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翻译》课程育人探索与实践

2021-03-08姚鑫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文化产业 2021年15期
关键词:英汉翻译育人能力

姚鑫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咸阳 712000

一、引言

目前,在我国英汉翻译领域存在着一些尖锐矛盾。比如说,学习英汉翻译的学生越来越多,需要英汉翻译人才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但学生翻译能力与企业需求无法相互匹配。究其原因,主要与学校教育体系有关。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就业”与“企业用人”相匹配,众多高校开始积极研究《英汉翻译》课程育人模式,希望在原有的基础上,合理创新授课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机制,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差异化优势,培养有想法、有道德、有应用能力的高级英汉翻译人才。

二、新时代英汉翻译人才基本素养分析

(一)具备综合翻译能力

作为新时代英汉翻译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翻译能力。如何理解综合翻译能力内涵?应立足学生视角:(1)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英汉翻译,既保证一定效率,也保证较高质量;(2)除了英汉翻译课堂,学生还可以在不同情境下进行英汉翻译,并通过英汉翻译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3)参与企业活动,或者进行企业实习时,学生可以快速适应英汉翻译行业,具备良好的应急处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始终秉持英汉翻译行业的职业素养;(4)在新技术、新设备面前,学生可以灵活使用现代化的英汉翻译工具[1],将“学习工具与专业知识”“学习设备与专业技能”结合起来,不断提升英汉翻译质量。

(二)遵循职业道德标准

新时代英汉翻译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高度重视职业道德,一切行为模式都要遵循职业道德标准。具体来说,一方面是对待工作的责任感。从事英汉翻译相关工作时,一个很小的翻译失误可能会带来重大歧义,影响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友好合作,甚至损害国家经济利益。遵循职业道德标准,可以提高工作人员责任感,督促工作人员谨慎行事,尽量减少工作失误[2];另一方面是对待工作的探索精神。对于一些复杂的英汉翻译情境,也许工作人员存在知识盲区。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相关工作人员不能敷衍了事,要在职业道德引导下认真钻研、积极探索,竭力保证英汉翻译工作的准确性[3]。

三、《英汉翻译》课程育人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落后

在《英汉翻译》课程育人模式中,有些教师掌握的教学方法单一,且落后于新时代教育体系。具体来说,首先,有些教师习惯于“说教”“训练”,推崇“英汉翻译题海战术”。虽然反复训练可以巩固知识,但反复训练也容易激起学生逆反情绪,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英汉翻译》课程的探索兴趣;其次,有些教师对信息化教学不熟练,无法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接收生动、形象的学习素材,对所学知识有更深体会[4]。如何加强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英汉翻译》课程改革中的重点。

(二)实践教学欠缺

当前,部分高校《英汉翻译》课程仍然十分欠缺实践教学。具体来说,第一,学习英汉翻译专业知识后,大部分学生可能会从事相关工作,需要具备“活学活用”的能力。但在实际情况中,有些教师不注重实践教学,很少策划实践活动。在实践学习不足的情况下,学生很难提高应用能力,不利于学生将来顺利就业;第二,有些教师设计《英汉翻译》课程实践教学时,欠缺“合作”思维,比如说,与企业合作,与其他专业合作,与其它学校合作等[5],没有充分利用“学校公共资源”“企业平台资源”“社会公益资源”,这不仅会限制学生的实践路径,而且还会打压学生的实践热情。

(三)师资力量薄弱

开展《英汉翻译》课程教学时,有些高校缺乏成熟的教师队伍。具体来说,一方面,关于《英汉翻译》课程教学有些高校没有匹配充足的教师,每一个教师都承担超负荷工作任务。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无法保证教学质量,还会导致教师团队不稳定。比如说,有些教师在高强度工作下可能会选择离开学校,去专门的英汉培训机构工作,缓解工作压力;另一方面,建设教师队伍时,有些高校严抓“录用环节”,忽略“培训环节”。从事《英汉翻译》课程教学,不仅需要具备一定学历,还需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意识。即使是高学历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定期更新知识体系,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行业[6]。

四、《英汉翻译》课程育人模式的改进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法

为了合理创新《英汉翻译》课程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从这些方面去实践:首先,在《英汉翻译》课程教学中,关于“英汉翻译训练”,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英汉翻译训练体系”,包含“英汉翻译情境训练”“英汉翻译小组训练”“英汉翻译游戏训练”等,让学生在不同的训练形式中带着兴趣去学习。其次,信息化教学可以在有限时间里传达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创新《英汉翻译》课程教学方法。举例来说,教师可以制作“英汉翻译预习微课”,指导学生在简短的微课中抓住核心思想,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预习。再比如说,教师可以在节日假开设“英汉翻译直播课”[7],活跃学生的“第二课堂”,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拓展知识。

(二)拓展实践教学

第一,高校教师要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均衡发展。比如说,高校可以从“考核制度”出发,建立“英汉翻译实践考核制度”,将实践成绩纳入总成绩,提醒学生重视实践学习,并督促相关教师严格落实各项实践教学内容。随着实践教学日益丰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也会一点点进步;第二,设计《英汉翻译》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时,教师要建立“合作”思维,灵活运用“学校公共资源”“企业平台资源”“社会公益资源”。比如说,以校企合作为纽带,共建“英汉翻译实践基地”,鼓励学生与企业员工相互配合[8],共同承接翻译工作。

五、结语

在实际情况中,众多现代化企业都设有专门的英汉翻译岗位,高校要善于利用企业资源,搭建多样化实践平台,指导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接受历练,不断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会遇到专业知识以外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说,“心理紧张”“社交恐惧”“利益诱惑”“好逸恶劳”等,《英汉翻译》课程相关教师不能忽略这方面的问题,要主动聆听学生需求,发挥学校与企业各自育人的优势,帮助学生早日走出困境,以强大的心理优势应对瞬息万变的职场环境。

猜你喜欢

英汉翻译育人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头韵的英汉翻译在《学术英语》的实践和研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校英汉翻译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The Impact of Media on Society
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