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都水族马尾绣背扇的符号研究与活化传承

2021-03-08马德东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21期
关键词:水族马尾纹样

马德东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三都水族马尾绣是中国民间刺绣艺术的瑰宝,因其独特的刺绣工艺、纹样寓意、布局形式等成为研究水族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文章主要探讨水族马尾绣背扇纹样视觉符号的象征意义与艺术价值,同时,对其构成法则展开分析与研究,解读环境、材料、人文等之间的生态关系。通过创新设计将马尾绣背扇纹样与现代亲子服饰设计相结合,恪守东方审美意蕴的实践方法,活化传承民族化的装饰风格,寻求水族马尾绣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落脚点,为中国传统元素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水族马尾绣,在水语中称为“马介”,也音译为“歹结”,是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一种现存最古老而又最具有生命力的原始艺术,被称为“中国刺绣的活化石”。在众多水族马尾绣绣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背扇(也称背带)。背扇结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主要由背扇心、背扇肩、背扇手和背扇尾四部分组合而成。构成背扇的装饰纹样更是“千姿百态”,达到了“繁简互补”“朴华共赏”的艺术境界。这些纹样符号“能够记载、传承水族古老文化、历史,在特定的时代和地域环境之下表达生活理想、追求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语义”,体现着“具有东方特色的思想文化体系和生活美学理念”。

文章通过对水族马尾绣背扇纹样的符号解读、文化意蕴、构成法则等要素的剖析,秉承“守正创新”的设计原则,试图将马尾绣背扇纹样与现代亲子服饰设计相融合,“赋予非遗在新语境下生存的新方式,探索多元共生状态下的文化传承。”

三都水族马尾绣的概述

自古以来,三都县就有着“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构成了水族人民群居的生活背景。与这种生存背景相适应的,是孕育了伦理类型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

虽然关于水族马尾绣的起源已无从查考,但从史料中所描述的风土人情或服饰元素等,都能找到关于水族历史的相关记载。罗春寒在著作《水族风俗志》中提到,明代邝露《赤雅》中素有“水亦僚类”的记载,说明“水”这一称呼在明代就已出现。清代《百苗图》中记载:“水家苗在荔波县,男子喜渔猎,女子善纺织,有‘水家布’之名。穿桶裙短衣,四围缀花布”。从文章的表述内容来看,在这种特定区域下所描绘的“水家苗”就是今天的水族。

马尾绣背扇纹样的符号分类及文化寓意

“三都水族马尾绣刺绣纹样视觉符号大部分属于对自然与生活中物象的描摹”。在长时间的流传和进化过程中,水族马尾绣已形成一种相对模式化、程序化的民间艺术,聪慧勤劳的水族妇女以“古拙朴素”的设计手法,采用概括、提炼、抽象、夸张、变形等技法对刺绣素材进行绘制与布局,表现出她们特有的审美倾向。本文将从视觉符号学、民俗文化学的角度出发,分析这些图案纹样的符号分类及文化寓意,“有助于理解这些图案的历史成因和嬗变规律,对于把握艺术和生活的本源关系”有着重要指向意义。

(一)动物鸟兽类

动物鸟兽类图案主要与水族的图腾信仰相关,蕴含着水族先民深厚的文化内涵。动物图案主要有蝴蝶、凤凰、蝙蝠、鱼、狮虎、尼诺鸟、螺纹等,这些图案背后所指代的深刻寓意是研究水族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蝴蝶,在当地被视为孩童的保护神,寄予着水族人民对蝴蝶的感恩之情。鱼代表着水族祖先的影子,至今当地仍遗存着崇尚鱼的习俗,是水族“饭稻羹鱼”社会生活的积淀。此外,鱼纹常与葫芦纹同时出现,“双鱼托葫芦”成为马尾绣的标志之一。在水语中“凤凰”称之为“傩缅”,是一种高雅美丽的神鸟,多以“对偶”形式出现,寓意为成双成对。

