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类成语图书开发新路径的探索

2021-03-08大象出版社

文化产业 2021年31期
关键词:类图书成语图书

张 琰 大象出版社

具备营利性的学习类图书,通常以严谨著称,与娱乐化IP资源基本没有关联。在泛娱乐化的当代,严谨的学习类图书出版与顶级IP资源的配套融合,为学习类图书的出版开辟了新天地。文章主要探讨大语文背景下学习类成语图书开发的新路径。

学习类图书,是为了满足知识获得、测验、升学等需要的出版图书,当中包含中小学生同步教辅、阶段测验和自我研习类的图书。研习在传统的视野下,是艰苦严谨的活动,基本上没有娱乐性,更无需娱乐性。所以,学习类图书的出版尤其是教辅的出版,常与美感、娱乐无缘,常以灌输式模式、应试升学等为具体目标。因为需求量庞大且稳定,市场刚性需求居多,所以,此类图书普遍缺乏创造性,反复再版、类似出版。但在大语文环境下,不管是哪门学科的学习类图书,在巩固本学科知识点的同时必须顺应大语文要求,将传统文化、时政热点、国内外经典名著等融入到题干中,这就使单一的知识点罗列的学习类图书没有了市场,此种变化趋势在语文学科的学习类图书中表现的最为明显。在语文类学习图书中,有一类特殊的存在——成语学习类图书,这类图书在学前阶段和低小阶段是读者的刚需,虽然成语故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但雷同的内容反复出版十几年甚至于几十年已让该类图书失去了吸引力。在大语文环境下,如何改变学习类成语图书,增加阅读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提高装帧设计的时尚度、丰富该类图书的阅读方式顺应时代要求,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大语文背景到底是什么?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深入推进,我国语文教学改革具体措施和语文考试改革政策相继出台。2001年公布的《语文课程标准》,让大语文教育观进入人们的视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提高“语文能力”转换为提高“语文素养”,进一步肯定了大语文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与考试中的指导作用。大语文教育思想是我国已故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创立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扩大语文学习内容、扩展语文学习方式、增强语文教育功能和价值,从而使语文真正地走进学生生活,促进学生整体、全面地发展。

中国语文教育历史悠久,从口耳相传到“癸卯学制”,传统教育即为广义的语文教育,张隆华曾说过:“古代的语文教育,无论是识字教学还是‘国学’常识教学,无论是读书作文,还是思想政治教育,时常是扭合在一起的……”[1]语文教育始终是身兼数职,其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教学功能具有多样性。同一种文化的语文教育,虽古今有很大区别,但从宏观视角去看,语文教育的目标、核心内容、宗旨却是一致的。语文教育的目标是阅读、解读与表述,这其中包含书面表述与口头表述;语文教育的核心部分在于字词句的解读与运用;语文教育的宗旨是为了培养对文字的敏感性以学以致用。语文是构建文字与天地自然万物的关联,进而解读天地间的人文历史、生态百科理论。因此,大语文教学既能够让语文学习更有实际意义与价值,也能够通过解读人文历史、生态百科通识理论等来达到教学的教育目标。

结合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去分析大语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会发现这种语文教学就是通过对文字所蕴含的人文历史、生态百科理论的解读与研究,以完成对人文历史、生态百科的通识教学。

学习类成语图书在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每一个成语都代表了一个典故或者一段历史,它作为独特的中国式语言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结合大语文的背景来看成语教学,可以说成语教学承担了大语文教学中人文历史部分的教学任务。

成语有固定的构成和结构,通常不可以随意变更。实际上这中间蕴含着语文的语法,有些成语本身就是一个简单的句子且结构凝练。所以,学生在学习成语的过程中也学习了如何使用主语、宾语、定语等句子成分经典的搭配。此外,成语的固定构成也与汉字的音韵有关,成语中的四个字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学习者感受汉字的音韵之美。

