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孩子的重新定位
——读《重新定义学校》有感

2021-03-18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掘港镇群力幼儿园陈永红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1年3期
关键词:小希午餐钓鱼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掘港镇群力幼儿园 陈永红

《重新定义学校》是北京十一学校联盟总校校长李希贵的著作之一,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觉和概念——学校是什么地方?学生去哪儿?老师在哪里?

改变教师教、学生学的定位,李校长从局部突进、顺应风格、规律迁移、跟踪接链、以环带链、问题切入等六个方面对教师与学生如何定位进行了阐述。他的阐述引发了我的思考,如何定位当前幼儿园里的教师与孩子?幼儿园的孩子去哪儿?我们的老师又该在哪里呢?

◎ 图片暗示

镜头一

豆豆在科学区玩游戏,想连接线路让小灯泡亮起来。第一次他随意连接线路条,但灯泡没有亮,什么原因呢?他拿起操作说明卡片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连接时要注意正负极,线板与连接线颜色不同;第二次操作时,他按照线路图的要求进行连接,合上开关后灯泡就亮起来了。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豆豆小朋友第一次与材料的探究是没有任何目的且随意的;当发现不能成功后,他改变了自己的操作,尝试从提供的操作卡片中学习并成功完成操作,知道了线路连接的方法,懂得了电路有正负极。

分析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看不到老师在哪里,只有孩子自己看着图示摸索探究。这里的老师在哪里呢?在活动中,老师要考虑儿童的需要和儿童能得到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什么。正因为这样,老师提供的图示就是一个很好的教材,孩子可以自主地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比解决问题本身更有意义。我们在美术区提供的折纸示意图、科学区的操作步骤图、阅读区的演示图、音乐区的图谱等都是隐形教育,图示本身就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介质。

◎ 以环带链

镜头二

专家提出了“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在幼儿园里,孩子的生活都用课程的理念去解读、去研究,比如在“午餐课程”中孩子们将会去哪儿?瞧!他们设计调查表,看看班级幼儿喜欢吃什么?习惯如何?调查表收上来了,统计一下喜欢吃素菜的孩子有多少?喜欢吃荤菜的孩子有多少?不挑食的有多少?挑食的有多少?自己收拾碗筷的有多少?接下来干什么呢?孩子们提出问题:菜的营养知多少?怎样吃午餐最健康?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午餐习惯的培养?老师带着孩子们展开调查采访、收集资料并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答案。这就是一个课程的研究过程,看上去寥寥几句话,孩子们实施的过程需要经历一个学期——孩子们去市场调查认识各种不同的菜,采访营养师了解各种菜的营养价值,与爸爸妈妈一起上网查资料,与老师伙伴一起讨论,在班级午餐尝试自己盛饭,自己独立完成午餐。

分析

在课程里,孩子无处不在,他们是课程的主人,是教者也是学者。而老师以孩子整个学习链条上的某个特别突出的环节来带动整个学习链。课程中最重要的是观察孩子,挖掘孩子的潜能,还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课程,让课程资源帮助幼儿成长。既要让孩子们像小小研究员一样进入课程,还要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学会调查与统计,学会与他人交往,学会制定规则,学会自我服务与为他人服务,学会很多老师都无法教的本领。因此,老师的前期观察很重要,在这一课程中孩子们能得到什么?课程的资源如何利用?课程中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都是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老师一直关注课程追随孩子的成长,并在孩子的关键环节给与帮助,带动整个课程链的运转。

◎ 材料投放

镜头三

钓鱼游戏孩子们从小班就开始玩了,现在中班了,小明觉得有些无聊,钓了两条就扔一边了。陈老师问:“怎么不钓鱼了?”小明说:“这个钓鱼太简单了,没意思。”第二天,钓鱼区就增添了许多不同颜色,身上有点点的鱼,放鱼的篓子也有了颜色与点点标记。小明又来到了钓鱼区,他看了看标记开始了钓鱼。这次钓出来一条红色的鱼,他数了数鱼身上的点——5个点,然后放进红色有5个点子的篓子里。哇!这里面还藏着数学的点数知识呢。

分析

这里的孩子在哪里?在游戏中,孩子们通过与材料的互动探究来学习,这是一种主动的学习过程。老师在哪里?老师只是在旁边观察、提供材料。所以教育重点不是放在老师讲解的作用上,而是放在对环境材料和活动空间的关注上,因为没有适宜的材料就难以产生真问题,要充分利用游戏背景,发挥材料的作用。其实,在游戏中材料的提供有很多的要求与方法,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要有一定的领域核心经验,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只有很好地利用材料,才能发挥材料的教育意义。

◎ 问题引领

镜头四

科学区里,美美在玩“水上莲花”的游戏,她把半个乒乓球剪成花的样子,在沾了水的塑料板上让它转动起来。第一次美美尝试放了一些水,花没转起来。老师问:“是不是水量多少的问题?”她开始在板子上加水,花转起来了。老师给她提供了纸笔说:“你可以在这个兵乒球里面画上线,看看会不会有变化?你可以先将你的设想画在纸上再实验,最后将实验结果画出来。”美美很认真地预设了自己的猜想并进行实验,最后她发现不管画了直线还是曲线,莲花一转起来里面都是一个圈,她向老师也提出了问题:“为什么都是一个圈呢?”

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师幼互动很明显,但老师并没有手把手地教孩子游戏,更多的是提出问题,让孩子预设问题,在问题中孩子去主动寻求答案,想办法去验证问题、解决问题。在当下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我们提倡让孩子来问问题,老师在哪里?老师在“静观其变”中做出“关键性介入”;孩子去哪里?孩子就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里。充满挑战新奇的事物是儿童活动的重要对象,它们能给儿童带来乐趣、带来想像、带来专注、带来快乐、带来经验!

◎ 同伴互学

镜头三

益智区,明明与小希在下五子棋,明明很快就连成了五个,小希明显落后,他有些不想玩了。明明说:“再玩两局,说不定你就赢啦,你要注意我的棋子成三个时,就要堵住。”听了明明的话,小希决定再下两局。小希按照明明教的方法下棋,果然棋面上出现了胶着状态,第三局小希竟然赢啦!小希下棋的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对下棋的方法也熟能生巧啦!

分析

这是一个典型的同伴间学习的例子,我们能看出明明小朋友有很好的社会交往能力,能发现同伴的情绪,并想办法帮助他,他的话语里有鼓励也有解决方法,是个合格的小老师呢!这里的老师哪里去了呢?在这里老师需要持续观察每个孩子和他人、环境的互动,了解每个儿童的兴趣、能力和发展过程。孩子之间能解决的事情,老师更多的是放手,放手换来的是两个孩子的成长。

重新定义学校,我们也要重新定位师生,学生去哪儿?教师在哪里?我想这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探究的一个话题。在今天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学习不再仅仅依靠老师,学习的方法不再仅仅是口传身教。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将孩子放在心里,关注他、支持他、放手不放眼,一直伴随孩子的学习过程,并在学习链条的某个环节提供特别的关注与帮助。

猜你喜欢

小希午餐钓鱼
小溪流的比赛
井下午餐
小夫妻日常
午餐
小希的跳高游戏
小希的贴纸游戏
钓鱼
第七章 去泥盆纪钓鱼
第七章 去泥盆纪钓鱼
第七章去泥盆纪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