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心

2021-03-17尤靖希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书法精神;布白;书心;书品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82-0032-04

【作者简介】尤靖希,江苏省无锡市崇宁路实验小学(江苏无锡,214002)原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无锡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南大学书画研究所研究员。

从小学高年级起,我开始学习书法,临摹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神策军碑》。进入师范学校后,虽无书法教师,但我仍临池不辍,学习颜真卿的《勤礼碑》,直到工作后十余年间都在研习楷书,柳颜欧虞赵均有涉之,专精于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偶尔有作品,也只是形式的表现,有呆板拘谨的匠气,总是表现不出生动的韵味。多问、善问是我的优点,专家也罢,学者也好,凡遇见我便求教解决的方法。

入无锡书法艺专学习,对我影响最大的是让我知晓学习书法不能只局限于字帖,更要注重对书史的研读,对经典理论的学习和理解,探求经典作品内蕴和人书融合的精神面貌。于是,我沉下心翻阅资料,研读文史,了解作品时代背景和人物品格,阅览名帖,融入临摹创作,果然有质的飞跃,时有作品见诸报刊及各个层次的展出,多家博物馆(院)也有收藏。正所谓实践需要理论的支撑,理论能指导更好的实践。譬如楷书的创作,如果过分强调法度,就会束缚作品的意境阐发;行草的笔墨线条要注意流畅和老辣,快慢提按之间既要不失准确的法度,又要融入自我情感,以求书中有我而不夸张怪诞状态。多年的书写实践和体会,我不仅在楷书,在行草隶篆的创作上也似有了一些个性。

在一次市级书法作品展上,几位书法道友称我入展的作品写得蛮好。我细细端看作品,觉得问题还是很多。在作品创作时,字形还较为平淡,字的大小、宽窄、长短的对比还有拘谨之处;欹正及疏密的处理虽然较好,但飞白似乎有点松散。我对道友说:“有时间可以去观读孙晓云、言恭达、曹宝麟等书法大家的作品,皆取之有法,用笔丰富;疏密之间,姿态多样;欹正适度,流动畅达;章法合理,气息高雅;笔意气势,个性突出。谓之曲直兼和,轻重协调,甚是美哉。”每一位书家走进书法都要保持纯真的定力,不因夸奖而浮躁,不因声名而图利,登高才能望远,谦虚才会进步。

靖江市艺术研究会要编一本《靖江当代书画作品选集》,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邀我参与,我深感荣幸。要写一小段艺术感言,思虑再三,我写下这几句话:书法绝非某些人所说的雕虫小技,要写出优秀的书法作品须过三关:第一关,须符合笔法、字法、墨法和章法等传统书法法则,且没有所书文字内容错误和钤印不当等硬伤;第二关,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但又不片面追求离经叛道而使作品失去审美价值;第三关,须有作者高尚的品德、深厚的学养、美好的情趣和鲜明的个性融入其中,使作品自然流露出不同寻常的特有风韵。

退休了,时常有朋友关心我是否孤独,我总说岁月静好。退休后的岁月我专注书法理论学习和创作,不哗众取宠,规规矩矩与书法为伍,这是再静好不过了。静能在博览群书中求取真经,静能在挥毫创作中自我陶冶。正如黄山谷云:“学书时时临摹可见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唯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独拥斗室,那书法经典,犹如一条条文化的溪流,匯聚成了奔腾不息的长河。它能洗涤和陶冶人的性情,让人感到身心愉悦,精神爽朗,创作的灵性也时时被激荡。这岁月正是书家临创的美好时光,静心徜徉于这艺术的长河,内心充盈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情怀,笔端抒写着“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胸襟。所以,书法是修心的,书法是养心的,书法是悦心的。谓之,岁月静好,书家不休是再悠然再自在不过的生活了。

