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CICS与SIS对接受小植片角膜移植术的患者进行角膜缝合的效果对比

2021-03-17李海燕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3期
关键词:植片拆线散光

李海燕

(张家口市第四医院角膜病科,河北 张家口 075000)

进行小植片角膜移植术是临床上治疗角膜小穿孔的常用方法。通过对此病患者进行小植片角膜移植术,可将其受损的角膜前层组织移除,并将相同厚度的植片移植入植床,进而可有效地修补其受损的角膜组织,改善其视力。散光是接受小植片角膜移植术的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研究表明,导致此类患者术后发生散光的原因主要是角膜缝合方法不当及术后其角膜切口的愈合质量不佳[1]。本文主要是比较采用间断联合连续缝合法(CICS)与单纯间断缝合法(SIS)对接受小植片角膜移植术的患者进行角膜缝合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期间在我院角膜病科进行小植片角膜移植术的50 例角膜小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角膜小穿孔的诊断标准;角膜穿孔的直径<4 mm;具有进行小植片角膜移植术的指征;自愿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术前存在散光或近视;患有精神疾病或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有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史;眼位不正;中途退出本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n=25)与对照组(n=25)。在25 例试验组患者中,有女性12 例,男性13 例;其年龄为30 ~60 岁,平均年龄为(44.12±10.25)岁;其角膜穿孔的平均直径为(2.01±0.72)mm,其住院的平均时间为(4.12±2.15)d。在25 例对照组患者中,有女性11 例,男性14 例;其年龄为28 ~61 岁,平均年龄为(44.24±10.14)岁;其角膜穿孔的平均直径为(2.02±0.71)mm,其住院的平均时间为(4.22±2.08)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 >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小植片角膜移植术,方法是:术前30 min,用0.5% 的匹罗卡品滴眼液为患者滴眼。在进入手术室后,对其进行常规的消毒、铺巾。用开睑器为其开睑,对其上直肌和下直肌进行固定缝合。在与穿孔相反方向的角膜缘做一个1 mm 左右的侧切口,注入透明质酸钠,形成前房。用虹膜复位器对虹膜脱出的情况进行纠正,对预植入部位进行环转标记,对植床进行加深处理,完成植孔的准备工作[2]。根据患者角膜穿孔的位置、大小,用尼龙线在植入部位的12 点钟位置做1 针标记缝线。用环钻钻取等大、等圆的植片,将植片植入植床,使植片的12 点钟位置与植床的12 点钟位置对合。之后采用CICS 对试验组患者进行角膜缝合,方法是:先间断缝合角膜植片及植床4 针,然后于间断缝线之间补加4 针,进行连续缝合。缝合后确保角膜切口处于水密状态[3]。在前房内注入平衡液,以恢复前房的深度。采用SIS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角膜缝合,方法是:间断缝合角膜植片及植床8 针,缝合后确保角膜切口处于水密状态。在前房内注入平衡液,以恢复前房的深度。术后用无菌纱布遮盖患者的双眼,并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为其滴眼。术后2 ~3 个月,为患者拆除缝线。

1.3 观察指标

比较术前、术后1 个月、术后3 个月及拆线后3 个月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及裸眼视力。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2.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 检验,计量资料用± s 表示,用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前及术后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度的比较

术前及术后1 个月,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相比,P >0.05。术后3 个月及拆线后3 个月,试验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详见表1。

表1 术前及术后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度的比较(D,± s )

表1 术前及术后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度的比较(D,± s )

组别 角膜散光度术前 术后1 个月 术后3 个月 拆线后3 个月试验组(n=25)7.55±1.82 5.02±0.92 2.85±0.51 1.11±0.58对照组(n=25)7.48±1.62 5.06±1.06 4.61±0.92 2.91±0.62 t 值 0.1436 0.1425 8.3658 10.6007 P 值 0.8864 0.8873 <0.0001 <0.0001

2.2 术前及术后两组患者裸眼视力的比较

术前及术后1 个月,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相比,P >0.05。术后3 个月及拆线后3 个月,试验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详见表2。

表2 术前及术后两组患者裸眼视力的比较(± s )

表2 术前及术后两组患者裸眼视力的比较(± s )

组别 裸眼视力术前 术后1 个月 术后3 个月 拆线后3 个月试验组(n=25)0.25±0.08 0.32±0.12 0.52±0.14 0.61±0.18对照组(n=25)0.24±0.09 0.28±1.11 0.41±0.12 0.52±0.13 t 值 0.4152 1.2286 5.6944 4.2786 P 值 0.6798 0.2252 <0.0001 0.0001

3 讨论

有报道称,接受小植片角膜移植术的患者术后散光的发生率为10% ~27%[4]。此类患者术后若发生散光,可导致其视敏度下降,影响其术后视力的恢复。目前临床上普遍认为,对患者进行小植片角膜移植术时植片与植床的位置关系及缝合技术是影响其术后视力恢复的重要因素。过去,临床上主要是采用SIS 对接受小植片角膜移植术的患者进行角膜缝合。用SIS 对患者进行角膜缝合虽然操作较为简单,但术后易导致其角膜出现鼓面效应,影响其视力的恢复。另外,还易导致其拆线处的植片翘起,增加其术后发生散光的风险。采用CICS 对接受小植片角膜移植术的患者进行角膜缝合能利用连续缝线维持植片的位置,进而可预防其角膜出现鼓面效应。另外,采用CICS 缝合角膜后会延长患者拆线的时间,避免其出现拆线后植片翘起的情况,进而可降低其术后散光的发生率[5]。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对角膜小穿孔患者进行小植片角膜移植术时,与采用SIS 对其进行角膜缝合相比,采用CICS 对其进行角膜缝合的效果更好,能降低其术后的角膜散光度,改善其裸眼视力。

猜你喜欢

植片拆线散光
DSAEK手术植片厚度和大小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远期影响
角膜内皮移植术不同时期并发症的成因及处理
生物工程角膜应用于感染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一种星敏感器杂散光规避方法
拆线
宝宝体检有散光需要配眼镜吗
验光中散光问题的处理
拆线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翼状胬肉切除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拆线剪尖端保护方法改进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