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教育中跨文化传播的思考

2021-03-08赵珺兰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31期
关键词:钢琴演奏跨文化钢琴

赵珺兰 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钢琴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文章通过分析钢琴教育与钢琴文化的关系,探讨了钢琴教育中跨文化传播的特征与意义,讨论了现阶段钢琴教育中跨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关于钢琴教育中跨文化传播的措施。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环游世界,也随之带来了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世界各地的文化通过互联网相互传播,给世界文明的共同进步与发展带来了契机[1]。同时,跨文化的传播也是文化交流的前提,能够促使各国相互学习各自的优秀文化,而在中西方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钢琴教育的传播已久,并且钢琴教育在进入我国之后经过不断发展,呈现出明显的本土化的特征,钢琴教育成为了我国教育文化体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钢琴教育与钢琴文化的关系

钢琴教育与钢琴文化是相互促进的。钢琴教育开设的钢琴演奏课程是钢琴文化的载体,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钢琴演奏技法,学生通过鉴赏经典的钢琴艺术作品,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满足学生的艺术审美需求,另一方面教师也能通过钢琴教育向学生传递钢琴文化。此外,教师在不断进行钢琴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对钢琴演奏、钢琴发展历史等进行研究和总结,这也深化了钢琴文化的发展,并且学生也能在教师进行钢琴教学的过程中感受到钢琴艺术给自己带来的艺术气息,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钢琴教育与钢琴文化是相互促进、相互交融的。

钢琴教育的过程促进了钢琴文化的传播。首先,钢琴教育能够促进钢琴文化的传播,虽然钢琴艺术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因为地域的不同发生了改变,但其本质的艺术内涵并不会发生改变,在钢琴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钢琴演奏、了解钢琴发展历史、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钢琴文化传播能够帮助学生感悟钢琴艺术,促进钢琴文化的传播。其次随着时代的变革,钢琴教育的方式越来越多样,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多媒体平台、网络直播等渠道学习钢琴,多元化的教育途径也进一步加速了钢琴文化的传播。

钢琴教育能够推动钢琴文化的创新。钢琴教育之所以能够推动钢琴文化不断的创新,是由钢琴艺术本身具有发展性以及社会及时代具有更迭性所决定的。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人类文明体系变得更加多元化,不断出现不同的艺术审美需求与创作精神推动着钢琴文化的创新与改革。并且,在钢琴教育的过程中,培养的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人,这些受教育者也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自己的见解,这也进一步推动了钢琴文化的创新。

钢琴教育中跨文化传播的特征与意义

钢琴教育中跨文化传播的特征

自钢琴传入我国之后,其优美空灵的音色使钢琴迅速成为热门乐器,关于钢琴弹奏开设的教育教学机构遍布大街小巷,学习钢琴的群体从儿童到成人,遍布各个年龄阶段。在钢琴教育由西方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其表现出来的突出特征是所学的钢琴乐曲大多以西方曲谱为主,其他钢琴音乐为辅。虽然钢琴教育不只存在于西方国家,但我国一直以来进行的钢琴演奏教学都是以西方的经典曲谱进行教学分析,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以西方教育为主导的钢琴教育模式,对非西方钢琴曲谱开展的教育较少。这种以西方文化为主的跨文化传播过于强调西方钢琴文化在传播当中的作用,不利于跨文化传播当中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钢琴教育中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

在世界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同国家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所信仰的不同宗教文化导致了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在这种客观条件的影响下,虽然钢琴是由西方传入我国,但后期中西方钢琴发展的历史却大不相同。中西方钢琴演奏师所使用的演奏技巧与弹奏出的音乐效果也存在差异,随之形成的对音乐的鉴赏也大相径庭。因此钢琴教育中的跨文化传播促进了钢琴教育与不同国家文化的交融,进一步促进了钢琴文化的传播。并且随着时代的不断更迭,一些传统的钢琴文化已经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逐渐遗失,现阶段的钢琴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太过注重强调演奏技巧,缺乏情感上的抒发,这就需要钢琴教育者们从本土音乐文化出发,不断挖掘和体验钢琴给演奏者的情感世界带来的情操陶冶和精神愉悦,在掌握钢琴演奏技巧的同时注重演奏过程当中情感的培养,真正使钢琴教育中的跨文化传播起到扩充钢琴文化体系、丰富钢琴艺术体系的作用。

