤更有意义。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压力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2.08%,对照组发生率为16.67%,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集束化皮肤管理方案可降低CHD患儿术后压力性皮肤损伤的发生。这主要是由于集束化皮肤管理方案是经循证依据验证的预防措施,通过对患儿压力性损伤风险分组给予针对性干预,从而有效降低了皮肤损伤的发生[9-11]。报告显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需长期卧床,并且部分患儿存在枕秃现象或枕后头发稀少,及皮下组织较少,使头部对剪切力及压力的敏感性增加,导致多数患儿压力性皮肤损伤发生在枕后,而枕后皮肤损伤极易形成浅表的Ⅲ期压力性皮肤损伤[12-15],对患儿的预后产生不利影响。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压力性皮肤损伤1例,发生在手部,而对照组压力性皮肤损伤8例,4例发生于枕后,鼻部、尾骶部、背部及髂前上棘各1例,对照组枕后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集束化皮肤管理方案是基于循证医学基础上建立的干预措施,而通过以往经验分析及文献报告,小组成员均对枕后压力性损伤给予足够重视,可降低枕后压力性皮肤损伤的发生。观察组1例患儿因外周静脉输液胶布粘贴而发生手部皮肤损伤。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其压力性皮肤损伤发生率较高,其中50%发生于枕后,这与国外研究报告一致[8]。结果显示,观察组家属满意度较高,表明集束化皮肤管理方案的实施在降低患压力性皮肤损伤发生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这对于维护医患关系,提高家属配合性,维护医院形象均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集束化皮肤管理方案可降低CHD术后患儿压力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改善患儿预后。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未对不同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分类研究,今后可扩大样本量,并分类对患儿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先天性循证心脏病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Smog in Los Angeles
说说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