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湖织锦

2021-03-15葛卫增

东方收藏 2021年3期
关键词:织锦西湖风景

葛卫增

早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有“天上取样人间织”的诗句,西湖织锦让白居易的诗成为现实,在丝丝缕缕的交织中变幻出一个美不胜收的天堂。

西湖织锦与四川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南京的云锦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锦”。西湖织锦又从蜀锦的古朴、宋锦的儒雅、云锦的艳丽中吸取精华,将西湖山色的灵秀融于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术特点,在织锦品种中别具一格、独树一帜。

近现代生产西湖织锦的民族企业有杭州都锦生丝织厂、杭州袁震和丝织厂、杭州启文美术丝织厂、杭州国华美术丝织厂、杭州华盛丝织厂、杭州华美丝织厂、杭州西湖美术丝织厂、杭州兴业丝织厂、杭州景华丝织厂、杭州锦成丝织厂等,它们共同营造了西湖织锦的辉煌。作为西湖织锦中最有特色、最负盛名、最具代表性的都锦生丝织厂,融合了历史、文化、民俗、宗教等多重因素的作用,反映了近代以来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追求,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更是为我国的经济、政治、外交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都锦生,最初是一个人名,进而是一个厂名,随之又特指一种工艺品。都锦生(1898—1943),字鲁滨,世代居住在杭州西湖边的茅家埠。年青时代的都锦生非常“喜欢游山玩水,爱好自然风光。或垂钓于湖畔,或狩猎于山间,或泛舟于湖上。美丽的西湖景色,使他百看不厌,百游不畅”。都恒云(都锦生之女)追忆父亲面对家乡美丽的西湖时,常常想着怎么能把西湖十景织成一幅幅丝绸风景,让人们欣赏留念,“以土产而制就地风景,不亦宜乎。”——都锦生。民国八年(1919)毕业于浙江公立甲种工业学校机织科,学习从设计到织造的全套新式丝织工艺,擅长绸缎意匠图设计。毕业后都锦生执教于乙种工业学校,担任纹制工场管理员兼图案画老师,同时还受聘于杭州奎元巷女子职业学校,担任图画老师一职。在教学实践中,经过潜心研究和反复试验,运用当时先进的丝织技术,结合我国传统织锦工艺,创造性地运用织锦工艺多变的花色和技法,用八枚缎的点子、33种不同的组织画法,在意匠图上的小方格子里,以不同类型的点子来表现风景的层次、远近、阴面和阳面,从而达到织物与照片图案相一致。经过6个月的努力,于1921年3月在学校的实习工场里成功地织出一幅丝织西湖风景画——“九溪十八涧”。层次分明,形象生动,细腻逼真,极富立体感,开创了中国丝织像景织物的新方向。初战告捷,坚定了都锦生“以生产丝织风景来兴办实业、振兴国家的想法”。他辞去教习,决定自己办厂。为此,他向叔岳“宋源春绸庄”的老板宋锡九借了一笔钱,购置了一台手拉机,请来了第一位手拉机师傅林传莲,雇了一位工人章子龙进行风景丝织画的生产。在此期间,他自己又完成了五幅西湖十景的意匠图及花版的制作:《雷峰夕照》《南屏晚钟》《三潭印月》《平湖秋月》及《曲院风荷》。1922年5月,都锦生和夫人宋剑虹选定了15日這个大吉之日,将“都锦生丝织厂”的招牌在茅家埠的都家门口挂起来,高悬丝绸风景样品,都锦生丝织品正式投入生产和销售。据现藏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国民政府工商部对杭州都锦生丝织厂基本情况的调查》之《国民政府工商部国货调查表》显示,都锦生的商标是以自己名字首字母韦氏拼音名称为TCS;注册号数2338;注册日期1929年3月。