钢琴教育中跨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

钢琴教育中传统文化的缺失

在现阶段的音乐教育当中,钢琴教育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态,但钢琴教育的跨文化传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对其他钢琴文化的应用秉持着否定的态度。对学习钢琴抱有兴趣的人们普遍存在一种文化偏见,认为相比于钢琴来说,一些传统的乐器音阶较为简单,无法很好的进行音乐素养培养,并且认为许多传统乐器发出的声音没有钢琴的优美,对钢琴秉持着盲目崇拜的心理[2]。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习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人越来越少,钢琴逐渐成为了众多乐器的代表,这种情况也使人们对民族音乐、传统民族器乐产生偏见,不利于本土音乐教育的发展。

不利于发扬其他音乐文化

在钢琴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传播模式一直是以西方钢琴文化为主体进行传播的,这种传播模式会导致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接受文化传播的一方对钢琴教育当中文化价值的理解出现偏差。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人们将钢琴文化作为主体,其他的音乐文化处在客体位置,人们在接触到其他音乐文化时脑海当中已经产生了客观的偏见,认为这些音乐文化并不是主流文化,也就很难对这些文化进行理性的评价和客观的接受。也会导致大众对除了钢琴文化以外的其他音乐文化失去学习兴趣,这不利于其他音乐文化的传播。

并且在以钢琴为主体的跨文化传播当中,人们认为钢琴教育是当今世界的主流艺术教育,钢琴是世界艺术当中流传最为广泛的乐器,对钢琴进行学习是与世界艺术接轨的象征,这些偏见也使钢琴教育不能很好的借鉴其他乐器的优点从而进行更加科学的发展。这种情况导致的局面就是现阶段各民族的其他音乐形式的传播与发扬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学习钢琴的人越来越多,钢琴教育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巅峰时期,但其他传统的民族乐器、各国具有的传统音乐文化逐渐被边缘化。

钢琴教育中“技术为上”的理念

由于进行钢琴教育的跨文化传播前,我国并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钢琴音乐理论,因此现阶段的钢琴教育大多是以技术为主导,在钢琴教育的过程中大多以注重钢琴演奏技巧训练为主。许多钢琴教育都是通过大量的、机械性的钢琴训练来掌握钢琴弹奏的技巧,忽略了对钢琴理论基础的训练。然而在钢琴教育当中,掌握技巧性的前提是要了解每一首作品的内涵、创作的背景,只有充分理解这些理论知识,才能在弹奏的过程中与作者产生共情,使弹奏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这种只用技术性的钢琴演奏模式也对我国发展其他的优秀传统音乐极为不利,因为许多传统的中国音乐作品背后都是作者呕心沥血的创作过程,如果只关注演奏过程中的表面技巧,忽略了情感的表达,就失去了这些优秀作品的艺术价值。并且过于注重技巧性的教育方式虽然能够使受教育者顺利演奏出好听的旋律,但理论学习的不充实也无法使受教育者对钢琴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导致后期的学习容易出现理论与技巧“两张皮”的瓶颈期。

关于钢琴教育中跨文化传播措施的思考

在钢琴教育中注重对钢琴理论的讲解

由于钢琴教育是由西方传入我国的,其发展历史、教育特征都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有着较大的差异[3]。因此在开展钢琴教育时,首先要让受教育者对钢琴的跨文化传播历史有充分的了解,让受教育者对钢琴的起源、钢琴发展历史、钢琴传入我国的全体过程有充分的认识,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在钢琴学习的过程当中辩证的看待钢琴演奏与钢琴理论以及钢琴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之间的关系。此外,在理论讲解的过程中,也要让学生广泛了解钢琴作品的派系。例如古典主义、浪漫主义、钢琴传入我国之后形成的本土音乐等,在充分了解不同时期、不同派系钢琴作品特征之后,才能更好的开展后期演奏技巧的学习。只有让受教者充分学习了基础理论,才能更深入的感知到钢琴文化的魅力。

