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获奖作品回顾

2021-03-08

摄影世界 2021年3期
关键词:获奖作品

1981年获奖作品《被烧伤的孩子——八岁的杰西卡和她的新皮肤》摄影师:比约恩·H.拉尔森·阿斯克(Biorn H.Larsson Ask)

八岁的杰西卡在公寓楼着火时被烧伤,皮肤移植手术持续了三天。瑞典摄影师比恩·H.拉尔森·阿斯克拍下了她手术和康复过程的照片。这场飞来横祸所带来的折磨、痛苦以及永远无法消除的伤痛,让每个看到照片的人都刻骨铭心。

比约恩·H.拉尔森·阿斯克1940年出生于瑞典韦斯特罗斯市。曾在《S.E.》杂志和《瑞典日报》出任摄影记者。

1982年获奖作品《橙剂的影响》摄影师:温蒂·瓦翠丝(Wendy Watriss)

这组照片揭示了越战期间除草剂“橙剂”给美国退伍军人造成的毁灭性影响。除草剂和脱叶剂中的二恶英会引发严重疾病。“橙剂”的延迟效应不仅影响了退伍军人,也影响了他们的家人,一些军人的孩子因体内合有这种毒素,而患有严重的先天性畸形和健康问题。瓦翠丝的作品在揭露这一重大事件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这些照片,法律正式承认这些健康问题是由战争引起的,伤残的退伍军人应该有资格接受治疗。

1943年,瓦翠丝生于美国旧金山。在纽约完成学业后,她做过记者和纪录片制作人,并于1970年开始从事自由作家、摄影师。

1983年获奖作品《查理与威廉》摄影师:尼尔·麦加西(Neil McGahee)

1980年代初,尼尔·麦加西在明尼苏达州的《明星论坛报》任职。晚冬时节,编辑派他到冰天雪地的地方去拍摄农夫。在一次旅途中,他遇到了两位正在用马犁地的男人。“当我驻足与他们交谈时,我意识到这是一个讲述生活方式的好素材。”麦加西解释说,“两名老农拒绝使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坚持用传统的耕作方式。在得到他们允许后,我开始为他们拍照。”

查理和威廉是兄弟,住在一间房子里,这间房子也是他们出生的地方。两人都没有结婚,彼此用德语交流。他们解释说,有一次他们买了一台拖拉机,但从未用过,因为他们觉得“跟拖拉机交流比跟马交流费劲”。他们的祖辈来美国是为了寻找新的生活,但是现在他们正在从美国社会中迅速湮灭。

麦加西认为每个人的故事都值得讲述。在创作这一系列作品的过程中,哥哥查理中风去世。威廉人生中第一次尝试独自经营农场。但一年后他也去世了。因此,他的照片也谈及死亡和失去,以及在失去了挚爱的亲人后,生活有多困难。

尼尔·麦加西于1974年开始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担任摄影记者。如今,他在佐治亚州的一个农场里享受退休生活。

1984年获奖作品《百年长寿:里程碑还是重担》 摄影师:斯通米·格林纳(Stormi Greener)

斯通米·格林纳记录了106 岁的海蒂·沃恩的日常生活。她住在明尼苏达州弗格斯福尔斯养老院里,每天早晨,她都会在房间墙上挂着的日历上划掉日期,她只希望静静地死去。照片展现了她的孤独生活,然而其中也不乏亲密互动和关怀的珍贵时刻,比如养老院的员工帮沃恩剪指甲,沃恩高兴地抱着访客带来的一只小狗,等等。

格林纳发现她需要改变之前关于年龄的想法。标题《里程碑还是负担》反映了当今老年人矛盾的生活状况。实际上只有少数几位老人满意他们的生活。

格林纳生于1946年,1975年开始从事新闻摄影工作,在她的职业生涯中,一共获得了数十个奖项,其中包括多个世界新闻摄影奖。她还两次入围普利策奖决赛。格林纳现居美国明尼苏达州的马托梅迪。

1985年获奖作品《埃塞俄比亚饥荒》摄影师:塞巴斯蒂安·萨尔加多(Sebasti.o Salgado)

逃荒的群众、简陋的营地和挨饿的孩子……这组作品记录下1980 年代埃塞俄比亚发生的干旱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干旱影響了八百万埃塞俄比亚人,其中超过50万人死于旱灾引发的饥荒。

