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中国》主题写作详解

2021-03-08丁红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乡土中国差序土味

丁红

作品介绍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后期,根据他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应当时《世纪评论》之约,分期连载的十四篇文章。包括《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等。本书从“乡村本色、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方面,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

素材整理

1.《乡土本色》

我们常说乡下人“土”,排除这个字的情感因素,“土”字本身却道出了乡土社会的本质。

乡下人以种地为生,生于斯长于斯,土的内涵即为不流动。不流动在人与人之间的表现就是空间上的隔离,而隔离的单位是村落,即乡土社会中农民是聚村而居的。

聚村而居的后果有二:一是对人熟悉,即乡土社会是一个没有陌生人的社会,这就决定了乡土社会是礼俗社会而非法理社会;二是对事熟悉,即在这个缺少变迁的社会里,不需要抽象的普遍概念,人们只需要依据经验在个别的情况下了解事情即可。

适用主题:乡愁;土味;隔膜;文化认同……

素材运用

土味文化的内容与形式包括了土味视频、社会摇、喊麦等。社会上也逐渐出现了土味情话、土味发型等一系列文化副产品,然而其土味表象的背后又是什么呢?

我认为是时代变迁所造成的文化撕裂与现代狂欢主义的解构,是一种畸形的审美与病态的社会风气。

所谓的文化撕裂并不是简单地指生活在农村的人穿上了西装这种外在行为,而是指农村不再认同乡土社会文化。所谓“土嗨”、“土潮”,究其内因便是片面地理解城市化的生活后的邯郸学步,也是城市文化向乡土社会输出文化时,乡村旧思想随之破裂,而新的价值体系还未建立。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赵奕《土味文化》

2.《文字下乡》

语言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象征体系,文字更是。语义经过多次象征体系的转换可能会歪曲或不准确,在人与人无法直接接触的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才需要文字来传递信息。

而乡土社会如前所述,是一个熟悉的社会,人与人是面对面接触。由于彼此熟悉,有时即使不通过语言,也能很好地传情达意。于是有了“眉目传情”“闻步识人 ”的说法。在这样的场景下,就更不需要依托文字作为桥梁了。因此文盲并非因为“愚”,而是因为乡土社会的本质。

适用主题:愚与智;文化传承;媒介交流……

素材运用

乡村城镇化建设的过程其实就是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写道: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已开始抛离乡土社会。阻碍文字的下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乡村贫穷,很多人负担不起孩子学习的費用;二是乡村缺乏教授学问的人才,供应的缺失导致需求的缺失。乡村再也容不下“聪明”人的野心,越来越多的人走出乡村。青年人想闯出自己的天地,中年人为了养家糊口出去寻找生机,乡村里只剩下老弱病残,等儿女有出息了,乡村的家真的成了”空巢”,只是一缕可有可无的乡愁罢了,消逝也成了必然。

传统乡村的消逝在现代化进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可是就能眼睁睁地看着乡村完全被现代化吞噬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文字是现代化的工具,要想推动城镇化的发展,文字下乡、科技下乡是必要手段。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郭梓彤《乡村的消逝》

3.《差序格局》

我们常说乡下人“私”,但私的问题其实是群自、人我如何划分的问题。

乡土社会是差序格局——如同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中心是自己。在这样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差序格局下就产生了自我主义,人和人之间讲交情而不计较权利与义务。

适用主题:个体与群体;圈子;公与私……

素材运用

近年来,春运人数不断增加,2019年已达4.1亿人次,同时,有数据显示,各大节假日返乡的人数也呈上涨趋势。而长途汽车站、码头、高铁等交通场所,常常缺少秩序,拥挤不堪。社会的差序格局使得“私”的特性在某些人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自小接受乡土社会教化,习惯了在熟人中生活的他们,不太懂得依靠规则有序运行的陌生社会,看重的是个体的独立性。城市与乡村彼此的不理解便逐渐形成了鄙视链,造成了城乡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

如何解决?首先,加强宣传力度,强调秩序的重要性,淡化“私”的意识,摆脱旧思想的束缚。其次淡化城乡身份,树立平等观念,彼此尊重,消除隔阂。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任可《堵的尽头》

4.《血缘和地缘》

缺乏变动的社会,会用生育产生的社会关系来规定各人的社会地位,这样的社会就是血缘社会。

现代社会从商业里发展出了地缘的社会关系。如果说血缘是身份社会,那么地缘就是契约社会。契约社会也就带来了权利与义务的意识,以及法律。从血缘社会到地缘社会,也因此是从乡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社会性质的转变。

适用主题:中心与边缘;坐标;地域文化……

素材运用

在目前普遍反映的教育状况中,城乡教育的水准相差甚大。现代社会的地缘关系,地理位置成为社会关系的基础,由此产生的是分学区入学的生源差异和更大广度的资源差异。而中国广大的国土面积和中国人本能的聚居习惯,使得地缘的区域化和发展程度的差异化无可避免。再而言之,中国人价值观中长时期并将未来长时间内存有对土地的依赖性以及派生的定居性,从而其主要生活区域限制,更加重了地缘关系对生源和资源的垄断和隔离。

现今网络教育发展,国家重视帮扶,但都还远远无法填充教育资源的地区漏洞。因而,需要有新鲜有活力的血液注入地缘的低凹,方能使资源流动倾向反向,从而使发展的平衡惠及那些地区。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吴亦烜《打破地区教育不平衡》

猜你喜欢

乡土中国差序土味
善恶人格的特质差序*
土味生活里有最真实的人间
高职院校“技术差序”育人体系研究
从“差序格局”到“差序治理”
——概念跨学科移用现象的分析与反思
“土味”后备箱 用爱串起家国情怀
本期主题:“土味”装甲征集令
再思20世纪上半叶的乡村建设与改造
乡村慈善的“差序格局”
“乡土中国”的审视一种
“后乡土”视域下农村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