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中的应用

2021-03-08孙露文兰州财经大学

文化产业 2021年31期
关键词:管理制度师生管理工作

孙露文 兰州财经大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校图书馆是高校运行系统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师生群体开展学习和提升自我的重要场所。文章简要分析了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理念。结合工作经验,从管理制度、激励机制、实践活动及文化建设四个方面,浅谈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中的应用。

非读书,不明理。阅读,多读书,读好书,才能开阔心胸,积累知识,增广见闻。加强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一方面能有效促进高校图书馆推陈出新,提高高校图书馆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促使高校图书馆与高校教学、科研及现代社会全面契合,从而满足广大师生的阅读需求和学习需求,切实推进高校发展。二十一世纪,创新是时代的主题。人本管理思想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需与时俱进,创新管理模式,去芜存菁,切实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理念

人本管理思想即是在管理工作中做到以人为本,从人的需求出发,尊重人的意愿,构建发展人的平台。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要全面、深入和细致地认识工作人员,换位思考,站在工作人员的角度思考,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在充分了解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性格秉性、兴趣特长的前提下,将工作人员安排在适宜的岗位。众所周知,优质的管理不在于强制的灌输和硬性的要求,而在于正确的引导、激励和鼓舞。以引导、激励的方式,激发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注重培养工作人员的创造力,加强关注工作人员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给予反馈。平等的与工作人员交流,营造和谐的氛围,培养工作人员的责任感,让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获得归属感。工作过程中,要尊重工作人员、关心工作人员。除了激励之外,还应结合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而制度规范应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使工作人员尽心尽责、各司其职。图书馆管理工作还需要实施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与方法,在图书馆的宏观布局上,要重视阅读环境以及阅读氛围的营造,增强阅读的舒适性,凸显人文情怀。此外,还应重视细节的处理,保证各类软、硬件设施的投入与完善[1]。

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中的应用

人本管理思想指导下的管理制度

制度是维系和保障工作系统正常有序运行的基石,至关重要,不可或缺。所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制度等同于规矩,而各式各样的规矩构建了高校图书馆的框架体系,同时也制定了高校图书馆的运行轨道。人本管理思想应用于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尊重人、重视人、理解人、培养人,而这一切显然离不开完善的管理制度。具体工作中,人本管理思想指导下的高效图书馆管理创新,其首要创新点应着眼于管理制度,通过管理制度的创新,来渗透人本管理思想,促进管理工作质量的上升。长期以来,我们高校的图书馆在管理制度方面有着明显的“被动”痕迹,而高校的图书馆管理工作,更侧重于后勤服务,如简单的咨询问答、图书借阅等。广大师生进入图书馆,在图书馆内并不能做到充分自助阅读,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得到图书馆的服务和指导。然而,高校图书馆并没有为师生提供及时、全面和有效的服务,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导致高校图书馆逐渐受到师生群体的忽视,原本门庭若市的借阅场景已消失不见,门可罗雀的现象越来越明显[2]。

人本管理思想指导下,高校图书馆应从“人”的属性和需求出发,通过管理制度的创新使管理模式更加主动、开放、自由以及多元化。客观而言,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是一套复杂的系统程序,人本管理思想下的管理制度创新,需从日常管理、人事管理、网络数据管理、安全管理、绩效考核管理、晋升管理等方面一一入手。首先,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提升工作人员的危机意识,让被动管理升级为主动服务。能者上,庸者下,公平竞争,一视同仁。人才的引进非常重要,可长期以来,图书馆在引进人才时更侧重于考核应聘者的学历和专业技能。事实上,图书馆的工作,绝大多数都是为读者服务,因而应聘者的职业道德和服务能力才是关键所在。其次,创新管理制度,凸显图书馆工作的预见性、全面性,切实打破被动管理的弊端。定期整理师生和科研小组提出的诉求,将提出的问题分类整理以提高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指向性[3]。

人本管理思想指导下的激励机制

工作具有逆向性,与人类“好逸恶劳”的本性相互背离。客观而言,工作人员在没有内、外动力“补充”的情况下,日积月累,工作态度和工作的积极性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下,一名工作者在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对周围的一切感到陌生,处处充满未知感。在工作中,只要工作人员愿意接触、尝试,总能够从工作岗位中寻找、挖掘到有趣的事物,而这种发现带来的喜悦感和满足感,将会潜移默化的转化为工作动力,促使工作者热情高涨的投入到工作当中。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工作带来的疲惫感和挫败感,一点点侵蚀了工作中的愉悦感与成就感,工作积极性缓慢下降。需要注意的是,工作者对工作积极性的下降浑然不知,日复一日中习以为常。在人本思想指导下的图书馆管理工作当中,我们不仅需要从思想教育的角度切入,还应从激励的方面展开,以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工作人员的自主性、积极性和能动性,让图书馆工作人员全程投入到工作中,提升职业道德,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怀以温情与敬意。

