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插画语言

2021-03-11聂淑玲

设计 2021年4期
关键词:文创产品设计博物馆

聂淑玲

摘要:文章试图通过探讨与分析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中插画语言的独立性、表现性、独特性,帮助设计师对未来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和有价值的思考方向。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论证了插画类博物馆文创产品中插画语言的重要性和专属性。设计师以插画语言传达博物馆历史要避免人们在图像语言中产生审美疲劳,或是过度依赖图像导致“真实的客观历史”屈于图像而导致只有一元化的、形式化的、浅表化的历史解读。

关键词:插画语言 博物馆 文创产品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2-0146-03

引言

近年来全球多个国家都开始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步伐,挖掘于博物馆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创意产品成为了全球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历史和人文底蕴的博物馆,于自身而然,需要突破传统枯乏无味的单一文物展出形式;于社会文化发展而言,博物馆将自身的文化精华以当代的视觉审美形式推广到人们的学习中责无旁贷。插画类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把我们紧紧地环抱着,这是当今读图时代的要求,还是信息传播的趋势?文章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是指以视觉层面为研究方向的产品设计。文章对插画语言的视觉心理及其与博物馆文化的关系展开详细的论述,通过更多的旁证来说明插画类博物馆文创产品中插画语言的重要性和专属性,证明了插画语言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超越国家与民族之间的语言障碍,更加直观地、感性地、有效地传播博物馆的文化。源源不断的博物馆文化资源避免在时间的长河中被遗忘,设计师需要更关注人类的“视觉本能”进行产品设计。本文旨在帮助设计师对未来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和有价值的思考方向,完善了插画类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的知识性储备资料。

一、插画语言的独立性

插画,通常指依附于文字关系中的插图。中国古人时常会称“凡有书,必有图”。随着插画艺术的應用越来越广泛,它已经从文字的从属关系中解放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

插画语言的独立性可以从插画的发展历史这个视角来探讨。艺术史上最早出现“插画”这一概念是在岩洞画时期,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经济繁荣发展,广告出版业的蓬勃发展掀起了插画的发展高潮,此时的插画仍依附于母体一书籍。近代互联网的兴盛发展在某些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纸媒的发展,尽管媒介呈现电子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但是读图时代下的插画市场需求仍然不可胜言。如今的插画应用早已超出了广告、杂志、出版的传统范畴,广泛地被应用于包装、产品、动漫与影视游戏设计等多个领域中。从母体中脱离出来,成为具有独立视觉传达功能的表现语言。

二、插画语言在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中的表现性

(一)人文内涵

爱德华·伯纳特·泰勒将人文定义为“一种复合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习俗、和人类作为社会成员所拥有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源于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插画的“人文内涵”,是设计师对历史文化的当代“阐释”。在文化创意产业兴盛的时代里,琳琅满目的又或者是五花八门的博物馆文创产品既要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也要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附之于文创产品之中的插画语言,以产品为载体,以博物馆文化为创意对象,表现出具有一定人文深度的文化。

博物馆为其提供了大量可研究的文物资源,把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文化精髓可视化于产品之中也成为了设计师们的重要任务。设计师建立在对博物馆文化深度的把握之上的插画语言,开拓出满足消费者精神文化需求的产品,进一步带给人们文化上的启示。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故宫输入法”的《胤祺美人图》(图1),以生动传神的、精细严谨的,富有装饰性,戏剧性的人物插画再现清朝雍正年间宫苑女子闲适生活情景。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到场景气氛,从输入法的文字显示框到背景画面元素,设计师以高级、和谐的灰色调子将清宫女子富有生活气息的文化嵌入画面语言中,让使用者感受东方美学的意境与韵味。

在全球掀起的文创浪潮下,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消费既是物质的消费,也是文化的消费,受众不仅购买商品,更是购买文化。插画语言应用于产品设计的时候也必然需要挖掘博物馆的人文内涵,彰显人文精神。因此,人文精神成为了关于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插画语言的文化性问题。

(二)视觉隐喻

视觉,是人类感知活动中被使用得最多的方式,也成为研究视觉隐喻的重点话题。而视觉为什么能在所有感官中占据首要位置呢?首先,从历史文化的视角来说,西方有着传统的感官等级制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其次,从视觉与其他感官的差异来说,在距离性因素中,听觉与视觉都包含此因素。在真实性的因素中,触角成为视觉最大的竞争对手。以下对视觉、听觉、触觉这三者展开论述。首先,视觉本能的反应作用于某一对象,需要与此对象产生一定的距离,而视觉与对象保持的空间距离则极大地弱化了视觉感受的肉体色彩。叫而触觉与其相反,只有保证零距离的接触才能感知对象,存在着空间的局限性。其次,视觉不用连系任何中介直接接触对象,保证了其真实性。视觉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动态的,视觉更容易把握事物的整体性;而触觉则是静态的,对于离开了的对象,或者正在变化中的对象都无法感知;听觉也存在类似的特征,它会随着空间的转移,时间的改变而稍纵即逝,是短暂的,时刻的。第三,在视觉领域中,视觉主体主动地作用于视觉对象,完成这个单向的过程行为。而在听觉领域中,则是由听觉对象主动地输出信息,或者是听觉主体与听觉对象共同完成的过程,它是一个带有情感因素的,非理性的过程。

