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法院到法学院

2021-03-08庄绪龙

方圆 2021年4期
关键词:法院司法研究

庄绪龙

研二那年,和导师一起在期刊上发表了第一篇学术论文,让我初次尝到了做学术的成就感,之后几篇文章相继在核心期刊上发出,更加坚定了我从事学术研究的信心。

在2011年硕士毕业时,我给自己定下了考博的目标,但遗憾的是,全心全力准备了大半年的考博考试,最终并无结果,倒是随波逐流的参加了公务员考试。说实话,当时裸考的我心里没抱有任何希望,却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不仅通过了严苛的三门考试,还幸运地参加了多轮面试环节,最终进入江苏省一家地级市的法院工作。

既来之,则安之,我的法律职业生涯,就这样阴差阳错的从法官工作开始了。

法院工作的多重体验

在法院工作期间,我经历了行政庭、办公室以及研究室的审判和研究等工作,让我有了许多与众不同的体验,还接触到不少类型的案件。比如全国首例人体冷冻胚胎权属纠纷案、江苏省首例隔代探望权案,还有一些涉及盗窃、诈骗、集资等刑事案件。

而办公室和研究室的工作,让我有了许多与文字和信息工作打交道的机会。比如在处理文稿信息工作时,我对法院工作的概貌能有所了解,这也侧面为我快速了解法院工作提供了窗口。在办案之外,我喜欢把对案件的思考和对司法工作的研究,用笔记录下来。随着积累的案件越多,我的研究兴趣也越来越浓厚。不仅在刑事、行政、民事等案件上,以及对司法工作的规律、司法改革工作的立场等方面,也逐渐有了全新思考。

我觉得经常动动笔头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和总结方式,所以也经常找机会发表自己写出的专业文章。记得有一次在讨论会上,一位同人问我,“你到底是什么专业”?我回答,“刑法专业的”。“那你怎么什么文章都能写呢?”我一笑了之。其实我心里明白,我之所以对研究和写作如此痴迷,与我在法院多个部门的工作经历有关,也与勤于思考、勤于下笔有关。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心中挥之不去的对学术之路的追求,我始终没能放下。

一场迟到的考博

在司法实践一线工作虽然充实,但心中的博士梦一直没有忘却。好在院领导也很支持和鼓励我,于是我打算破釜沉舟,让自己再度经历一场考博的备战。

这场考试对于身在法院工作的我来说并不轻松,在不耽误日常工作的情况下,所有学习时间都是靠挤的,每一分钟的时间对我来说都很宝贵。在工作之余的碎片化时间里,我把自己置身于考博的浪潮中,而5年时间的法院工作经历,对法律业务的分析和研究,为我的考博之路也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2016年,我成功考取了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专业的博士,师从林荫茂研究员。这也为我这段曲折的考博之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能够在工作期间完成这种重量级的考试,在职学习时所付出的时间成本,也让我特别珍惜这份读博的机会。

重新回归大学生活,我暂时放下了工作,也有了更多自己的时间。不过从入学那天开始,我没有把自己当成一名博士生,而是让自己重新成为步入校园的大一新生,认认真真上课,珍惜校园里的每一刻时光。通过校园里的集体学习生活,每天沉浸在学术知识的探讨中,我发现自己的学术思维也得到很好的锻炼。

学习的时光总是匆匆一闪而过,紧张的博一学年结束,课程也基本结束了。剩下的工作任务就是发表资格论文和撰写毕业论文。此时,我已经回到单位,白天忙工作,晚上、周末等时间都用来撰写论文,这已经成为我每天都会重复做的事情。这种单调的生活持续了两年,好在运气不错,在规定的学习时限内,完成了资格论文发表任务和博士学位论文写作任务,顺利毕业。

职业转型的考验

一场迟到的博士梦,就这样梦圆了。然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面临的是人生中又一次艰难的抉择。是继续留在法院工作,还是选择去高校工作?哪一个对我来说都是难以割舍的。

坦白讲,我非常喜欢法院的工作状态,虽然工作强度比较大,有时候也有一定的压力,但是每天都能遇到许多新鲜的案件,能够接触司法实践的真问题。特别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都是我极为珍视的宝贵因素。但是,我心中的学术志向也在一次次向我发问,是不是要坚持进行学术研究,还是会选择半途而废?人生的抉择有时候是残酷的,我不得不去面对这种艰难的选择。

最终,我的内心还是倾向于三尺讲台,倾向于青灯黄卷。我放弃了令许多人羡慕的法院工作,从一名法官,转变为一名高校教师,我的职业转型之旅也正式开启。

转眼间,我在高校工作也快两年了,身份与角色的时差调整也基本完成,也差不多能够适应高校工作的节奏和规律了。每天在学校里,静下心进行研究对我来说已经成为一种日常,也让我找到了自己更大的价值,比如为司法实践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等。

其间,经常有朋友好奇地问我,在法院工作和去高校当老师,这两种职业有何本质上的差异?其实,这个问题因人而异。不过,在整体上,就两种工作的性质而言,差异还是显而易见的。法官尤其是中基層法院一线的法官,工作节奏快,接触当事人和社会百态的频率高,由于审限等客观因素,可能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压力。面对一些具有研究价值的案例,虽然有鲜活现成的素材,但是缺少系统研究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想要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在时间维度上可能会被拉的很长很长。

高校教师的本职工作大多数会集中在教学和科研方面,节奏可以自己能自由掌控。对于问题的研究,可以有大段、整段的时间和精力作为保障,而且研究思考的持续性、连贯性和体系性也会更强。之前在法院工作时,我有在研究室工作的经验,与文字打交道的也比较多,这也让我可以更好地适应高校讲师的工作。唯一感觉到的差异是,高校对科研的要求和刊物发表的等级更高,这无疑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从法院到法学院,两种工作上的体验,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尝试和挑战。比如法院工作期间的历练,使我对法学理论与实践的认识,更为立体和理性。

在职业的转型中,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法学学科的实践导向绝不是一句空话,理论研究的起点是实践中的真正问题,研究的终点也是回应司法实践,脱离实践自说自话甚至缺乏命题意识的研究是没有生命力的。

对我来说,即便在高校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我的研究立场和问题意识,必然带有实践理性的痕迹,遵循经世致用的研究理念,归纳提炼真问题并致力于提供解决方案,我认为这是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基本方向,这或许也是不忘初心的一种自我暗示吧。

未来,我仍然会以博士学位论文后记中写下的第一句话——“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来自我警示和约束,争取为转型期的法学理论研究和司法审判事业提供些许助益。

猜你喜欢

法院司法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制定法解释中的司法自由裁量权
百姓拆迁心结一朝化解法院主持调解握手言和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司法所悉心调解 垫付款有了着落
非正式司法的悖谬
班里设个小“法院”
我国法院在线调解的兴起、挑战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