我的书法工作室是位于小区角落的一个斗室。室虽小,小区内朋友时来光顾,谈论内容海阔天空,我却少参与其中,他们也习惯了,说我书写有定力。一次,我在专注地阅读《好大王碑》,偶尔抬头,沙发上几邻友看我呆滞的目光,说我傻了。殊不知,我的内心完全沉浸于碑帖之中,悄无声息中暗流涌动,体味着碑帖的古拙风势和内在精神。书法是历史文化,也有书学的哲学情怀。直观的字迹是人之精神状态的外显,那舒脱灵动的笔势,神采形质放纵的意蕴是要花气力去探究的。正如孔子期待与温伯雪子见面,可见面后,却没有任何交流,别人很奇怪,孔子解释说“目之道存”,意思是触及形象,就会充分感受其精神气质,也不需要言语喧哗了。真正的书者都会去精察古人书法气息及其性情精神。书法的博大精深,不是所有人都可体会的,只有浸淫其中,才可能有所领悟。

阅读品茗之余,大多时间我都在点画流动的黑白笔墨中度过。时有朋友来斗室畅谈,看到成堆的碎纸说我浪费。我说那碎纸中包含我的性情,笔墨在纸上晕染的瞬间,黑白中流淌着最为本色的兴趣色彩,看似黑白,实为心境,当心境未完全浸润黑白中时,就有了这些碎纸。只有当自己内心处于自然朴实,不书不快的心境时,才有可能有笔墨之外的美感。所以说“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这种自然而生的张力,会流淌着一种让人痴迷和沉醉的美,是一笔生黑白,笔笔皆性情的率真。黑白辉映,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广阔的审美空间艺术。沉醉其中的是毫无杂念酣畅飞动的笔墨。动静之中,阴阳转化,趣味无限,演绎着神奇的书妙。即便大多都会是碎纸,弘扬书法的心境依然美好。苏轼对米芾书法的评价是“沉着痛快”。现行的行草书作品中常见“痛快”的飞花。“痛快”不仅是飞花,还是书者酣畅的情绪表现。“痛快”如生成在“沉稳”之中,用笔就会相对稳健,从容自在,不激不厉中线条就会有轻重变化,墨色就有了浓淡相融,用笔疾徐震荡而富于节奏,给人以潇洒纵横,放逸生奇,凌空旷达的布白活力。如若漂浮油滑,就成了所谓的“如锥画沙”。孙过庭《书谱》云:“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会,通会之际,人书俱来。”所以无论是临摹法帖,还是自我创作作品,当功力未及“痛快”的时候,还是要踏踏实实地学习、训练,避免速求“痛快”放纵现象的出现。

书法道友小聚,谈论的话题是丰富的,最多的还是书法艺术。不同的见解自由讨论,不同的学术问题各抒己见,不同的创作风格相互碰撞……激动时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谈格调,经典永恒,高雅精趣,融入时代,不急不躁;谈精彩,纵有变化,离不开法、意、势的基本原则;谈创作,着力于意和势的结合,静心着意,了然于胸,入笔运行,无往不复,墨有变化,字有欹正,大小参差,连贯一气,势则内蕴书风,生动活泼。谈审美,从古至今,几千年来,文脉相连,崇尚德艺,一贯始终……这样谈论,相互启迪,不虚伪不隐恶,是临池不辍的宝贵书心;是传承中华书法文化的可贵品格;是坚守传承书法的时代责任感;是尊重事实的博大胸怀;是自我修为的从容流露。不浮不躁,不流于表面现象的思想碰撞,这才是真正的敬畏书法艺术,敬畏中华文化。