视觉隐喻作为语言学的一种修辞手法,从语言领域延伸到多个领域。视觉隐喻在所有感官隐喻中脱颖而出,成为常用获取信息的感官形式。文章讨论的视觉隐喻强调是在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中,用以表达和交流的视觉形象,更是一种视觉传达方式。文化和艺术作为人类思想的物质载体和现实创造也必然包含视觉隐喻,其中视觉文化运用图像、符号展示视觉运作机制,更直接成为视觉隐喻的现实表征。【2】博物馆文创产品中的插画语言与博物馆的文化思想密切相关,视觉隐喻可以巧妙地将博物馆的文化思想转化为插画的符号语言,通过视觉思维激发受众的视觉想象。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视觉文化源于设计师过去对博物馆文化的认知与熟悉再进行提炼与再设计,通过感官隐喻传达在产品中,而视觉隐喻不需要经过其他的媒介直接与视觉对象接触,直观传递保证了视觉的真实,使其成为感官隐喻中被引用得最多的形式。苏州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诗意几何主题的和纸胶带”(图2)对于视觉隐喻的运用给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从画面的视觉隐喻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在隐性文化观念层面上,被呈现出来的建筑正是其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地域文化赋予它内涵的形象。抽象几何的建筑图形,精致的、干净的黑白线描建筑元素结合清新的蓝色天空晕染的画面直接成为其视觉隐喻的现实表征。

(三)艺术感染力

插画,它已经从文字的从属关系中解放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然而它并没有完全摒弃传统绘画的一切,源于传统绘画的插画应用于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的今天,我们应该反思既有传统绘画艺术的特征,又有设计师的个人情感注入的设计理念,更细腻化、情感化地传递博物馆人文内涵会赢得更多受众的青睐。绘画毕竟是审美的,自然而然地离不开美学风格的存在。第一,在视觉传达中以主与次、虚与实、疏与密等绘画形式传递来自博物馆文化的插画主题。一个具体的主题加上设计师的丰富情感,观者在探索插画的故事中更容易被引起情感的共鸣。第二,来自于绘画语言的亲和力,插画在结合博物馆文化的基础上应用于文创产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的意境之美”更容易打动观者对博物馆文化与思想的独立思考。第三,这种具有绘画艺术特征的插画语言,在与产品形态所碰撞出来的火花更是插画语言从二维到三维的转换,丰富了插画语言的艺术形式,进一步激发人们对历史的重新建构与探索。

三、插画语言在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中的独特性

(一)对历史的形象还原

历史可以想象吗?当人们透过博物馆文创产品中的插画语言产生视觉想象时,关于博物馆历史的想象便会随之而来。插画语言的使用,为人们提供了形象生动的视觉资料,它弥补了由于博物馆史实资料的缺失这一不足,这样既可以方便人们研究博物馆的人文历史,又符合读图时代下现代人的视觉生活习惯。

博物馆文创产品中的插画,它是以故事的形式形象地还原历史。插画类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是基于博物馆的历史文化进行叙事的产品设计,是将博物馆的最具代表性的优秀历史文化以故事的形式,通过插画设计这一艺术形式表现于产品的形态、功能、情感设计中。透过视觉隐喻探索产品中的图形、色彩、材料等视觉元素,插画语言成为被赋予了故事情节的现实表征,以视觉想象为媒介,突破人们对博物馆文化的浅表认识,通过插画的符号语言探索历史,还原历史最真实的状态,以达到认知历史文化的目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出版的2019年故宫月历“如花美眷”(图3)以十二幅宫廷风格的插画展现古代女性生活的故事,加入AR技术的应用更加形象生动的引导人们发现故事,了解故宫文化。其中“十宫词意图之吴宫”(图3)左二图以场景式的故事情节再现“白苧轻盈响屦廊,青龙舟里换晨桩。夜游朝宴千年乐,那信人间有越王”的典故;(图3)左三图以“凉院无尘人不到暗香只有玉蛾知。看花索叹巡檐久,哪顾花灯绛蜡残”的月曼清游赏梅的故事;(图3)右一图明德马太后尝教授诸小王《论语》经书的故事,使用这一本月历通过形象传神的人物动作、高级的灰色调、精致的印刷艺术和材料工艺等视觉审美引导人们探索插画故事,学习故宫博物院的历史文化。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插画故事中的人物角色、场景气氛、情节内容更形象生动地还原了其历史文化。