萨尔加多说:“摄影是一种不需要翻译的语言。这种语言可以使其他人有机会看到你所看到的东西。”他为人们提供一个窗口,让他们得以窥探原本不为人知的现实。只是现实很无情、残酷、令人沮丧:裹尸布里躺着一个瘦得皮包骨的孩子;营地里,一家人蜷缩着挤在一起,乞求救济;在小男孩的双颊上,大颗大颗的泪珠滚滚落下。

塞巴斯蒂安·萨尔加多于1944年出生在巴西米纳斯吉莱斯州。他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摄影师之一,目前居住在巴黎和巴西。

1986年获奖作品《南非1985》摄影师:戴维·C·特恩利(David C.Turnley)

1985年至1997年的12年间,戴维·C·特恩利拍下了种族隔离期间和之后的南非,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

1990年2月11日是非常特殊的一天。这一天,特恩利拍下了一张令他无比快乐的照片——纳尔逊·曼德拉出狱,而其即将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他的妻子站在他旁边,两人都高举着拳头。为摆脱压迫和社会不公而进行的数十年斗争似乎已经胜利:种族隔离制度即将废除。在拍摄那张著名照片之前,他作为一名摄影师花费五年时间游历了整个南非,记录了有色人种遭受暴力压迫以及种族主义当权者给他们带来的屈辱。

1994年,当曼德拉成为南非总统时,特恩利也在场。直到曼德拉2013年去世之前,特恩利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他(曼德拉)极度尊重他人,他只会看到别人的品性,而不是肤色、性别、身份或者财富。”他解釋道。这段经历时至今日依旧影响着他。

特恩利于1955年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韦恩堡。

1987年获奖作品《卡顿伍德山口——世界范围解除核武器和平游行》摄影师:杰夫·沙雷(Jeff Share)

1986年,美国展开了一场持续时间9个月的和平大游行。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杰夫·沙雷亲身参加了几个月的游行,因此近距离记录下游行参与者的行动、情绪以及周围的情况。1986年3月1日,和平游行参与者从洛杉矶出发,他们面对的是将近3700英里的游行路程。“游行者们的决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自愿放下手头的所有事情,参加这场为期9个月的抗议游行。我个人认为必须全面禁止核武器,下定决心辞去在《洛杉矶时报》的工作,去拍摄这次和平游行。”出发9个月后,游行队伍于11月15日到达目的地华盛顿。

杰夫·沙雷从事了十年的自由摄影记者工作。后来他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博士学位,目前在该校担任教师教育计划的教职顾问。

1988年获奖作品《20 年后,学会忍受沙利度胺问题》 摄影师:克里斯托弗·斯蒂尔·帕金斯(Chris Steel-Perkins)

克里斯托弗·斯蒂尔·帕金斯在1980年代为沙利度胺的受害者拍照,创作出一系列令人震惊的作品。1950年代,沙利度胺曾作为抑制妊娠反应的药物投入欧洲市场,在短短的几年里,全球发生了以往极其罕见的上万例海豹肢畸形儿童。调查研究发现,导致这些畸形儿的罪魁祸首就是当时风靡全球的沙利度胺。而这也成为当时最严重的医疗丑闻。

尽管困难重重,这些受害者仍在努力生活,比如不得不用脚切婚礼蛋糕或在没有胳膊辅助的情况下爬上马背。这些照片展现了沙利度胺受害者们身残志坚的生活,这种亲密、轻松的氛围让照片变得特别又令人动容。

克里斯托弗·斯蒂尔·帕金斯于1947 年生于缅甸,在英国长大。他加入玛格南图片社40多年。

1989年获奖作品《被困灰鲸的传奇》 摄影师:查尔斯·梅森(Charles Mason)

1988年10月,一个拯救三头灰鲸的故事在全球引发轰动。查尔斯·梅森花了11天时间,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拍摄了救援人员解救鲸鱼的场景。这是一次大型的营救行动:初冬时节,三头灰鲸在阿拉斯加巴罗港以北的波弗特海被流冰困住。冰块阻断了他们游往大海的去路。最早,当地的因纽皮特人就试图在封闭的冰面上钻出呼吸孔,以拯救灰鲸。一周后,也就是10月中旬,消息才在各大媒体传开。10月28日,在国际社会的帮助下,救援工作才圆满地画上了句号。

查尔斯·梅森从1970年开始摄影,他于1990年成为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分校的摄影教授。