加强对钢琴作品作者、创作背景的了解

由于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在钢琴发展的过程中,西方独特的文化背景使钢琴的发展自由且繁荣,政治的变化、思想的解放等也为钢琴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西方钢琴创作者们从社会现实当中取材,在社会环境中汲取灵感、用优美的旋律表达自己对生活经历的感受。因此,在钢琴教育的过程中,对一个作品进行学习之前,要充分了解这一作品所处的时代,作者创作这首歌曲的情感、思想特征,作者本身的处境[4]。此外,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是一个时代的浓缩与代表符号,只有深切体会到不同历史环境下作者的想法,在不同的人生遭遇当中作者的境遇,与钢琴曲创作者产生共鸣,才能使受教育者在后期的演奏过程当中自然的融入自己的感情与理解,使艺术作品得到二次升华,也让钢琴教学的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在钢琴教育的过程中有机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优美的乐曲也是创作者情感与创作者思想的表达,对于跨文化传播的钢琴教育的开展,需要教育工作者创新教育方法,将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与钢琴教育有机结合,建立钢琴学习者的辩证思维,实现中国传统音乐、有特色的民族音乐与钢琴的融合,创作出更多具有民族特色的钢琴曲目。

由于优美的音乐作品欣赏是没有民族、没有国界的,在钢琴教育当中分析作品旋律特征、作品表达手法、传达的情感与思维等方面,学习者也可以通过学习与作品具有相似性的中国传统音乐来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上的困难,进而提升对钢琴作品的感知力。此外,在钢琴教育中,教育者也可以引导学生将中国优秀传统音乐当中的一些演奏技法等与钢琴演奏相结合,从多个角度开展钢琴学习,使钢琴教育中的跨文化传播更有意义,共同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创新发展。

在钢琴教育中注重演奏技巧与情感的结合

无论在哪种音乐作品当中,不同的节奏所呈现出来的演奏效果截然不同,因此对于不同感情基调的音乐作品,对乐曲节奏和速度的把握是使钢琴演奏顺利完成、高超的演奏技巧充分发挥的重要保障。但是,为了更好的诠释音乐作品,不能机械性的遵循乐谱的节奏,要做到演奏技巧与演奏情感相结合,摒弃传统钢琴教育当中以技巧教学为上的观念。教育者要引导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对钢琴作品基于自身的文化背景进行理解,在演奏技巧上基于自身的情感体会做出适当创新,建立自身学习钢琴的一套思维模式。例如,对一些节奏比较欢快的钢琴作品,学习者们可以调动自己美好的回忆,在演奏速度上适当的进行提升,给欣赏者带来轻松欢快的听学体验。在有些经典作品或者名家作品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把演奏的过程变成自己情感抒发的过程,更加准确的展示出音乐作品的内涵。

综上所述,钢琴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乐器,钢琴教育中的跨文化传播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使我国各种传统器乐、民族音乐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一段低迷时期。并且现阶段我国钢琴教育大多以西方曲谱为主,缺乏对一些本土作品的发展与创新,这让我国传统音乐在与钢琴文化进行创新融合的过程中失去了主导作用,因此对钢琴教育中的跨文化传播进行研究,能够更好的为我国钢琴教育寻找到新的发展方向,使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与钢琴文化共同发展,孕育出更多独具特色的钢琴作品[5]。

猜你喜欢

钢琴演奏跨文化钢琴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布赫宾德的贝多芬阐释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纸钢琴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浅析提高钢琴演奏技巧的有效途径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的钢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