都锦生果然不负重望,不仅继承和发扬了杭州悠久的丝绸文化传统,锐意钻研、精于创新,把美丽的西湖织锦艺术重新推介到世界,并在1926年的美国费城国际博览会上,以一幅丝织仕女画《宫妃夜游图》获金质奖章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的丝织技术。其设计的主打产品西湖织锦,誉满全球,亦被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之花”;而其本人也被誉为一代“织锦大王”。同时,杭州启文、国华、西湖、华盛、华美、兴业、锦成、锦艺、景华等丝织厂也纷纷生产,使西湖织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东方艺术之花

1926年,美国为纪念建国150周年在费城召开国际博览会,展期从5月31日开始,一直持续到11月30日。此次展览会向世界各国征集展品,中国也在被邀请范围之内。据报道,“世界各国,莫不知费城将举行一规模最宏伟人类历史中所未有之大博览会,欢迎各国加入……中国于世界政局近已得占显著之地位,亦在被邀之列……中国亦应携手联袂,一致参与,庶免落人之后,亦借此证明中国对于物理上工业具有伟大发展所须之生料”。在民国政府的鼓励下,各地踊跃参加展品征集活动,把这次博览会当成产品展示的舞台。同年1月20日,浙江实业厅发出“转知费城开万国展览会迅即筹备精选物品运送比较”的命令。3月4日,农商部制定“美国费城一百五十年独立纪念展览会中国商人自由赴赛出品规则”。3月22日,浙江实业厅开始征集参会展品。费城国际博览会召开的消息,给都锦生带来很大触动。选择实业的初衷就是要让世人认识西湖的美丽,如今随着人生阅历和思想认识的加深,都锦生越发增强了“实业救国”的信念。听到这个消息后,决定立刻动手,赶制一批精美、别致的产品送到博览会,向世界展示东方神韵的魅力,为民族丝织业的复兴增光添彩。这年秋天,都锦生把一批精心织造的丝织风景图送到美国费城参加国际博览会展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丝织产品引起轰动,获得与会者一致称赞。特别是那幅彩色丝织国画《宫妃夜游图》,织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既体现了原画的古朴飘逸,又丰富了人物形象的艺术表现力,让与会者惊叹不已。《宫妃夜游图》由胡邦汉、罗毅于1925年创作,是以仕女为表现题材的画作。画中一名美丽的宫妃长裙曳地,婀娜多姿,在两名女侍陪同下,一起赏玩芙蓉花开。画中人物表情丰富,假山、曲树、环廊布置疏落有致。此外,还题有“融融温暖香肌体,牡丹芍药都难比;钗垂宝髻甚娇羞,花雪飞散青霄里”的诗句。此画细致传神地表达了对宫妃的赞美,无论是色泽、层次还是画法上,都达到了形神合一、以意写形的境界。都锦生的丝织作品中,人物长袖当风、栩栩如生;景色清丽自然,织得惟妙惟肖。该作品不但充分体现原画作的古朴典雅,更充分利用现代色彩和层次技术,人物看上去更是飘逸,带有一定的现代气息。昔日西方人看到的只是中国漂亮的丝绸服饰,此番都锦生则让他们见识了中国传统的工艺丝绸变成了雍容华贵、纤细入微的近代画作,令他们叹为观止。独特的民族丝织工艺品征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嘉宾,最终这幅凝聚着民族传统艺术的《宫妃夜游图》获得金质奖章,这也是中国织锦在国际上获得的第一个金奖。他们也将都锦生的织锦画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之花”。20世纪50年代以后,都锦生丝织厂多次接待外宾参观,国际友人称赞都锦生织锦像“一朵盛开的美丽之花”“东方的艺术精品”。20世纪80年代,常书鸿(绘画大师,敦煌守护神,早年就读于浙江公立甲种工业学校学染织,都锦生好友)到该厂参观,曾亲笔题字“东方艺术之花”。