1990年获奖作品《树冠之阀》摄影师:拉斐尔·盖拉德(Rapha.l Gaillarde)

法国摄影师拉斐尔·盖拉德在亚马孙雨林的高处记录了一个“移动科学实验室”是如何完成科研工作的。建筑师吉尔·埃伯索尔和航空器飞行员丹尼·克莱耶·玛海尔根据著名植物学家和生物学家弗朗西斯·阿莱的想法,开发出一种充气筏结构,使其可以借助飞艇停留在雨林上方,宽敞的“树冠筏”结构为科学家提供了足够的工作空间来研究热带雨林中的生物多样性。

照片展示了,研究人员如何在上面检查植物样本,以及如何在睡袋中休息。当时人类对热带雨林的研究还处于早期阶段。LOBA奖的新闻稿写道:“这些研究人员的任务是探索雨林,并且在环境危险和遭受破坏的背景下,为保护雨林做出贡献。”

盖拉德生于1940年。1979年,他在伽玛图片社开启了新闻和杂志摄影师的职业生涯,并在那里工作了30年。

1991年获奖作品《小科普沙》摄影师:巴里·路易斯(Barry Lewis)

因受到工业污染,小科普沙长期以来一直被称为欧洲最肮脏的小镇。巴里·路易斯在拍摄这个罗马尼亚小镇时,不仅拍下了该地区受污染的照片,而且还展现了一个处于动荡状态的国家如何深陷政治变局之中。即使在今天,该地区也仍然遭受着严重破坏,除了Carbosin炭黑工厂,Sometra冶炼厂也是罪魁祸首。冶炼厂排放铅、镉和硫酸,导致了当地人严重的健康问题。即使有些工厂已经关闭,但土壤仍处于污染状态,这导致当地人均寿命远远低于该国其他地区。

巴里·路易斯生于1948年,于1977年成为自由摄影师,现居住于英国伦敦。

1992年获奖作品《科威特地狱》摄影师:塞巴斯蒂安·萨尔加多(Sebastiao Salgado)

30多年前,科威特的沙漠发生了火灾:1991年2月,在第二次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部队在撤退之前点燃了科威特油田。当时,近一干个油井都被大火吞噬,在当地沙漠的酷热天气下,火势迅速蔓延。受污染的空气裹挟着厚重的黑沙和油烟,甚至远播至东非。这相当于燃烧了4000万桶原油。消防员与大火搏斗多日,拼命地試图将这个海湾小国从经济、生态和人道主义灾难中解救出来。塞巴斯蒂安·萨尔加多前往受灾地区,拍下了地狱般的火海景象。

1993年获奖作品《绿洲的消亡》摄影师:尤金·理查兹(Eugene Richards)

哈德加·尼古鲁(Hadejia-Nguru)湿地曾经是尼日利亚东北部撒哈拉沙漠边缘的一个大绿洲。那里水草丰美,有超过150万人在此捕鱼、放牧,并利用天然形成的复杂的河湖网络灌溉作物。但1990年代,尼日利亚政府修建了两座水坝,截流了流向这片湿地的80%的河水。这导致了哈德加·尼古鲁湿地出现干涸。美国摄影师尤金·理查兹代表《奥杜邦》杂志,前往了这片似乎注定要消失的绿洲。

尤金·理查兹于1944年出生于马萨诸塞州。他师从迈纳·怀特,之后成为了玛格南图片社的长期成员。他多次穿越非洲和美国旅行。

1995年获奖作品《绝望的快乐》摄影师:詹尼·贝伦戈·加丁(Ganni Berengo Gardin)

詹尼·贝伦戈·加丁受佛罗伦萨保护少数民族协会主席委托,前往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个吉普赛家庭,拍摄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瞬间,这些照片既记录下美好和喜庆的婚礼,也有悲伤的孩子的葬礼。

詹尼·贝伦戈·加丁于1930年出生在意大利利古里亚的圣玛格里特,1965年前在《世界》杂志从事摄影记者工作。1964年,他搬到意大利米兰开了一家摄影工作室。

1996年获奖作品《门诺派教徒》 摄影师:拉里·托威尔(Larry Towell)

这些照片似乎属于另一个时代:女性穿着黑色及膝短裙、围裙和宽边草帽;男人穿着工装裤和衬衫。1920年代,讲门诺低地德语的加拿大门诺派在墨西哥定居。几十年后,他们中的许多人以季节工的身份返回北方。长期的异域生活,却没有改变他们—穿着同样的衣服,一如既往的虔诚。托威尔坚持拍摄关于门诺派的项目长达十年。

