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奋力书写脱贫攻坚收官卷

2021-03-09文|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集贤金金玉龙

文| 吴 乐

幸福是什么?在脱贫户的眼中,幸福是“两不愁三保障”,是摘掉“穷帽子”、挖掉“穷根子”,是实现乡村振兴、共赴康庄大道。当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响起,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念好“精准经”,拿出“绣花功”,打出“特色招”,建立完善的脱贫攻坚长效机制,让脱贫攻坚经得起历史检验。

扶贫政策“发红利”“一户多策”促脱贫

“教育扶贫是雪中送炭!”这是西黄合少村高秀清家最真实的感受。“孩子从小学就享受到了教育扶贫政策。现在上初中,每个月补助450元,大大减轻了我们脱贫户的负担。”

如果说幼有所教是雪中送炭,那么病有所医就是绝渡逢舟。“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后乃莫板村的雷玉龙一家对这句老话感触颇深。母亲生病使得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自己生病更是让这个家庭入不敷出。直到享受到了健康扶贫政策,这个家才重新看见了曙光。雷玉龙的母亲常常教育他,“脱贫不忘党恩,如果不是党的好政策,我们两个病人如何能‘站’起来,如何从‘下坡路’走向‘上坡路’,感谢国家,感谢党。”

如果说病有所医是绝渡逢舟,那么老有所居则让贫困户再无后顾之忧。“住进新房心亮堂,感谢党的好政策。”集贤村的王敏从已经住了三十多年的破旧土坯房搬到红瓦白墙的新房,幸福的喜悦爬上眉梢。“临老还能住新房,我是真的没想到。如果没有这么好的政策,就没有我现在的新房子、好日子。”

高秀清、雷玉龙、王敏,只是赛罕区众多贫困户的缩影,一项项的扶贫政策让贫困户的生活再现光明未来。2014年以来,赛罕区先后在36个村实施了安全饮水提升工程,为义务教育在校生发放教育补贴,为就医患者提供了医疗救助、送医配药等服务,为贫困户进行危房维修加固和拆除新建,为残疾贫困户办理两项补贴……2018年底,赛罕区721户1482人享受脱贫政策,贫困户全部脱贫。

正在精心栽种花卉的雷玉龙

多措并举 “智志”双扶

赛罕区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把脱贫攻坚往深里做、往实里做,既“扶智”也“扶志”,既“输血”更“造血”,将脱贫户“等靠要”的思想转变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致富树”“脱贫羊”“脱贫鸡”……这些“智志”帮扶措施为脱贫户注入了新的动能。

后窑子村的郭栓应每隔几天总要去一亩半的果园里转转,“去年春天种的树,今年就能收获‘致富果’了。种果树靠国家,养果树就要靠自己,我得仔细做好果树防冻工作,好日子就靠它了。”

另一边,旭泥板村的米金金也在储备家里“脱贫羊”的过冬食物。“这些羊养好了那都是钱。”从政府给的两只,到如今的六只,米金金别提多高兴了。“之前两只羊我卖了3000块钱,我得好好养,把剩下的羊养的壮壮的,以后的光景一定会更好。”

脑包村的蔺剑飞,也正忙活着给鸡舍做保温。原本没有生活和生产技能,自从精准识别帮扶后,他锄地种菜、养兔喂鸡、生火做饭都不在话下。从前懵懂、小心翼翼的眼神不见了,现在他眼里的光芒、脸上的笑容都在诉说着喜悦。

像郭栓应、米金金、蔺剑飞这样靠着扶贫政策“站”起来,借着扶贫措施“动”起来的脱贫户不在少数,赛罕区通过积极协调卫生、教育、民政、残联、社保、城建等相关行业部门,形成了多措并举的扶贫格局。通过引入龙头企业、民营企业、文明单位等组织实施结对帮扶,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同时,抽调35名专业技术骨干组建6个专业技术指导组,为脱贫户在发展种养殖业、设施农业等方面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技术指导服务。除了各项扶贫措施,赛罕区还对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实施就业扶贫,安置公益岗位97个,人均每月补助工资400元,巩固了脱贫成果成效,让脱贫户的小康路走得更扎实更稳定。

产业扶贫促增收 小康生活有奔头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才能促进脱贫户增收。集贤村是赛罕区扶贫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2016年,集贤村将国家的扶贫资金一部分用于给贫困户买羊,一部分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建立肉牛养殖扶贫产业,利用3年时间对贫困户进行帮扶。集贤村驻村第一书记孟和翻着账本高兴地说道:“2017年肉牛养殖场给贫困人口每人分红400元,2018年1000元,2019年1200元。这些实实在在的收益,解决了他们很多问题,让他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越过越有奔头。”

扶贫产业除了通过直接分红的方式让贫困户受益外,还通过利益联结资金给贫困户带来更加实惠的帮扶。黄合少镇扶贫办主任兰军说:“之前这些利益联结资金我们是直接用于对贫困户的帮扶,现如今他们都脱贫了,我们用利益联结资金为这些村购买农具机械、维修乡村道路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改善人居环境,让乡亲们在康庄大道上奋勇向前。”

赛罕区先后实施19个产业扶贫项目,投入扶贫资金2318.48万元。在产业项目经营实施过程中,通过产业收益分红和参与产业项目务工而获得收入等方式,形成产业扶贫项目与脱贫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再将产业收益用于增设公益岗位,解决脱贫户生病、受灾等突发事件或整合到村集体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脱贫户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为稳定脱贫并实现巩固提升提供了保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希望的起点。如今,脱贫群众脸上洋溢着真诚淳朴的笑容,是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赛罕区奋力书写脱贫攻坚收官答卷的肯定。

猜你喜欢

集贤金金玉龙
红山玉龙
——中华第一玉龙
唐集贤学士“分掌制诰”考述
——兼涉其性质与影响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氯组合处理对采后阳光玫瑰葡萄质地的影响
Analysis of the decrease of two-dimensional electron gas concentration in GaN-based HEMT caused by proton irradiation∗
晋善晋美为清香 集贤酒堡续辉煌——寻找山西特色农产品系列活动之走进晋善晋美
博士风采·梅金金博士简介
中国最早的官府书院:长安大明宫之集贤殿书院
——唐朝的出版社及国家图书馆考
那张心形脸
玉龙喀什水利枢纽施工
红山文化“玉龙”中的“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