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纶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2021-03-09文/刘

中国纤检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二甲基甲酰胺聚丙烯腈聚酯纤维

文/刘 慧

1 引言

维纶是缩醛化的聚乙烯醇纤维的简称[1],其最大特点是吸湿性大,是现有合成纤维中吸湿性最好的,有“合成棉花”之称。维纶的强度、断裂伸长率、弹性等较其他合成纤维要差,但均优于棉纤维,且耐磨、耐光、抗老化性较好,较棉纤维经久耐用,因此维纶在很多方面可以与棉花混纺以节省棉花。但维纶织物易起皱,染色较差,色泽不鲜艳,这些性质的限制,决定了维纶在民用上一般纺制较低档的织物,但维纶与橡胶有良好的粘着性能,大量用于工业制品,如绳索、水龙带、渔网、帆布、帐篷等[2]。对于含维纶的纤维含量检测,目前的现行标准为FZ/T 01132—2016《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维纶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3],而GB/T 38015—2019《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氨纶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4]和FZ/T 01095—2002《纺织品 氨纶产品纤维含量的试验方法》[5]里面只有维纶和氨纶的检测方法。在这几个标准里,维纶与纤维素纤维(棉、苎麻、粘胶纤维等)、蛋白质纤维(桑蚕丝、羊毛等)、聚丙烯腈纤维、聚酯纤维、聚丙烯纤维、氨纶的二组分混合物所用方法为20%盐酸法,维纶与聚酰胺纤维的二组分混合物所用方法为冰乙酸法,但在日常实验室检测中,样品成分复杂,除二组分外,还有很多都为多组分,上述检测方法不能完全满足试验需要,因此本文根据维纶在化学试剂里的溶解特性,结合其他定量分析的标准,对维纶与某些其他纤维的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补充,本方法经试验比对和试验数据统计分析论证,证实了方案确实可行,本文可为检测人员解决实际应用中的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2 试验部分

2.1 试验原理

样品经定性鉴别后,根据维纶和其他纤维在日常定量化学分析试验里常用的几种化学溶剂里的溶解性能,溶解其中一种或几种,将不溶纤维洗涤、烘干、冷却、称重,然后计算出各组分纤维的百分含量。维纶在常用定量化学分析所用溶剂里的溶解性能见表1[6]。

表1 维纶在不同化学溶剂里的溶解性能

2.2 试样准备

维纶和蛋白质纤维、聚丙烯腈纤维、醋酯纤维的混合物选用维纶纱线和羊毛贴衬样布、聚丙烯腈纤维贴衬样布和醋酯纤维贴衬样布,按照不同比例混合成5组样品。维纶和聚酯纤维的混合物选用客户提供的已知纤维含量的5组样品。每组样品均采用双平行试验进行测试。所有样品依据GB/T 2910.1—2009《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部分:试验通则》[7]中预处理的规定进行预处理。

2.3 定量分析方法

采用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里常用的次氯酸钠法、75%硫酸法、二甲基甲酰胺法和丙酮法,验证这些方法是否能进行维纶和某些其他纤维的定量分析。在本试验里同时进行了维纶在不溶试剂里的质量修正系数(d值)的测试。

3 测试与分析

3.1 维纶和某些蛋白质纤维(羊毛、其他动物毛纤维、蚕丝)的混合物(次氯酸钠法)

3.1.1 试验方法

所用试剂和方法均采用GB/T 2910.4—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 第4部分:某些蛋白质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次氯酸盐法)》[8]里的规定,每克试样加入1mol/L的次氯酸钠溶液100mL,室温下在振荡器上剧烈振荡40min。试验完成后,溶解纤维为蛋白质纤维,剩余物为维纶。同时进行了维纶在1mol/L的次氯酸钠溶液里的d值测试。

3.1.2 测试结果

经过1mol/L的次氯酸钠溶液溶解后,维纶d值的测试见表2,羊毛与维纶混合物的实测结果与真实含量的比较见表3。

表2 维纶在1mol/L次氯酸钠溶液中的d值测试

表3 维纶与羊毛混合物实测含量与真实含量的比较

3.1.3 测试结果分析

由表2可知,经过1mol/L的次氯酸钠溶液处理后,维纶的质量修正系数d值为1.0032,标准偏差为0.0008,由此可以确定在1mol/L的次氯酸钠溶液里,维纶的d值为1.00。

由表3可知,按不同比例组成的羊毛和维纶的混合物样品,经过1mol/L的次氯酸钠溶液处理后,实测结果和真实含量的最大偏差为0.37<1%,实测结果和真实含量非常接近,说明用1mol/L的次氯酸钠溶液在室温下剧烈振荡40min进行维纶和蛋白质纤维的定量分析是可行的。

3.2 维纶和聚酯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

3.2.1 试验方法

所用试剂和方法均采用GB/T 2910.11—2009《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1部分:纤维素纤维与聚酯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9]里的规定,每克试样加入75%(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200mL,然后将烧瓶放在50℃±5℃ 的水浴锅里放置1h。试验完成后,溶解纤维为维纶,剩余物为聚酯纤维。由于GB/T 2910.11—2009里有聚酯纤维在50℃±5℃ 的硫酸溶液里放置1h的d值,因此本试验不再进行d值的测试。