人本管理思想下的高校图书馆激励机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其一,物质激励。管子云:“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结合图书馆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考核机制,按照考核结果给予工作人员相应的物质奖励。有奖励,就有对应的惩罚。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应建立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基础之上。在评价主体上,除了自我评价、内部评价及领导考核外,还应将广大师生群体纳入到考核主体中。其二,荣誉激励。按部门、岗位属性的不同,将图书馆工作人员划分为不同的工作小组。每个小组即一个完整的工作团队,在考核过程中,对表现优异、工作突出、善于创新的小组给予荣誉称号。荣誉考核重在培养工作人员的集体主义精神,避免工作过程中“各自为政”,促进工作衔接,锻炼工作人员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其三,制度考核。遵循管理制度开展制度考核,提拔责任心强、勇于担当、富有奉献精神、工作能力突出的优秀员工,使其在工作岗位上再接再励。

人本管理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活动

人本管理思想指导下的图书馆管理工作创新,还应侧重于实践活动的创新。在传统的管理工作中,高校图书馆“物流式”管理模式下,实践活动在开展的频率、范畴和影响力方面,均有所不足。大多数情况下,图书馆内部都十分安静,师生们安静地阅读、写作,甚至连小声的交流都鲜有出现。除了工作人员的休息室和管理室外,在图书馆内部几乎看不到任何活动。诚然,安静的环境有利于师生学习,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有利于广大师生深度思考。而青春活力的大学生群体对“静态”活动缺乏兴趣,学生们更喜欢“动起来”,更喜欢具有特色性、地域性及时代性气息的实践活动。不可否认,传统的管理模式逐渐丧失了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信息时代,学生们可以借助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的查阅他们想要阅读的任何读物,图书馆已经不是师生们选择的“唯一”。因此,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应打破一成不变的活动方式,以多元化、多样性的实践活动去吸引广大师生群体,继而彰显出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的无穷魅力。

其一,弘扬传统文化。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文明璀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聪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沉淀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的中流砥柱,学生们肩负继承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成长的新一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然而“大道以多歧亡羊”,外来文化的大量输入使学生们生活在文化交织融合的环境下,容易忽略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高校图书馆应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图书馆为中心,组织开展书法比赛、诗词朗诵、主题演讲、征文活动等,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朗朗书声,充满人文气息,充满书卷气息,以实现人与文化的和谐统一。其二,开展社会实践。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学校应在图书馆中积极融入社会元素,锻炼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增强校园与学生们的结合面。高校图书馆可与社会文化部门、社区宣传部门等开展合作,通过开展社会性活动,帮助学生们开拓眼界,增长见闻,提升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们今后走上社会做好铺垫[4]。

人本管理思想指导下的文化建设

环境创造人,人创造环境。高校图书馆环境,由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共同构成,两者共同组成了图书馆的文化体系。人本管理思想指导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需从图书馆文化建设的角度切入,可有效突出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为高校实现育人的伟大使命作出贡献。在物质环境方面,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文化建设,需循其本,换位思考,尽可能满足广大师生的阅读、学习、教研和交流需求。定期清洁,认真打扫,确保馆内干净整洁,窗明几净。桌椅的摆放应整齐合理,不要过于拥挤,角落处可点缀一些绿植,让室内充满生气。提高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为师生提供热水、WIFI、充电服务。值得一提的是,有不少学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图书馆,这类学生往往没有明确的目的,信马由缰,走马观花,如果感觉良好,学生们就乐意多待上一段时间。为方便学生们寻找感兴趣的书籍,在作出导流图后,还应在每个阅读室内增设一些必要的阅读指导、简介说明等,帮助学生们快速寻找到喜欢的书籍。阅读环境的优化,仅仅是其中一步,人本管理思想下的图书馆文化建设,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其一,和谐相处的人际氛围。图书馆应为广大师生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的人际氛围,以促进民主、平等、关爱、互助的校园文化的传播。毋庸置疑,有的大学生有知识但没有礼貌,有能力却缺乏良好的道德品质。除此而外,有的学生不懂得基本的社会规则,待人接物以自我为中心,在社会交际中很少换位思考,考虑他人的感受。而通过良好的人文环境,可潜移默化渗透德育教育,在引导学生们扩大社交范围的同时,让学生们学会助人为乐,学会彬彬有礼。图书馆管理人员,应注意自己的言行,微笑服务,传递温暖[5]。提高服务能力,从资料检索、文献下载等方面,拓展服务空间。对于师生提出的问题,应耐心细致的回答,不能回答的问题或者是不能及时提供的服务,应随时记录下来,在例会中提出,共同研讨出解决对策。其二,关注工作人员的学习和进步。图书馆应为工作人员搭建学习和发展的平台,让工作人员在充满学习氛围的环境下,养成自主学习、努力学习的良好习惯。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不断学习和成长,也能促进学术氛围的形成,满足学生对于馆员的要求,让高校图书馆馆员成为知识导航员。

一个人的阅读史,决定了其精神发育史;一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决定了这个民族的精神境界。阅读,决定着一个民族思维的高度和深度。阅读,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对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高校图书馆拥有大量的书籍、期刊、文献及其他各式各样的资料,是广大师生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图书馆在高校的运行系统内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本管理思想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是高校发展的需求,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是师生发展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对待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推陈出新,查缺补漏,切实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质量。

猜你喜欢

管理制度师生管理工作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