中国赴此次博览会参赛得奖题名录中记载,在丙等金奖章丝织绣品中,杭州都锦生丝织厂与袁震和绸厂是仅有的两家企业。当地各类报刊纷纷宣扬,“ The WovenScroll——Gong Fei Ye You Lady Yang Playing in the night”。都锦生的产品在这次博览会上大放异彩,“都锦生丝织厂”也一夜之间扬名海外。它使得都锦生的产品“誉满海外,形成一阵抢购丝织风景的旋风”,不仅在国内畅销而且享誉世界,远销欧美等地,“成为欧美巨商十分青睐的艺术品”。东方艺术之花花开正艳。

西湖织锦的种类

西湖织锦的品种类别非常多,根据作品的题材内容、表现手法及使用功能的不同,将其分为“风景织锦”“人像织锦”“绘画织锦”“实用织锦”四大类。

1.风格鲜明的风景织锦

风景织锦是西湖织锦中最具特色的代表,它的发明开启了新的时代潮流,并引领了当时丝织产业的发展。风景织锦以西湖风景最具代表性,早期色彩只有黑白色一种,连西湖十景也不全,其织造成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黑白织锦中不难看出,织锦画将丝绸和自然风光很好地组合在一起,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画面中无论是亭榭、垂柳还是它们在水中的倒影,都刻画得非常生动。“那跳跃的波光和明暗交替的光影,都织造得富有层次和规律;再衬着远处霭霭的群山,更体现出一种朦胧、淡雅的闲适气派,充分表现了织锦艺术对西湖景色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

着色织锦,特殊加工工艺。在着色工序中,着色工人使用各种各样大小不同的笔,有的是画眉的小楷笔,有的是大如圆盘的笔,将各种不同水彩颜色根据美术要求着绘到黑白风景织锦画上。在上色前,首先需要对画面的主题、用色和小样的成品过程有一定的把握。上色的时候,必须把原来的黑白底色考虑进去,然后遵循先淡后深、先远后近、先建筑物后树木花草的原则。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操作要求,可以依据画面灵活运用,力求抓住主色,用较少的色彩表现出丰富的画面。这样一来,黑白风景的天空变成湛蓝,树林变成翠绿,水塘清澈了,花朵美丽了,原本的黑白风景织锦画俨然变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绘画织锦。真所谓“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给人们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和耐人寻味的艺术享受。这种着色的染色像景织锦与后来的五彩锦绣相比,成本要低得多,色彩也颇为丰富,整个着色过程全部手工操作,亦可成批生产。如西湖十景中的《西湖平湖秋月》织锦,原先的黑白像景表现出远近层次,而着色后的《西湖平湖秋月》织锦则更加表现了清朝骆成骧写在平湖秋月楼阁上的对联的意境,“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西湖不仅秋天美,一年四季都风光如画,令人流连忘返,不忍归去。通过着色技术,可在织锦中领略到更好地反映真实景象的湖光山色。与之前的黑白像景织物相比,可看到西湖风景在岁月沉淀中有了一些明顯的变化。

风景织锦除西湖外,杭州及全国其他各地的名胜风景也皆有表现,如钱江六和塔、钱塘潮、镇江金山、北京万寿山、辽阳北陵、黄山风光、庐山瀑布等各地名胜景致,题材遍及国内各地。风景织锦的题材不单局限在国内,国外景色也常有表现,足见其开阔的世界眼光。

丝织风景是一门技艺要求很高的行业,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命运,都锦生深知技术人员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要在市场上站稳脚步,须拥有一批高水平的技术骨干。因此,都锦生对技术人员非常重视,重金聘请有真本领而又勤奋认真的人员进厂工作。

风景织锦的最大特点是以照片为蓝本织作而成,是对摄影艺术的艺术再加工,因而更具有艺术创作性和审美感。现代西湖风景织锦,除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外,更秉承了其一贯的开放气概,不断为世界各地旅游景点设计风景图片。

2.惟妙惟肖的人像织锦

巴利曾指出,尽管技术不是决定性因素,但引入技术可以为结构化提供“机会”。除了生产黑白丝织风景画外,都锦生利用在学校学习过的丝织人物画像技术,试图通过黑白经纬线的阴暗处理,来织黑白人像织锦。

