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1-03-08王旎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21期
关键词:高质量体系院校

王旎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命脉,也是有效支撑国家战略,实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政策大力发展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以制度体系建设为抓手,以深化产教融合发展为重点,推进质量保障。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应树立正确的职教质量观,推进多元参与;科学设定质量标准,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及机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提高质量保障效能。

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迈进。在实现强国新征程中,高等职业教育日益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站在了关系国计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进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发展快车道。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性

(一)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呼唤高质量的高等职业教育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稳步迈向经济强国。对照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需求,高技能人才缺口巨大,截至2020年底,我国高技能人才5800万人,仅占技能劳动者28%,与发达国家差距仍较大,严重制约了产业升级发展。今年6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新增技能人才4000万人以上。高等职业教育是打造高素质技术人才队伍主要阵地,必须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引导和促进质量提升,有效支撑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二)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需要推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目前,我国已建成了独具我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高等职业教育确立为一种与普通高等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然而,高职教育体系大而不强、社会认可度不高、吸引力较弱等问题依然存在,如在部分省市试点本科独立学院转设为职业技术大学过程中遇到不少阻力。高等职业教育只有不断突出类型定位特色,推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才能突破发展瓶颈,赢得社会广泛尊重和信任。

(三)有效保障人才培养和就业质量整体提升

自2019年起,高等职业教育面向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等社会群体扩招300万人,并强化培训功能,旨在解决关键领域技能人才紧缺及帮助更多劳动者实现高质量就业,这是国家赋予的新使命。高职院校迎来了更广阔发展空间,但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资源配置、教学改革、质量监控、就业等方面也面临新挑战。这就需要学校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切实提高人才培养适切性及培养质量,使每一个学习者享有高质量教育资源、更充分的获得感、更强大的技术服务、创新能力及更宽广就业前景。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措施

(一)政府引导监管结合,大力发展高质量高职教育

近年来,国家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纲领性文件,先后开展了示范院校、骨干院校、特色专业(群)、示范实训基地、“双高”计划、提质培优等行动。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教体系成为新主题。从经费保障看,投入持续增长。据统计,2020年高职高专教育经费总投入2758亿元,比上年增长14.73%[2]。自2014年起,实施生均拨款制度,高职高专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由10147.61元增加到2018年的15785.76元。[3]

(二)以制度体系建设为抓手,推进质量保障

2012年起实施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分为国家、省、校三级编制报告,并向全社会公布。主要内容包括办学条件、教育教学、学生发展、服务贡献等方面。2015年启动实施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质量保障由过去被动的以外部政府部门监管转变为以院校为主体,主动提高质量、持续改进、动态发展的深刻变革。以院校自主诊断,教育行政部门抽查复核、院校落实整改方式梯次进行,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5个层面[4]构建立体化的质量保障标准体系,推进质量稳步提升。2019年教育部公布的第一批27所诊改工作试点院校中,21所入选“双高”建设计划,占比高达78%。[5]

(三)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促进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升

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有效解决人才链与市场链、产业链匹配错位、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人才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战略任务。在宏观政策高位推动、各院校积极努力下,一大批职教集团、产业学院、企业学院相继成立;由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及职业院校牵头成立了562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学历证书与技能等级证书并举的1+X制度试行。这一系列重要举措,探索了多元办学的可行性路径,推动了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纵深发展,“三教改革”有力推进,有效保障了质量提升。如深圳职院与华为公司合作,探索“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认证标准转化成教学标准,将企业培训认证体系嵌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6]。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不足与对策建议

当前,质量保障工作仍存在多元主体参与不足、质量标准缺乏系统科学、制度体系不够健全完善、有效激励不足等问题。高等职业教育应坚持问题与目标导向结合,树立正确质量观,突出“类型”特色,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一)树立正确的职教质量观,推进多元参与

基于新时代新要求,全面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改革精神,引导树立科学质量观,创新质量保障模式,以提高质量保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突破口,打破单一的政府主导格局,建立健全政府、学校、专业第三方机构和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等多元参与的教育保障新模式。

(二)科学设定质量标准,完善体系机制

高职院校需充分对接行业、企业,了解用人需求、岗位能力素养及核心能力要求,科学设定质量标准。从顶层设计、资源投入、质量生成、监督评价、控制管理、改进完善等方面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及运行机制。以人为本,有效运用制度约束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参与质量保障工作的积极性。

(三)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提高保障效能

围绕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等中心工作,高职院校集约规范建设信息系统,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做好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利用处理和开放共享等工作,打通数据孤岛,全面精准掌握学校动态,为其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促进管理服务流程再造,提升质量保障效能。

猜你喜欢

高质量体系院校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