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特色民俗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2021-03-08王鹏杰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21期
关键词:民俗特色融合

王鹏杰 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为了能够促进区域经济良好发展,文章对特色民俗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了研究。首先,阐述了特色民俗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意义,然后提出了制定行业政策,规范与引导市场;创建政府、高校、企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现有品牌,利用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成功的案例,构建精品特色的民俗体育旅游路线这几个发展策略,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越来越关注体育事业的发展,而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体育文化需要深入到产业发展中。现阶段,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追求文化、精神层面的生活,在旅游产品需求方面也越来越关注其内涵与文化底蕴,这给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特色民俗体育文化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下特色民俗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相关部门需要给予该项工作以足够重视,从多个方面入手,提供驱动机制,通过特色民俗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内生动力,进而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特色民俗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意义

(一)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升旅游品牌力量

特色民俗体育文化,是民族地区的历史积淀,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把特色民俗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进行融合,可以实现产业文化共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第一,两者融合发展,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有助于推广当地特色民族体育文化,有助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1]。第二,两者融合发展,有助于扩大旅游产业内涵、文化价值,进而吸引更多游客,促使其感受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旅游产品、重大体育赛事等,这样不仅能够促进特色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进一步发展,还可以利用消费旅游产品获取更多经济效益,提升区域旅游品牌价值和区域知名度。

(二)有助于推动地域文化传播,促进旅游特色发展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大部分都集中在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地形较为复杂、疆域辽阔、交通不便,但是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底蕴。在西部地区,大多数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都是游牧,进而产生了很多民族特色体育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想有效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可以充分利用该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特别是特色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促进旅游特色发展[2]。把特色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进行深度融合,能够有效传播文化,对民俗体育精神进行弘扬,促进西部区域和其他区域经济的联系,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提升区域文化影响力。

(三)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缓解假日旅游压力

特色民俗体育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对生态文明建设是非常有利的。旅游产业和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紧密联系,而自然资源也是体育文化的重要场所,如赛马、滑雪、登山等体育运动是离不开自然资源的[3]。并且,两者融合可以促进区域旅游景点、度假区等和当地人文风貌和谐发展。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对山地步行旅游、城市短途旅游、自驾游等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还可以对节假日旅游压力进行缓解。此外,通过体育赛事,可以促使更多游客加入到民族体育节庆中,减少黄金景点客流量。

特色民俗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策略

(一)制定行业政策,规范与引导市场

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想实现特色民俗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政府可以利用经济手段、行政干预的形式,科学配置资源。首先,在对新项目进行开发时,政府可以做好市场定位工作,利用经济刺激,侧重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较高档次、较好发展前景的特色民族体育旅游项目。其次,政府需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尤其是对已经开发的项目,通过行政干预,去除相似的项目。最后,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行业政策进行制定和优化,进而有效约束市场秩序,加强管理力度,引导当地市场良好发展。

(二)创建政府、高校、企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特色民俗体育旅游产业属于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要想有效促进特色民俗体育文化旅游行业发展,主要在于培养体育人才、旅游业人才[4]。在具体工作中,可以通过现有资源条件,创建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政府、高校、企业合力,培养更多的行业人才。在该过程中,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联合对行业人才进行培养;地方高校应基于市场需求,有计划地调整人才培养结构,与企业合作建设实践基地,促使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得到锻炼和发展;企业可以委托高校,培训现有工作人员,进而有效优化内部人才结构,这样才可以培养出更多的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有效避免出现人才断层问题。

(三)依托现有品牌,利用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

我国很多区域都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例如皖南地区有九华山、黄山、古村落等。在特色民俗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中,可以利用现有著名旅游品牌,对具有特色的民俗体育项目进行推广与宣传。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在推广与宣传时除利用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广播等外,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抖音、微博等,把当地特色民俗体育旅游项目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形式,全方面进行宣传。

(四)利用成功案例,构建精品特色民俗体育旅游路线

体育旅游产业属于独立产业,体育和旅游之间的结合产物是体育旅游产品,而从实质上来看,其就是旅游活动的升华,是高级体育活动。特色民族体育旅游和体育旅游之间存在一些差异,前者的定位是高层次。但是,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很多区域对民族体育旅游产品的定位都不够准确、产品特色不强,导致和一般体育旅游类似,没有深入挖掘民俗体育文化内涵,导致游客在体育活动中无法对当地特色民俗文化价值进行感受和体会。

因此,在开发特色民俗体育文化旅游资源时,可以把本地区民俗体育文化特色作为重点内容,侧重对具有代表性的体育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挖掘、提炼,且把其打造成为精品体育旅游项目,突出项目特色、民族文化[5]。例如,皖南地区有徽州文化、佛学文化等。在开发体育旅游项目时,可以基于文化视角,借鉴广西桂林印象刘三姐、云南丽江丽水金沙现象等模式,可以把徽州和九华山作为核心,创建精品民俗体育旅游路线,进而有效丰富当地民俗体育旅游文化内涵。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特色民俗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够促进特色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还能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目前,特色民俗体育文化和旅游产业在融合时存在一些阻碍,严重影响了两者发展。要想在实际工作中有效解决该问题,相关部门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深入挖掘和开发特色民俗体育文化,从多个层面入手,制定科学合理的融合发展方案,并深入贯彻落实,从根本上促进两者的发展。

猜你喜欢

民俗特色融合
冬季民俗节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特色种植促增收
融合菜
民俗中的“牛”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中医的特色
民俗节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