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俄裔作曲家齐尔品中日音乐活动的贡献及影响

2021-03-15何依霖

音乐生活 2021年2期
关键词:作曲家创作比赛

何依霖

一、从车列普宁到齐尔品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车列普宁(也译车列普尼、车尔普尼尼)1899年出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他的父亲尼古拉·车列普宁作为一位指挥家、作曲家,除了继承俄罗斯“强力集团”的创作理念及风格外,同时不断从印象派作品中寻求创新思想,用现代作曲技法和民族音乐语汇体现俄罗斯民族音乐风格。他的母亲是著名画家阿尔贝·贝诺瓦的女儿,是一位毕业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次女高音歌唱家。亚历山大·车列普宁的音乐启蒙老师就是他的母亲,他从小开始学习钢琴及作曲,18岁进入了圣彼得堡音乐学院。1918年,亚历山大·车列普宁随父亲到达格鲁吉亚,就读于第比利里斯音乐学院。1921年,他辗转来到法国巴黎音乐学院继续深造。在巴黎,他加入了“巴黎学派”——一个以东方音乐家及中欧音乐家为主要成员的音乐家组织。他在保留作品中的民族特性的同时,开始不断在创作中寻求与法国音乐风格的融合。1925年,车列普宁获得了硕特乐谱出版公司举办的作曲比赛的头奖,由此逐渐在欧洲崭露头角,作为一名作曲家、钢琴家活跃在世界各地。

1934年5月,车列普宁在美国音乐会经纪人斯特洛克的安排下,第一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他对此这样说过:“希望在各地的旅游中,能够找到一些在欧洲已经消失了的东西……”随他一起踏上旅程的是他的第一任妻子路易斯·威克斯。路易斯·威克斯是美国社会活动家,她年长车列普宁13岁,既是他的爱人,也是他事业的支持者。车列普宁和第一任妻子的婚姻持续了十一年,1937年他们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车列普宁来华后,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积极地接触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据他的第二任妻子——钢琴家李献敏女士回忆,车列普宁因为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痴迷,拜著名的戏曲理论家齐如山先生为师,并认齐如山为义父。车列普宁请齐如山为自己取一个中国名字,齐如山先生根据他的俄语名字发音,为他取了一个读音相近的中文姓名:齐尔品。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教授杨仲子先生为他刻了一枚“齐尔品”的印章,从此,齐尔品就取代其他译名,成为他本人认可并流传最广的中文译名。齐尔品在中国期间不仅积极接触京剧、皮影戏,跟随曹安和先生学习琵琶等民族乐器,还出资征集中国风味的钢琴曲,鼓励青年作曲家在创作中继承、探索民族风格,并出版获奖作品向世界介绍中国音乐。从车列普宁到齐尔品,不仅彰显出一个外国音乐家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同时也呈现出一个欧洲音乐家走近、了解、传播中国民族音乐的过程。

二、齐尔品的中日音乐活动及贡献

齐尔品在1934年至1937年往返于中国、日本及欧美等国进行音乐活动。1934年3月,他从美国圣弗朗西斯科出发,4月6日抵达横滨与演出经纪人商议演出事宜。4月11日抵达上海,并开始一系列的音乐会演出,例如在上海美国妇女俱乐部大厅举办室内音乐会、在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举办独奏音乐会、与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合作演出等等。1934年5月,他抵达北京,在北京、天津等地举办音乐会后,于7月到达日本。三年间,他数次到中国、日本进行音乐交流,举办音乐会、受聘执教、举办作曲比赛、出版作品集等等。现将他1934—1937年的中日音乐活动轨迹梳理如下:

从活动年表中可以看出,齐尔品1934-1937年四次来到中国,主要在上海、北京两地进行音乐活动,这期间在中国停留一年多的时间。齐尔品5次到达日本,在日本停留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一时期,他不仅从中国和日本的民族音乐中汲取灵感,同时鼓励两国作曲家在创作中重视民族性,并通过举办比赛、出版等途径推广中日两国的民族音乐。

1.在中国举办“征求有中国风味之钢琴曲”的活动

1934年,齐尔品到达上海以后,写信给时任上海国立音专的校长萧友梅,在信里他这样说道:“希望这项比赛最终会产生一首能够让我带往各地去演奏的钢琴曲,以便我有机会在其他国家介绍中国音乐,对于中国音乐我已有所了解并由衷地欣赏。”据贺绿汀先生回忆,当时为了参加“征求中国风味之钢琴曲”的比赛,他一共创作了3首作品,但是却没敢投进投稿箱,直到看到另一位投稿同学的作品才鼓起勇气投出了自己的作品。这次征集一共收到11部作品,比赛的评审委员会成员包括齐尔品、黄自、萧友梅、查哈罗夫、阿萨科夫。比赛原定只选出一位最优者,并奉赠奖金一百元,但是评委会认为还有几首应征作品是不错的。因此,齐尔品先生又出資100元,增设四个二等奖,每位二等奖获得者奖25元,以示鼓励。获奖名单如下:

头奖:《牧童短笛》,作者贺绿汀。

二等奖:《c小调变奏曲》,作者俞便民。

《牧童之乐》,作者老志诚。

《序曲》,作者陈田鹤。

《摇篮曲》,作者江定仙。

名誉二等奖:《摇篮曲》,作者贺绿汀。

贺绿汀的《牧童短笛》获得了这次征集比赛的头奖,由于他的另一首作品《摇篮曲》也很优秀,因此被授予名誉二等奖。获奖者江定仙先生在《纪念齐尔品》这篇文章里提到:齐尔品先生为每件作品做了英语评语,在给他的建议中指出要去掉那些模拟的东西。1935年,齐尔品在他的音乐会节目单中加入了这次比赛中获奖的作品,尤其是《牧童短笛》更成为齐尔品在世界各地演出中经常演奏的中国作品。为了更好地推广这些作品,齐尔品积极推动作品集的出版,在出版遇到一系列困难后,他专门在东京创立了名为Collection Tcherepnine的出版公司,公司商标就是牧童骑在牛上的图案。