书法是书家潜意识里灵性的外化,写出个性风貌的作品是书家对古今文化厚积而薄发的表达。古拙、流畅、飘逸都是书家挥毫的率性。所以,要想走进书法,进而走出书法,形成自有风貌,勤奋苦練重要,虚心学习的态度、厚积薄发的坚持、汲古纳新的精神也不可或缺。“书法以用笔为上。”单说楷书,欧、虞、颜、柳、赵等各书体笔法并不完全相同。学书者,常在教师指导下从“永”字八法入手,然后一字字地临摹,求其形似。然书法以神采为上,仅有形似是不够的,还要认真地去研读和端思,领悟碑帖自然挥运的笔墨情趣。好的楷书作品气脉是相通的,看似独立的字与字之间有乘势而入、顺势而出的笔画往来、快慢转换的力量无不充满着生机和动势。所以书学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笔画的关联,做到起收有势,应势而为,从容自然,一气呵成。石湖云:“学书须是收昔人真迹佳妙者,可以详视其先后笔势轻重往复之法,若只看碑本,则惟得字画,全不见其笔法神气,终难精进。”楷书的教学要让学生尊重法帖,教导学生明白法帖中每个字的笔画间劲抱与柔韧的交融,顿挫与提转的自然衔接。如此,楷书的用笔才会活力劲足,神采生动。《书筏》云:“精美出于挥毫,巧妙在于布白。”布白中少不了留白。正如清人蒋和所说:“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书法留白犹如气眼,黑白之间虚实相映,方寸之间空灵虚幽,会有“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的意境,书法才富有灵气和活力。书法以黑白之妙表现艺术之美,如大自然一般,山川之气,接通分流,以配万物;像流水一样自然和谐,天真烂漫,表现出的是一种真性情。字与字,行与行在书法的留白表现,是书家阅历、笔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的综合体现。书法留白之妙在于人,法在于用笔,空灵虚幽,虚实相生,笔断意连的对应,优美明快,深沉大气的节奏是书家性情、心态、品位、境界等有意识地对书法美进行的阐释。留白以气贯通,以美表现,以精神为要旨。正如《南宋扶密》中所说:“且于通幅留空白处,尤为审慎。有势当阔者窄狭之,则气促不拘;有势当窄狭者宽阔之,则气懈而散。务通体之空白毋迫促,毋散漫,毋过零散,毋过寂寥,毋重复排牙,则通体之空白,亦即通体之龙脉矣。”做人也是同样的道理。《小窗幽记》云:“凡事留不尽之意则机圆,凡物留不尽之意则用欲,凡情留不尽之意则味深,凡言留不尽之意则致远,凡兴留不尽之意则趣多,凡才留不尽之意则神满。”书如其人,实则是人之学养、才情、修为之气质,并以黑白形式呈现出美的艺术感染力。

鲁迅说:“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可见,书法的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人格和哲学修养等多种元素。学习书法应弘扬书法之精华,汲取书法文化的涵养。“博学问以究天地古今之理,广游观以穷动植流山寺之奇,然后能通灵感悟,变化从心,新理异态,自然生提腕底矣。”(丁文隽)所以书法的学习要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情怀。广阅与博练结合,有“不激不厉的”中和思想。蔡邕在《九势》中云:“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出,形势生矣。”讲的是书法艺术有自然人文及哲学思想,具有强大表现力、穿透力和感染力。自然多元地汲取,技法则能生精,审美则能提升,创作更要守正求新。东汉书法家张芸取法史游的草隶,创立了如行云流水的今草;欧阳询最初研修王羲之,后博采众长,独辟蹊径,创立了欧楷。《书谱》云:“然淳醨一迁,质文三变,驰骛沿革,物理常然。”讲的是书法正如酒有浓有淡一样,质朴和文采是多样的,时代不断进步,前人的东西在沿革中有改革,传承中有发展,这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守正求新,需要“用最大的功夫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李可染)不被浮躁左右,不被金钱诱惑,不被丑陋怪诞影响,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端正的学书态度,以登高望远的胸襟去追求高品位的书法艺术,让作品中有一种高雅的书法艺术气质。

书法承载的东西很多。文字的演变,历史的史实或故事,亲情的记叙等。书法碑和帖之所以能流传下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在元素,那就是书者的人品。我们学习传承书法不仅要察之以精,摹之以形,更要学习古人崇德尚艺,品操峻迈的人格力量。清代刘熙载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书法是每位书家生活和文化积累的真实体现,是自我畅神尽性,心墨一气的鲜活表现,是净化自我、简化自我、纯化自我的修炼。书家不仅要固其基础,还要以尚德的品格担负起责任,与时代同步,在传承书法中能体恤民生,心系国家,执着坚守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剔除一切浮躁、庸常、琐碎、牵绕和冗赘,以宽广的胸怀气度和格局去尊崇极简纯化的书法艺术。

3130501908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