托尔斯泰说“艺术即情感交流”。插画来源于传统绘画艺术,而艺术又以情感为中介。插画语言是建立在故事的情感基础上,有效地传达博物馆文化,以审美趣味表现在视觉图像之中。这个基于对博物馆人文历史的深刻认识,同时包含理性基础的情感,它是具体的、深厚的、指向的。插画语言是经过设计师“设计”再运用到产品形态中的视觉语言,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赋予了插画符号语言个人的情感。正是这个情感的加入,避免了干巴巴、硬生生的故事陈述,与受众形成情感的互动,插画故事才更加丰富、生动、感性地还原博物馆历史。因而插画故事在形象地还原历史的同时,也会与人们产生深刻的情感互动,这个情感共鸣有助于人们更进一步地与历史交流,与文化对话。

(二)对信息的直观传递

插画语言在读图时代中更容易彰显其直接性,人们可以更直观地通过插画语言感知博物馆的历史文化。信息的视觉传达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设计也会用到文字、书法、照片、插画、影像等形式。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图书类、文具(图4)及艺术用品类、服饰和配饰类文创產品,英国V&A博物馆的图书类、时尚类、文具类文创产品,英国大英博物馆的围巾及配饰类、生活用品类(图5)、儿童类文创产品,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创意生活类(图6)、故宫笔记类、文房雅玩类、天子童年类文创产品等都运用了插画这一视觉形式,为什么插画的形式会经常出现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呢?

在信息传递的视角来看,文字和书法的表达以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呈现,它是线性的、概括的、理性的。而插画则以丰富的图形、缤纷的色彩、敏感的材质直接与人们的心理反应,探讨视觉隐喻背后的博物馆历史与文化。文字和书法传达的内容需要人们用过去经验中熟悉的符号转化为思维想象,这是一个调动人们主动性去完成这个间接性的思维活动。

影像和插画这两者都可以通过人们的视觉本能直接获取信息,在参与度来看,影像提供信息传递多为自主的,呈现出动人的内容,但这种媒介方式主要是主动的“输出”信息,不依赖受众的参与,而插画可以通过隐喻、暗示激发人们的视觉思维,将表象的现实与抽象的思维联系起来,完成对博物馆历史文化的认知。

照片和插画这两种视觉形式在某些程度上是相互联系的,在插画应用于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的时候,设计师也常常会用到照片作为插画创作的素材。当博物馆的照片或者资料丢失的时候,设计师可以根据影像记录或者文字记录创作插画。照片与插画同样作为视觉图像的形式之一,在读图时代都常被应用到多个领域当中去,但照片是“清晰的”,因而往往当我们面对一张照片时,第一联想到的是照片是否是“真实的”,而插画给予我们的第一感觉是“审美的”。

(三)对视觉的丰富想象

人们可以根据与生俱来的视觉本能通过图像直接地获取信息。插画作为其中一种图像形式,被广泛地应用于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设计中,插画语言的视觉隐喻通过视觉思维激发人们的视觉想象,进而更直观地接受到产品隐藏的文化思想。插画语言带来的视觉想象,它是有选择性的,有创造力的想象。视觉想象不仅表现在时间与空间上,还表现在对博物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元性的认识上。

1.时间与空间上的视觉想象:传统的博物馆文物学习模式既受时间的限制,也受空间的束缚,它是强调“在场性的”。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缺失,为人们解读博物馆馆藏文物的历史带来了不少阻碍,恰好文创产品的开发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并有助于博物馆多种职能的发挥。博物馆文创产品中的插画语言为我们感知与认识博物馆文化提供丰富的视觉资料。英国V&A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插画设计成为了行业里的典范,由约翰·亨利·迪尔(JohnHenryDearle)为莫里斯公司设计的装饰面料图案被应用在Cherwell绿伞(图7)的设计中,我们可以从墨绿色底色与米黄色植物元素,通过视觉想象挖掘历经装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等时期的新艺术运动的插画特征,强装饰性的插画语言一直被延用至今。同时,我们的思维被插画语言激发了更长时间的视觉想象充实了过去对新艺术运动时期的插画认知,打破了传统只有在博物馆展厅才能学习到关于装饰面料图案的知识的空间局限,完成对博物馆历史的视觉重构。