3.2.2 测试结果

经过75%硫酸溶液溶解后,维纶与聚酯纤维混合物的实测结果与真实含量的比较见表4。

表4 维纶与聚酯纤维混合物客户提供含量与实测含量的比较

3.2.3 测试结果分析

根据GB/T 2910.11—2009,聚酯纤维的d值为1.00。

由表4可知,维纶和聚酯纤维的混合物样品,经过75%硫酸溶液处理后,实测结果和客户提供含量的最大偏差为2.26%<5%,符合GB/T 29862—2013《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10]里规定,说明用75%硫酸溶液在50℃±5℃放置1h进行维纶和聚酯纤维的定量分析是可行的。

3.3 维纶和聚丙烯腈纤维的混合物(二甲基甲酰胺法)

3.3.1 试验方法

所用试剂和方法均采用GB/T 2910.12—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 第12部分:聚丙烯腈纤维、某些改性聚丙烯腈纤维、某些含氯纤维或某些弹性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基甲酰胺法)》[11]里的规定,每克试样加入二甲基甲酰胺150mL,然后将烧瓶在90℃~95℃的水浴锅里放置1h。溶解纤维为聚丙烯腈纤维,剩余物为维纶。同时进行了维纶在二甲基甲酰胺溶液里的d值测试。

3.3.2 测试结果

经过二甲基甲酰胺溶解后,维纶d值的测试见表5,聚丙烯腈纤维与维纶混合物的实测结果与真实含量的比较见表6。

表5 维纶在二甲基甲酰胺试剂中的d值测试

表6 维纶与聚丙烯腈纤维混合物实测含量与真实含量的比较

3.3.3 测试结果分析

由表5可知,经过二甲基甲酰胺处理后,维纶的质量修正系数d值为1.0114,标准偏差为0.0020,由此可以确定在二甲基甲酰胺里,维纶的d值为1.01。

由表6可知,按不同比例组成的聚丙烯腈纤维和维纶的混合物样品,经过二甲基甲酰胺处理后,实测结果经过d值修正,和真实含量的最大偏差为0.40%<1%,实测结果和真实含量非常接近,说明用二甲基甲酰胺在90℃~95℃的水浴锅里放置1h进行维纶和聚丙烯腈纤维的定量分析是可行的。

3.4 维纶和醋酯纤维的混合物(丙酮法)

3.4.1 试验方法

所用试剂和方法均采用GB/T2910.3—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 第3部分:醋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丙酮法)》[12]里的规定,每克试样加入丙酮100mL,在室温下放置30min,其间摇动2次,然后用已知干燥质量的玻璃砂芯坩埚过滤,残留物留在烧瓶中。试样再重复上述处理2次,每次15min,总共处理时间为1h。溶解纤维为醋酯纤维,剩余物为维纶。同时进行了维纶在丙酮里的d值测试。

3.4.2 测试结果

经过丙酮溶解后,维纶d值的测试见表7,醋酯纤维与维纶混合物的实测结果与真实含量的比较见表8。

表7 维纶在丙酮试剂中的d值测试

表8 维纶与醋酯纤维混合物实测含量与真实含量的比较

3.4.3 测试结果分析

由表7可知,经过丙酮处理后,维纶的质量修正系数d值为1.0033,标准偏差为0.0011,由此可以确定在丙酮里,维纶的d值为1.00。

由表8可知,按不同比例组成的醋酯纤维和维纶的混合物样品,经过丙酮处理后,实测结果和真实含量的最大偏差为0.39%<1%,实测结果和真实含量非常接近,说明用丙酮在室温下放置1h进行维纶和醋酯纤维的定量分析是可行的。

4 结语

4.1 在本试验里经过数据论证,证实用次氯酸钠法进行维纶和某些蛋白质纤维(羊毛、其他动物毛纤维、蚕丝)的混合物、用硫酸法进行维纶和聚酯纤维的混合物、用二甲基甲酰胺法进行维纶和聚丙烯腈纤维的混合物、用丙酮法进行维纶和醋酯纤维的混合物的定量分析是可行的。

4.2 本试验可以作为FZ/T 01132—2016《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维纶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里方法的补充,所采用的方法和试剂均为我们日常定量分析方法里所用,操作简单方便。对于含维纶的多组分混合物,采用本试验里方法,除了采用逐一溶解法外,还可以选用更多的溶解方案来进行定量分析试验,能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本方法也可以为以后在制定相关标准或检测人员在进行相关试验时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二甲基甲酰胺聚丙烯腈聚酯纤维
采用二甲基甲酰胺(70℃溶解法)测定棉/氨纶混纺织物纤维含量
改性聚酯纤维耐碱性能(抗拉强力保持率)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一种光控制的可逆配位交联聚丙烯腈的制备及其循环利用方法
聚丙烯腈/水滑石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玄武岩纤维和聚酯纤维对OGFC-13路用性能研究
液相色谱法测定二甲基甲酰胺标准曲线及峰面积随浓度变化之规律
超仿棉聚酯纤维及其纺织品产业化技术开发通过鉴定
高品质差别化再生聚酯纤维关键技术及装备国际先进
气相色谱法测定泊马度胺原料药中N,N—二甲基甲酰胺、乙酸等残留溶剂
聚丙烯腈/棉纤维素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