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复杂网络的冠心病痰热瘀结证中药配伍特点分析

2021-03-17任晓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期
关键词:功用中药冠心病

任晓宇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1617)

0 引言

复杂网络是构成复杂系统的基本框架,由节点和节点间的连线所组成,节点表示系统的各个元素,而连线则表示元素间的相互作用[1]。针对各种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的复杂性,利用复杂网络挖掘冠心病的中医辨证治疗经验已经成为研究热点,而中医复方的多成分和君臣佐使配伍特点,采用复杂网络进行研究是可行的[2]。

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等病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8129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学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证属血瘀证者占77.52%,痰浊证占43.67%,其中痰多属热痰,痰热瘀结已成为冠心病较常见的中医证候表现[3]。本研究将发表的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痰热瘀结证临床研究中所涉及的方药进行分析,并基于有效病例运用复杂网络方法总结用药规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真心痛、痰热血瘀、瘀热互结、痰热瘀结、痰瘀互结、痰血瘀滞、痰瘀痹阻、痰瘀滞络、痰结血瘀、痰浊瘀阻”等为检索词,检索2000年至2020年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中文数据库中涉及中药复方治疗冠心病痰热瘀结证的相关文献。

1.2 文献检索办法。制定相关文献纳入标准:①研究类型:所有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治疗性文献,包括临床观察、典型医案等文献。②干预措施:包括经方、自拟方、单味中药等。文献排除标准:排除综述类、随机对照研究、方药机制、药理、药效等文献。共搜索到文献179篇,经过文献筛选共遴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36篇,涉及中药129味。

1.3 研究方法。基于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痰热瘀结证的有效临床研究,依据中药的同现关系选择一定阈值以上的中药,利用Gephi软件中的快速模块性优化方法构建中药之间的网络,两个中药同时出现的处方越多,连接这两个中药的边的权重值就越大,表明两个中药关系越紧密。古方及临床复方数据的研究表明,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配伍过程具有无尺度复杂网络现象[4],无尺度网络的主要特征是网络中大部分节点只和很少节点连接,而只有少数节点会和较多节点连接,这些节点即代表了中医处方中的核心组织结构,是临床医生处方的思维结构、知识贮备和临床经验的体现。描述复杂网络结构的统计特性有许多概念和方法,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通过分析研究节点的指标[5]有:度,度中心性,聚类系数,特征向量中心度,模块化等,研究边连接性的指标是网络直径,包括平均路径长度,介数中心度,亲密中心度等。其中,度值反应的是目标节点与其他节点的连通能力,介数中心度则反应目标节点在与其他节点相连的最短路径上出现的频率,亲密中心度反应的是目标节点在网络图中的中心位置程度,若亲密度越大,该节点越重要,通过该节点信息能更快的传播到整个网络,三者被视为评价节点重要性的指标。

2 结果

2.1 频数统计。共收集中药处方37个,出现中药频次477次,涉及中药129种,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为:半夏(27例,5.66%)、丹参(23例,4.82%)、黄连(18例,3.77%)、川芎(17例,3.56%)、瓜蒌(16例,3.35%)、茯苓(16例,3.35%)、薤白(14例,2.94%)、陈皮(14例,2.94%)、郁金(13例,2.73%)、红花(13例,2.73%)等。对中药的功用及药味药性特点进行分析发现使用最多的是活血药(20%),其次是祛痰药(16%),补虚药(14%),理气药(13%),清热药(11%)等,药味以辛、苦、甘为主,药性以温性为主。

2.2 复杂网络分析。通过复杂网络分析软件Gephi 0.9.1,以建模方式对节点与边的关系建立网络模型,运用过滤、分割、模块化、布局等特殊算法将复杂的关系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以中药为节点,配伍关系为边,边的权重为中药配伍的频次,建立中药配伍网络,该网络共有129个节点,1818条边。

2.2.1 中药配伍复杂网络的距离分析:复杂网络中连接两个节点的最短路径称为这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该复杂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为1.79,最大距离为3(距离为1表示两药直接相连,距离为 2表示两药需要第3个药物间接相连,以此类推)。该网络中大多数药物的距离为1或2,提示各药物间的联系较为紧密,见表1。

表1 中药网络距离分析

2.2.2 中药配伍复杂网络的中心性分析:中心性研究可以发现复杂网络中的重要节点[6],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中心性分析可以发现中药配伍网络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药物,对核心药物进行关联分析即可找到相应的核心药对。采用度中心性(即网络中一个节点与其它所有节点相联系的程度)来描述某节点在网络中的重要性,节点的度中心性越大,说明其在网络中越重要[7]。经计算,网络中各中药度中心性分布,129种中药只有少数几个药物的度中心性比较大,是该网络中的核心中药,详见表2。

表2 中药的度中心性(前10位)

2.2.3 中药配伍复杂网络的模块化分析:采用快速模块性优化方法,对中药网络图计算拓扑K-20核心网络图得到47个节点,708条边,并运用模块化整理出6个模块,分别为模块1主要是有清热化痰功用的“黄连、半夏、陈皮、瓜蒌皮、白术、杏仁”;模块2主要是有理气活血功用的“刺五加、丹参、黄芪、当归、红花、太子参、川楝子”;模块3主要是有清热安神功用的“山茱萸、牡丹皮、黄柏、泽泻、熟地黄、淫羊藿、白芍、山药、酸枣仁”;模块4主要是有理气消食功用的“麦冬、黄精、竹叶、枳壳、桔梗”;模块5主要是有化痰祛瘀功用的“天麻、茯苓、地龙、赤芍、瓜蒌”;模块6主要是有补血活血功用的“当归、甘草”。

3 讨论

中医药在冠心病的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在痰热瘀结证已成为冠心病较常见的中医证候表现,对冠心病痰热瘀结证型综合治疗的有效病例的用药规律进行深层挖掘,有助于总结中医药在治疗中的治疗原则及组方规律。本文应用复杂网络方法对痰热瘀结证冠心病的方剂进行了挖掘研究,应用中心度分析发现了相对重要的核心药物[8-9]。

从文献中整理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冠心病痰热瘀结证型的治疗过程中,中医中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临床中使用频率超过3%的药物包括半夏、丹参、黄连、川芎、瓜蒌、茯苓,半夏味辛性温而燥,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要药。丹参味苦性微寒,能通行血脉,祛瘀止痛,广泛应用于血脉瘀阻之胸痹心痛病。黄连为大苦大寒之品,常配伍半夏以清湿热瘀结之痰。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行气止痛,善治气滞血瘀之胸胁、腹部诸痛。瓜蒌能利气开郁,导痰浊下行而奏宽胸散结之效,治痰气互结胸痹疼痛。药味以辛、苦、甘三味运用居多,辛味能活血化瘀、行气发散、温里散寒;苦味能燥湿祛痰;甘味能补虚益气、缓急止痛。药性中温性与寒性居多,反映出痰热瘀结证患者中痰与热所占比重较大,温以化痰,寒以清热。

本研究中复杂网络的构建以中药为主,下一步将结合药物的剂量、患者症状等来深入研究。同时,针对核心药物组合将结合中医症状、临床评价等信息,分析获得具有随症加减的个体化临床处方,并形成可推广应用有效经验方。

猜你喜欢

功用中药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清明节气的形成及农时功用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零食”怎么吃
钢笔和墨水的争吵
六路钻第六路
——翻身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