2.从视觉想象到历史的多元化认识:插画语言应用于文创产品中,人们通过形象生动的“史料”完成视觉想象来重新认识博物馆的历史。或许这里会有不少的疑问,插画语言是经过设计师“加工”过再应用到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中,正所谓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里或多或少的存在由于设计师的个人理解或者个人视角的问题而造成我们对重构历史的误解?作为设计师的我们,这个是必须反思和重视的问题,使用插画语言作为视觉表现的时候,应考虑到这种形式是否符合在尊重博物馆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是否有利于其历史文化的积极传播,对于每一个主题的文化定位与文化创意是否适合购买这一文创产品的受众。同时,我们使用插画语言去解读和传递博物馆文化,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空间下对博物馆文化的解读也不一样;不同教育程度、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生活背景的人对博物馆历史的理解也不一样。可见,解读历史并不是只有一种观点,这正是对历史多元性和复杂性的认识。

插画语言的视觉想象给历史带来多元化认识还表现在以下方面:读图时代的视觉感知在媒介的操纵和控制下,从一种本然属己的能力,转换、颠倒成一种被标准化、预先形式化、强制化的社会共同行为,【3】但是源于传统绘画艺术的插画语言却打破了这种标准化的、形式化、强制化的文化认知,其呈现出来的是多元的文化解读。

结语

首先,插画不仅有绘画语言的主次、疏密、对比、虚实等视觉审美,还有绘画语言独特的亲和力去感染每一位读者。博物馆文创产品中的视觉文化是基于考究过的史实资料创作出来的插画语言,是当下对未来的开放,读者在关注情感互动的视觉语言中产生各种各样的历史解读。

其次,源于传统绘画艺术的插画脱离了母体找到独立的生存空间,成为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表现语言。博物馆文创产品中的插画语言,是具有视觉想象的、有艺术魅力的、有人文深度的视觉语言。在读图时代的语境中,它具有独特的开放性。它的人文内涵可以形象地还原历史的精髓,它的视觉隐喻可以充分地激发人们的想象,它的艺术感染力可以直观地传递文化的温度。

第三,插画被广泛应用在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中,通过插画语言将人文历史外化成视觉隐喻的现实表征,突破了传统博物馆纪念品设计中单一、呆板、机械地对现有元素的直接挪移与搬用的模式。然而,在世界图像化的浪潮下,设计师以插画语言传达博物馆历史要避免人们在图像语言中產生审美疲劳,或者过度依赖图像导致“真实的客观历史”屈于图像,或者是图像对“客观历史”的僭越而导致只有一元化的、形式化的、浅表化的历史解读。它不是强制性的社会行为,而是在开放与自由的空间中对多元文化的深刻解读。

参考文献

【1】高燕:视觉隐喻与空间转向一当代视觉文化的哲学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04:47.

【2】高燕:视觉隐喻与世界的图像化-论当代视觉文化的思想根源【J】,中山大学学报,2012,52(05):73.

【3】高燕:视觉隐喻与世界的图像化——论当代视觉文化的思想根源【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2(05):66-74.

【4】高燕视觉隐喻与空间转向——当代视觉文化的哲学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04:153-154.

【5】魏鹏举.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6:198-202.

【6】艾伦梅尔.插画视觉语言【M】.浙江:浙江摄影出版社,2018:121-127.

【7】张鑫.基于价值链视角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4-5.

【8】徐燕,陆晓云基于“日用即道”理念的文创产品设计策略【J】.包装工程,2018(16):176-180.

【9】周志.博物馆文创大家谈【J】.装饰,2016(276):46-51.

图片来源

图1图片来源https://pinyin.sogou.com/skins/detail/view/info/575206?f=achome_p

图2图片来源https://szmuseum.taobao.com/category-1318106256.htm?spm=a1z10.4-c-s.0.0.263f6e89i7ooZK&search=y&parentCatld=304082558&parentCatName=%CE%C4%B7%BF%CE%C4%BE%DF&catName=%CC%F9%D6%BD%BD%BA%B4%F8

图3图片来源https://palacemuseum.tmall.com/view_shop.htm?spm=a220m.1000858.0.0.0sUuFg&shop_

id=157260118&scm=1048.1.1.12

图4图片来源:https://www.metmuseum.org

图5图片来源:https://www.britishmuseum.org

图6图片来源https://palacemuseum.tmall.com/category-1237182932.htm?spm=alz10.5-b-s.w4011-

15331857430.275.1687200ePV1Y2r&search=y&catName=%B4%B4%D2%E2%C9%FA%BB%EE&catId=1237182932&pageNo=2#anchor

图7图片来源https://www.vam.ac.uk/shop/vanda-cherwell-green-umbrella.html

猜你喜欢

文创产品设计博物馆
博物馆
哈尼族图形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手绘插画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及营销探究
民间美术视觉符号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多感官体验视角下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
景德镇创意陶瓷产业发展与“一带一路”旅游业文创产品开发
露天博物馆
影像·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