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油画材料语言的个性化拓展和实验性的研究

2021-03-19魏书龙李胤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绘画语言材料实验

魏书龙 李胤

摘 要:纵观中西方绘画历史,绘画大师都在继承各种的传统,但是真正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家是要在对传统的突围中重新建构个性的话语系统,他们终其一生都在其独特的个人生命体验里反复寻找与之相对应的个人绘画语言,再通过语言的变化提供或揭示新的感官世界。在当代,随着现代绘画的发展,艺术家的独特性和不可取代性日益凸显,当然,艺术家所选择的进行自我表达的材料也越发得到重视。为什么这样画,为什么选择这个材料,这是关于材料认识和选择的新问题。作为一个有着古老历史的绘画媒介如何能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去探索其内在的逻辑,而如何在油画的本体语言中建立具有个人特性的独特的绘画风格,这更是一个实践和理论相互杂糅的探索。

关键词:材料;绘画语言;实验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油画系油画课—绘画的语言实验和再造探究的创新训练”(S202010654066)研究成果。

绘画语言是在绘画研究里极其重要的课题,如何让本科专业学生建立自己的绘画语言系统是个难题,本研究主要致力于帮助学生摆脱前期阶段基础的客观性,以及理性的造型束缚,调整观察方法,回归绘画材料语言的本体研究上来,从生命的体验出发,探索、实验具有突出个人特质的作品,在立足于绘画语言的本体基础上,开辟新的创新方向,从而在创作的领域获得新的成果。

一、绘画材料语言本身属性及其背景

自20世纪初进入现代主义,西方艺术的种类繁多,百花齐放,都在寻找更新的表现语言,求新求异似乎成了这个时代的主题。但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人工制成的现成品,如玻璃、金属、石材等等,这些工业材料,也在慢慢地与绘画发生着细微的交融,工业文明让生活和艺术的边界逐渐被模糊。材料的物理特性,如粗与细、软与硬、轻与重、稳定与变化等,经过艺术家的细心归纳和加工,形成强烈的视觉转换。不同材料之间也会呈现不同的变化、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不断刺激人们的视觉,形成独特的审美趣味。在此之前材料只是拿来作为艺术品的艺术载体,是艺术品的物质寄托,而现在艺术创作已经不单是一种画法和技术,而是多种技法和材料的综合运用。

如劳森伯格及杜尚将实物材料加入艺术创作以来,便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介的束缚。材料作为20世纪非常独立的语言对架上绘画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似乎绘画和生活的边界开始被模糊,也极大地拓宽了艺术的层面,绘画艺术也从此有了由平面艺术向三维和多维空间发展的可能性,更有未知的偶然性在其中,增加了一种未知的神秘色彩,丰富了艺术的表现语言,使视觉艺术在语言层面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二、案例分析一:德国艺术家安塞姆·基弗的

绘画语言

对于材料的转换应该有对材料本身的感受在其中,材料只是一种表达内心的手段,但是一定要具有材料本身的不可替代性在里面,才有材料的社會存在的特殊意义。在这一方面,德国新表现艺术家基弗可谓是二战后的艺术大师。基弗通过很多废弃的金属材料表现烧焦田地、飞机、床等等,给人以一种强烈的冲击。其作品呈现出来的是一种焦灼、众生的苦难,又貌似是一种不可言说的迷一般的符号。不需要具备逻辑惯性去解释,即使是对德国北欧神话和历史了解很少的人,也同样能感觉到那种强烈的震撼,站在巨大的尺幅作品面前,对比出来人类的渺小和无知,是对自我的一种再认知和审视。

虽然都说基弗的作品是对德国的历史和对二战的反思,对民族文化的反思,但笔者觉得基弗就是单纯地表达了他的世界观,他的创作和他自己流淌的每一滴血、跳动的每一根神经紧密相关,外部给他带来感官刺激就是让他表达他自己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的,以个人角度参与,而非以民族身份做艺术。文化不是单体现在人们外在的行为规范和典章制度中,而且还渗透到人们内在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中。所以,画面所传达的文化是一种非物质的形态,可以通过材料语言绘画感受一个民族、一种状态的习惯、一种精神的内涵。

三、案例分析二:南非艺术家马琳·杜马斯的

绘画语言

杜马斯在与所选择的题材及个人化语言的融合中绘画,大量的素材都来源于摄影。在当代,解剖学、投影几何学和光学都被运用于加快旨在获得可辨认图像的实验,到最后促进我们所知道的摄影、彩色电视和宽银幕电影的发展,科学在这个方面超过了艺术。但是在杜马斯看来这二者之间是冲突的,不论原始的图片怎样,她都会在画中去改变原有的图像。图像本身并不会区分活着与死去,但是作为再现媒介的绘画与摄影之间却有很大的不同,当对象已死去的时候,绘画就比摄影表达得更加生动,加入了绘画者本身的主观感受,那些被摄影剥夺了动态的事物又被人工赋予活力。对演员和事件的拍摄让观者对技术赞叹不已,但同时人们也会认识到电影体验消除了对图像死亡的思考。杜马斯绘画在面对死亡题材的表现上就不会将时间冻结。

