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丝类进出口商品质量与贸易现状分析

2021-03-15潘璐璐董锁拽蒋小葵潘钰池

丝绸 2021年2期
关键词:质量分析进出口贸易浙江

潘璐璐 董锁拽 蒋小葵 潘钰池

摘要: 浙江省是中国重要的丝类商品生产和贸易地,其质量对浙江丝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检验量、委托检验单位、丝类商品质量及进出口情况等方面对2019年检验的丝类商品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2019年度浙江地区的生丝及绢丝总体质量较上一年有所下降,粗丝的总体质量与上一年比略有提升。2019年浙江地区丝类商品出口量及金额较上一年都有下降,而进口量及金额均有较大涨幅。通过统计分析,建議注重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建设与缫丝生产技术提升,促进丝类产品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广生丝电子检测应用及产品认证,使高品位丝类商品更具国际竞争力,同时关注丝类商品的全球化发展趋势,积极建立相关应对措施。

关键词: 浙江;丝类商品;生丝;进出口贸易;质量分析

Abstract: Zhejiang province is an important silk commodity production and trade area in China. The quality of its silk commodities is of remarkable significa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Zhejiang silk industry. This paper make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ilk products inspected in 2019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nspection quantity, inspection clients, quality of silk products and import and export.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2018, the overall quality of raw silk and spun silk in Zhejiang province in 2019 decreased, whil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ick silk increased to a certain degree. Compared with 2018, both the export volume and amount of silk commodi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in 2019 decreased, while both the import volume and amou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suggests that it is highly recommended to build superior sericulture production bases, improve the production technique of reeling silk, facilita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ilk commodities and accelera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raw silk electronic test and product certific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high-grade silk commodities. Moreover, attention also needs to be paid to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silk commodities in the global market and establish countermeasures actively.

Key words: Zhejiang; silk commodities; raw silk; import and export; quality analysis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蚕丝生产国与出口国,茧、丝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左右[1]。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全国丝产量8.65万t,其中生丝产量82 235 t,绢丝产量4 277 t[2]。浙江是传统的蚕桑、蚕丝及丝绸制品生产加工地区,丝绸产业在浙江已有约五千年的历史[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国家“改革开放”政策,浙江的丝绸产业发展迅猛,桑蚕茧、丝产量最高时分别达到13.53万t(1992年)和1.4万t(1994年)[4-5]。2000年以后,随着国家“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加上丝绸产业结构性调整、人民币持续升值及世界金融危机等因素,使浙江的蚕桑及蚕丝产业急剧萎缩,浙江的蚕桑、蚕丝产量占比在全国逐年下降[6]。与桑蚕茧、丝产业不断萎缩相反,浙江的丝绸制品产业却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全国最主要的绸缎织造产业聚集地。2018年,浙江地区生产真丝绸缎157万m,占全国产量的30%,列全国第二[2]。正是因为丝绸产业的传统地位影响及丝绸制品的产业聚集,加之全国的茧丝绸交易市场聚集于浙江、沿海贸易通关的便利性等因素,浙江是全国主要的丝类商品贸易地区。

丝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其出口贸易及行业在国际的影响力,浙江生产和消耗的蚕丝质量,直接关系浙江丝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进行公证检验的中国纤维检验局对生丝公检质量进行分析,其主要针对生丝这一产品的质量开展,不涉及蚕丝其他商品及相关的进出口贸易情况,也未见对产品质量及贸易情况的分析与展望[7-8]。杭州海关技术中心下属的丝类商品检测实验室,是海关总署首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从事丝类商品检验检测已有近40年的历史,主要对浙江地区的丝类商品特别是进出口丝类商品开展检验。本文主要从丝类商品质量与进出口贸易变化的角度,以杭州海关技术中心2019年检验的丝类商品检验数据为统计依据,对浙江地区进行贸易交易的丝类商品的数量、质量及贸易形态等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总结浙江省丝类商品质量与贸易的特点,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为浙江省丝绸产品质量提升、产业后续发展、产业政策调整等提供必要的技术参考。同时为中国其他丝类商品生产及贸易集中地区提供参考,共同加快中国丝类商品良性发展,促进中国由丝绸大国转变为丝绸强国。