2.在日本举办“齐尔品奖”——管弦乐作品比赛

1935年,齐尔品委托龙吟社音乐事务所社长汤浅永年筹备比赛工作,应征的20余部作品匿名寄到巴黎进行评审。因为齐尔品对日本的一些作曲家的风格比较了解,为了公平起见,这次评审齐尔品没有参与。比赛总共有两部作品获奖,分别是伊福部昭的《日本狂诗曲》以及松平赖则的《田园牧歌》。

齐尔品、萧友梅、黄自等人合影

日本明治时期是西方音乐涌入日本的重要时期,明治维新之后大量在欧美深造进修的日本音乐家回到祖国,为日本乐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也推动了音乐近现代化的进程。齐尔品在日本举办的这次比赛显然没有中国比赛的影响力大,但是仍然改变了日本音乐界的生态。比赛获奖者伊福部昭原是一名普通职员,但是比赛获奖之后,齐尔品先生专门拜访他,劝他应该专职从事音乐创作工作,也正是因为这次比赛,使得伊福部昭正式走上了从事音乐专业的道路。由此可见,齐尔品通过征曲比赛推动了中日两国作曲家的培养,为创作民族性作品的青年作曲家给予了鼓励,通过挖掘带有民族风味的西洋乐器作品,不遗余力地推广中国、日本的民族音乐。

三、中日音乐交流活动的影响——齐尔品的中国元素作品

齐尔品在中国期间不断吸收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养分,这为他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将大量中国音乐元素融入作品中,创作了一批中国题材的作品。例如《五声音阶钢琴练习曲》,齐尔品就将五声音阶与欧洲的舞曲节奏进行了巧妙融合。《五首音乐会练习曲》是齐尔品运用中国音乐元素所创作的重要作品之一。虽然是练习曲,但很强调音乐性的体现。这套作品由齐尔品在东京进行首演,1999年纪念齐尔品诞辰100周年时,再版了这部作品,并加上了中文标题,五首作品分别是《皮影戏》《琉特琴》《中国的奉献》《木偶剧》《颂歌》。因为对中国的古典诗词颇感兴趣,齐尔品又创作了《七首中国诗歌》,并且在出版时又加上了齐尔品自己翻译的英文及俄文词。1947年,齐尔品在巴黎创作了三首钢琴和乐队的《幻想曲》。三首作品都是中国题材的标题音乐,分别是《东方房间里的梦》《杨贵妃的爱情牺牲》《去云南的路上》。

在齐尔品的中国元素的作品中,大量地运用了五声调式来突出中国传统音乐的特征。同时,采用了民族音乐的旋律进行改编、发展,并在钢琴作品的创作中模仿中国民间乐器的色彩和特征。他在青年时曾经创用了“九声音阶”及“对间法”。后来,他根据我国常用的五声音阶宫调式创造出了另一种九声音阶,并以九声音阶为理论基础,创作了许多乐曲。

四、结语

本文以齐尔品先生1934-1937年间在中日两国进行的音乐活动为线索,浅析了齐尔品先生对中日两国,特别是中国的民族性音乐发展起到的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通过对齐尔品作品及创作手法的分析,了解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对齐尔品的深刻影响。齐尔品先生热爱中国,更热爱独特的民族文化,他始终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能够使每个国家的民族音乐文化得以保留、升华。在中国,他的理念得到了更多的支持,也影响了一批年轻的音乐家及尚在萌芽的近代中国音乐的发展。面对上世纪30年代音乐界出现的“全盘西化”的音乐思想,齐尔品对于民族风格的坚持为中日音乐发展提供了可行的发展方向,不仅唤醒了作曲家的民族意识,更为中国音乐风格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贺绿汀:《怀念齐尔品先生》,《音乐艺术》1982年第3期。

[2]江定仙:《纪念齐尔品》,《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2年第4期。

[3]欧阳美伦:《简介齐尔品的一生及其作品》,《音乐艺术》1982年第4期。

[4]钱仁康:《齐尔品先生与中国——美籍俄罗斯作曲家齐尔品85周年诞辰纪念会上的讲话》,《音乐艺术》1985年第2期。

[5]熊泽彩子:《亚历山大·齐尔品与中日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6]李云:《齐尔品与中国音乐的西传》,《中国音乐》2008年第3期。

[7]王文:《論齐尔品音乐教育观之核心思想及其形成与运用》,《广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8]钱仁平、张雄:《齐尔品与国立音专——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馆藏相关文献的整理与研究》,《音乐艺术》2013年第2期。

[9]张己任:《齐尔品与中国近代音乐》,《音乐艺术》2013年第2期。

[10]孙兆润:《齐尔品的音乐世家》,《人民音乐》2014年第9期。

[11]戴彧斐:《齐尔品钢琴音乐创作中的中国音乐特征》,《音乐创作》2018年第9期。

[12]吴琳:《齐尔品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创作评奖的意义与价值》,《音乐创作》2018年第12期。

[13]蔡良玉、梁茂春:《从威克斯《日记》看齐尔品在中国》,《音乐艺术》2020年第3期。

[14]王文:《齐尔品与中日音乐教育》,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年版,第69—85页。

猜你喜欢

作曲家创作比赛
Jazz
长大可当作曲家
选美比赛
比赛
浅谈王西麟的音乐道路
最疯狂的比赛
猫咪成长史
作曲家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