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一新记录粉蚧
——杜鹃臀纹粉蚧

2021-03-23潘友粮黄焜刘兴平张江涛

四川动物 2021年2期
关键词:杜鹃标本

潘友粮,黄焜,刘兴平,张江涛

(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鄱阳湖流域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45)

杜鹃臀纹粉蚧PlanococcusjaponicusCox隶属于半翅目Hemiptera蚧总科Coccoidea粉蚧科Pseudococcidae臀纹粉蚧属Planococcus。由Cox(1989)发现于日本的枇杷Eriobotryajaponica、梨属Pyrussp.以及美国的皋月杜鹃Rhododendronindicum上,并认为Ezzat和McConnell(1956)先前检视的具有18对刺孔群的P.azaleae(Tinsley, 1898)标本是该种的错误鉴定。虽然在Ezzat和McConnell(1956)检视的P.azaleae标本中,有1头截获自中国的标本,但Cox在发表该种时,其检视标本并未包括中国标本,且记录该蚧分布地仅包括日本。汤祊德(1992)在《中国粉蚧科》中也未包括该种。

在臀纹粉蚧属昆虫中,不乏重要的农林害虫。危害可可、柑橘等多种热带、亚热带植物的柑橘臀纹粉蚧P.citri(Risso, 1813)(Cox,1989;汤祊德,1992;Garcíaetal.,2016);在地中海、南非、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地危害葡萄的无花果臀纹粉蚧P.ficus(Signoret, 1875)(Ben-Doy,1994);近年来在我国口岸频繁被截获,已成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南洋臀纹粉蚧P.lilacinus(Cockerell, 1905)和大洋臀纹粉蚧P.minor(Maskell, 189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07;顾渝娟等,2013,2015)等。杜鹃臀纹粉蚧虽在我国尚未发现其危害报道,但在美国可严重侵扰杜鹃花(Cox,1989),甚至被作为入侵蚧害来对待(Milleretal.,2002)。因而,对于该蚧在我国的发现应当引起重视。

通过野外调查、玻片制作以及形态鉴定,在云南省的朴属Celtissp.和桂花Osmanthusfragrans上发现的杜鹃臀纹粉蚧为我国首次确切记录。现将该虫的鉴别特征、寄主植物、地理分布、经济重要性等进行介绍,以期为其鉴定及检疫提供参考。

1 杜鹃臀纹粉蚧Planococcus japonicus Cox,1989

Planococcusazalea, Ezzat & McConnell 1956: 63. Misidentification;PlanococcusjaponicusCox, 1989: 37.

Cox(1989)在命名P.japonicusCox时,虽没有说明其命名缘由,但依拉丁学名看,其名称可能源自其来源国日本,Lit和Calilung(1994)称其英文为Japanese mealybug。然而,臀纹粉蚧属另外一种P.kraunhiae(Kuwana,1902)的英文名也被一些学者称为Japanese mealybug(McKenzie,1967;Bartlett,1978)。虽然汤祊德(1992)、王子清(2001)等已经称P.kraunhiae的中文名为紫藤刺粉蚧、藤臀纹粉蚧,但付海滨等(2009,2013)仍称P.kraunhiae的中文名为日本臀纹粉蚧。为避免2种粉蚧中文名混淆,现将P.japonicus以其主要危害植物杜鹃为其中文名,称为杜鹃臀纹粉蚧。