1 基本信息

1.1 检验量及同期对比

2019年,杭州海关技术中心共检验丝类商品1 890批,1 821.67 t,同比分别增长7.94%和27.49%。其中,整批委托进行外观、重量及品质检验的共1 579批,同比增加6.47%;只进行品质检验的共311批,同比增加16.04%。主要产品仍是生丝、粗丝和绢丝三类,没有双宫丝、捻线丝等产品,其中生丝是最主要的产品,共检验1 707批(840 t),同比增加900%,占总检验量的90.32%,占比与2018年的89.43%基本持平。除生丝以外,2019年共检验粗丝136批(54.67 t),绢丝47批(940 t)。粗丝是浙江特有产品,其检验量较2018年下降12.26%,说明全球粗丝消费量下降严重;绢丝的检验量较2018年增长56.67%,见表1。

图1为连续5年浙江地区生丝检验量,基本保持稳定在1 500到2 000批,反映了近5年浙江地区生丝生产、检验、贸易基本稳定。近十年内,受“东桑西移”政策,浙江省内劳动力成本高等因素影响,部分浙江的缫丝企业将产业转移至广西、云南等地,部分企业关停转行,部分企业专注于生产高品位生丝。目前企业的转型升级均基本完成,浙江缫丝企业的生产能力及产品的贸易流通量均比较稳定。

1.2 委托检验的企业情况

2019年委托杭州海关技术中心进行丝类商品检验的企业共58家,其中生产企业42家,占72.41%;产品使用企业10家,占17.24%;贸易公司6家,占10.35%。企业总数、各类型企业占比较2018年均无明显变化。生产企业中,仅1家为绢丝生产企业,2家企业生产生丝的同时生产粗丝,其余均为生丝生产企业。生产企业中,浙江的企业仅8家,占所有生产企业的19.04%,其他企业来自广西、安徽、四川、贵州、广东及海外地区。与2018年相比,浙江的生产企业数量与占比均没有明显变化;浙江以外的企业新增了贵州及海外2个国家的企业,而云南的企业在2019年没有委托进行检验,但这些变化所占的检验量非常小。外省的生产企业在浙江地区检验主要是丝类商品在国内的贸易终端在浙江地区,因此,虽然有少部分委托企业发生改变,但丝类产商品总体的贸易形态在浙江地区并没有发生实质变化。贸易公司和产品使用企业均来自浙江地区,较2018年没有发生变化。

从检验形式看,生产企业及贸易公司主要是整批委托,进行外观、质量及品质的检验,而产品使用企业主要是送样进行品质检验。这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丝类商品的贸易方式,即买方在购买商品时需要卖方提供包括重量、外观质量、品质质量等完整的产品信息,而买方获得商品后主要关注的是商品的品质质量。

2 質量分析

2.1 质量综述

对2019年进行品质全项目检验的1 415批生丝进行质量分析。2019年浙江地区生丝平均等级为4A22,较2018年的4A51下降0.29个等级,说明生丝质量呈下降趋势;其等级主要以4A为主,共601批,占总检验量的42.47%,同比增加278%。2019年共检验3A生丝317批,同比增加8.35%,占总检验量的22.40%,赶超6A生丝的检验量,占比列第二。6A生丝检验274批,同比下降5.10%,占总检验量的1936%;5A生丝检验180批,同比下降7.51%,占总检验量的1272%。2A、A、级外品生丝总体情况变化不大,其中2A生丝检验24批,同比增加0.52%,占总检验量的1.70%;A生丝检验11批,同比增加0.49%,占总检验量的0.78%;级外品检验8批,同比增加0.10%,占总检验量的0.57%,见图2和表2。6A和5A高品位生丝的占比为32.08%,同比减少1261%。高等级生丝的大幅下降,对浙江丝绸产业的后续发展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

