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洲学院派绘画衰落原因探析

2021-03-21茆静雅

艺术科技 2021年22期
关键词:衰落学院派绘画

摘要:学院派绘画在欧洲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现在的书籍中对学院派的描述甚少,且对其代表人物的描述也大多是一带而过,甚至有些学院派画家已经找不到名字。曾经站在西方美术史巅峰的学院派走向衰落,逐渐被人们遗忘。文章采用文献法、图像学、对比分析方法,试从社会背景、思想变迁、工业化的影响等多方面探索学院派绘画走向衰落的原因。

关键词:学院派;绘画;衰落

中图分类号:J2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22-0-03

纵观整个西方美术史,16世纪就已出现学院派绘画的身影。学院逐渐建立起完整的教学体系,科学严谨的系统化造型与色彩训练,使学院派将具象绘画推上了写实绘画的巅峰。在19世纪的法国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学院、沙龙、政府形成一个纽带,推动社会经济和艺术的发展。在此期间,画家们创作了数十万件学院风格的绘画作品。如今,多数人已经不太熟悉学院派的经典作品,也不了解学院派的绘画方法。面对学院派绘画曾有的辉煌,我们理应重新思考学院派绘画的历史地位及其体系应有的价值。文章主要探究这个存在几个世纪的主流艺术流派走向衰落的原因。

1 学院派概况

学院派绘画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18世纪至19世纪在英国、法国、俄国等地流行,今日的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欧美一些私立美术学校仍坚持学院绘画教学体系。17世纪意大利美术虽然失掉了文艺复兴盛期那种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涌现出了一些美术方面的学院,最具影响力的是1590年由意大利美术世家卡拉齐家族的卡拉奇兄弟创立的波伦亚学院。波伦亚学院设有比例学、解剖学、透视学等课程,拥有完整严谨的美术教育体系,成为此后世界各国美术学院的模板。

17世纪建立了法国巴黎美术学院,学院奉行追求完美的形式,推崇古典艺术,注重题材、技法和艺术语言的规范。由巴黎美术学院出身的学院派因为主题创作的能力而受到官方重视。由于法国学院派的影响力,世界绘画的重心自然地转移到了法国。学院派绘画于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大为盛行,他们注重理性和传统,因而对不守“陈规”的新生绘画持否定态度。随着19世纪社会的发展,艺术走向自我表达,现代派绘画逐渐得到评论家、收藏家们的认可,之前反对绘画改革创新的学院派反而成了艺术新宠批评的对象。布格罗、库丢尔、卡巴奈尔等当时有名的学院派画家也随之淡出人们的视线,现在人们更为熟知的是19世纪下半叶的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主义等画家。现代绘画艺术重视形式感和观念主张,不讲究严谨的技法和理性的思考,画家靠感觉记录瞬间画面。学院派绘画属于全因素绘画,其依赖的绘画技法也不被大众所了解。如今的欧洲美术学院依旧存在,但曾经是主流绘画的学院派教学体系几乎退出了美术学院的教学,只有建于1757年的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依旧坚持传统的教学绘画体系,传承古典主义的传统。

2 辉煌时期的学院派

2.1 法兰西美术学院的建立

法国学院派是欧洲学院派最典型的代表,现在的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648年的法国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1795年,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音乐学院、建筑学院合并组成了法兰西美术学院。法兰西美术学院可以说是法国官方的美术学院,最正宗的美术教学场所,学院拥有一定的社会话语权和艺术影响力。学院的建立使画家们有独立学习和修习绘画的机会,并且制定了入学考试和选拔制度。学院要根据素描能力是否通过入学考试对学生作出评判,要成为学院的正式学生,入学考试是一道不可或缺的门槛,总体上,学院代表了当时法国的最高绘画水平。法兰西美术学院对绘画的题材作出了明确的等级划分,最高等级是历史、神话题材的绘画,其次是肖像画、风俗画、动物画和风景画,静物画处于最低级别[1]。1663年,路易十四创立罗马大奖,该奖在当时的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的学生中层層筛选,获奖者可以前往罗马免费留学三年。罗马大奖一直延续到了1968年的最后一次评选,在此期间,这是多数求学者渴望的奖项。法兰西美术学院不仅掌握着罗马大奖的评选,沙龙奖项的评选也囊括其中,学院成员负责沙龙评选委员会,在学院的支配下运行两大重要的艺术奖项。学院的系统性引导法国的美术教育发展方向和绘画艺术风格,坚持学院派的传统,确保了整体的绘画质量,排除了不符合题材风格要求的艺术家作品,展览作品也代表着当时的皇室贵族和美术学院的艺术倾向。法兰西美术学院的建立造就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家,也创作了一批不同凡响的作品。

