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 叶菌唑悬浮剂防治小麦条锈病试验

2021-03-14

河南农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内乡县条锈病空白对照

近年,受气候条件变化、品种缺乏抗性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小麦条锈病在河南省呈现早发、重发态势,给小麦的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威胁。叶菌唑是高活性新型广谱内吸性杀菌剂,作用机理为抑制麦角甾醇生物合成,具有优良的保护和治疗作用。为研究10%叶菌唑悬浮剂防治条锈病的最佳使用技术,2020 年笔者在内乡县开展了相关试验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选在内乡县大桥乡郭河村,试验地地势平坦、肥力一致、小麦条锈病发生较重。各处理栽培条件(如品种、土壤类型、施肥、播种期、生育期及作物株行距等)一致。试验小麦品种为郑麦9023。播种时间为2019 年10 月13 日,每667 m2播种量12 kg。

(二)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10%叶菌唑悬浮剂,上海赫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对照药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市场购买。

(三)试验设计

试验设4 个处理,随机排列,处理1、处理2 各0.07 hm2,处理3、处理4 各0.03 hm2,不设重复。处理1:每667 m2用10% 叶菌唑悬浮剂30 mL;处理2:每667 m2用10%叶菌唑悬浮剂40 mL;处理3:每667 m2用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 mL;处理4:空白对照。

(四)施药时间及方法

小麦条锈病发病初期开始施药,第1 次施药时间为2020 年3 月31 日,第2 次施药时间为2020 年4 月7 日。采用背负压缩式喷雾器均匀喷洒,每667 m2喷液用量30 kg。

(五)调查与分析

1.土壤条件。土壤pH 为5.6,有机质含量1.12%,土壤类型为壤土。

2.气象条件。3—4 月气温偏高,条锈病容易发生和流行。

3.药效调查。分别于2020 年3 月30 日(施药前1 d)、2020 年4 月14 日(2 次施药后7 d)、2020 年4 月21 日(2 次喷药后14 d)各调查1 次。采取5 点抽样法,每点20 株,调查各株旗叶及倒2 叶条锈病严重度。严重度以锈病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百分率来表示,计算病指和防治效果。分级标准如下:

式中,CK0 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CK1 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PT0 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PT1 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二、结果与分析

(一)防控效果

由表1 至表4 数据分析可知, 2 次施药后防效以处理2 最好,其次为处理1,叶菌唑2 个剂量的防效均优于处理3。

表1 用药前病指调查

表2 末次用药后7 d 病指调查

表3 末次用药后14 d 病指调查

表4 防效调查汇总

(二)产量调查与分析

收获前,即2020 年5 月19 日小麦蜡熟期,按照小麦理论测产的方法,采取随机5 点取样,每点1 m2,调查亩穗数、穗粒数及千粒质量,计算平均亩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每667 m2产量。调查结果见表5。

计算公式:每667 m2产量= 亩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106×85%

表5 产量调查结果

从表5 可以看出,处理2 增产效果最显著,达111.9%,其次为处理1,增长率79.9%。明显优于处理3。

三、结论与讨论

2020 年小麦条锈病在内乡县发生较重,每667 m2用10%叶菌唑悬浮剂40 mL 对小麦条锈病药后7 d 防效达69.61%,药后14 d 防效接近85%,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10%叶菌唑悬浮剂为河南省小麦条锈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小麦条锈病中度发生年份或地区建议选用低剂量,即每667 m2用10% 叶菌唑悬浮剂30 mL 进行喷雾防治;在重度发生年份或地区建议选用高剂量,即每667 m2用10%叶菌唑悬浮剂40 mL 进行喷雾防治。背负式喷雾器施药时每667 m2施药液量为30 kg,喷杆机施药时每667 m2施药液量为20 kg,无人机施药时每667 m2施药液量为1.5 kg。

猜你喜欢

内乡县条锈病空白对照
天然活性类物质百奥碳在安顺烟区的应用示范研究
陕西安康:农技专家开展小麦条锈病普防工作
内乡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例析阴性对照与阳性对照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技术
南阳市电教馆领导调研内乡县教育信息化工作
河南省小麦条锈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
Galectin—9蛋白过表达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
内乡县浅山丘陵区核桃密植早期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