2019年全年的生丝正品率为99.09%,较2018年的9651%提高了2.58%,见表3。影响生丝正品率的原因主要为夹花、颜色不整齐、双丝、纤度出格、回潮率超标等,与2018年的情况基本一致。

对2019年浙江地区进行品质全项目检验的136批粗丝进行质量分析,全年平均成绩为3A98,较2018年的3A95提高了0.03个等级。粗丝的正品率为100%,较2018年的9935%提高了0.65%,粗丝的整体质量稳中有升。

对2019年浙江地区进行品质全项目检验的47批绢丝进行质量分析,全年平均等级为级外品28,较2018年的级外品50下降了0.22个等级。绢丝的正品率为12.77%,较2018年的23.33%下降了10.56%。绢丝行业质量堪忧,发展后劲不足。

2.2 生丝不同规格等级情况

2019年检验的生丝规格为22.2/24.4 dtex(20/22 D)~55.6/77.8 dtex(50/70 D)的6种规格,较2018年相比增加了27.8/30.0 dtex(25/27 D)和33.3/37.8 dtex(30/34 D)两种规格,减少了14.4/16.7 dtex(13/15 D)一种规格,如表4所示。22.2/24.4 dtex是检验最主要的规格,共1184批,同比增加50.06%;占总检验量的83.68%,同比增加6.18%。30.0/322 dtex(27/29 D)共111批,同比增加40.51%;占总检验量的7.84%,同比增加0.08%。44.4/48.9 dtex(40/44 D)共91批,同比减少27.20%;占总检验量的6.43%,同比减少585%。其他的规格检验量较少,占比变化不大。

从表5可以看出,2019年各规格生丝的平均等级中222/24.4 dtex的平均等级为4A20,同比下降0.36个等级;27.8/30.0 dtex的平均成绩为3A50;30.0/32.2 dtex的平均等级为4A41,同比增加0.22个等级;33.3/37.8 dtex的平均等级为5A00;44.4/48.9 dtex的平均等级为4A24,同比下降024个等级;55.6/77.8 dtex的平均等级为4A00,同比增加0.04个等级。总体看,除33.3/37.8 dtex达到5A00以外,其他各规格的平均等级差不多,都在4A级上下。

2.3 生丝不同产地等级情况

2019年检验的生丝来自中国浙江、广西、四川、广东、贵州、安徽、江苏、江西和卢万达、泰国10个地区,其中中国8个省,海外2个国家。与2018年相比,少了云南,多了海外2个国家。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生丝产业有向国外转移的趋势,生丝产业已经从传统的中国及东南亚地区发展到了非洲。表6清晰地显示了不同产地的生丝平均等级情况。2019年四川的生丝平均等级最高,5A87;其次是浙江,4A75;广西、广东、贵州、安徽、江苏和海外地区的质量在4A左右;而江西的平均等级较差,3A39。与2018年相比,广东、江苏、江西的平均等级有一定的上升,广西和四川略有下降,其他的差异不大。由此可以看出,生产高品位的生丝主要集中在四川与浙江地区。第一次出现非洲进口生丝检验,而且质量达到4A,说明非洲生丝产业发展迅速,预计将成为热土。

2.4 生丝不同指标成绩情况

总体情况看,22.2/24.4 dtex的生丝主要检验项目和补助检验项目的平均成绩均较2018年有所下降,说明质量有所下降,特别是在纤度偏差、纤度最大偏差和切断这三个项目上成绩下降较为明显,见表7—表10。其他规格生丝的主要检验项目平均成绩要优于2018年。补助检验项目中,均匀三度变化与2018年比没有变化;切断次数较2018年有所减少;断裂强度较2018年基本不变;断裂伸长率与2018年比略有下降;抱合次数与2018年比略有提高。

