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中心区大空间叠加体育建筑设计初探
——以上海国际体操中心整体改造工程为例

2021-03-09陈文杰

建筑技艺 2021年12期
关键词:体操交通体育

陈文杰

1 项目背景及概况

1997年,为承办第八届全国运动会,上海国际体操中心建成,成为长宁区内唯一的大型公益性综合体育场馆。伴随着体育产业及全民健身的飞速发展,城市对专业比赛场馆与全民健身场地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体操中心计划进行整体提升。

基地位于长宁区中山西路与武夷路交汇处,东侧毗邻长宁妇幼保健院,西侧与内环高架之间有绿洲大厦和美伦酒店,均为高层建筑,南侧为高层居住建筑,北侧为多层居住建筑(图1)。本次改造拆除地块内原体操馆主体建筑,新建一个地下4层、地上3层的综合性体育建筑。改造后的体操中心总建筑面积约11.7万m2,地上3.3万m2,地下8.4万m2,高度49.5m。主比赛馆在作为体育功能使用时最多容纳5 611人,小比赛馆最多容纳1 170人。地下一、二层以下沉广场和环形通道组织整个开放空间,中心为两片通高的篮球训练场地,周边均为体育健身、训练用房,服务公众;地下三、四层为停车及人防配套功能。

2 设计特点与创新

上海国际体操中心地处城市中心区,用地紧张,周边环境复杂,更新的过程中既要保证与周边的和谐关系,又要满足功能提升对建筑空间增长的需求,在设计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在很多方面突破了常规设计思路和规范。

2.1 整体整合

本次更新中,体操中心与毗邻的长宁妇幼保健院,充分挖掘现有场地潜力,在总体交通组织、地下空间整体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突破常规界限的整合,是城市更新工作的有益尝试。

总体交通一体化设计,既解决了内部问题,又缓解了对外压力。地面交通流线组织强调两个地块之间的连动性:武夷路口增设一条右转车道,方便地面车辆由中山西路入口进入,武夷路驶出,内部流线环通;应急消防通道两个地块协同考虑;两个项目4层的地下空间相互连通,共享地下停车,共用两个出入口,可提供约690个停车位(图2)。

2.2 空间叠加

为了更好地服务大众体育、全民健身以及文化需求,在市中心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向“天”向“地”借空间,改变常规体育建筑单层水平的布局模式,在主比赛馆上部30.6m处,叠加一个可容纳1 170位观众的小比赛馆。小比赛馆、主比赛馆、地下篮球训练馆3层大空间竖向叠加(图3),打造出上海第一个立体叠加的集竞赛演艺、全民健身于一体的高层综合性体育建筑。

2.3 垂直交通

整个场馆的交通组织与常规的水平方式不同,主要采用垂直方式。位于二层的主比赛馆使用时,大量普通观众通过10部大楼梯由地面进入二层观众公共通道;贵宾及包厢观众可将车辆停放至指定区域,然后通过各自的垂直电梯到达主场馆;竞赛、媒体及场馆运营等工作人员均有各自独立的垂直交通;另设两处地下四层至一层的垂直交通,服务于赛时持证车辆人员。位于三层的小比赛馆使用时,训练馆及健身场地可同时开放,场馆通过5组垂直电梯进行交通组织,尽量集中,便于今后的日常运营管理;妇保院、美伦酒店分别设置专门的垂直电梯以保证地下车库的使用。场馆休息时,只有1组电梯保持运行,供美伦酒店及妇保院使用(图4)。

2.4 疏散体系

大、小比赛馆上下叠加,在疏散体系上相对独立,分别满足各自的疏散要求。大比赛馆利用观众公共通道内共12部疏散楼梯,其中独立使用的疏散楼梯10部(LT01-10),与三层小比赛馆共用疏散楼梯2部(LT11-12),另设辅助疏散楼梯2部(LT13-14,未计疏散宽度)。小比赛馆共设6部疏散楼梯,其中独立使用的疏散楼梯2部(LT15-16),与看台层贵宾包厢共用疏散楼梯2部(LT13-14),与大比赛馆观众公共通道共用疏散楼梯2部(LT11-12),另设辅助疏散楼梯2部(LT17-18,未计疏散宽度)。最后按最不利情况,大、小比赛馆同时使用,4部疏散楼梯有共用情况(LT11-14),通过疏散模拟验算验证了其有效性(图5)。