(二)植物花卉类

植物花卉是马尾绣图案中常用的刺绣元素,主要包括菊花、石榴花、牡丹、卷草、藤蔓、树、葫芦、南瓜、芝麻花等。水族人民受到几千年传统思想的影响,信仰万物皆生灵,认为这些护佑种族平安的植物和花卉能够为其带来健康和幸福。代表多子多福的石榴纹样是马尾绣背扇中常见的图案,在《全晋文》中记载,有晋代文人潘岳描述石榴的诗句,“光明磷烂,含丹耀紫。味滋芳神,伤泠琼蕊。”“遥而望之,焕若随珠耀重渊;详而察之,灼若列宿出云间。千房同模,十子如一。御饥疗渴,解酲止醉。”其中“千房同模,十子如一”形象概括出石榴多子的涵义,表达水族人民对家庭幸福美满的渴望。

(三)自然图腾类

“在刀耕火种的远古时期,人们对自然是畏惧的;到了农耕文明时期,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更加强烈。”自然图腾类纹样主要包括太阳、月亮、雷电、水波、云等,它们带有先民崇尚“神灵”的主观意识,绣娘们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借此达到辟邪祛灾,保佑孩童健康成长的目的,是农耕时代老百姓祈求风调雨顺的表达方式。太阳纹是马尾绣背扇中的主体图案,形象概括出水族人民对太阳神的尊崇与敬意。其中雷电纹、水波纹强调的是动态流畅的线性美感和形式多样的嫁接组合,通过二方连续的构成形式围绕在主体图案周围,对整个画面布局起到填充和点缀的艺术效果,增添背扇画面的律动感和形式感。自然图腾类的崇拜思想与“天人合一”的思想有某种契合,与楚汉时期独特的浪漫主义思想以及中华民族对于天人关系的形而上表达相呼应,是原始宗教意识中泛自然观影响下的产物。

(四)人文历史类

人文历史类图案主要包括:书简纹、汉字、铜钱、建筑、铜鼓、几何等元素,这些图案体现出水族浓厚的生活气息以及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是族群身份的重要标识。书简纹,据水书专家潘朝霖所说,就是水书中“泐”的变形字,书写法形似汉族的册。泐,即文字,有文化、知识的含义。“书简的造型或平行、错位排列并饰以飘带,或卷轴并饰以飘带,营造了浓厚的书卷气息。”水族曾被称为“水亦僚类”,多喜好铜鼓,《隋书》中记载“诸僚,铸铜为鼓”,因此铜鼓也是常见的图案元素。

活态传承视角下马尾绣背扇纹样的设计创新

通过深入分析背扇传统纹样的形态特征和布局规律,以同形同构、同形异构、异形异构三种创新形式,实现由“形”到“态”的转化过。以“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美学思想,探求传统民族元素在现代亲子服饰设计中的应用形式与价值,把“过去与未来”用流动的文化基因串联起来,实现民族文化自信。本次设计选择了特征明显、结构丰富、信息明确的太阳纹作为亲子服饰图案的设计元素,主要原因有两点,首先太阳纹是水族民俗文化中表达爱子和亲子关系的重要精神载体;其二,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着圣洁高雅,且花瓣造型优美,符合现代服饰图案的设计需求。

(一)同形同构

同形同构,顾名思义就是提取“母体”纹样中的局部元素。在不改变局部元素的外部形态和构成形式上,设计者通过简化、提炼、重叠、位移等设计手法,从新的艺术视角对这些局部元素进行再设计,创作出既保留传统基因又能展现时效性的装饰图案,实现内容与形式上的高度统一。

(二)同形异构

同形异构,就是选取原始纹样中某个或者某组构成元素,保留其外部轮廓特征,遵循艺术设计中“重构简化”的审美方式与观察方法,利用重组、嫁接、抽离、旋转等手法,按照一定的规律加以构成、排列或者融合,创作出满足现代审美特性的装饰纹样。

(三)异形异构

异形异构,是对提取的局部元素进行拆合与变异的设计方法,设计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纹样的“形”与“态”,实现传统纹样的活化传承。这种构成方式是主观意识上的变通,将创新设计作品“有我之境”逐步推移到“无我之境”,是当代设计语境下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的突破口。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理性的判断出,水族马尾绣所具备的当代价值,并通过挖掘地域文化与现代时尚之间的关系,推动传统手工艺可持续性发展的路径研究。这既顺应国家所倡导的民族非遗文化的保护,又能助推地方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是一项双赢的“软文化”战略性模式。

猜你喜欢

水族马尾纹样
水族敬酒歌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打造活力满满的马尾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上帝的水族馆
扎马尾
水族经典及其思想信仰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水族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