2.5 生丝各指标定级比例

从表11可以看出,2019年生丝定级比例依次为洁净69.33%,纤度最大偏差50.32%,纤度偏差48.83%,清洁36.25%,均匀二度变化19.58%,外观0.57%,断裂强度0.35%,均匀三度变化0.21%,断裂伸长率0.14%,没有出现因切断、抱合问题而降级。2019年生丝定级指标与2018年比,洁净下降1318%,纤度最大偏差下降8.72%,纤度偏差下降15.91%,清洁下降11.88%,均匀二度变化下降5.27%,外观下降238%,断裂强度上升0.24%,均匀三度变化上升0.01%,断裂伸长率上升0.04%,抱合下降0.1%。与2018比,洁净仍然是最主要的定级指标,纤度最大偏差超过纤度偏差,成为第二主要的定级指标,排在第三位的是纤度偏差。断裂强度定级率有所上升,成为补助检验项目中定级率最高的指标。

3 丝类商品进出口贸易行情

3.1 全国丝类商品进出口贸易行情

根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提供数据显示,2019年1—12月出口丝类商品8 933.02 t,同比下降5.46%;出口金额40 048.4万美元,同比下降19.74%;平均单价44.83美元/kg,同比下降15.11%。丝类商品中最主要的生丝,2019年1—12月出口4 305.22 t,同比下降6.02%;出口金额22 899.1万美元,同比下降21.26%。从出口市场看,欧盟继上一年超过印度后,继续成为中国丝类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占比312%;排在第二至第五位的分别是印度(占比28.28%),日本(占比12.55%),东盟(占比11.72%),韓国(占比3.18%)。

2019年1—12月,中国进口丝类商品4 540.85 t,同比增长19.68%,进口量为世界第一,主要为丝绵类原料。

3.2 浙江省丝类商品进出口贸易行情

根据海关统计,2019年1—12月,浙江地区出口丝类商品2 890.7 t,同比下降5.96%;出口金额12 392.1万美元,同比下降12.97%。从出口市场看,共出口销往43个国家,出口往印度的数量超过意大利,排名第一;出口600.0 t,同比增加16%;出口金额2 679.9万美元,同比下降3.19%。出口量排名第二至第五的国家分别为意大利、韩国、越南、德国和日本。出口至印度和意大利的数量占总出口量的39.2%,说明这两个国家是主要的丝类商品使用国,印度因传统服装多使用丝绸等消费习惯的原因,需要相当数量的丝类商品,而意大利是欧洲各高端奢侈品原料(纱线、面料及印染)的生产聚集地,中国高端的丝类商品多出口意大利进行再加工。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是出口量增长最快的国家,分别增长849.33%和309.06%。这主要和意大利产业转移有一定关系,意大利把部分纱线加工企业搬到成本更低的东欧地区。除上述几个欧洲国家外,巴基斯坦、越南、孟加拉国等东南亚国家增长速度也较快,说明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增加,大众类中低端丝绸服装加工产业已慢慢转移至上述地区。

2019年1—12月,浙江地区进口丝类商品1 077.8 t,同比增加24.17%;进口金额621.9万美元,同比增加98.03%。主要进口的是缫丝附属产品,因此进口单价较出口单价明显低,主要与浙江地区是蚕丝被产业聚集地有一定关系,大多数缫丝附属产品进口后被用来制成蚕丝被。由于近年来蚕丝被的产量逐年上升,而国外的蚕丝被原料具有一定价格优势,因而进口量增加明显。丝类产品共进口自9个国家,进口量最大的是印度,共进口573.1 t,同比增加182.95%;出口金额2789万美元,同比增加179.48%。排在第二至第五的国家分别是乌兹别克斯坦、越南、泰国、土库曼斯坦和土耳其。由此可以说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行的蚕桑产业已开始成规模,特别是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两个国家发展迅速,进口量分别为235.8 t和57.4 t,同比分别增长749.27%和47.28%。

4 措施与建议

4.1 着力打造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大力提升缫丝生产技术,促进丝类产品高质量发展

