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垒高高”到“砌高高”:幼儿持续性观察及介入

2021-03-18江苏省丹阳市访仙中心幼儿园孙筱娟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1年3期
关键词:柱子易拉罐薯片

江苏省丹阳市访仙中心幼儿园 孙筱娟

观察已成为当下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通过观察、适时有效的记录能促进幼儿深度学习。而跟踪观察则能让教师更加了解幼儿,通过跟踪观察了解幼儿的前期经验,后期获得经验,采取有效的指导策略,促进幼儿达到最近发展区。

※ 环境创设

观察时间:2019年9月27日上午区域游戏

观察地点:建构区

观察幼儿:中班幼儿4人(刚升入中班一个月)

在教室的一角大概6平方米的地方,铺设地垫,地垫周围放置8个大篓子,其中4个篓子里是一套中型积木,数量齐全;2个篓子放置幼儿收集的易拉罐,两种型号,粗的和细的,高度相同;2个篓子放置的是幼儿收集的长型的薯片罐。靠墙的区域较暗,老师把灯打开,墙上布置的是游戏规则与建筑物的照片。

今天的区域游戏时间,有四位小朋友选择来游戏,分别以幼儿1(黄衣服的小男孩)、幼儿2(白衣小女孩)、幼儿3(白衣小男孩)、幼儿4(白衣黑条纹小男孩)代指,本观察主要围绕幼儿1和幼儿2两位小朋友进行。

场景一:垒高高

幼儿1与幼儿2一起来到建构区,脱下鞋子并放整齐,幼儿1 从易拉罐的篓子里不停地拿罐子向上垒高,左手拿一个易拉罐垒上后,不离开,右手继续去拿下一个易拉罐继续垒上,之后右手不离开,左手继续向上垒高,形成了一个易拉罐的柱子,一直到一只手扶着罐子另一只手够不着地上的易拉罐,然后站直身体得意地看着幼儿2说:“快看快看,高不高,高不高?”。

幼儿2一直没有行动,看着幼儿3、幼儿4在围房子,听到幼儿1的叫声,回头看了一眼,回应道:“高,真高!”幼儿1又说:“我拿不到易拉罐了,你能帮我拿吗?”幼儿2爽快地拿起地上散乱的易拉罐,放在幼儿1易拉罐柱子的最上面,幼儿1赶紧用两只手扶着柱子,幼儿2笑眯眯地站到柱子前比高高,“好高,比我们都高了!”就在这时幼儿1稍不注意,易拉罐柱子从中间哗啦一下就倒下来了。

两人看看乱在一地的易拉罐,哈哈哈大笑一阵,接着又拿起易拉罐向上垒高。一次又一次,从一个人垒高到两个人各垒各的,一起倒地发出哗啦啦的声音,两人一起大笑,共进行了3次,第一次10分钟,第二次7.5分钟,第三次5分钟,一次比一次用时短!

分析反思

幼儿刚从小班升入中班,迁移小班的建构经验玩垒高的游戏,一次又一次地玩垒高,听易拉罐倒地发出声音,开心地大笑。此环节中幼儿左右手交替拿取材料,控制易拉罐不倒地,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强。这样的游戏他们多次玩过,玩得特别娴熟,垒高的经验比较丰富。这时候老师应该做什么才能让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跳一跳,达到最近发展区呢?

调整策略:

“你们如果能让易拉罐堆得又高又不倒就太棒了!”老师说了一句话。

场景二:叠垒高高

两人听了老师的提议,坐在地上想了一会之后,幼儿2拿起两个薯片桶合在一起,笑嘻嘻地说:“这样应该不会倒了?”幼儿1立刻将易拉罐放入薯片桶,发现两个易拉罐放入薯片桶还有多余,放三个的话又多出一半,于是放弃薯片桶,还是拿易拉罐垒高,在第六个易拉罐放好后,改成放细一号的易拉罐,在放第12个罐子时,柱子终于倒塌了。

而幼儿2小朋友继续借用薯片桶,放入三个易拉罐,继续又放了三个易拉罐,然后又倒扣一个薯片桶……幼儿2小心地将又一个薯片桶倒扣进去,可是不小心碰到了易拉罐柱子,两人都很失望地坐在地上,不一会又开始第二次的尝试,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分析反思

幼儿在老师的提醒下开始了新的尝试,并且想出不同的办法进行叠加垒高:一种是先放粗一点的易拉罐,到上面再放细一点的易拉罐;另一种是用薯片桶加固柱子,但是两个薯片桶之间还是没法连接,露出了半个多的易拉罐,反而更加不牢固了。建构区经验的缺失,让孩子们不知道怎么办,怎样才能让孩子们重新获得构建经验呢?

