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2021-03-08王彝静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21期
关键词:弘扬社团中华

王彝静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是高职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宝贵资源。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学习知识、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当下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迫切需要深化高职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认同,增强其文化自信。高职院校应尝试从课程、师资队伍、传统文化类社团建设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建构起合理的文化自信培育体系,真正培养出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高职院校大学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广博、源远流长,是构成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延续和发展的精神支柱、精神标识,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保持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包含各类思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艺术、节日等,可谓是教育资源宝库。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充分借鉴挖掘其中精华,不断增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亲和力,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探究高职院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意义

(一)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为文化自信筑牢根基

我们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展现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价值意义的文化展示出来,弘扬并继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一直延续下去。学校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才能正确地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蕴和价值取向,更好地做到古为今用,与时俱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根脉,也是文化自信培育的根源,加深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利于为文化自信筑牢根基。

(二)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文化鉴别能力,为文化自信提供支撑

文化鉴别能力是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是文化自信的坚实支撑。文化自信并非要求全盘接受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外来文化。而是要求辩证地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取其精华,扬长补短,与时俱进。高职院校大学生通过课程、社团实践活动、校内外交流等方式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传统文化的鉴别能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积极因素,摒弃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落后因素。提升对外来文化的鉴别能力,对外来文化中有益成分进行挖掘借鉴,能够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三)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为文化自信注入可持续动力

文化是需要创新的领域。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从未中断,之所以能够历经岁月洗礼经久不衰、延续至今越发光彩夺目,是因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高职院校大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创新精神,他们在不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感悟、流行的因素等都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中,形式更加灵活,更容易被其他人接受。高职院校在对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认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能够激活它的生命力,增强它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文化自信注入可持续动力。

高职院校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现状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传统文化知识掌握不足

大学生是文化的传承者、实践者和创新者,是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对象。进入高职院校后,除了传统文化相关专业学生,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相关知识的途径相对单一、狭窄。大学生在传统文化类选修课的学习过程中更注重学分的获得,学习停留在表面,缺少主动学习和深度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理解不够深刻。另外,大学生在课余时间更多地用于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够用来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时间并不多。这就导致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不足,难以产生认同感,缺少优秀传统文化层面的文化自信。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体系有待完善

受到专业设置、师资力量等因素影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设置很少能够把传统文化类课程纳入到所有学生必修课程当中,而选修课的课程数量少,覆盖面不够宽,课程时间相对较少,课程内容也讲得不够透彻。一些高职院校缺少专业的传统文化课程教师,传统文化课程由其他专业教师兼任,课程的质量有待提升。另外学校思政课程的力度不够,一些举措停留在表面,未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更多地倾向于流行的文化,这使得高职院校没有建立起合理的文化自信培育体系,无法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提供坚实的支撑。

(三)各种外来文化冲击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多元文化相互激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冲击着主流价值观念。高职院校作为学习文化、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文化交流研讨活动较多,各种外来的影视、音乐、节日文化等正在以大学生便于接受的形式进入他们的日常生活。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学习知识、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较大。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文化格局也在不断调整,如果不能在各种冲击下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弘扬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不利于促进大学生对于文化自信的树立。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文化自信是高职院校的教育职责所在,高职院校可从课程、师资队伍、传统文化社团建设三个方面着手,建构起合理的文化自信培育体系。

(一)课程建设

通过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程,保证课程的时间和覆盖面,在选修课程中拓宽大学生自主选择的面,是对必修课程的必要补充。必修课和选修课双管齐下,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在家期间,也可通过大学生慕课等学习平台发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课程,学生可以随时学习,氛围更轻松,时间更自由,由此可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线下课和线上课同时发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文化自信。

(二)师资队伍建设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成长路上的领路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队伍建设非常关键。要完善传统文化教师队伍,提升专业教师数量,组织专任教师、兼任教师定期开展培训、讲座、研讨会等,丰富教师队伍的传统文化知识,促进教师队伍的知识量与教授方法与时俱进;另外,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要着重培养青年教师,通过教学观摩等方式进行“传帮带”,提升传统文化师资队伍中青年教师力量,更好地把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传授给大学生,进一步让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

(三)传统文化社团建设与活动开展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种类繁多,其中不乏书法、戏曲、剪纸等传统文化社团。高职院校不仅可以创造条件加强传统文化类社团建设,鼓励传统文化社团做好建设、交流工作,开展更多受学生欢迎的社团实践活动;还能鼓励社团走出校园,和其他院校进行交流合作,加强与当地书法协会、戏曲协会等合作与交流;同时也可以开展各类文化遗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参观学习等活动;还可以组织优秀传统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例如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带领他们一起学习书法、戏曲等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这些社团活动可以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悟和体验,进而提升其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弘扬社团中华
弘扬爱国精神
缤纷社团
弘扬爱国精神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K-BOT拼插社团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