成语在大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它意义的整体性。成语的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的简单组合,因此不能只按照字面意思去牵强附会,真正弄懂成语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弄清成语的来源和意义;二是要辨明成语的细微差异;三是要区分成语语义的范围,避免望文生义。在完成这三点的过程中无形中完成了大语文教学的核心(对字词句的解读)和宗旨(培养对文字的敏感性与学以致用)。

所以,学习类成语图书在大语文教学中可以事半功倍的完成教学目的,且因为成语蕴含内容的丰富多样,可以更好的使学生解读和研究人文历史、生态百科理论。

成语学习类图书的开发误区

内容陈旧的成语故事

任意一个细分市场的图书出版,都无法脱离消费者单独存在。年代在演变,消费者的爱好也瞬息万变。就学习类图书而言,对其有巨大需要的通常有两个年龄段的消费者。首先是5-9岁的学龄前儿童和低年级小学生团体,其次是18-35岁的大学生消费者、新晋职员与迈入社会一段时间有着提升需要的消费团体。具体到成语学习类图书,主要的目标消费者应该是前者及孩子们的家长。因为信息网络的发达,目标消费者从网上就可以搜索到成语学习的浅层次内容,这些内容大多是免费的,所以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若是目标消费者成功购买图书,就不能再单纯的输出网上随处可见的成语故事等内容。因为网上的内容参差不齐,所以消费者对学习类图书的学习的观念、教育的模式都有着新需要,他们需要更新鲜、更深入、更权威的成语学习类图书,想要看到成语背后的故事。

包裹在大IP下的换汤不换药

因为目标消费者在特殊年龄的区间,使得他们都比较喜欢IP形象,为了获取消费者的放心,刺激购买行为,有些图书选题使用了大IP去讲成语故事。看上去好像换了新颜,但是内容还是陈旧的成语故事,可以说是换汤不换药。以迪士尼的形象为例,迪士尼是各商家追捧的对象,迪士尼IP在我国图书市场的低幼绘本、儿童书籍中常有出现。但是一个国外的文化产物如何能真正地讲述好中国成语的博大精深呢?出版物要想讲好中国故事,就不应该跟风使用大IP。IP的形象只是外包装,成语学习内容的深挖和延展才是内核,不应该做绣花枕头。

成语学习类图书多点结合的开发新路径

通过上文的论述、解读与研讨,融合当前的具体状况,能够就成语学习类图书的出版与市场的深入发展给出以下意见:

用成语溯源历史,讲述成语的内核哲理

我国的成语是随着社会历史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成语的称谓虽然晚出,但作为一种语言事实,成语在汉语词汇史上源远流长。上古文献中成语就时有现身,如 “唇亡齿寒”“狼子野心”“利令智昏”“华而不实”“任重道远 ”等[2]。短短几个字就高度概括了一段历史故事和一个深刻的道理,因此成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而别具特色的载体,特别是那些经典的成语它所承载的内涵和信息往往是历史文化的精髓,蕴含着那个时代文化的精神和灵魂。正是这些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心理动力因素,千百年来那些经典的成语才能够历久不衰、精彩依然[3]。

成语学习类图书应该教授的是成语的内核,也就是其中的历史,而不是单纯只进行词语解释,或者描述流于表面的成语故事,图书内容设计时应该挖掘所引用成语的内涵,并结合其产生的历史背景进行解释。以“立木为信”为例,设计该成语的学习内容时,必不可缺的就是商鞅变法的内容,因为“立木为信”是商鞅变法这个大事件中的小故事。与此同时也可延展出“烽火戏诸侯”的背景故事。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导致诸侯们都不相信烽火,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幽王。就是因为在大的时代背景下君王、诸侯等统治阶级已失信于人,这才引出商鞅“立木为信”。商鞅在变法实行之前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只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就赏十两金。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把木头扛起来一直搬到北门,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十两黄金,一分也没少。商鞅此举使百姓觉得商鞅的命令不含糊,朝廷有了威信,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以上的这种学习过程,通过成语引出历史,通过历史掌握君无戏言的道理,诚信对于国家兴衰存亡十分重要,成功引出“诚信”这个内核。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中积淀下来的成语蕴涵着丰富的哲学道理。辩证的学习成语,分析成语故事的内核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热爱祖国文化、热爱祖国人民的思想感情,这才是大语文教学的教学目的。