1924年都锦生被孙中山先生的民族思想所打动,亲手设计了孙中山先生的画像意匠图,然后按照织锦程序,织出孙中山先生的织锦画像。该幅黑白人像织锦明暗有致,浓淡适宜,人物逼真传神,栩栩如生。人像织锦完成后,都锦生赶往上海,与中华书局、永安公司洽谈孙中山画像的代销业务。由于孙中山本人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及当时国内追求民主的发展形势,代销洽谈进行顺利。该幅织锦开始成批生产,通过中华书局在全国广为发行,产生了很好的政治影响,“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也为都锦生的丝织产品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产品一时间供不应求”。1925年,孙中山先生因病辞世,各界掀起纪念他的活动,寻求他的遗像作为纪念。都锦生在原来孙中山像的基础上,配上他的遗嘱,来完成人物织锦画像。这样,《总理遗嘱》的黑白人像织锦画大胆地结合了字画和肖像,肖像人物传神而遗嘱字体端正有力。启文、国华等丝织厂也纷纷效仿。孙中山画像的织造,给都锦生再次提供了创作素材,孙中山先生的丝织肖像后来传到国外。

人像织锦也逐渐发展为染色和五彩丝织像。品种以时代名人、国家领袖和宗教人物为主,其中又以宗教人物居多,道教、佛教、基督教及民间信仰等各派人物皆包含在内,可谓包罗万象。根据记载,1934年4月,西藏活佛班禅九世来杭州举行第六次“时轮金刚法会”。在此期间,班禅在浙江省主席黄绍竑的陪同下,前往都锦生丝织厂参观。班禅对都锦生丝织厂的丝织风景和人物、花卉图案赞不绝口,特别是一些人物肖像更令他格外惊喜。为此,班禅当场定制了18幅各世班禅的丝织像,丝织像的依据则是九世班禅从西藏带来的肖像画。据介绍,这些班禅肖像的重彩原画都是西藏的无价之宝。它们“由西藏艺术大师绘制而成,充满浓厚的宗教色彩,画面以历代不同的活佛为主体,四周围绕着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鬼、鸟兽,每幅画面都显得庄严肃穆、神奇莫测”。这无疑给都锦生织锦带来了新的挑战,也给都锦生丝织厂带来维持生存的订单。为此,丝织厂专门开辟一个工场,由倪好善和几位师傅共同负责意匠设计。他们“白天照原画设计,晚上小心地把原画锁到保险库去,这样工作了整整三年,才画好了全部意匠图”,随后用50多种颜色的丝线织出的丝织活佛像,庄严、细腻、逼真,在造型、线条、色彩、气质等各方面都颇有特色,使人油然而生无比的崇敬之情。据倪好善回忆,这批佛像运往西藏前曾在杭州青年会展览,当时轰动了整个杭州。九世班禅得到佛像后很满意,又向都锦生丝织厂订购了1900张西藏班禅活佛五彩佛像。这批佛像的制作,可以说是“抗战以来最大的一笔生意”,也是九世班禅支持都锦生这位民族企业家的实证。后来为答谢九世班禅的知遇之恩,都锦生丝织厂专门织就九世班禅唐卡,后来被十世班禅赠送给达扎寺的达扎活佛。

3.生动逼真的绘画织锦

绘画织锦,名作再现工艺。黑白像景织锦所表现的对象,多为风景和人物。这种黑白的设色效果,恰好与中国传统的水墨山水画艺术一脉相承。为此,都锦生开始尝试将名人、名家书画作品作为织锦题材,主要以工笔画、写意画及以工带写的国画为表现形式,进行丝线织造。据宋崇濂(宋锡九的孙子,都锦生夫人宋剑虹的堂侄子,13岁进入都锦生丝织厂当实习生)回忆:“有一次,一个客户拿一幅山水画来拜访都锦生,希望都锦生能用丝线织出丝织山水画。由于画面复杂、需要浪费很多花版,成本太高,最后未能成行。但这件事启发了都锦生,后来都锦生专门组织人员研究唐伯虎、沈周、沈铨等在江南颇有名气的画家的作品,并设计意匠画、轧制花版,然后批量生产。由于丝织画作织工精良、色彩艳丽,而且比纸画容易保存,所以销量很好。”

