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 的智库研究可视化分析

2021-03-12张宁宁

软件导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智库图谱可视化

张宁宁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1620)

0 引言

智库早期也被称为思想库或智囊团[1],其显著性特点为独立性和非营利性。随着智库的影响力逐步凸显,国家层面也将智库建设提升至战略高度[2-4]。随着国内智库研究的兴起,越来越多学者注重研究方法和工具的创新,CiteSpace 软件通过聚类分析能够直观展示某一知识领域的研究热点。如赵蓉英等[5]选取ISI Web of Know ledge 收录的外国智库研究成果作为样本数据,运用CiteSpace 软件对从事智库研究的国家、机构及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并对中国智库的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邱婧玲[6]运用CiteSpace 分别从研究机构、研究热点等方面进行可视化计量,总结国内智库的发展脉络;冯帮等[7]运用CiteSpace 对国内教育智库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分析,认为国内智库教育应注重结合国外成熟智库的建设经验。虽然CiteSpace软件的运用有助于直观展示某一知识领域的研究脉络,但现有研究存在可视化工具滥用及误用现象。如陈悦等[8]发现国内学者对可视化工具的认识不足,导致可视化结果无法全面、客观地展示学科前沿成果。

在此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开展智库研究工作,本文对我国智库演变过程及研究热点进行探讨。以智库研究成果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 软件对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进一步提升研究质量。首先下载2000-2019 年中国知网刊载的2 357 篇以“智库”为主题的期刊论文,然后借助CiteSpace 进行知识图谱绘制[9],分析国内智库建设的现状、研究热点及不足,并对国内智库建设提出政策性建议。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CNKI 数据库,检索方式设定如下:主题为“智库”,来源为核心期刊、CSSCI、CSCD,时间范围为2000-2019 年,经过检索共获得3 690 篇文献。同时,为降低数据搜集误差,对样本文献进行数据清洗工作,逐条删除访谈、年鉴及会议综述类文献,最终获得有效文献2 357篇[10]。

1.2 研究方法

CiteSpace 是由陈超美教授[11]研发的一种可视化文献分析工具,具有多样性、动态性等特点。以关键词可视化图谱为例,节点越大,表示研究时间段内关键词出现频率越高。基于此,本文通过收集国内期刊文献,运用CiteSpace 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

2 智库研究态势分析

2.1 智库研究文献数量趋势

文献的年代分布不仅可以反映研究主题热点,而且可以作为判断研究阶段和发展趋势的指标[12],文献具体年代分布如图1 所示(彩图扫OSID 码可见,下同)。由图1 可以看出,中国智库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07 年国内智库的研究成果仍为个位数,因此可将近20 年间国内高校智库研究成果的变化趋势划分为3 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概念引进期(2000-2012 年),此时国内研究力量十分薄弱,在2008 年前的较长时间段,年见刊量都在10 篇以内,直到2009 年后,智库研究才开始受到关注,但发文量仍然较低,该阶段研究内容主要是介绍发达国家成熟智库的建设经验;第二阶段为快速发展期(2013-2016 年),该阶段为智库研究文献数量的顶峰时期,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的大力引导,党中央对智库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和战略部署,尤其在十八大之后更加明确了智库对于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作用;第三阶段为积累创新期(2017-2019 年),国内智库建设经过快速增长期后,研究成果颇丰,智库研究在理论研究基础上逐渐拓展研究范围,逐渐延伸到相关领域,开始形成跨学科研究。并且国内智库研究在每个阶段也有不同侧重点,文献研究初期多为概念性分析以及中美智库建设对比分析,之后逐渐延伸出“高校智库”和“新型智库”相关研究等,随着研究的深入,“一带一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也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

Fig.1 Age distribution of literature图1 文献年代分布

2.2 期刊分布分析

通过统计研究样本所刊载的期刊,得到排名前10 的刊发智库研究论文较多的期刊。由表1 可知,刊发相关论文数量最多的期刊是《人民论坛》,数量高达110 篇;《情报杂志》位居第二,共计96 篇;《现代情报》刊发的智库研究相关论文数量最少,仅为30 篇。

Table 1 Journal distribution table表1 期刊分布表

3 智库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3.1 作者可视化图谱

本文利用CiteSpace 对从事智库研究的学者进行可视化展示,如图2 所示。其中,节点代表从事智库研究的学者,节点之间连线的粗细程度代表学者在智库研究领域的贡献程度[13]。

Fig.2 Visualization map of the authors图2 作者可视化图谱

由表2 可知,国内智库研究发表文章的年份主要集中在2016 和2017 年,排名前10 的高产作者中有7 位作者的研究成果都在2017 年发表,有2 位作者在2016 年发表,2010 年韦磊作者也发表了与智库研究相关的文章。从发文作者的贡献大小来看,2017 年申邵婧、曹如中及张舜栋发文量最大,频次都为13 次,其次是2016 年的任福兵和邱均平作者。从关系网络来看,申邵婧和张舜栋在作者可视化图谱中节点最大,并且与其他作者之间形成了关系网络,但仍然存在部分高产作者独立研究的现象,如邱均平作者与其他高产作者之间没有形成关系网络。

