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生产力体系发展现状研究

2021-03-15赵源,刘理,薛涵

内江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生产力全省领域

生产力促进中心是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在前期专题调查的基础对当前我省生产力体系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总结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旨在促进我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持续健康发展。

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区域创新体系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中小企业培育,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2]。四川省是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机构数最多的地区,已经在各地级市和大部分县级行政区域设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产力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已经发展成为我省科技服务的重要力量。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服务内容单一、特色不突出、核心竞争力较弱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和显现。为进一步明晰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现状,四川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于2020年7月组织开展了面向全省各地方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专题调查,本文即是此次调查形成的相关成果。

1 发展现状

1.1 地区分布

2020年,全省现有各级各类生产力促进中心110家(表1),其中国家级示范中心7家,省级示范中心7家。从单位性质看,事业单位性质中心共91家(其中公益一类52家,公益二类10家,其他29家),占总数的82.72%;非独立法人性质中心5家,占总数的4.55%;企业性质中心1家,占总数的0.91%;其他性质中心13家,占总数的11.82%。

表1 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总体情况

表2 国家级和省级示范中心一览表

1.2 服务领域

我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从事或服务的领域主要有8个类别,分别是科技咨询、科技服务、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科技培训、科技孵化、科技金融和其他。其中,从事科技咨询的有92家,科技服务的有94家,成果转化的有50家,技术转移的有32家,科技培训的有85家,科技孵化的有32家,科技金融的有17家,其他的17家。按从事或服务领域数量划分,涉及1个服务领域的有4家,涉及2个服务领域的有6项,涉及3个服务领域的有23家,涉及4个服务领域的有18家,涉及5个服务领域的有21家,涉及6个服务领域的有15家,涉及7个服务领域的有10家。

1.3 人员概况

2020年,全省生产力系统共有从业人员615人。从学历上看,大专学历及以上594人,占总人数的96.59%,其中:本科学历333人,硕士及以上学历65人,分别占总人数的54.15%和10.57%;从职称上看,其中高级职称68人,中级职称129人,初级职称85人,分别占总人数的11.06%、20.98%、13.82%;从年龄分布上看,35岁以下有205人,35~50岁有291人,50岁以上有119人,分别占总人数的33.33%、47.32%、19.35%。

图1 从业人员学历构成及年龄构成

1.4 资产构成

2020年,全省生产力中心办公面积为11028.77平方米,总资产达到150451.41万元,固定资产4078.55万元,中心总收入达到11459.18万元,其中服务收入1126.41万元,财政收入10302.93万元,占总收入的89.91%。

2 存在问题

2.1 日常经营管理

地方生产力促进中心普遍缺乏独立的人事权,而是由市科技局统一安排,在其内设机构或者下属单位增挂一块牌子,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人员与科技局人员混岗使用,以科技管理工作为主,从而导致生产力中心的科技服务人员严重不足,有的地区甚至没有专职工作人员,仅有少量兼职人员,难以满足工作需要。此外,在经费保障上也存在一定困难。部分地方生产力促进中心属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或民办非机构,政府支持经费不足或无支持经费,同时由于服务能力和服务范围有限,自身盈利能力不足,导致中心工作经费不足。

2.2 创新能力建设

大部分地方生产力促进中心在核心业务培育、服务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应对上还存在着较大短板,与国内先进地区的差距在逐渐加大。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受现有体制机制限制,存在政策天花板,无法推动建立起具有竞争性的分配和激励制度,创新环境与氛围亟需改善;二是人员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地方生产力中心不但缺乏工作人员,更缺乏既懂专业又懂市场、具有较强创新服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导致服务面窄,创新能力弱。

2.3 组织体系建设

由于缺乏切实的政策支持,且地方政府对生产力促进中心重视程度不够,加之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定位、职能不够明确,服务手段也不够丰富,使得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市场竞争力较弱,社会的认同感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全省虽然在大力推进省市县三级联动工作机制,但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地方生产力促进中心特别是县级生产力促进中心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生存压力。

3 对策建议

3.1 明确职能定位

目前围绕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性质还存在较大争议,绝大多数地方生产力中心希望成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少部分希望进入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或改制为企业,这就导致生产力促进中心在未来发展和服务职能上处于不确定状态,建议尽快加强顶层设计,确定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定位,明确其承担的工作任务,使生产力促进中心能够在科技创新体系中有效发挥作用。

3.2 重视人才培养

要针对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工作实际和服务内容,常态化组织开展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学习培训,不断强化基层业务能力。同时,要运用好当前科技体制改革、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的政策红利,使相关人才能够来得了、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此外还要进一步优化职称机构,调增专业技术职务比例,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

3.3 加快平台建设

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手段,依托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优化整合全省生产力系统相关资源,加快推进技术咨询、创新孵化、成果转化等科技服务重点领域平台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人才和成果等资源的交流互动与共通共享。

3.4 加大支持力度

建议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大对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推动、项目支持、购买服务、宣传推广等方式促进其发展壮大,打造科技服务品牌,为推进地方科技服务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生产力全省领域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关键措施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2020 IT领域大事记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领域·对峙
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理性思考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