对绘画进行织锦创作,使织锦不但具有水墨丹青画宁静雅致的装饰效果,更具有绸缎飘逸、洒脱的独特韵味。名画与摄影不同,织锦在表达时除逼真外,还得表现出画作的神韵,力求达到原画的高雅情趣和崇高意境。五彩锦绣尝试成功以后,表现书画家的作品更为真切,都锦生丝织厂成功把杭州著名画家戴渔舟的四季图《富贵图》《耄耋图》《杞菊图》《梅雀图》等名家作品搬上织锦。

都锦生的五彩锦绣试织于1928年,根据都锦生自述:“鉴于顾客之需求五彩丝织风景,两次赴日本考察,以所心得,勤加研究,始克成功。云霞灿烂,龙飞凤舞,五光十色,鲜丽夺目,几不类其为丝织品矣!他若古今名人之花鸟虫鱼以及风景人物,均能一一显于锦缎之上,神态逼真;而湖南之湘绣、苏州之顾绣,不能专美于前矣,故定名为五彩锦绣。”五彩锦绣是由彩色丝线直接织出,织后不加点染,故比一般风景织锦要厚重一些。第一幅五彩锦绣为陈贤林设计的《蜻蜓荷花》。五彩锦绣以黑白线为经、五彩线为纬,成功突破了以黑白丝织造的传统方式,是“丝织技艺的一项了不起的新成就”。

五彩锦绣代替了人工敷彩,不仅提高了织锦产品的质量也增加了花色品种,并在题材上突破了“西湖十景”的局限,大大提高了丝织风景的艺术表现力,尤擅于表现我国传统国画的民族风格。五彩织锦技术发明后,都锦生在技术与品种上不断推陈出新,陆续织出许多古色古香的五彩图画,工艺日趋完善。由于技术上的突破,五彩锦绣的艺术感染力大为增强,不管人物神态还是画面形象都显得生动逼真,令人耳目一新。

五彩丝织产品色彩鲜艳、形态逼真、质量优良,1929年,五彩锦绣在西湖博览会上一经展出,便受到国内外来宾的欢迎。他们赞扬都锦生丝织锦绣“纯用五彩色丝线织成,明媚鲜艳,活泼如生,所有粉本均出自画家手笔,直与湘绣并驾齐驱,而定价之低仅及湘绣一二,可谓物美价廉”。最后,五彩锦绣织锦《耄耋图》荣获西湖博览会特等奖。《耄耋图》由陈贤林设计意匠,傅根生轧制纹版,项征义手工织造,以谐音的猫和蝶为画面,巧妙地构成了一幅织锦祝寿图。都锦生也凭借技术优势把竞争者远远甩在身后,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作为纬多重织物的五彩锦绣,除了运用色阶组织表现阴影变化外,主要通过各色纬线的浮沉显色来构成彩色的景物形态。古代的丹青艺术正是在这种织锦技艺中得以生动再现。

4.独具情趣的实用织锦

实用织锦指既有一定实用价值又颇具审美情趣的织锦种类,包括提袋、绸扇、绸伞、台毯、服饰等织锦产品。画面为梅兰竹菊、亭台楼阁、仕女、山水等传统题材,色彩鲜艳明快,构图精致饱满,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东方韵味。西湖绸伞是都锦生实用织锦中别具风情的代表作,据《浙江之特产》介绍:“都锦生将纸伞改用绸制,名曰绸伞,颜色花样配合极雅致,伞骨、伞柱装配亦极秀丽,备受中外人士所欢迎。”它既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又具有浓郁的西湖韵味,可谓日用织锦中的生动代表。

