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淑英:让“蔚县剪纸”薪火相传

2021-03-22

乡音 2021年2期
关键词:淑英蔚县剪纸

■ 韩 山

【人物名片】

周淑英,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蔚县剪纸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 “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第九、十、十一届政协委员。

剪纸,是一种源于民间的传统艺术。蔚县剪纸自成一派,堪称剪纸艺术中的奇葩,人常说“世界剪纸看中国,中国剪纸看蔚县”。周淑英,一位来自蔚县的普通农家女,用一双巧手创新继承蔚县剪纸艺术,使得这一民间技艺在传承中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

刻苦学艺 厚积薄发

蔚县剪纸是全国目前唯一一种以阴刻为主、重彩点染的剪纸艺术形式,吸收了武强木版水印窗花以及雕刻刺绣花样等民间传统艺术形式的特色,以薄薄的宣纸为原料,用小巧锐利的雕刀手工刻制,再点染明快绚丽的色彩而成,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被誉为“中华民族一种美丽的象征性符号”。

周淑英的父亲周永明是蔚县剪纸艺术创始人王老赏唯一的嫡传弟子——中国第二代著名剪纸艺术家。周淑英平时满怀深情并感恩地经常讲:父亲周永明是著名的剪纸艺术家,是剪纸之乡——蔚县剪纸艺术创始人王老赏唯一的嫡传弟子,他开创了周派螺旋刀、针尖刀和套染、晕染新技法,创作了驰名中外的“百种脸谱”,戏剧人物、花鸟鱼虫800 多种剪纸作品。

“我家兄弟姐妹7 个,我是老五,三四岁起跟着父母学剪纸,爱上了这门手艺。 但老一辈有传统:绝技传男不传女。我从小就倔,认定的事哪怕撞个头破血流也要做成。高中考上重点中学都没去,一心想学美术。” 但是,周淑英的父亲坚决反对收她为徒,所以,她只能在一旁“偷师”,只要周淑英的父亲剪纸,她就会躲在一旁悉心观察,然后再暗自用功,画好样子悄悄放到父亲桌上。起初,由于周淑英未接受系统的训练,技法不成熟,所以作品经常被父亲直接撕掉。但这并没有让周淑英放弃自己的理想。

终于,在20 岁时,执着的周淑英以她的勤奋和天赋终于打动了父亲。在父亲言传身教和指导下,她不断成长进步,练就了剪纸艺术刻、画、染全套功夫,很快便成为一名优秀的剪纸艺人。其艺术风格与其父周永明一脉相承,而且她开创了6 种新技法,是第三代剪纸艺术正宗传人。

除了传承父亲的衣钵,周淑英还长于创新。早年间,蔚县剪纸的颜色较为单调,如牡丹只有粉、黄两色,而如今,蔚县剪纸的牡丹造型姹紫嫣红。这,还源于周淑英无意间收获的灵感。一次在家,她看到一只蜘蛛从一种颜色爬到另外一种颜色上,把两个颜色混合在一起,在宣纸上留下的颜色紫粉紫粉的,特别漂亮。于是她突发灵感——何不用两种颜色调配出一种新的色调呢?于是,她真的调配出一种特别漂亮的紫色。

“当时我还害怕我的创新不被人接受,没想到一上市就被大家抢空了。”周淑英如今说起此事还笑不拢嘴,她说,当时还有很多人咨询她,这种颜色是如何调配出来的,当时家里人半开玩笑说加了砒霜,后来有人出书还说蔚县剪纸染色要加砒霜,那其实真是个误会。

守正创新 发扬光大

也许是她基因里的天赋使然,仅仅用了两年,22 岁的周淑英就在京津举办了剪纸展,1995 年世妇会期间,周淑英更是代表河北省妇女进京参加“百名女巧手大奖赛”,并获优秀奖,她亲自为大会制作的会徽剪纸还被选用在北京巨型宣传画上。同年,她被联合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成名之后的周淑英,不甘心自己已经取得的成就,满怀求知欲望来到到中央美院民间艺术研究室进修学习,毕业后成为该院专讲蔚县剪纸的客座教授。周淑英是唯一在中央美院进修学习的蔚县剪纸艺人,她学习各地流派剪纸艺术风格特点,不断总结、创新、发展,并先后研究开创出6 种点染技法:杂染法、铺盖法、雾染法、叠染法、泼墨法、混沌法,不仅增填了周派剪纸的品种和技法,也使蔚县剪纸更加富有神韵。