2.2 沙龙展的兴起

法国沙龙展历史悠久。1667年,路易十四举办了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沙龙展——法国画家沙龙展。沙龙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展览,与现在生活中的美术馆、博物馆大同小异。沙龙是为优秀的画家提供一个可以展出自己作品的平台,让大众欣赏他们的艺术作品,能否入展决定着这个画家的成败。学生在美术学院接受培训之后,在沙龙展上赢得荣誉,获得沙龙奖章的艺术家有望得到大量公共订单和私人订单。沙龙作为法国最有影响力的重大艺术活动,每次展出四五千幅作品,而沙龙展的评委大多都是学院派的大师,支配着沙龙展的评选审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沙龙展的题材倾向和画风喜好,总体上偏向历史画。沙龙展的运作给法国经济带来了繁荣,也推动了法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发展。在此期间,产生了大量优秀的艺术绘画作品。19世纪的学院派从数量上看占据了主导地位,是当时的主流艺术流派。

按照学院派的习惯,沙龙展中会涌现大量历史画作品,如1784年大卫的《荷拉斯兄弟之誓》、1831年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这两幅作品是今天大众比较熟知的历史画作品,二者相隔47年,虽同为入展的作品,但绘画风格截然不同。大卫画风严谨,技法精练,是学院派的典型代表人物。《荷拉斯兄弟之誓》于1785年在沙龙展出,画面的中心着重刻画了贺拉斯三兄弟在接受父亲给予的宝剑时宣誓的场景。大卫的作品追求古典主义绘画的庄严和肃穆,是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延续。而德拉克洛瓦吸收巴洛克的艺术,不拘泥于严谨的造型和构图。他的作品《自由引导人民》于1831年在沙龙展出,画面写实和意象相结合,色彩对比强烈,相比较《荷拉斯兄弟之誓》而言,造型没有那么严谨。由此可见,不同时期的沙龙展代表不同时期的学院派绘画,在法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2.3 私人画室的创办

私人画室在法国学院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那时的艺术家多数都是由学院或者私人画室培养出来的,有名气的艺术家在外创办自己的画室。私人画室与学院不同的一点是学生可以专注于同一个老师学习。在学院内,不同的课程由不同的老师指导,吸收的知识来不及消化,学生的个性化绘画风格体系难以形成。一开始只有美术学院才有人体写生课程,甚至垄断了这门课程。人体写生是学习绘画的必备基础课程,为了满足需求,私人画室暗自提供人体模特开展教学。一些学生若想进入美术学院学习,可以在私人画室学习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去参加学院的入学考试。或者想要获得美术大奖,也可通过私人画室的老师引荐至美术学院,因为评奖时多数会考虑美术学院的学生,这也大大增加了获奖的概率。如果不考虑获奖的因素,那进不进学院学习都无所谓。

3 学院派的没落

3.1 传统学院派绘画语言的程式化

学院绘画语言的局限性限制了画家的发展,伏尔泰和百科全书派对学院组织的价值这样形容:“自从我们有了绘画学院,我们没有一个伟大的画家,正如科学院没有培养出伟大哲学家一样。”[2]传统学院派以绝对服从学院教育的形式把“伟大的画家”给抹杀了,用条条框框的规定干涉画家的主观思想。传统素描的教学方式机械系统而又枯燥,固定的物体和一成不变的光线,每天人体写生和石膏像写生是必备的练习课。学院派强调素描的重要性,忽略色彩并且在题材的创作方向上也有些限制,选择多为历史画。美术学院将题材进行了等级划分,历史题材是最高等级。历史画要以史实中的故事和人物为原型进行刻画创作,优秀的历史画作品要让人感受到内在的精神世界,太多优秀的艺术家创作了后者无法超越的作品,在技法、图式等其他方面都很难被超越。单从历史画的题材来看其实已经很难有新的突破,而且题材方面不应有高低贵贱之分,艺术品的存在能打动人心才是可贵之处。艺术的独特性没有在学院展现的权利,艺术家应当拥有自由创造的表达权利,学院应当承担引导和激励学生不断创作多元艺术作品的责任。