西湖绸伞是都锦生1928年到日本考察、学习,回国后创新研制的成果。多次试制、研究,并专程拜访富阳县竹器名匠金关生,在他的指导下,终于成功“研制出竹骨遮阳伞”。这种伞就地取材,以杭州近郊特有的富阳淡竹作伞骨,先将一段竹子劈成32根细条,以成竹(伞)骨,然后把竹面极薄的一层劈开,把薄薄的绸缎蒙在竹骨上用胶水粘住,形成绸面。绸面上是专门设计的西湖风景、花卉等装饰图案,如平湖秋月、三潭印月等,具有浓厚的江南气息。然后装上丝织顶,将竹面粘牢,这样制出来的绸伞造型美观、色彩艳丽,而且可晴雨两用。这个制作过程细腻,工艺精湛。这种伞收拢时,像一段毛竹,如同一件竹制工艺品;打开时,则是一把织有西湖风景的美丽绸伞,如一湖风光。这种伞质地好、质量高,十分独特,因为伞面用的是绘有西湖风景的丝绸,故又称“西湖绸伞”。

1932年,名扬天下的“西湖绸伞”就这样诞生了。“西湖绸伞”是“都锦生丝织厂”发展史上一件极为成功的创新作品,它轻巧雅致,携带方便,还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是当时国内的首创。“西湖绸伞”的主要技术人员是“都锦生丝织厂”的职工竹振斐。后竹振斐自立门户,成立了西湖绸伞厂,即今天西湖绸伞厂的前身。

为提高产品知名度、扩大市场影响力,都锦生别出心裁,特地邀请当时的电影明星胡蝶、徐来到杭州参加“西湖绸伞”的开业庆典仪式,借此扩大产品的影响力。胡蝶、徐来都是当时上海极为耀眼的电影明星,他们的出现,产生了非常理想的明星效应,都锦生的“西湖绸伞”因此一举成名,天下皆知。由于“西湖绸伞”改用竹子做伞骨,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价格也比较低,每把仅售3元钱。“西湖绸伞”投入市场后,以其独特的明星效应、新颖的造型、美观的图案、低廉的价格,很快吸引了大批消費者,并风行全国。当时的达官贵人、富家小姐以及四方游客,莫不以“西湖绸伞”为最爱,几乎人手一把,别具风情。由于“西湖绸伞”造型美观、价格便宜,连日本街头也出现了争购“西湖绸伞”的热潮。一时间,“西湖绸伞”纷纷充斥日本街头,以绝对的优势“一举击败了称雄一时的日本钢骨阳伞”,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实用织锦是都锦生织锦的又一重要发展方向。它们也隶属于五彩织锦,只是结构由2经多纬减少为1经3纬,一组纬线和经线交织成地组织,另外两组纬线在地组织上起花,不起花的纬线在织物的反面和地组织交织。都锦生实用织锦中获奖最多的当属服用织锦,它具有花纹饱满、色彩绚丽、手感细腻等特色,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服装面料,织锦缎和古香缎是其中的代表性产品,曾多次获得国家质量金奖和银奖。《十八年份杭州市经济统计》中提到,都锦生丝织厂当年就生产运动衣5000件。“先用经纬密度较高的天然丝织成各式各样的图案画,再用这种真丝制成西装、衬衫和领带,这样织出来的服饰不仅色泽艳丽、外观高雅,而且质量优良,不起褶皱。精致的织造技艺和优良的质量,使这些产品一经推出,便受到消费者的极度喜爱,产品销量一直良好。”到1930年都锦生丝织厂生产衬衫、内衣730打,合计8640件。据《西湖博览会日刊》介绍:“近年来国人穿西装者日众,以其便于做事也,然其所用之领带、衬衫等,多仰给外人。该厂(都锦生丝织厂)有鉴于斯,故兼织领带、衬衫且价廉物美,远胜外货,力求精良,质地细密,光泽不变……均用天然丝织成,亦甚耐用,较外货之掺用人造丝者,不可同日而语矣。”

