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生态环境保护湿地公园建设

2021-03-07桂春明

家园·建筑与设计 2021年18期
关键词:湿地公园生态保护建设策略

桂春明

摘要:湿地公园的出现为湿地资源保护带来了全新的模式,它成为国家保护湿地资源的一种重要手段。发展建设湿地公园是落实国家湿地分级分类保护管理策略的一项具体措施,也是当前资源破坏严重的形势下,解决湿地保护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因此,我们应该调动全社会参与保护湿地,加强湿地公园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关键词:湿地公园;生态保护;建设策略

引言: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自然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的“肾”,为人类生产、生活与休闲提供多种资源,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我国在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同时,还积极在不具备建设自然保护区的区域建设湿地公园,湿地公园是国家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湿地野生动植物保护栖息地以及湿地多用途管理区等共同构成了湿地保护管理体系,为湿地的保护开发以及合理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湿地公园的含义和性质定位

1.1湿地公园的含义

湿地景观是由湿地人类文化圈和湿地自然生物圈相互作用形成的,主要是指湿地风景名胜区和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指湿地自然性较强、科学价值较高其核心区通常处于绝对保护状态的区域。湿地公园景观是在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的基础上,满足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前提下,利用湿地资源优势,挖掘区域湿地文化,在湿地保育区以外建设的具有生态性、艺术性以及社会文化性,适宜公众游览的以湿地为主题的游憩空间。

1.2湿地公园的性质定位

湿地公园作为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一种新模式,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已取得成功经验,并得到广泛赞誉和认可。湿地公园既不是自然保护区,也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城市公园,自然保护区更注重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普通公园则关注休闲游憩和向大众开放。它是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是保护区与公园的复合体。

湿地公园的建设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也是湿地保护和保育理论的实践成果,集中体现了湿地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具备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湿地公园应该保持该区域的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并趋近于自然景观状态,维持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且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自然栖息地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环境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状况的改善,最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二、湿地公园植物景观建设措施

2.1水面的植物景观

湿地公园除具有一般公园的功能外,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有广阔的水面。水域不但能为生物提供栖息场所,调节空气湿度的生态功能,而且构成了园林景观的要素。单独的、平静的水面不足以形成美丽的风景线,当搭配了植物的种植,能给辽阔的水面带来无限的生机。按生活方式与形态特征分,水生植物分为挺水型、浮水型、漂浮型和沉水型。营造湿地水面景观时,应遵循湿地植物设计原则,选择观赏价值高的植物,科学处理植物与水体的关系,模拟再现自然水景,充分展现水生植物的丰富色彩与姿韵。植物的倒影映入水中,微风吹过,荡漾起层层微波,使水面增添了无穷的情趣。

2.2岛屿植物配置

湖中岛屿配置丰富的植物后,加强了水面景观、丰富了水面色彩,更能将大的水面划分成不同情趣的小的水面空间。南湖的岛屿分为半岛和湖中岛两类,半岛在植物配置时除了考虑植物景观还要考虑导游路线,避免妨碍交通;南湖中的岛屿大多是扩湖期间,为保留一些姿态优美的大乔木而刻意建造的,岛屿的大小、植物配置都是围绕着这些被保留的乔木而精心设计的,主要考虑远眺的效果,除了植物本身的色彩、姿态外,各类植物在水面形成的倒影也丰富了水体景观层次,增加了游人游览时的趣味性。

2.3自然式水岸线景观

湿地公园的水岸线应采用自然式护坡的营造方式。湿地具有过滤和渗透的作用,而混凝土砌筑的护岸将会破坏它这种功能。理想的湿地护岸形式,是以自然的湿地土壤沙砾基质代替人工砌筑,并在水陆交接的自然过渡地带种植湿生植物。采用形式多样的生态护坡,来设计湿地岸边环境,使岸堤土壤与水体之间能进行物质交换,既防止了水土流失,实现湿地的自身调节能力,又营造出了错落有致、野趣十足的生态环境。

三、生态优先的湿地公园建设

3.1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比较原始的生态系统,其功能一旦遭到破坏可能会永久性的丧失,因此要从根本上树立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意识。在湿地公园的建设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尽量避免和减少因工程建设对湿地造成的破坏;湿地公园建成后,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生态保护知识培训,提高其生态意识,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游客尽量避免和减少对湿地公园造成污染和破坏。

3.2注重适度开发,保持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平衡

在对湿地生态系统建设和开发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不破坏湿地的自然良性演变为前提,实现对湿地生态平衡最小的干预,走可持续发展的开发之路,力争在开发的基础上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功能完整性。在全面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实施生物資源和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终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和统一的发展,为介休市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循环做出贡献。

3.3休憩娱乐活动主题化、生态化

城市湿地公园中的游憩活动应该主题化、生态化,各游憩活动都应围绕湿地景观进行设置,游人的娱乐活动应集中在湿地公园的游憩观光区。游憩观光区是城市湿地公园展示湿地景观的主要区域之一,可向游人展示江海湖泊、河流湿地、沼泽草滩等各种湿地景观类型,也是游人休闲观光的主要场所,在不破坏湿地生境和产生污染、噪音的前提下,允许游人进行参与性的湿地体验活动,如观鸟观鱼、滨水体验、采莲垂钓等,促进生态旅游适度可持续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融、天人合一的境界。

3.4坚持长期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开发的计划

湿度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开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和开发必须立足当前,着眼于未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处理好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突出湿地公园的特色,借助当地政府的平台,扎实地推进国家湿地公园的开发和保护工作。

3.5生态环境保护与湿地之间的关系

湿地与水生态环境直接相联、密切相关,水文要素特别是水是湿地与水生态环境之间联系的纽带,它既是湿地属性的决定性因子,也是水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因子,湿地是水生态环境的重要组织部分,水生态环境是湿地的重要支撑和基础,没有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也就没有健康完整的湿地。没有健康完整的湿地,就不会有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湿地是保护水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措施,保护水生态环境是保护湿地的前提和保证,湿地的破坏和丧失,将直接影响水生态环境,水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威胁湿地的安全,健康的湿地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否则,不但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而且将会受到大自然的强烈报复,因此,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相互依托,休戚相关。

结束语

城市湿地公园的出现为城市湿地资源保护带来了一种新型的模式,它成为国家保护湿地资源的一种重要手段。发展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是落实国家湿地分级分类保护管理策略的一项具体措施,也是当前资源破坏严重的形势下,解决湿地保护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因此,我们应该调动社会的所有力量参与保护湿地,加大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保护我们的生态系统,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参考文献:

[1]陈雷,任鹏飞.湿地对城市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2014.7

[2]徐迎.城市湿地对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影响机制初探2017.3

2367500511354

猜你喜欢

湿地公园生态保护建设策略
论高职院校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
高校医学科研机构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策略
贵阳生态保护法庭的成立与发展
沈阳卧龙湖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安徽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与实践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河北省农村生态环境调查分析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探究
农村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