拉里·托威尔1953年出生于加拿大,一直是玛格南图片社的成员,现长期居住于加拿大。

1997年获奖作品《监狱中的女人》 摄影师:简·伊芙琳·阿特伍德(Jane Evelyn Atwood)

简·伊芙琳·阿特伍德凭借这组关于女性监狱和女性囚犯的长期项目获得了1997年的LOBA奖。奖金帮助她继续创作,并在几年后正式发表。最终,项目持续创作了9年,她去过美国、法国、俄罗斯、印度和捷克在内9个国家的40个监狱,在每座监狱都待了至少一个星期。这些照片描绘了这些社会抛弃的女人,她们遭受着种种苦难和悲伤,身处非人的生活环境和深深的绝望之中。与此同时人们也看到了另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女子监狱的设施通常比男子监狱差。

阿特伍德1947年出生于纽约,自1971年以来一直在法国巴黎生活和工作。

1999年获奖作品《西伯利亚最后的游牧民族》 摄影师:克劳丁·杜里(Claudine Doury)

克劳丁·杜里在1990年代初期首次来到俄罗斯,跨越了数千公里,一路向北探索这片大陆的极北之地。她想通过摄影记录下那里游牧部族的生活与传统。“我想要知道这些西伯利亚人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并不太了解他们,而我想展现他们特殊的文化与生活。”

这26个游牧部族约有19万人,他们居住在地球上最不宜居的地方之一。杜里的这一系列展现了这些人的日常生活,他们被夹在无处不在却不断消亡的文化遗产,以及瞬息万变的外部世界之间。

克劳丁·杜里于1959年出生于法国奥尔良附近的布洛瓦市。她就读于新闻专业,起初是一名图片编辑,此后才全力投身于摄影行业,1991 年加入法国观察图片社。目前,她在巴黎居住和工作。

2000年獲奖作品《冬之旅》摄影师:卢克·德拉哈耶(Luc Delahaye)

这组作品描述苏联解体后动荡的俄罗斯以及人民的困境和苦难。在1998年11月至1999年3月间,卢克·德拉哈耶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从莫斯科穿越俄罗斯,一路来到了符拉迪沃斯托克。在他所到往的一些城市的偏远郊区,德拉哈耶敲开了许多陌生人的门。在一位俄罗斯友人的陪伴下,他得以进入这些人家里。在这里,他看见失业的人们、破碎的家庭、整日酗酒的夫妻、瘾君子和不得不自力更生的孩子,

卢克·德拉哈耶于1962年出生于法国图尔市,1984年起开始记录各种国际危机与冲突。在1994年至2004年间曾是玛格南图片社成员。德拉哈耶现居住于巴黎。

2001年获奖作品《抹去》摄影师:伯特兰·莫尼耶(Bertrand Meunier)

伯特兰·莫尼耶的系列作品《抹去》展现了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一些大城市的快速崛起。然而,高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工厂因经营不善而倒闭,这使大量流动工人开始寻找新的谋生途径。

莫尼耶于1965年出生于法国内维尔,自1993年开始自学摄影,目前定居巴黎。

2002

2002年获奖作品《沿海居民》 摄影师:奈勒·奥蒂奥(Narelle Autio)

高饱和度的色彩、强烈的光线、幸福的人们、蔚蓝的大海:这位澳大利亚摄影师因对海滨生活生动活泼的刻画而获得了2001年LOBA奖。澳大利亚幅员辽阔,海岸线延绵约三万五千公里。但当时人口仅有两千万左右,其中86%居住在海滨地区,主要分布在东海岸。奥蒂奥的这组作品聚焦于海滨人民的休闲生活:她记录了许多有水的场景,还有一些奇妙的天气,例如大团的云朵、灿烂的彩虹。一次又一次,大自然和澳大利亚奇妙的天气给人以极大的惊喜。

奥蒂奥于1969年出生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在学习视觉艺术后,成为一名摄影记者。现居住于阿德莱德。

2003年获奖作品《记忆所系之处》 摄影师:安德烈·霍耶(Andrea Hoyer)

2004

2003

安德烈·霍耶的《记忆所系之处》是一项启动于1998年的长期计划,以敏锐的黑白照片记录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的渴望、观点和心情。2002年以前,她多次返回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和乌克兰。她总是独自旅行,因为按照她的特殊方法,“我必须保持某种心态才能找到想要的东西。”