之后,都锦生织锦又陆续开发出织锦年画、织锦挂历以及以宋画全集和海外藏中国法画集为表现题材的绘画织锦作品,努力使都锦生织锦在新时代中获得全面的发展。在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创新发展后,如今的“都锦生织锦已经成为西湖织锦乃至中国织锦的代表……是现代织锦中规模最大、品种最丰富的民族织锦。”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曾三次来厂参观,并指出“都锦生织锦是中国工艺品中的一朵奇葩,是国宝,要保留下去,要后继有人”。

西湖织锦投资优势

首先,随着收藏文化的深入,西湖织锦关注度逐渐提高,价格攀升。多年来,在浙江杭州收藏家陈爱国的推动下,西湖织锦收藏在江浙地区蔚然勃兴,不仅收藏者日渐增多,而且相关的展览研讨活动也频频举行。2008年中国国际丝绸论坛举办“中国百年织锦画收藏展”,西湖织锦更是让世人瞩目。在各大拍卖会也常常亮相,成交价不菲。在2006年天津国拍拍卖会上,织锦画《毛泽东去安源》以54450元的高价成交,西湖南屏晚钟织锦以21780元成交,都锦生五彩花鸟织锦以10890元成交,皆高出预估价甚多。近日,上海华宇拍卖一张杭州西湖外湖全景织锦以23000元成交。

其次,西湖织锦常被选作礼品,还常被用作国礼。从民国至今,西湖织锦都是馈赠好友的最佳礼品之一,开业大吉、新婚大喜、先进工作者等等。1971年第31届世乒赛在日本名古屋市举行,一次比赛结束后,美国乒乓球运动员格伦·科恩掉了队,无意搭上了中国乒乓球代表团的班车,我国著名运动员庄则栋主动向他问好,并从手提包中选出一幅都锦生织锦画,对科恩说:“虽然美国政府对中国不友好,但美国人民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为了表示中国运动员对美国运动员的友谊,我送你一幅中国杭州的织锦留念。”科恩高兴地接受了这份礼物。美丽的西湖织锦为中美“乒乓外交”立下了功劳。多位领导人还经常把西湖织锦用作国礼,以传达中国人民的友谊。

第三,史料价值。西湖织锦与缂丝、刺绣不同,其底本大多采用当时当地人们实地拍摄的照片,虽然在藝术价值上照片可能比名人书画略逊一筹,但在史料价值上却过之。以西湖而言,都锦生、启文、国华、华盛、锦成、景新等不同厂家不同时期织造的西湖十景,看似大同小异,其实细看各有不同,其景点变化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背景中的雷峰塔、博览会桥、钱塘江大桥等。当年根据照片织造而成的丝织风景,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第四,西湖织锦中不乏上级文物。2017年9月10日,杭州西湖博物馆举办了“锦里西湖胜画图——馆藏民国西湖织锦精品展”。展览集中展示了西湖博物馆历年征集的馆藏西湖织锦文物精品,展出的60余件西湖织锦均是民国时期由都锦生、袁震和、国华、启文、荣成、锦成等当时名噪一时的丝织厂出品,所用的丝质皆属上乘,精湛的工艺再现民国西湖的秀美风光与别样景致。西湖织锦中早期带有浙江公立甲种工业学校、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织款的更是凤毛麟角、难得一见的精品;袁震和、庆成等绸厂所做织锦也都是上级文物。

“千里迢迢来杭州,半为西湖半为绸”,这句传唱千年的俗曲中提到的西湖和绸,在西湖织锦中得到完美的融合。西湖织锦不单是一种产品,更是一种艺术品、一种美术品,是丝绸美术,代表了中国织锦发展的高峰。“东方艺术之花”是对西湖织锦艺术恰好的评价。

猜你喜欢

织锦西湖风景
西兰卡普:土家族的织锦与史诗
西湖
传承
雪后西湖 暖阳
神奇的东方艺术之花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
西湖雪意
随手一弄就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