调整策略

我看到旁边幼儿3、幼儿4的围合基本成型,我用了一个动作:指指旁边幼儿的构建作品,拿起一块长条的积木放在两孩子的牛奶罐上。

场景三:砌墙啦

幼儿2小朋友明白了我的意思,说:“小黄,我们一起来垒高吧,你先放易拉罐。”幼儿1放了4个,幼儿2已经垒了5个易拉罐,她立刻拿掉一个易拉罐,并找了一个长条型的积木横放在两个易拉罐柱子上,然后嘴巴里说:“咱们再放。”幼儿2眼睛不时地瞄着幼儿1易拉罐的数量,看到幼儿1放了3个,她就放3个,幼儿1立刻找来长条积木放在罐子上,就这样两个人小心翼翼地砌墙。

不一会儿,墙就高出两个人的头顶,两人都小心翼翼地堆砌着易拉罐,还不时地调整方向。当放置最后一块长条积木的时候,他们发现够不着了,于是幼儿1拿掉了一个易拉罐,放2个罐子后垫着脚尖放上长条形积木,并和幼儿2一起数起牛奶罐的数量,得意地看着他们的作品。可是两个人得意的时候,不小心手碰到了一边的易拉罐,墙轰然倒塌。两人愣住了,不一会儿幼儿2站起来说:“我们再来一次吧!”这次两位小朋友用了之前一半的时间就构建好了另一个“墙”。

分析反思

进入中班后幼儿动手能力更强,有了合作意识,也有了创新能力,在老师动作的提示下,他们能较快地领会意思,并能两两合作开始游戏。当构建作品呈现之后,他们又创造性地玩数数,与之前“柱子”中易拉罐的数量进行了对比,还对现有作品两边“易拉罐墙”中易拉罐的数量进行了比较,体现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当作品倒塌后,孩子们能选择坚持,使自己的建构水平更成熟。

幼儿在建构区新经验的获得往往都体现在作品的展示中,孩子们从单个的“柱子”到“墙”的堆砌,获得了新的经验。中班幼儿的建构水平就只是简单的堆砌吗?还能不能再往前进一步,或者还能不能再跳一跳,获得更多构建经验呢?

调整策略

我找到墙上展示的建构作品,通过图片的展示,鼓励幼儿更进一步获得新经验。我指着一幅图问道:“你们的作品会倒塌,那这样的作品会不会倒?它有4个脚呢?”

场景四:砌高楼

孩子们看着图片中的建筑,商量了一下:“它有四个柱子脚,还有好多长条的积木,我们也来试试吧!”于是新的作品开始构建。

两个孩子边看着图片,边设计构建作品,还吸引了幼儿3、幼儿4一起参与他们的游戏。当四脚高楼已经超过他们的身高时,幼儿1找到一个方形积木站在积木上面继续向上堆砌。当再次够不着的时候,幼儿2搬来了小椅子,站在椅子上构建,于是他们成功地构建了本次堆砌最高的“易拉罐楼房”。

※ 观察感悟

1.营造优良的游戏环境,提升幼儿的多元发展

建构区是幼儿特别喜欢的区域,布置了幼儿研讨商量的游戏规则,孩子们自己收集的一些建构图片,简单的环境创设给予幼儿安全感;多样的游戏材料,建构积木、牛奶罐、薯片桶等,吸引幼儿进行创意游戏。我想不管是哪个区域,只要创设了游戏环境,提供幼儿感兴趣的材料,再加上教师的有效观察介入,就能引发幼儿更深层次的学习与发展。

随着幼儿建构经验的获得,后期可以增加一些纸、笔和记录的小本子,引导幼儿有计划地进行构建,还可以增加建构材料类型,并将材料有效分类。通过不断的创设游戏情境、增加游戏材料,鼓励幼儿大胆构建,提升幼儿的多元发展。

2.抓住有效的介入时机,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针对这个观察故事,老师持续地待在一个区域游戏中,并能及时发现幼儿遇到的问题,通过简单提示,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让我们看到了孩子的创造力。

整个观察过程中,师幼之间的互动并不多,更多的是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材料之间的互动,老师则在其中及时有效地抓住幼儿需要介入的时机,促进幼儿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更深入地获得新经验。

意大利教育家马拉古奇说过:幼儿有一百种的语言、一百种的想法、一百种的感悟。我觉得老师也有一百种的建议、一百种的鼓励、一百种的陪伴,能促进幼儿一百种的发展、一百种的想象、一百种的创造。

3.注重多向的师幼互动,促使幼儿新经验的获得

在观察过程中,老师与幼儿的互动用了三种方式。第一种是语言提示:可以让你们的易拉罐柱子不倒吗?孩子们在小班建构的经验上开始第二种垒高的经验,在原有的柱子外再加上一层,巩固柱子的厚度;第二种互动的方式是:教师借助旁边幼儿的建构,提示还可以这样垒高,于是幼儿通过观察、调整,发现新的垒高方式,合作垒高并形成一面墙,这又是一种新建构经验的获得;在这个新经验的基础上,老师开始了第三种互动的方式,介绍一幅作品的图,孩子们建构技能就从“垒高”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形成建构技能“垒高+围合”,砌高楼!

从“一句话”到“一个动作”再到“一幅图”,师幼互动三次,教师的介入很少,只是管住嘴巴、放开眼睛、开动脑筋、适当介入,却让孩子们的模仿力、想象力、创造力一次次爆发,一次次发展。

区域建构游戏中,适度的环境创设、适合的游戏材料、适当的教师介入,既可以发展幼儿的表达交往能力,也可以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交流能力等。因此,幼儿游戏观察只是一个载体,教师运用好这个载体,就能很好地营造开阔的思维空间,强化幼儿的分享表达,提升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柱子易拉罐薯片
城里有朋友
希腊遗址
薯片
观察:长廊和柱子
最佳损友
流浪的易拉罐
吃薯片
脆不脆?
互相吸引的易拉罐
易拉罐制做的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