杜马斯在其画面创作中经常使用丙烯颜料,颜料的色彩与墨水的黑与灰相搭配,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丙烯的光泽增加了黑白墨水特殊的材质感,让观者注意到出离于图像之外的体验。在制作纸上作品的过程中,有时会把墨水泼到纸上,好像一块污渍,再把纸竖起来,让墨水往下流,制造画面的肌理感。她在暗示不论是一张好画还是一张坏画,都不能被简化成一个纯粹的信息,不能变成明信片上那种清楚的图像,清楚到连标题都变得多余,明信片把视觉的语言都局限在了陈词滥调里,反之,绘画图像信息,拥有人类触摸的痕迹和表面带来的感受,这就超越了图像和模特本身的身份。杜马斯所选择的这种水墨和丙烯颜料本身就具有非常大的偶发性,与她所追求的寻求绘画的活力、摆脱图像原有的再现、非明信片式绘画的理念趋于吻合,不被主题或者题材牵着走,不被定义。杜塞尚所描绘的不仅仅是森林风景,毕加索所绘制的不仅仅是分割的几何切面,马蒂斯所刻画的更不仅仅是模特,这些独特的形象都无法承载作品本身特有的感觉,这些形象只是一些主题性的材料。水墨在杜马斯绘画作品中的表现,显得格外具有野生的破坏力,好像这才应该是材料本来的面目,不再压制欲望,让它自由,更有助于艺术语言的个性生长。

四、对绘画语言的思考

绘画的材料语言探索不仅对架上绘画起到了推动作用,更促进了艺术语言的多元化发展,已经不再是二元对立的局面,更多的可能性被挖掘。面对材料要有自身的生命体验,才能够凌驾其上,油画材料在一个作品中有着双重的角色,一方面是一种绘画的语言,另一方面也称为技术,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直觉和感受才是绝对的立足点。一切围绕内心出发,在进行创作时,不自觉地会把客观图像本来的叙事性和关联性抽离。因为这样就更加接近于笔者所理解的艺术,单纯回到如何认知世界的,画面抽离叙事后出现偶然荒诞的色彩反而使人更容易产生兴奋的感觉。

基弗个人的绘画语言系统在当今社会的文化环境里显得特别稀有,当代人都标榜独立个性和自我体验,但基弗却以一种宏大叙事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人类遭受的苦难,一种自我救赎,这种宏大叙事更能证明德国人对自身文化和历史遭遇的反省,引起一种集体共鸣。

杜马斯的绘画语言探究更回到绘画本身,她打破原有的绘画体系和认知,再重新建构,结合本土的文化历史背景及现代讯息,形成新的视觉意味和张力,带来新的感受,对今天的中国绘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改变了人们对水墨画的认识,是一种创新,也是近代绘画语言的突破,是里程碑式的飞跃。今天中国当代水墨绘画也大多受到杜马斯的影响。

这两位艺术家都为笔者自身的绘画语言建构提供了帮助,对绘画语言系统当中材料的探究和发展是笔者近几年一直在做的工作。材料语言的运用和推进是至关重要的,材料不仅仅是一个物料,要想使用的材料发挥它最大的力量,让它“发声”,那就要对自身的艺术认知进行梳理,还要有强大的理论支撑,实践中重视情感的把控等,这些都是对自身绘画语言控制的训练,要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自身绘画语言的发展。题材的选定是表现主义绘画非常重要的一个深化工作,绘制表现主义绘画,画家要真诚地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内心深处,把它表现出来,会给人一种情绪的宣泄感,但更重要的是对自我的一种认同,对条件的认識,对当下的敏感。在绘画语言实验里想追求一种材料肌理、色层边界之外的东西,那是一种绘画本身的力量,平静中的涌动。

五、结语

绘画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在今天依旧是通过视觉向人们展示发展的可能性,但是这种视觉已经不再是五百年前的再现,或者依赖于信仰的附属,艺术要为灵魂筑巢,就只能是精神和心灵的涌现,不论是基弗还是杜马斯的作品,这些名声显赫的艺术家无不在钻研自己的艺术语言,绘画的语言经过不断的提纯净化进而更加纯粹,变得更具穿透力。艺术家终其一生都在其独特的个人生命体验里反复寻找与之相对应的个人绘画语言,再通过语言的变化提供或揭示新的感官世界。

参考文献:

[1]贡布里希.图像与眼睛:图画再现心理学再研究[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

[2]许江,焦小健.具象绘画表现文选[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3]迟轲.西方美术理论文选[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

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油画系

猜你喜欢

绘画语言材料实验
可爱的小瓢虫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关于青少年科幻画创作辅导的几点思考
浅析中国油画的绘画特征
浅谈王宏剑
材料
摇摇鹅
最酷的太空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