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2021-03-08王娟武昌理工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21期
关键词:动画创作传统

王娟 武昌理工学院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在诸多艺术领域得到推广,其中就包括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文章从传统文化与动画创作的关联出发,分析了传统文化在动画创作中的作用,提出了传统文化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思路,以期为相关人员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既可为观众带来欢乐,还可让人们从中感受到丰富的文化,并接受文化的熏陶。近年来,我国市面上涌现了一大批动画作品,但从整体上而言,却表现出动画创作创新不足,动画作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作为我国各时期、各民族生产生活方式、审美趣味、价值观念等的重要体现,在众多艺术创作中得到有效的渗透,动画创作作为艺术创作中的一种,同样应当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基于此,本文将对传统文化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进行思考研究。

传统文化与动画创作的关联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积累,是各时期、各民族文明发展演变的集体表征。动画产业的发展,与传统文化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我国动画早期发展阶段,就诞生了一大批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动画作品,比如,基于中国水墨画创作的《小蝌蚪找妈妈》《鹿铃》《山水情》等;基于剪纸艺术创作的《猪八戒吃西瓜》《济公斗蟋蟀》《人参娃娃》等。这些家喻户晓的动画作品无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应用,由此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多样的资源素材,供动画创作进行借鉴[1]。动画作为一门集绘画、电影、音乐、摄影等多个艺术门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唯有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方可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正是因为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有效认识,动画创作未能充分提炼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深厚内涵,而只是单纯地对他人进行照搬、模仿,没有形成自身鲜明的特色,从而使得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一直收效甚微。因此,为推动我国动画产业的有效发展,必须要在动画创作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有效应用。

传统文化在动画创作中的作用

(一)提升动画的呈现效果

动画是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可显著提升动画的呈现效果。首先,传统文化为动画剧本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我国各时期涌现的动画作品不难发现,很大一部分动画剧本均改编自中国传统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如由中国传统神话故事改编的动画作品《女娲补天》《大闹天宫》等,由民间传说改编的动画作品《海力布》《宝莲灯》等。这些动画作品通过对原著的精炼创作,呈现出良好的效果[2]。其次,传统文化为动画视觉效果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以动画创作中的人物造型设计为例,诸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早期优秀动画作品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应用,设计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并提升了动画作品的呈现效果。

(二)增强动画的民族特色

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中,动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动画中所展现的传统文化,大多是经由系统提炼的,更具娱乐性、更易于为广大受众所接受。因此,动画有着较为显著的群众性,表达方式也多样丰富。将传统文化应用于动画创作中,可有效提升各个年龄阶段群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接受水平,由此不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还是对动画艺术的发展都大有裨益。越有民族性,则越有群众性;越有民族性,则越有国际性。动画创作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可显著增强动画的民族特色,推动动画与传统文化的协同发展。

(三)提高动画的文化内涵

在动画创作中,动画主题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动画主题体现了创作者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及对相关观点的表达。而很多优秀的动画作品都将传统文化思想作为自身的主题,比如,早期的水墨动画《牧笛》《山水情》,便向人们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崇尚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思想。对于动画作品而言,将传统文化思想与作品的主题思想相融合,还可赋予动画作品更深刻的文化内涵,让动画作品更具艺术审美价值。

传统文化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思路

(一)基于传统文化的动画题材选择

好的题材,是一部优秀动画作品的重要基础。因而,如何开展好选材工作,是动画创作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而通过传统文化进行选材,便是动画创作者的极佳选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事件、小说故事、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无不为动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些素材不仅可满足观众的猎奇需求,还与我国观众的思想观念、审美趣味相符。在传统文化中提炼动画题材,可彰显本民族的鲜明特色,同时也是我国动画创作的一大趋势,其不仅可提升动画作品的文化内涵,还可赢得观众的情感共鸣,进而推动动画创作的健康发展[3]。比如,我国首部彩色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即取材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通过对原著章节的精心提炼、改编,最终成就了该部优秀的动画作品。

(二)基于传统文化的人物角色塑造

人物角色是动画作品的核心要素,某种意义上而言,一部动画作品优秀与否,主要取决于其中人物角色的塑造是否成功。而动画人物角色塑造,应同时注重体现自身的艺术性、商业性,如此一来,动画作品方可兼具娱乐性、内涵性及商业价值。鉴于此,动画创作者在人物角色塑造过程中,应从不同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在确保角色与故事题材相符的同时,还应注重展现角色的时代性、民族性,将传统文化与人物角色进行有机融合,进而创作出可为广大观众所青睐的动画人物角色。我国不少动画作品的人物角色都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创作者通过从山水画、剪纸、戏曲、皮影等传统文化中获得创作灵感,进而创作出了大量为人们所熟知的动画形象[4]。比如,2019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主人公哪吒,即为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创作者一改《大闹天宫》中胖娃娃式哪吒、《哪吒闹海》中莲花化身式哪吒的形象,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将这个新哪吒塑造成一个“熊孩子”,给观众带来了别样的视觉体验。

(三)基于传统文化的动画场景设计

优秀的动画创作者不仅会注重对故事情节、动画角色的编排设计,还会关注各个细节,而动画场景设计就是其中之一。在动画作品中,场景设计可发挥背景交代、气氛烘托、人物渲染等重要作用。因而,动画设计者应结合动画作品的创作主题、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等,对各个场景进行巧妙设计,保证动画角色与场景的契合度,提升动画作品的表现效果。比如,动画作品《宝莲灯》中,创作者引入了多样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诸如古代建筑、古代壁画等,并借助创新手段,将这些文化元素与动画场景设计相结合,实现了动画角色与场景的兼容,进一步为观众创造出一个美妙奇幻的神话空间[5]。

总而言之,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拥有宝贵的创作资源,为动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及思路。动画作品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途径,需将传统文化与动画创作进行有效相融,方可为动画创作奠定深厚的文化底蕴,实现动画创作与传统文化的协同发展。为此,动画创作相关人员应围绕如何实现传统文化在动画创作中的更有效应用进行探索研究,明确传统文化在动画创作中的作用,基于传统文化及现代科学技术,创作出更多满足市场发展需求,且广受青睐的优秀动画作品。

猜你喜欢

动画创作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我的动画梦
老传统当传承
《一墙之隔》创作谈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