Table 2 High frequency author statistics表2 高频作者统计表

3.2 关键词可视化图谱

关键词出现频次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该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14],关键词可视化图谱如图3 所示。其中节点代表智库研究领域出现的关键词,节点之间连线的粗细程度代表关键词在该领域的贡献程度。由图3 可得,国内智库研究领域主要围绕“高校智库”、“决策咨询”、“新型智库”和“智库建设”等主题开展研究。

Fig.3 Keywords visualization map图3 关键词可视化图谱

通过整理高频关键词可得,频次最高的是2007 年的“智库”关键词,频次高达673 次,其次是2009 年的“智库建设”,达到232 次。同时,智库研究热点随着年份的变化,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2015 年出现了“一带一路”等热门词汇。

3.3 机构可视化图谱

机构可视化图谱如图4 所示。其中,节点代表从事智库研究的机构,节点之间连线的粗细程度反映了研究机构在该领域的贡献程度。由图4 可得,国内从事智库研究的学者已经形成了研究团体,但总体比较分散,有待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

Table 3 Statistics of high frequency keywords表3 高频关键词统计表

Fig.4 Visual map of mechanism图4 机构可视化图谱

通过整理智库研究领域高频次的研究机构可知,2017年从事智库研究的机构数量最多,2016 年次之。其中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出现频次最高,达到28 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也是近年来比较活跃的机构,出现频次达到13次,这些机构在国内智库研究方面具有较高影响力。

Table 4 High frequency mechanism statistics表4 高频机构统计表

3.4 智库研究时序图

为更清晰地看到智库研究相关关键词在时间轴上显现、衍生、消亡等情况,结合不同年份出现的高频关键词展开分析[15],得到智库研究时序图如图5 所示。

通过图5 可得,国内智库研究主要围绕智库与国家战略、新型智库建设、国内外智库比较研究、大数据与智库建设等方面展开。

(1)智库与国家战略。该主题主要聚类关键词有“中国特色”、“治理能力”、“功能定位”、“决策咨询”等。这些关键词反映了智库研究与国家战略之间关系密切,从国家层面而言,智库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万喆[16]认为中国智库虽然数量持续增长,但其发展现状与国内经济发展要求并不相符,因此国内智库建设需要汲取西方成熟智库的建设经验,在以国情为主的前提下,推动中国智库建设;叶林峰[17]通过对比国外发达国家与国内智库的发展方式,提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要以质为本,注重创新发展。

Fig.5 Timing chart of think tank research图5 智库研究时序图

(2)新型智库建设。该主题主要聚类关键词有“创新”、“新型智库”等。张丽萍等[18]认为以习近平智库观为指导,通过研究新型高端智库推进地方高端智库建设是切实可行的;田萍[19]对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民间智库进行探讨,认为国内民间智库的发展应借鉴国外智库发展经验,既要为其创造适宜的环境,又要加强自身内涵建设。

(3)国内外智库比较研究。该主题主要聚类关键词有“中国智库”、“美国智库”、“一带一路”等。陈媛媛等[20]通过分析国内外智库评价研究进展,构建用于智库影响力评价的评估模型,为智库影响力评价提供了新思路;梁丽等[21]从农业智库的角度对中美智库进行比较研究。

(4)大数据与智库建设。该主题主要聚类关键词有“大数据”、“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等。孙洪敏[22]认为国内智库建设相比国外起步较晚,在运行机制、战略地位等方面存在差距,当务之急是创新新型智库管理模式;陈潭[23]认为大数据对智库发展可起到驱动作用,智库大数据平台的搭建对现代决策与智库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4 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外社会环境的变化愈加剧烈,一直以来被喻为政府“外脑”的智库,其重要性也愈发凸显。本文使用CiteSpace 分析CNKI 数据库中收录的研究成果,分别对关键词、核心机构、高产作者进行聚类分析,并总结研究热点。数据可视化结果表明,国内智库研究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但从作者群体观察,国内高影响力研究学者之间联系较少,主要成果仅产自于少数核心学者,独立研究的情况比较常见;从研究内容来看,我国智库研究转型较为成功,初期的智库研究多偏向于发达国家智库建设成功经验或智库相关理论基础研究,目前国内智库研究的独立性有所提高;从研究方法来看,国内智库研究多数为定性研究,重在对比分析国内外智库差异,阐明智库相关理论基础,定量研究主要针对国内智库评价以及新工具与方法的使用等。

4.2 研究展望

借鉴国外成熟的智库研究成果,并结合国内智库建设经验,未来国内智库研究可从以下几方面继续探索:

第一,结合中国特色基本国情进行研究。在党中央的重要部署下,在政策研究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国内外智库建设的优缺点,结合“中国特色基本国情”发展中国智库,减少对外国智库建设经验的依赖。

第二,针对不同类型智库开展针对性研究。目前国内智库按照类别可分为教育智库、医疗智库等,按照成长期可分为初创期智库与成熟智库等。其中,初创期智库在制度、设备、人才管理等方面与成熟智库有很大差别,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智库建设,否则会造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后果。

第三,探索智库建设的驱动因素。现有研究多从智库产品质量、政策咨询的独立性等方面评价国内智库建设效果,较少有文章探索国内智库建设的驱动因素。因此,未来国内智库研究可从智库建设的驱动因素角度出发对智库建设效果进行评价。

猜你喜欢

智库图谱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绘一张成长图谱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微智库
微智库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