3.2 社会主流意识的转变

艺术的发展与时代的变化相辅相成,时代是引导艺术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这些变化之中,有一些是自然形成的,有一些是人类技艺的结果,所有的事物都处在运动之中。时代造就了艺术思潮,古希腊时期崇尚理性,艺术作品造型构图严谨,画风庄严而又典雅。文艺复兴时期宣扬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追求以人为本,提倡科学和理性。纵观法国社会体制,法国大革命前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革命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思想文化领域也进行了革命。

当下看似合理的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化,如法国君主制在法国大革命前是现实的,但法国大革命将它推翻了,并且法国大革命为之后的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就艺术品本身而言,人们的审美认识会发生转移。1863年,2 500幅作品落选,产生了大量抗议和质疑的声音,迫于形势,拿破仑三世同意举办落选者沙龙。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也在其中展出,落选者沙龙的举办引发社会舆论,抢夺了官方沙龙的风头,开始动摇官方沙龙的地位。《草地上的午餐》中全裸的女子面带微笑,身处穿西装的绅士之中,画面构图大胆,颜色鲜艳明亮,一改往日传统的棕褐色调而引发轰动和争议。多种风格的绘画作品开始不断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冲击和打破了固有的认知,艺术趣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元的艺术风格让人们感受到了不同的美,学院派当时的繁荣是无可厚非的,但风头随后被印象派和现代主义淹没也是必然趋势。

3.3 工业化科技的影响

早期油画颜料主要采用纯天然矿物质和人工研磨的制作方式,价格昂贵且制作过程繁杂。1841年,美国肖像画家兰德发明出可以挤压的管装油彩,这种方式很快在英国流传开,随之被改良,生产出了铅锡管油画颜料。这样的发明为户外写生带来了便利,从19世纪中叶开始,画家普遍开始使用工业批量生产的颜料,这对法国的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世纪60年代,莫奈、德加等越来越多的画家走出工作室,开始用肉眼捕捉物体的色彩和光线,丰富了印象派的外光绘画色彩。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提升了交通的便利性,也为畫家外出写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工业化的生产技术,流水线的高产量,油画颜料应有尽有。颜料不再那么昂贵,画家亦可大胆厚涂颜料以营造画面效果,19世纪以后,很多画家开始直接采用厚涂法,这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画法,画家敏锐地捕捉户外场景色彩,如梵高、库贝尔、德库宁等人,利用笔触变化更强烈地传达自己在作画过程中的感受和情绪。在工业化的影响下,美术开始多元化,百花齐放,不再受学院派的拘束。

3.4 学院派绘画现状

随着印象派的崛起,学院派自此进入了低潮时代。曾经的辉煌一去不复返,定格在了历史的时间轴中,学院派由盛转衰的过程值得反思和吸取经验。其实印象派的画家也是从学院走出来的画家,甚至有些印象派的画家和学院派的画家是师承关系,如马蒂斯师从布格罗、雷诺阿师从格莱尔等。印象派一开始的出现也不是要摧毁学院派,他们只是渴望被接受。被后人称为“印象派之父”的马奈创作一系列的作品希望能够入选沙龙展,他一直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卡巴内尔般的荣誉,但他怎么也想不到当时鼎鼎有名的卡巴内尔在现在的西方美术史上已被忽视。

历史的存在是多面的,学院的教育程式化使学生的技能和基本功变得扎实,学生的绘画质量都不俗,但过于标准化的规范限制了发展,学院对传统学院派的改革和创新总是持反对态度,而学院作为官方的代表,应该持包容态度,与多元化的艺术共存共荣。学院的绘画风格反对个性的表现,讲究理性。但绘画的风格不应该受到限制,画家的审美追求、艺术理念、个人气质都可以在创作中得到充分发挥和彰显,让观者可以感受到画家的情感宣泄。在题材上也是如此,题材不分等级,如何创作和创作什么由画家自己决定,作品能够让人产生共鸣并且为之震撼,就是好的作品。风景、静物、动物画也可以达到打动人心的效果。

4 结语

艺术应当多元化发展,人们应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看待每一个艺术流派。学院的教育方式须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改进,才能保持学院的影响力和活力,成为创造力的孕育基地。艺术教育要根据自身的发展寻找合适的创新途径,才能在现代社会继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上海博物馆.学院范式:17-19世纪法国学院派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20:10.

[2] [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纳.美术学院的历史[M].陈平,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64.

作者简介:茆静雅(1998—),女,江苏扬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美术(油画)。

3172501908206

猜你喜欢

衰落学院派绘画
学院派宣传册设计作品
以创新为驱动力,兼具学院派的严谨态度 Q Acoustics
英国“衰落”了吗
大众 何以变成“学院派”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学院派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