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岚:真诚做自己,才能好好做父母

2021-03-17张慧娟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1年3期
关键词:情绪女儿妈妈

张慧娟

采访对象

高岚,中国儿童心理分析主要开拓者;

中国分析心理学、学前教育学领军人物;

国际心理分析师(IAAP)、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师(ISST)、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荣格心理学家。著有《爸妈为何看不见我》《学前教育学》等著作。

网购一大堆课程,奔波于各种讲座,行走于形形色色的咨询机构,这是许多父母忙碌的身影,他们希望通过了解更多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育儿能力。但层出不穷的理论和方法,又让他们无所适从,常常陷入疑惑、纠结:养孩子到底有没有标准答案?

高岚说:“其实,教养孩子没有标准答案。如果有,那就是—真诚做自己,才能好好做父母。”父母做好自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如果父母了解自己,对于自己的未来是确定的,知道自己接纳什么、拥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同时也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把一份属于孩子的未来交到他们手上。

但現状是,很多父母并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孩子,他们只是简单地把很多东西推到孩子面前,告诉孩子:你应该这么做,你必须这么做,我都是为你好。他们只把重点放在对孩子行为的关注上,却忘了看到孩子,忘了看到自己,忘了要先真诚、真实地做自己。

美琪的故事

真诚做自己和好好做父母之间有什么关系?高岚讲过一个故事。

美琪从小就成绩不好,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一直备受父母责备。快40岁的时候才有了女儿,女儿出生之后,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对女儿的养育中,恨不得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都给女儿。

女儿5岁的时候,美琪全家移民到美国。她和女儿一句英语都不会说,这让她十分焦虑,担心女儿上小学后听不懂老师讲课,担心因为语言障碍,女儿没有伙伴。于是,她给女儿报了英文辅导班,每天盯着女儿背单词、学语法,可她的辛苦付出并没有让女儿学好英语,反而引起女儿的反抗,不仅抗拒去上课,还在课堂上捣乱。

辅导班老师给美琪打电话,进行深入沟通后,发现美琪育儿上的一些问题。老师建议她让女儿多参加一些其他活动,而不只是每天都盯着女儿背单词、学语法。在老师的建议下,美琪给女儿报了一个钢琴班。

在陪女儿学习钢琴的过程中,钢琴老师无意中发现美琪的乐感很好,就邀请她和女儿一起学钢琴。果然,在音乐上天赋极好的美琪,进步很快,学习一段时间之后,便开始到社区或者教会,跟其他人一起弹琴唱歌。

说来也很神奇,当美琪的注意力并不全放在女儿身上,开始更多关注自己的时候,女儿的状态反倒越来越好了。

上一年级的女儿,已经能够用流畅的英语跟同学沟通交流,还有了自己要好的朋友,学习成绩也很不错,每个周末还会和妈妈一起去教会弹琴唱歌,是一个非常自信的孩子。

高岚说,其实这一切并不难理解,那是因为美琪开始有机会“真诚做自己了”。之前的她一直要做一个“好妈妈”,也因此充满了焦虑、恐慌和不安,甚至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女儿身上。

当她有机会开始真正做自己、开始关注自己的时候,就会把之前所有投入到女儿身上的时间和精力,分出来一部分给自己,也就是说妈妈和女儿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这让女儿有机会慢慢去寻找自己的节奏,同时也让美琪开始有机会“看到孩子”。

她也似乎开始明白一个道理:自己虽然不完美,可也有优点,“其实也还不错呀”。而且,为什么一定要苛求女儿成为理想中的完美孩子?为什么不能让女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学习?