霍耶1967年出生于德国哥廷根,在德国和美国长大。她在旧金山和纽约的国际摄影中心学习摄影。现为艺术工作者。

2004年获奖作品《科尼岛》 摄影师:彼得·格兰瑟(Peter Granser)

在2000年至2005年的5次纽约之旅中,这位摄影师用2400多张照片拍摄了科尼岛。科尼岛建筑群建于1 9世纪,是围绕“未来美国”的主题打造的大西洋海岸的科技乐园。从前,在这个游乐园里大众能体验到种种新奇的娱乐项目,但现在曾经别致的海滨长廊和娱乐场已被杂草和铁锈掩盖。

格兰瑟的照片不仅展示了人造环境中城市居民猎奇的心理,从他的角度来看,对科尼岛病态魅力的研究,同时也是对美国人生活方式的写照。意境宁静、观察入微的彩色照片,折射出了小人物的梦想和消逝的乌托邦。

彼得·格兰瑟于1971年出生于奥地利汉诺威。他自学摄影基础,在2000年开始个人项目之前,曾为报纸和杂志拍摄,现居德国斯图加特。

2005年获奖作品《约翰内斯堡的故事》 摄影师:盖·蒂利姆(Guy Tillim)

在这组作品中,这位来自南非的摄影师记录了一个小镇从白人聚集的“城中村”完全变成“非洲小镇”的变化史。凭借这组作品,他成为了第一位获得LOBA奖的非洲摄影师。

蒂利姆将他敏锐的目光投向自己的故鄉约翰内斯堡,揭露了这座城市黑暗的现实。由于政府的不利引导,约翰内斯堡的转型又急于求成,整个城镇伤痕累累。居无定所的下层黑人聚集成了与之前完全不同的新贫民区。

盖·蒂利姆,1962生于南非约翰内斯堡,1980年代,他成为一名记者,加入了南非Afrapix摄影协会,他的作品获奖无数。蒂利姆现居开普敦附近。

2006

2007

2006年获奖作品《喀布尔—逃离阴霾》 摄影师:托马斯·穆尼塔(Tomás Munita)

20世纪冷战后,阿富汗战火不断。2004年,阿富汗举行总统大选,候选人中有前军阀领导,也有塔利班成员,局势十分严峻。在该国南部和东部,有一些外国部队都不敢进入的地区。穆尼塔的作品让我们见证了一个国家的新生。百废待兴之际,人们迫切需要欢声笑语给予彼此心灵的慰藉,也需要纽带让千家万户紧密相连。

托马斯·穆尼塔生于1975年。于1994年至1997年学习摄影。曾为智利圣地亚哥《都市报》、美联社工作。现作为自由摄影师定居圣地亚哥。

2007年获奖作品《PRESTES MAIA大街911号的窗户》 摄影师:胡里奥·比当古(Julio Bittencourt)

这是通向生活的窗户:胡里奥·比当古在他的故乡巴西圣保罗所拍摄的这组作品,记录下了这所破旧公寓的生活百态,也让我们对这个热闹的街区有所了解。这些颇有诗意的照片难掩主人公生活的窘态,但也同时在歌颂着生命的尊严。

自2002年11月3日起, 胡里奥·比当古就驻守在Prestes Maia大街,用镜头记录下911幢里那些无家可归之人的面孔。这栋楼被慈善组织购入,为1200多名无家可归的人提供住宿。比当古以摄影师的身份接近住户,而非贸然闯入他们的生活。他选用了一个固定拍摄视角,在这栋楼的364扇窗户边为住户拍摄。

胡里奥·比当古于1980年生于巴西。他在圣保罗和纽约长大。2000年他开始担任摄影师。

2008

2008年获奖作品《非官方》 摄影师:露西娅·尼姆科娃(Lucia Nimcova)

过去几十年中,尼姆科娃致力于研究东欧国家的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2006年,她将目光转向了自己的家乡——斯洛伐克共和国的胡门内。她翻阅了一些家乡的档案,出乎意料的是,自2004年政府垮台、斯洛伐克加入欧盟起,这座城市竟然毫无变化。为了验证这一想法,她特意去搜寻了一些上届政府时期的遗迹,拜访了一些公共机构,参加了相关的文化活动。她在记忆中寻找蛛丝马迹,找寻儿时常去的场所,重现了许多美好回忆,这些场景没有任何岁月的痕迹。许多人这么多年来从事同一份工作,许多建筑、机构也没有任何改变。似乎只有在政治议题和国家大事中,人们才能意识到时间已经过去了。政治格局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似乎对此地没有任何影响,在斯洛伐克,时间早就静止了。