分析近两年的生丝总体质量,发现质量呈一定下降趋势。2019年浙江地区生丝平均等级为4A22,较2018年的4A51下降0.29个等级。尤其是6A和5A的高品位生丝的占比,同比下降12.61%。缺乏稳定而优质的蚕茧原料生产基地,缫丝生产设备落后多年不更新换代是导致质量总体下滑的主要原因。洁净是最主要的定级指标,洁净成绩的优劣主要与蚕茧质量有关,优质蚕茧的缺乏对提升生丝总体质量带来巨大影响。纤度最大偏差及纤度偏差两项指标的定级率也相对较高,且这两个指标的平均成绩较上一年下降明显,纤度检验中丝条短片段变细或变粗的现象较为明显,导致纤度成绩极不稳定。根据杭州海关技术中心近三年的纤度复验结果统计,2017年、2018年及2019年纤度复验结果相差2个等级以上分别占到复验批数的22.58%、16.44%和27.37%,最严重的相差6个等级。这说明蚕茧原料质量和缫丝生产设备、生产管理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问题。此外,切断成绩较上一年也有较明显的下降,特别是44.4/48.9 dtex以上较粗的生丝出现切断次数明显增多,这与缫丝后整理环节有较大关系。针对上述生丝质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建议通过建立规模化的集中桑蚕生产基地,改良蚕种、优化养蚕方式方法,实现高效、科学、标准化的蚕茧饲养,为缫丝产业提供质量卓越而稳定的蚕茧原料。建议加大对缫丝行业生产技术提升及设备改造的投入,优化选茧、煮茧、缫丝、后整理等工艺,提高缫丝工艺设计及管理水平,结合生产设备的升级,在自动化、集成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方面下功夫,研发新型的生产设备,总体提升缫丝行业的生产水平,实现行业的高效与高质量发展。

4.2 部分指标已不能满足生丝绸缎织造的要求,建议加快对检验方法的革新

2019年,没有因为抱合成绩而降级的情况,但因生丝抱合问题的投诉时有发生,可见目前的检验已经不具有实质的意义与作用。生丝抱合检验方法多年没有变化,已不能满足丝绸高速自动化生产的需要。2019年,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定级率仅为0.35%和0.14%,基本没有遇到生丝在织造过程中因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问题而要求检验的情况,而目前生丝强伸力检验因采用复丝检验,生丝规格大于44.4/48.9 dtex的情况下,由于单丝在拉伸过程中的互相作用,伸长率较实际情况偏大的情况时有发生,并不能完全客观反映生丝的强伸性能。因此,建议对上述抱合、强伸性能的检验方法深入研究,适当改进方法,从而更准确真实、高效地反映生丝这方面的性能。

4.3 加快推广生丝电子检测应用及产品认证,使高品位丝类商品更具国际竞争力

浙江省作为高品质生丝出口的主要省份,出口意大利、德国、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等欧洲国家的出口量占比很大,但2019年较2018年有一定程度下降,意大利首次从最大的出口国降至第二位。由中国主导研制的ISO生丝电子检测方法标准正式发布实施已有6年,这个方法主要解决了生丝清洁、洁净、匀度检验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检验效率低的问题,更客观高效[9]。2019年10月正式发布的《精品生丝》团体标准将电子检测的指标作为定级指标。与此同时,欧洲的捻线丝、绸缎企业已普遍购置设备,对进口的生丝实施电子检验,以用于指导后道加工。因此,建议加快生丝电子检测在高品位生丝中的应用,以快速适应全球对高品位生丝的评判要求。产品认证在欧洲已经十分普遍,从最早的食品农产品,已慢慢延伸至消费品,近几年,对于丝绸产品进行认证的要求已经越来越多。建议国内生产企业及贸易商多了解欧洲对于产品质量的最新要求,及时准备好应对措施。中国的高品质生丝在世界具有一定的使用量,在全球中有一定的优势,将大幅提高中国在国际丝绸行业的影响力。

4.4 亚洲、非洲的蚕桑产业已慢慢崛起,建议运用全球化的视野,密切关注行业动向

从数据统计看,已有非洲的卢旺达及亚洲的泰国提出进行进出口生丝检验的要求,而2019年浙江省的絲类商品进口量增加了24.17%。这说明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行,蚕桑及缫丝产业正进入全球化的高速发展阶段。未来几年,随着非洲、亚洲其他国家生产规模的不断壮大,加之这些国家拥有生产成本低的有利优势,对中国丝类商品出口势必产生不利影响。建议密切关注生丝产业的全球产业链变化问题,理性分析,根据变化及时调整,突出自身优势,增加竞争力。