2.5 人员密度的确定

由于体操中心空间竖向叠加,比赛、健身、训练用房的人员密度影响着整体疏散楼梯的位置和数量。大比赛馆可按照常规体育建筑布置座椅,最多可布置座椅5 611个,其中固定观众席座位3 625个(普通坐席3 545个,主席台贵宾坐席80个),活动看台观众席座位1 806个,VIP看台座位180个。小比赛馆不设置固定座席,为将来的运营提供了较多的可能性。篮球比赛模式时最多可容纳742名观众,演艺模式时最多可容纳975名观众,考虑工作人员数量,按照1.2倍的系数,最终确定三层小比赛馆最多容纳1 170人。地下一层、地下二层以环形大通道组织公共空间,两边设置健身、训练用房。由于规范没有明确规定此类房间的人员数量,按照业主使用要求,大部分为有设备健身、训练用房,参照《International Building Code 1004.5》健身房内有设备的按照4.6m2/人,无设备的按照1.4m2/人进行人员疏散计算。篮球训练馆参照《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规定,疏散人数按照标准场地所容纳训练人数2倍进行计算。环形通道考虑后续的使用模式,参照商业建筑设计规范核定疏散人数。

1 总体及周边情况

2 总体交通组织

2.6 大比赛馆的安全性

大比赛馆比赛大厅防火分区面积6 022m2属超大防火分区,根据规范要求,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程序进行了充分论证。比赛大厅和观众公共通道划分内外两个分区,由于场地的限制,没有设置二层室外大平台的条件,而且疏散大楼梯也被整个球体造型包裹在内。常规体育建筑的疏散路径为“观众厅—休息厅—室外平台—大楼梯”,体操中心的疏散路径为“观众厅—观众公共通道(休息厅)—大楼梯(位于观众公共通道内)”(图6)。由此可见,观众公共通道的安全性尤为重要。位于5.1m标高的观众通道通过烟气模拟论证此区域接近室外条件,从而满足体育建筑分段疏散的要求:南侧观众公共通道沿外立面部分幕墙开敞,采取自然排烟方式,不设置防烟分区,按照规范计算,排烟口部面积不小于175m2,现幕墙外立面开敞面积1 874.9m2,通过消防模拟验证观众公共通道安全性;北侧观众公共通道位于大比赛馆与训练馆之间,两端与室外直接联通,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按照规范计算,排烟口部面积不小于50m2,现两侧外立面开敞面积112m2。

3 大空间的竖向叠加

4 垂直交通组织

2.7 小比赛馆的安全性

由于本项目为一类高层建筑,小比赛馆位于30.6m标高,防火分区面积控制在3 000 m2以下,其余部分为屋顶进行室外化处理,并通过烟气模拟论证此区域接近室外条件,沿外立面部分幕墙开敞,满足防火要求(图7)。

3 结语

上海国际体操中心整体改造工程是上海市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城市更新项目之一,该项目的实施能够更好地为大众提供赛事、观演、健身服务,提升大家的获得感、幸福感,加快提升上海的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5 大、小比赛馆疏散体系

6 大比赛馆疏散路径示意

7 立面开敞区域面积

图片来源

1-7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

项目信息

业主:上海国际体操中心

建设地点:上海市长宁区武夷路777号

建筑设计: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总顾问:魏敦山

项目总监:陈文杰

项目负责人:魏敦山、苑志勇、高芳

设计团队:王辉、李星桥、李岗、阎鹏、孔璧莹、桑田、尚筱婷、于天博、盛文涛、刘璟仪

总建筑面积:117 121.24m2

设计时间:2019.12

项目状态:在建

猜你喜欢

体操交通体育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我们的“体育梦”
头脑体操
图说交通
头脑体操
发达交通之磁悬浮列车
阅读理解三则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