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航天博士和他的“小星星夜曲”

2021-03-08杨思琪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哈工大微卫星龙江

杨思琪

翻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关于科技创新、逐梦深空的内容,让“90后”吴凡感到强烈共鸣。

在过去几年中,吴凡的许多快乐时光,都与一种“小星星”有关。

2013年,20岁的吴凡和一群小伙伴组队参加欧盟面向全球高校征集50颗立方体卫星的QB50项目;

2015年,吴凡参与设计的“紫丁香二号”纳卫星发射升空;

2018年,由吴凡担任卫星姿态与轨道控制系统设计师的“龙江二号”微卫星顺利进入环月轨道……

1993年出生的吴凡从小对航天知识有着浓厚兴趣,不仅是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航天学院的一名博士研究生,更是微纳卫星姿态与轨道控制系统设计师。他所在的哈工大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被称为“中国最年轻的航天力量”。

专研卫星姿态控制

相比于普通卫星动辄上百公斤甚至上吨重的“大身板”,微纳卫星尺寸小、重量轻,适合执行试验性航天任务,应用广泛。

“十三五”时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其中也有吴凡的身影。

卫星姿态控制,是吴凡的专长。他最常做的实验,就是在电脑前屏息凝视微纳卫星的运行轨迹——在漆黑的实验室里,小卫星模型缓缓前行、优雅旋转,每一丝变化都牵动着他的心。

“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相当于它的眼睛和四肢,其可靠性、稳定性及精确度是安全飞行和成功执行任务的重要保障。”这位年轻航天人的追梦路上伴随着一个个难题和挑战。

2016年初,吴凡迎来大考——担任“龙江二号”微卫星的姿态与轨道控制系统设计师。“龙江二号”重量只有47千克,而当时具备同样独立地月轨道转移能力的卫星重量都在它的4倍以上。这就意味着“龙江二号”要在严苛的重量、尺寸约束下完成任务,研制难度比之前高出好几个量级。

成功无捷径

为优先保障“龙江二号”有效载荷,推进系统、星箭分离机构、天线等均采用全新设计,吴凡和团队师生不停分析计算,一个难点一个难点地破解。

2018年5月,“龙江二号”顺利进入环月轨道,成为全球首个独立完成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的微卫星。当调度员播报这一信息时,吴凡如释重负。

2019年2月4日,在与荷兰、德国无线电爱好者的共同接收下,一张由“龙江二号”拍摄的地月合影传输到团队电脑上。银闪闪的月球,伴着蓝莹莹的地球,在深邃星空的映衬下格外迷人……这张照片被《科学》杂志刊登,英国媒体称“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最棒的地月合影之一”。

“这张地月合影是我们逐梦深空、探索未知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时期,我国科技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自己有幸成为其中一名小小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吴凡说。

四天四夜没合眼“救回”微卫星

很多人都知道“龙江二号”拍出了最美地月合影,但并不知道“龙江二号”升空后差点“失去控制”,正是靠着吴凡和哈工大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才把“龙江二号”“救”了回来。

2018年5月21日5时,“龙江一号”“龙江二号”两颗微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运行近23个小时后,“龙江一号”突然与地面失联,经过各种抢救措施依然无效。“龙江二号”成为了团队唯一的希望,经过多次商谈研究,团队决定对“龙江二号”进行试变轨,千斤重压落到了吴凡这位年轻的姿态控制系统设计师肩上。

吴凡立刻与队友启动故障预案,利用事先准备好的程序对卫星的残余角动量进行分析计算,并准确报出对应需要启动的發动机编号。在四小时的奋战抢救过程中,团队准确播报了近500条指令。当卫星角速度由超过400度每秒慢慢降为0、调度员播报“龙江二号”恢复正常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几乎四天四夜没有合眼的吴凡终于松下了一口气。最终,“龙江二号”微卫星历经113个小时飞行进入环月轨道,哈工大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飞行器送入月球轨道的高校。

留校任教继续耕耘

追寻吴凡背后的足迹,是一段段不为人知的寂寞时光。赶往自习室的匆匆脚步,假期泡在实验室的身影,熬夜等待的实验结果……都记录着吴凡的追梦之路。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不要在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是吴凡在追梦途中领悟最深刻的道理。

如今,吴凡即将博士毕业,他的选择是留校任教,继续耕耘自己的航天梦。

一往无前的追梦路上,新蓝图让吴凡更有前行的力量。强化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在空天科技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健全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都让他倍感振奋。

“看到浩瀚无垠的风景,得益于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身处最好的时代,最大的珍惜就是尽己所能,为这个时代作出应有的贡献。”吴凡说,他将努力在小卫星领域提出更多原创性理论,让小卫星性能更优、研制更快捷,带领更多年轻人在逐梦航天的路上唱响“青春小夜曲”。

猜你喜欢

哈工大微卫星龙江
梅花鹿基因组微卫星分布特征研究
龙江少年爱冰
龙江剧《弘治私勘》
百年哈工大的不解中俄缘
王文涛在哈工大调研重大科研项目建设时强调 加快把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勇于担当 主动作为 积极打造龙江人民调解工作升级版
秉承规格彰显功夫
林麝全基因组微卫星分布规律研究
图读龙江经济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波纹巴非蛤微卫星标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