2 鉴别特征

活体雌性成虫(图1)体椭圆形,体节明显,被有白蜡粉,头胸部体缘蜡丝有时不明显,腹部体缘蜡丝短粗,6~8对,末对蜡丝较其他蜡丝略长。

玻片上:雌性成虫(图2,图3)体椭圆形,长1.9~2.8 mm,宽1.0~1.6 mm。触角8节,长413.8~458.8 μm。眼存在,位于触角之后近体缘。口器发达;唇基盾长175.0~186.3 μm,下唇长158.8~193.8 μm。足细长;后足基节和胫节上有成群透明孔,后足基节长80.0~91.3 μm,后足转节+腿节长300.0~337.5 μm,后足胫节+跗节长336.3~357.5 μm,后足胫节+跗节长为转节+腿节长的1.04~1.17倍,后足胫节长为跗节长的1.94~2.11倍,爪粗壮,爪齿无(图3:A),长25.0~32.5 μm,爪冠毛和跗冠毛均端部彭大,均长于爪。腹脐大,横椭圆形,长115.0~142.5 μm,宽85.0 μm,位于第3、4腹节腹板间,有节间褶通过。背孔2对,发达,每唇瓣上有2~5根毛和17~26个三格腺。肛环近圆形,直径87.5~96.3 μm,其上有6根长环毛,长167.5~200.0 μm,为环径的1.91~2.08倍。尾瓣发达,其腹面有硬化棒(图3:B),端毛长290.0~305.0 μm,为环毛长的1.45~1.82倍。刺孔群18对。末对刺孔群C18具2根锥刺,锥刺长20.0~25.0 μm,4~5根附毛和1群三格腺,位于浅硬化片上(图3:C)。腹部刺孔群具2根锥刺和6~8个三格腺(图3:D),头胸部刺孔群具2~5根锥刺和4~9个三格腺(图3:E)。单孔较三格腺窄,散布背腹面。

背面:背毛较短,锥状或披针形(图3:F),长12.5~25.0 μm。三格腺宽4.0 μm,均匀分布。无多格腺和管腺。

腹面:腹毛细长,长62.5~175.0 μm。三格腺与背面相似,均匀分布。多格腺宽9.0~10.0 μm,在阴门后存在,在第Ⅲ~Ⅶ或Ⅳ~Ⅶ腹节节间成列,在第Ⅵ或Ⅶ腹节体缘少量存在,在头胸部散布。管腺2种:小管长6.0~7.0 μm、宽3.0 μm,大管长8.0~9.0 μm、宽4.0 μm。小管主要在第Ⅱ~Ⅶ腹节节间成列,少量存在胸部中间;大管在第Ⅳ~Ⅶ腹节节间成列,在头、胸和腹部体缘以及前足基节外侧成群。

讨论:原描述中头部背面有时会有1~2个管腺存在(Cox,1989),但本次检视标本头部背面均无此类管腺。

检视标本:3♀♀,云南省昆明市西山,桂花,吴福中采,2014.vi.6;6♀♀,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朴属,李焱、黄焜、张江涛采,2019.vii.7。

3 寄主植物

槭树科Aceraceae:槭属Acersp.;桦木科Betulaceae:鹅耳枥属Carpinussp.;杜鹃花科Ericaceae:杜鹃花属Rhododendronsp.、皋月杜鹃;大戟科Euphorbiaceae:Macarangabicolor;豆科Fabaceae:落花生Arachishypogaea;楝科Meliaceae:龙宫果属Lansiumsp.、龙宫果L.domesticum;木樨科Oleaceae:桂花;红树科Rhizophoraceae:红树Rhizophoraapiculata;蔷薇科Rosaceae:枇杷、苹果属Malussp.、梨属;红豆杉科Taxaceae:红豆杉属Taxussp.;榆科Ulmaceae:榉属Zelkovasp.、朴属;姜科Zingiberaceae:姜Zingiberofficinale(Cox,1989;Kosztarab,1996;Lit,1997;Williams,2004)。

4 地理分布

中国(云南省昆明市、曲靖市),印度,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美国(Garcíaetal.,2016)。

5 经济重要性

杜鹃臀纹粉蚧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植物园严重侵扰杜鹃花(Cox,1989),并被认为是入侵美国的蚧害(Milleretal.,2002,2005)。此外,杜鹃臀纹粉蚧多次在美国被截获,如日本输入的枇杷(Cox,1989)、菲律宾输入的龙宫果(Williams,2004)。鉴于杜鹃臀纹粉蚧在我国周边多个国家及云南有分布,应加强对国内外相关植物的检疫,以防止其扩散危害。

致谢:感谢北京林业大学武三安教授在文章修改过程中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原北京林业大学李焱同学(现工作于东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河口分局)协助标本采集以及广东惠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吴福中提供昆明标本。

猜你喜欢

杜鹃标本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对微生物检验结果的重要性探析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云上杜鹃
留在现场的血型标本
杜鹃红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杜鹃
大树杜鹃
作为春花的杜鹃
植物标本的采集与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