上学期间,周淑英创作出饱含中华古老民俗传统代表作品《生命树》轰动一时,她还被全国和省妇联命名为“双学双比女能手”。她所创作的5 套21 种剪纸作品曾在北京博物馆展出,中央领导在看了她作品后激动地说:“只有中国妇女才能创作出如此优秀之作。”之后她的作品连获国际国家省级奖项20 多个,发表作品100 多幅,还多次参加世界和全国的剪纸比赛,并百余次获得剪纸比赛大奖。

由于成绩突出,周淑英2005年获得“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奖”和“燕赵技能大奖”,2010 年被上海世博组委会评为世博杰出贡献奖和杰出人物(美术类),2014 年被省政府评为“河北省突出责献技师”,2015 年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评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2017 年被张家口市评为“五一劳动模范”。

从22 岁首次在京津成功举办剪纸展览至今,周淑英曾远赴欧洲很多国家进行现场剪纸表演、展览及文化交流,多次受到外国总统、政要的亲切接见,她的作品被外交部等多个国家部委、单位指定为互赠礼品。《清明上河图》《百蝶图》《生命树》《农家乐》《彩福图》《牡丹》等作品先后被中央美院、中国美术馆及中外名人收藏。

如今,已成为一代剪纸工艺大师的周淑英,依然保持着初心。她说,走得再远,穿不透的依然是乡情。拿到2022 年北京冬奥会纪念品设计授后,她决定将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冬奥运动相融合,加入中国传统的吉祥元素。此外,为了与世界接轨,她还将考虑国外的色彩使用习惯。

培育匠心 传承瑰宝

多年来,周淑英坚持手工制画,每一次下刀、每一笔点染,依然饱含热爱、专注和匠心。周淑英注意到,近年来,蔚县剪纸逐步产业化,传统的剪纸技艺面临机器剪纸、电脑剪纸带来的冲击。对此,她说:“手工剪纸作品细腻柔和,生动活泼,色彩明艳亮丽,这是机器做不到的。我们必须保护这些手艺,让大家明白这些手艺所蕴涵的文化是机器所不能替代的,这是中国人的一块宝。”

为了传承和延伸民间艺术链条,周淑英倾尽半生心血为艺术奔波呼号。2018 年3月5 日,她在全国两会上呼吁:一些“非遗”项目存在传承中断的风险,如果不改变以往单一的传承方式,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会消失。为此,她建议应将“非遗”纳入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促进“非遗”创新发展。

“通过开设特色课程、专业课程,引入展示展演、参观见学、实践操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教学的互动性、趣味性、公益性。此外,还可以通过聘请优秀师资队伍提升教学,培养 ‘非遗’高层次人才,完善相应教学设施场馆保障教学,将教育教学打造为保护、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与艺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她说。

周淑英表示,很多中小学已开始为青少年举办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推广传承中国优秀“非遗”文化。这将成为当代青少年成长路上的重要一课,不仅有助于青少年建立民族文化自信,提高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励创新意识。在她看来,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大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

目前,周淑英兄妹7 人的子女都学了与美术相关的专业。闲暇时,她手把手教他们学画画儿、雕刻,练习剪纸的基本功。她带着自己的作品一次次走进幼儿园、中小学和各大高校的课堂,在幼童与学生的心中播种祖国文化的种子,让他们近距离感受民间传统手工艺,进行旧工艺与新时代的思想碰撞。她还在蔚县和石家庄建立了剪纸博物馆,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触和了解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才情与智慧,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美妙。

“我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文化要繁荣兴盛,在这样的时代洪流中,传承弘扬蔚县剪纸,我责无旁贷。”周淑英说自己有个最大的梦想,“建一个国际剪纸艺术学校,不管是黄皮肤,还是黑皮肤、白皮肤,都来学习、鉴赏我们这份艺术瑰宝,把蔚县剪纸这一民间艺术传遍全世界。”

猜你喜欢

淑英蔚县剪纸
蔚淑英作品
兵王要飞(连载)
剪纸
兵王要飞 (连载)
兵王要飞(连载)
来蔚县过大年,品美食
在蔚县过大年
蔚县青砂 匠心传承
蔚县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千年古城 重放异彩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