新媒体与大语文相结合,用音视频打造IP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社会生产、生活模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育教学也应当积极进行改革优化,以实现发展。新媒体是一个广义而丰富的新概念,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方式大大丰富,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提升,在教学中引入新媒体,可以利用其技术层面的先进性,促进教学开展的效率,意义十分关键[4]。成语学习类图书既然以学习为目的也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利用新媒体的手段与音视频相结合,完成大语文教学的目标。

1.短平快的短视频引流

随着音乐短视频的兴起,人们的生活中也充斥着更多的资源渠道,随着短视频使用人群的扩大,成语学习类图书的目标读者或者其家长已被短视频的使用人群包围。这些短视频以“门槛低、零成本”为优势,高频出现在广大的潜在读者面前,是引流的好方法。

短视频的制作特点是音乐技术与影视录像相结合,成语故事结合有热度的歌曲和影视形象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关注欲望,拉近成语与学习者的距离。同时可结合短视频平台的调性提高成语故事中的趣味性,使学习者有“玩中学、学中玩”的体验效果。同时短视频平台拥有广大的受众,这无形中就给我们的成语类图书做了推广,而且短视频使学生们的学习时间和地点完全不受限制,什么时候想复习都可以再次重复观看相关内容。需要注意的是,短视频平台鱼龙混杂,目前相关部门也加强了对其内容的审核与监管,在制作短视频时还是要把握住学习类图书的调性,保持知识的严谨性,为图书添彩。

2.沉浸式听书串联知识

有声读物的出现为传统文化故事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方式,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故事,促进传统文化故事不断传承与发展[5]。儿童有声读物一直都是听书平台上的热品,相对于“短、平、快”的短视频产品,有声产品更具沉浸式,可以让学习者更精细的“品读”。而且网络时代知识内容繁杂,搜索困难或者说难于精准定位到自己想要学习的产品是很多家长和学生面临的问题。成语学习类图书的有声化使特色品牌产品,有针对性且能保证质量,会更受家长青睐,满足读者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里学习精品,提高获取知识的效率。

在有声产品的内容设计中可以安排穿针引线的人物,将整个成语学习类产品的内容进行串联,保证图书知识脉络的连续性。成语与历史密切相关,历史的延续性可能在单个的成语图书内容安排上受版面等限制无法完全实现,在有声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将该部分内容进行补充。拟定一个人物去代表一个朝代或一个时代,将整个成语进行归类,使听众也是成语的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具有大局观,更具有历史观。将图书中展现的“用成语溯源历史”继续深化,更进一步实现大语文通过对文字所蕴含的人文历史、生态百科理论的解读与研究,来完成对人文历史、生态百科的通识教学。

成语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见证了五千年汉语文化的变化,更承载了华夏文化的精髓,并且这些文化精髓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高频的使用着。所以成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语学习类图书是语文学习类图书中分量很重的一个分支。大语文教学要求的出现使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更加明晰,成语学习类图书也应该顺应教学要求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在内容上推陈出新的同时保留成语的文化内核;在形式上牵手新媒体与时俱进,如此,经过打磨的成语学习类图书一定能在满足读者需求的同时更好的完成大语文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类图书成语图书
图书推荐
论科普类图书如何借力融媒体转型树立精品品牌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新形势下教育类图书编辑如何全面提升编辑素质
班里有个图书角
拼成语
航天类图书的出版现状与选题策划研究
从一本书的出版到一门课程的建设:浅谈教育类图书编辑的作用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