露西娅·尼姆科娃出生于1977年,在阿姆斯特丹皇家视觉艺术学院完成学业。她现于胡门内和亚的斯亚贝巴两地奔波、工作。

2010

2009

2010年获奖作品《等待未来·来自阿布哈兹的图片》 摄影师:延斯·奥洛夫·拉斯登(Jens Olof Lasthein)

过去,黑海东北海岸的亚热带地区很受苏联游客的欢迎。每年夏天,大批的海滩爱好者就会来到此地。这样的盛况仅存于格鲁吉亚的战乱爆发前,战争最终成为了一道分水岭。在摄影师拍摄阿布哈兹的时候,这个国家一片动乱。“其实我对这个国家十分好奇,因为时至今日,阿布哈兹的存在都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如果前途未知,又怎么知道朝什么方向努力呢?”拉斯登在阿布哈兹记录这里的一点一滴,这里的生活似乎处处透露着绝望,但又能让人联想起过去的快乐时光:夏日沐浴的年轻女孩,沙滩上的情侣,为婚礼着装打扮的新娘……在阿布哈兹,人们渴望能像世界其他各国一样,过上平常的生活。

拉斯登于1964年出生于瑞典,在丹麦长大。他在斯德哥尔摩的北欧摄影学院完成学业,1992年成为一名自由摄影师。

2009年获奖作品《西博福特》摄影师:迈克尔·苏博斯基(Michael Subotzky)

西博福特是南非的一座小镇,常住人口约三万七千人。但这个小镇并不宜居:它的主要景点除了大路就是监狱。在苏博斯基的作品中,他展现了镇上不同的街景,并讲述了其中的故事。有些故事让人心情沉重:住在垃圾堆上的居民,医院里病入膏肓的患者,出卖身体养活全家的年轻女孩,等等。“我没想到,监狱竟然能成为城市的中心。”这座监狱里的犯人主要是西博福特的本地居民。他们大多是因为长期失业被迫犯罪,袭击和抢劫了自己的家人或邻居。对这些犯人而言,除了终日透过围墙传入监狱的鸣笛噪音,他们一无所有。

迈克尔·苏博斯基于1981年生于南非开普敦,毕业于开普敦大学迈克尔美术学院。他于2011年加入玛格南,现居约翰内斯堡。

2011年获奖作品《海地余波》 摄影师:扬·格拉鲁普(Jan Grarup)

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毁灭性的地震。丹麦摄影师扬·格拉鲁普前往这座加勒比海岛国,报道这场天灾。

地震所造成的破坏让人不寒而栗。由于受灾严重,精确的死亡人数和死者身份都难以确定。政府粗略估算死亡人数约为30万,受伤人数超过300万。约有185万人无家可归,流离失所。因此,海地地震被认为是美洲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亲眼目睹了地震之后的海地,我觉得我有义务记录下这些时刻。”格拉鲁普的作品让观众体会到生而为人的绝望、尊严、痛苦、希望。即使是摄影师本人,也无法不为所见之事动容。

扬·格拉鲁普出生于1968年。过去的几十年里,他的足迹几乎遍布全球各地,格拉鲁普获得过摄影行业颁发的多项大奖。现在他定居丹麦哥本哈根。

2011

2012

2012年获奖作品《ALUMASCAPES》 摄影师:弗兰克·哈勒姆·戴(Frank Hallam Day)

这组摄影作品来自弗兰克·哈勒姆·戴为期一个月的佛罗里达之旅。在这组照片中,他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描绘了人与环境之间的联系,而那些超现代化的豪华高科技房车在丛林之中如同星辰般耀眼。它们构成了弗洛里达丛林中的独特风景,也是黑暗恐怖的大环境下小小的安全岛,保护他们的主人,给予他们安全感和舒适感。

摄影师运用强烈的光线和明丽的色彩,让豪车与自然的对比显得更加强烈。画面似乎介于现实和幻想之间,一辆辆房车就像钢铁甲虫一般,明亮的双眼照亮了黑夜。双关的标题让这一作品的主题更为明晰:一方面,Alumascape 是房车的品牌,这点在照片中不难看出;另一方面,Alumascape 被攝影师用来形容铝制(aluminium)交通工具占据丛林的情景。

