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功能激光光电平台(黄极光)联合药物治疗面部过敏性皮炎的康复效果分析

2021-03-23石海霞郭远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15期
关键词:皮炎过敏性皮肤

石海霞,郭远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江苏扬州 225000)

面部过敏性皮炎指的是由过敏原引起面部皮炎的一种皮肤病,多发生于患者接触过敏原后[1],常见的皮肤症状为面部毛细血管暴露、 丘疹、 皮肤变薄、红斑、水肿等,部分患者合并细菌感染,还会出现细小脓头[2]。 该病一般为急性发作,治疗难度较大,且容易反复发作,对患者身心健康都有不良的影响。目前,临床多通过药物治疗或物理治疗等方法处理面部过敏性皮炎,但二者单独使用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考虑采用联合治疗措施,以提升疗效[3]。 基于此,该研究选取2019 年1 月—2021 年3 月收治的面部过敏性皮炎患者104 例,探讨多功能激光光电平台(黄极光)联合药物治疗该病的康复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面部过敏性皮炎患者104 例为研究对象。 该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均符合面部过敏性皮炎的诊断标准;均有过敏原接触史;均有明确的临床症状表现。排除标准: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严重肝肾系统疾病;合并恶性肿瘤;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 例。对照组中,男、女性患者各有24 例、28 例;年龄18~67 岁,平均年龄(30.12.±2.71)岁。 观察组中,男、女性患者各有22 例,30 例;年龄19~63 岁,平均年龄(33.56±2.7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单纯药物治疗。 给予患者依巴斯汀片(江苏联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119,规格:10 mg)口服,每晚1 次,10 mg/次。 同时给予患者硫酸羟氯喹片 (上海上药中西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9990263,规格:0.1 g)口服,0.1 g/次,2 次/d。 持续治疗2 周。

1.2.2 观察组

采用多功能激光光电平台(黄极光)联合药物治疗。 在对照组常规用药的基础上,使用多功能激光光电平台(重庆半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Derma,渝械注准20192090389), 治疗中先开启Derma-CR电磁波修复模式,选择2~3 档治疗强度,电压90~100 V,功率1.68~2.08 W,医师手持治疗探头轻柔打圈,导入生长因子修复液。 之后嘱患者清洁面部,涂抹保湿霜,遮盖双眼,选择590 nm 激光模块,在距面部15 cm 的位置照射20 min。 每周治疗2 次,共治疗2 周。治疗期间患者停用其它外用药物,同时做好防晒和保湿处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以及治疗后的皮肤不良反应。 (1)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根据患者的皮肤肿胀、脱屑、丘疹、红斑、干燥、瘙痒等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分,0 分为无症状,1 分为轻度症状,2 分为中度症状,3 分为重度症状。 (2)疗效评价:根据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计算治疗指数,治疗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 治疗指数>90%为显效,治疗指数20%~90%为有效,治疗指数<20%为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3)皮肤不良反应:使用皮肤镜进行观察,包括皮肤红斑、血管扩张、脱屑、色素沉着。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如性别、治疗效果等,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如年龄等,用(±s)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的96.15%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对比

两组治疗前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症状积分为(0.64±0.21)分,低于对照组的(1.25±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对比[(±s),分]

组别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52)对照组(n=52)t 值P 值1.97±0.68 1.94±0.70 0.222 0.825 0.64±0.21 1.25±0.52 7.844 0.000

2.3 两组皮肤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的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3.85%低于对照组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治后皮肤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 论

面部过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均有很大的影响[4]。 该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细胞内和细胞间水肿,进而引起水疱、瘙痒、丘疹、红肿等症状表现。使用不当化妆品、食用蛋白质类致敏食物、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等,都可能诱发面部过敏性皮炎。此外,寒冷气候、环境因素、精神因素等与该病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5]。 为改善患者健康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应当研究有效的方法积极治疗该病[6]。

目前,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在面部过敏性皮炎的治疗中均可发挥一定的作用。 药物治疗虽然方便可行,但是单纯用药需要一定的作用时间,起效较慢,也容易反复发作,难以彻底治愈[7]。多功能激光光电平台是一种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对于各种面部症状的改善均有良好的效果。 其中,电磁波修复模块可利用低能量射频作用,促进汗液释放,增加表皮含水量,有利于真皮胶原蛋白增生,皮肤耐受性增强[8]。利用涡流电场诱导细胞膜表面电位分布改变,促进水分吸收。 联合导入生长因子修复液,由于活性氧的参与,可改善细胞活性及微循环,进而加快皮肤修复速度[9]。再使用590nm 黄光,通过无热无损伤的低能量激光,对表皮基底细胞产生光敏性刺激,调整基因活动表达,加快细胞新陈代谢,降低末梢神经纤维兴奋性,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进而达到更好的组织修复效果[10]。 表皮生长因子可以促进细胞新陈代谢、 加快增殖分化,对皮肤屏障功能修复十分有利。 通过综合治疗,能够加速炎症吸收和皮肤屏障修复,取得更为理想的疗效。

该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 高于对照组的76.9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联合治疗方案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两组治疗前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症状积分为(0.64±0.21)分,低于对照组的(1.25±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联合治疗方案可帮助患者进一步缓解症状,减轻不适感,促进病情康复。 治疗后,观察组的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5%, 低于对照组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联合治疗方案有利于改善面部皮肤状况, 促进面部恢复正常,能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面部过敏性皮炎患者采用多功能激光光电平台(黄极光)联合药物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减轻患者症状,改善皮肤状况,康复效果理想。

猜你喜欢

皮炎过敏性皮肤
第二层皮肤
皮肤“出油”或许就能减肥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高频超声在皮肤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长蛇灸联合四逆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验案1则
当心季节化妆品引发的面部皮炎!
我爱洗澡,皮肤好好
过敏性肺炎患者的CT诊断表现
探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