美琪放下对自己苛求的同时,也放下了对女儿的苛求,她开始用心去观察和感受女儿。当她看到女儿每次下课路过公园,都会不停地朝里张望时,似乎突然明白了什么,开始带女儿去公园里玩耍。女儿最初只是跟小朋友打招呼,后来便可以跟小朋友快乐地玩在一起……

美琪不仅体会到女儿的快乐,也开始认识到,学习可以有很多方式,孩子们也有他们的方式,那就是在沟通交流和玩耍中相互学习。

另外,美琪在自己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也体会了学习的“不易”,对女儿更能感同身受。

当女儿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她不再是责备、不满、担忧、恐慌,而是开始跟女儿说:“没关系,我们慢慢来,其实慢一点儿也挺好的,对吗?”这个时候,女儿看到的是一个充满力量、自信又理解自己的妈妈,这对于女儿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示范,让女儿更有信心、更有动力去面对困难,这比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说上100遍“你要自信”更加有效。

一层一层剥开那些包裹住我们的东西

也许有很多人都像美琪一样,习惯了用他人的标准或者理想中的标准来评价自己、了解自己,这个过程中,常常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不安和恐慌。

美琪在她人生的前几十年里,一直在追逐理想中的自己,努力学习、讨好父母,内向敏感的她甚至会想方设法把自己推到大众的面前,可每一次尝试都会花费她很大的力气,甚至使她更加失落和自卑。

成为父母之后,理想中的“完美自己”又多了一项任务,那就是成为一个“好父母”: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孩子身上,要给孩子最好的、要为孩子负责。甚至开始思考要养育一个怎样的孩子,比如:聪明、懂礼貌、能力强……

当我们心里有了一个理想中的“完美孩子”模样,一旦现实与理想不相符,就会把自己经验中的那个“不够好、不如别人、不够完整的自己”所带来的恐慌转移到孩子身上。

就像美琪,她不愿意女儿重复自己的经历,尤其是全家移民到美国之后,环境的变化让她更加焦虑,整个人都被不安包围着,让她无法看清很多东西。于是,本应该享受童真和快乐的5岁女儿,却天天被她盯着背单词、学语法,导致女儿很长一段时间都郁郁寡欢,不想上学。

幸运的是,一个偶然的机会,钢琴让美琪重新找到了自己,她开始真诚做自己,周围的一切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经历,有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影响,也有所处的社会环境带给我们的影响。正是这些经历,将我们一层层包裹起来,让我们看不见孩子,看不清很多事情。

当我们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剥开这些包裹住我们的东西,开始真诚做自己的时候,才有机会看到孩子的内在需要,给予他成长所需要真正的援助。当父母了解了孩子的真正需要,才能更好地帮助他完成相应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任务,形成好的人格底色。

父母如何真诚做自己

那么,父母怎样才能“真诚做自己”?

◎ 真诚地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不完美。

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也没有一个人可以按照别人的期望度过一生。我们可以真诚面对自己的不足,比如能力不如别人强、不善交际等,承认那就是我们的样子。可以去学习去成长,但不一定要苛求自己成为理想中完美的样子,只有这样,才能看到更多可能,看到自己真正擅长的是什么?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成为父母之后也是一样的,这是我们人生中新的角色,不必苛求自己一定要做到100分。苛求会让我们在很多事情上理不清頭绪,感到无能为力,甚至情绪化,导致情绪和身体出现“混乱”。

不必背负太多的价值观和判断,我们原本就是在不断试错中调整和纠正自己的;而且,一个放松的、自我接纳的爸爸妈妈,比一个总是承受压力、总担心自己做得不好的爸爸妈妈,更能让孩子安心。

◎承认自己的“错误”、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

能够真诚地去面对自己的错误,或者真诚地面对自己的不完美,是一件很需要勇气的事情,也是一件非常值得敬佩的事情,是很多人穷尽一生都做不到的。

在很多人的脑海中,都有一个完美的父母标准,他们觉得,自己要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好父母的形象,所以,即使做了伤害孩子的事情,他们仍然会说“我都是为你好”,始终不肯承认自己的过错,因为那和他们理想中的“好父母”是不符的。

高岚说,她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很多来访者在回忆童年往事的时候,都会情绪非常激动,感觉非常委屈,他们说:“其实那时候我要的不过是爸爸妈妈的一句道歉而已。”

也有不一样的父母,梦晴是一位5岁孩子的妈妈,她曾经讲过一件事:

那天早上,看到女儿吃饭慢吞吞的,不知道为什么,火一下子就蹿上来了。吃完饭,我准备骑电动车送女儿去幼儿园,当时正在下雨,在推电动车上斜坡的时候,女儿摔倒了,开始哭,电动车又卡在草里,压在我的脚上。那一刻,我既无助又烦躁。在送女儿去幼儿园的路上,她一个人安静地坐在电动车的后面,我却在想,自己为什么会这么烦躁?后来大概想明白了,那几天,我咳嗽得很厉害,一直都没有休息好,整个人的状态很不好。我没有照顾好自己,也就没有办法照顾好女儿。

我诚恳地跟女儿道了歉:“妈妈的情绪没有调整好,早上吃饭的时候批评了你,上坡的时候也没有照顾好你。你是5岁的宝宝,我是5岁的妈妈,妈妈和你一样,都是5岁,我们一起学习成长,好吗?妈妈需要你的帮助,也感谢你能帮助妈妈一起成长。”女儿听完很开心,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那一刻,我感觉她真的是一个小天使。

高岚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妈妈,她可以真诚地面对自己的不完美,真诚表达自己的情绪,真诚表达自己的歉意,这是很多父母都做不到的。

“妈妈希望女儿能够知道:我也刚刚做妈妈不久,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也有做错的地方,也有情绪不稳定的时候,但是,请给我一些时间,希望宝宝也一起来帮助妈妈。同时,妈妈也给女儿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做错了也没关系,只要我们愿意改正,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就是在错误中慢慢走向正确。这样影响下的孩子,能够真诚去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不完美,并且敢于主动尝试。”

谈到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很多父母觉得,面对孩子的时候,掩藏和压抑自己的情绪才是最好的,但高岚说:“其实,父母可以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把所有的情绪都压抑起来,压抑的情绪会通过另外一种方式发泄出来,反而对孩子更不利。”

◎父母可以真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但不是通过贬低、谩骂、指责、讽刺、激将的方法。

父母只有真诚的表达,才能让孩子更了解你的想法、你的要求,甚至你的感受,但表达的时候要注意方法。比如,孩子不想去兴趣班了,父母可以尝试跟孩子讨论,并告诉他:“我们很希望你能继续坚持下去,你是哪里遇到了困难?”而不是上来就跟孩子说:“早就知道你坚持不下去,没说错吧。”激将法对于6岁前的孩子收效甚微,甚至会影响孩子的自我认同。

◎注意这个误区:父母真诚做自己,绝对不是“随心所欲”。

有些父母会有这样的误区,认为真诚面对自己就是“随心所欲、想干吗就干吗”。比如,在单位工作不顺心,回家干脆就不给孩子做饭了。

我们试想这样一个场景:一位妈妈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之后,直接跟孩子说:“我今天不开心,不做饭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一切,孩子是不是会有些蒙,会不会感到不知所措,会不会觉得妈妈“很奇怪”?

高岚说,父母要真诚去做的是“当下的自己”,当下你是一个妈妈,你对孩子是有责任的。你可以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但同时也要跟孩子去讨论怎么解决要面对的问题。比如,可以告诉孩子:“妈妈今天很不开心,也特别累,就不做饭了。我们可以一起叫外卖,或者等爸爸回来做饭,好吗?”而不是情绪不好,就直接甩手不干。

真诚做自己是每一个人一生的功课。只有父母展露出自己的真实状态,才能更好地去面对孩子,才能更好地看到孩子、接纳孩子。这时,父母才有机会,把“等待、陪伴、协助、赞赏、边界和自由”,这些真正的爱无障碍地给予孩子,让孩子自由健康地成长为更好的模样。

父母真诚做自己,是奠定孩子人格底色的金钥匙。

猜你喜欢

情绪女儿妈妈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鸟妈妈
和女儿的日常
我的妈妈是个宝
不会看钟的妈妈
情绪认同
妈妈去哪儿了
女儿爱上了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