5 结 语

浙江省丝类商品的总体质量呈下降趋势,与之有一定相关性的贸易情况也出现了出口量及金额均下降的趋势,且出口欧洲的高品质生丝占比下降。而随着蚕桑业的全球化快速发展,浙江省丝类商品的进口量及金额均增长明显。面对此形势,建议一方面注重蚕茧基地建设、产品生产与检验技术革新等方面的自我提升,加快推进丝类商品的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密切关注并客观分析全球产业格局,提早建立应对措施。通过适时调整,进一步体现浙江省丝类商品质量及贸易环境的优越性与先进性,助力提升中国丝绸在国际化竞争中的优势与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陈南生. 广东茧丝绸产业发展的抉择与任务及措施[J]. 广东蚕业, 2016, 50(1): 1-3.

CHEN Nansheng. The choice, mission and measure on the development of Guangdong cocoon silk industry[J]. Guangdong Sericulture, 2016, 50(1): 1-3.

[2]钱有清, 刘文全, 柳恩见. 中国茧丝绸行业2018年运行分析及2019年展望[J]. 丝绸, 2019, 56(7): 1-8.

QIAN Youqing, LIU Wenquan, LIU Enjian. Analysis on operation of Chinese cocoon silk industry in 2018 and prospect in 2019[J]. Journal of Silk, 2019, 56(7): 1-8.

[3]周赳, 金诗怡, 肖元元. 浙江丝绸历史经典产业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J]. 丝绸, 2019, 56(10): 81-97.

ZHOU Jiu, JIN Shiyi, XIAO Yuanyuan.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Zhejiang historical classic silk industry[J]. Journal of Silk, 2019, 56(10): 81-97.

[4]李建琴, 顾国达, 何樟勇, 等. 中国茧丝绸产业区域分布于发展重点[J]. 蚕业科学, 2018, 44(6): 936-946.

LI Jianqin, GU Guoda, HE Zhangyong, et al. Regional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ing emphasis of Chinas cocoon silk industry[J]. Science of Sericulture, 2018, 44(6): 936-946.

[5]李琴生. 1949—2019年浙江蚕桑丝绸产业发展历程及时代特征[J]. 丝绸, 2019, 56(10): 8-14.

LI Qinsheng.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riculture silk industry in Zhejiang from 1949 to 2019[J]. Journal of Silk, 2019, 56(10): 8-14.

[6]李建琴, 顾国达, 封槐松. 我国蚕桑生产的区域变化: 基于1991—2010年的数据分析[J]. 中国蚕业, 2011(3): 29-41.

LI Jianqin, GU Guoda, FENG Huaisong. Regional variation of Chinas sericulture production: based on the data analysis from 1991 to 2010[J]. China Sericulture, 2011(3): 29-41.

[7]中国纤维检验局. 2016年度生丝质量分析报告[J]. 中国纤检, 2017(9): 36-39.

China Fiber Inspection Bureau. An anaysis report to annual silk quality in 2016[J]. China Fiber Inspection, 2017(9): 36-39.

[8]中国纤维检验局. 2015年度生丝质量分析报告[J]. 中国纤检, 2016(7): 28-31.

China Fiber Inspection Bureau. An anaysis report to annual silk quality in 2015[J]. China Fiber Inspection, 2016(7): 28-31.

[9]伍东平, 周颖, 许建梅. 浅析生丝电子检测试验方法国家标准[J]. 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 2019, 34(4): 14-16.

WU Dongping, ZHOU Ying, XU Jianmei. Brief 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electronic test method for defects and evenness of raw silk[J]. Modern Silk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9, 34(4): 14-16.

猜你喜欢

质量分析进出口贸易浙江
Mother
Task 2
2020年浙江经信定下了这些目标
数字经济 浙江这么干
跨境电子商务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跨境电子商务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产融结合型企业利润结构质量分析体系的构建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浅谈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分析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