弗兰克·哈勒姆·戴生于1948年,从事摄影工作多年,现居华盛顿。

20132014

2013年获奖作品《提克西镇》 摄影师:叶夫根尼亚·阿尔布加耶娃(Evgenia Arbugaeva)

在近二十年后,叶夫根尼亚·阿尔布加耶娃才回到她长大的地方——俄罗斯西伯利亚的提克西。她用镜头寻找琐碎记忆与现实间的联系,让现实与幻想完美地融为一体。她巧妙运用孩童的视角与丰富的想象力,让提克西的平淡生活变得丰富多姿。

叶夫根尼亚·阿尔布加耶娃于1985年出生。在莫斯科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后,她在纽约国际摄影中心学习了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现在她定居伦敦,是一位自由摄影师。

2017

2014年获奖作品《实地考察之旅》 摄影师:马丁·科拉尔(Martin Kollar)

《实地考察之旅》系列作品应“此地”项目邀请拍摄,该项目邀请包括斯洛伐克摄影师科拉尔在内的十三位摄影师共同记录以色列和约旦河西岸的日常。该活动旨在展现这个国度的多样性,而这里正是全世界最具争议性的地区之一。为了完成该系列作品,科拉尔在2009年至2011年间定期飞往以色列。他记录下规整的城市街区、检查站、医学检查点,拍摄地和背景都无法辨认,并未配有任何解释说明。“我希望我的照片让观众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处,我希望他们能理解那种拼命猜测的心情。”科拉尔补充道:“拍摄时,我尝试着留下了阐释的空间,也试图赋予这些图像尽可能多的意义,因为看待事物不止有一种方式。”

马丁·科拉尔于1971年出生于斯洛伐克的兹里纳,他主要从事长期项目拍摄工作,兼任纪录片制片人,现定居布拉迪斯拉发。

2017年获奖作品《刀耕火种》 摄影师:泰耶·阿布斯丹(Terje Abusdal)

在挪威东南部与瑞典的交界处,人口稀少,树木成林,该区域被称为“Finnskogen”——芬兰人的森林。公元16世纪末至17世纪中叶,芬兰人来到此处定居。他们来自芬兰的中部城市萨沃。他们砍伐烧毁了针叶林,以创造新的农耕用地,种植黑麦。如今,大多数森林芬兰人担任伐木工人、林务员和农民。他们的母语和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消亡,仅保留了一些有关萨满风俗的传统和回忆。在泰耶·阿布斯丹的作品《刀耕火种》中,森林芬兰人形象神秘,令人难忘。

《刀耕火种》是泰耶·阿布斯丹在丹麦传媒与新闻学院就读时的毕业作品,在为期三年的创作中,他一直在研究森林芬兰人的传统风俗。现在森林芬兰人已经是挪威官方承认的少数民族。

泰耶·阿布斯丹于1978年出生于挪威的埃夫耶。2014年,他在位于奥尔胡斯的丹麦媒体与新闻学院学习了高阶视觉摄影,现定居挪威首都奥斯陆。

2019年获奖作品《水》 摄影师:穆斯塔法·阿卜杜勒阿齐兹(Mustafah Abdulaziz)

阿卜杜勒阿齐兹总结了《水》这个系列的创作动机:“这个项目是我探索世界的方式。”这个项目持续8年之久,拍摄的照片来自世界每个角落。这些意味深长的照片展示了水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无论是作为必不可少的生命元素,还是作为宗教仪式的一部分;作为贸易之路的基础,甚至是游乐场所绿化设施的一部分。他的每件作品都反映出一个贯穿了整个系列的主题:“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联系着人与自然世界,深深影响着人类的文明与未来。”

穆斯塔法·阿卜杜勒阿齐兹1986年出生于美国纽约,自学成为一名摄影师。他曾是《华尔街日报》首位签约摄影师,后于2011年搬至柏林。

(2020年获奖作品及新人奖作品请见《徕卡奥斯卡·巴纳克摄影奖,一份40年的人类摄影史档案》一文照片)

猜你喜欢

获奖作品
获奖作品《大鱼》(雕塑)
2018年书画临摹获奖作品选登
上期主题黑白去色 获奖作品
获奖作品选登
“7匹狼”征联大赛获奖作品
“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抗美援朝战争史》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