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武术在学校体育中的价值

2021-03-06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武术体育学校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00)

众所周知,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中最为闪烁的一颗明珠。武术不仅具有表层的健身,休闲娱乐功能,而且还具有深层的人文精神教育功能。武术之所以能够传承与发展至今,是因为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汲取了儒、道、法、兵法、中医等传统文化精髓。因此,武术也成为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典型代表。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不仅仅是因为它具有众多的攀种,众多的演练形式以及对武术境界的追求,更重要的是武德敏育,武德要求每个从事武术的人应该具有基本的行为规范。在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大背展下,紧抓武术深层工作,武术的价值才能够在学校的教育中发挥他应有的作用。同时,国家在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之际,应该提高“文化自信”,在文化身信的指导下实现学校武术教育,就是要我们肯定“体育课”与“武术课”、“体育教育”与“武术敏育”、“体育学”与“武术学”是并行不停的。

1、研究目的

针对于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的体育课程进行分析,在教师授课的过程当中,比较常见的内容都是来自于西方的课程,比如,篮球、排球、足球等等,这些往往都是建立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西方体育文化,这对于我国体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对于传统的武术文化融入体育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制约,学校的体育教育的过程当中没有将武术融入其中,导致当前的学生严重缺失体育精神以及武术情怀。西方体育文化普遍的崇尚个人竞争,倡导个性自由,但是西方体育文化严重的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并且对于学生意识方面缺乏培养工作,这样就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完善以及理想人格,不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的研究及撰写需求,收集大量的期刊、著作及其他数据资料,对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获取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关于“学校武术、学校体育”的相关文献。

2.2、逻辑分析法

在研究过程中运用归纳、演绎、定义、综合等逻辑分析法,对武术功能、发展的有关论点进行了分析与论证。

3、结果与分析

3.1、武术的定义

多年来关于武术的定义很多,但多数没有脱离开体育项目局限。权威的解释至少有以下几种:“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术,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现代汉语词典》);“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以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动作为主要锻炼内容,兼有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格斗运动三种运动形式的体育项目”(《中国武术实用大全》);“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中国武术百科全书》)。如此等等,各种定义的共同特点是把武术归纳为体育项目,这种用概念解释概念的方式显然无法阐述清楚武术的本质,也不符合给概念下定义的规律和要求。

3.2、武术在学校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1)强健体魄。

武术博大精深,是民族的国粹,在中华武术当中蕴含着博大的精神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当前学校而言,在开展武术教育的过程当中,应当了解武术的精神,与此同时,要对于武术教育引起高度的重视,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教师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同时要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要进一步强健学生体魄,提升学生体育意识。在武术教育的过程当中,注重内外合一以及形神兼备,应当通过大量的训练和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可以强健体魄,要帮助学生调整好自身的呼吸,同时应当要求学生学习之中全神贯注,这样就可以促使学生肌肉力量得到进一步增强,也可以促使学生韧带和肌肉的延展性得到提升,还可以促使学生关节更加灵活。

(2)育德功能。

武术中的最注重的是武德,武德在武术的形成之初就与之出现,最早见于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里面就有“武德有七”的论述。随着时间和时代的发展,武德的内涵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个人价值、社会价值也在不断地突显,日益成为习武之人的一种行为规范和做人准则。在过去,武德的内容包括“以武修身,仁者无敌”的人生准则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的人生信条和“见义勇为、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等。从古至今,民间活跃着的各个拳种的武术流派,在成立之初都会修订与武德有关的“门规”“戒律”、“戒约”,有的武术门派还规定不传授武艺的多种行为规范。

(3)育体功能。

武术的育体功能指的是通过武术运动使人的外在身体机能和内在生理机能得到提高和改善,增强和改善人的体质。武术的育体功能显而易见,在现代体育运动归类下,武术属于其中一种,武术拥有体育运动对于育体方面的所有功能,甚至武术还拥有其独特的育体功能。

武术的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是武术育体功能的最好体现。套路作为中国武术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套路特别是现代的竞技套路中包含了许多跳跃、平衡、屈伸、回环、翻腾和跌扑等技术动作,通过这些技术动作的练习,人体各部位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武术运动对人的力量素质、耐力素质、速度素质、灵敏素质、柔韧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长期系统的练习武术,这些素质更是在不断地提升和增强。通过武术运动练习,无论人的外在的筋骨皮,还是内在的生理机能,都在不同程度的发生变化,它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3.3、武术在学校教育开展的现实境遇

(1)武术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从武术的发展历史可以知道,武术正在向体育运动靠近,成为体育运动中的一个项目。20世纪,在体育运动项目还很稀缺的情况下,武术就成为了民众锻炼身体的主要活动。直至今日,我们还可以看见当时武术作为体育运动的影响力。现今高校所沿用的武术教学内容就是依据20世纪的武术内容改编而成的,教学内容的底子以及套路的形式都与20世纪的武术内容相差不大。然而,这些陈旧的内容无法顺应时代的要求。武术与体育项目的混淆弱化了武术文化的传承路径,让它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无法获得学生的青睐。

(2)师资力量匮乏。

从高校的师资力量现状,我们就可以发现现今我国武术底蕴的薄弱。武术教师的主要来源为传统体育学专业的毕业生、退役战士、退役运动员等。师资来源的复杂让武术教学的质量参差不齐,也令传统武术文化的内涵难以深人人心。高校武术教学侧重于基本技术,局限于热身。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基本为辅,教学形式多为教师分解武术动作,学生模仿。武术文化中的礼与德基本没有涉及。是以,学生对武术的态度是既爱又厌,想学却达不到心目中的预期,不仅学不到精髓,也感受不到武术带给自己的“豪情”。师资力量的匮乏让教学内容变得浅薄,不仅忽视了武术中一招一式的文化内涵,也忽视了它锤炼至今带给人们的传承记忆,让它明珠蒙尘,逐渐失去了传承。

(3)武术教学内容和方法陈旧。

多数学校体育教学沿袭传统滞后的武术教学内容,武术教学内容和方法相对陈旧,缺乏创新性。体育教师未能实时关注武术发展的前沿动态,未能充分借鉴吸收先进的武术教学方法,且在日常的武术教学过程中,未能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未能充分考虑各个学生的武术学习和接受能力,未能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武术教学效果。

3.4、武术在学校体育中普及和发展的途径

(1)加强管理引导,树立武术道德典范。

武德是尚武的基础与前提,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武德息识,挖掘武术文化价值,才能让更多人从思想上重视武术的传承与发展。遵守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加强对学生的文化教育之外,学校应加强对武术运动员的各项管理工作,约束个别不良武者的行为,杜绝不良现象的发生。相对于学校中硬性的管理约束,武术锻练要善于引导武术运动员良好的武术道德和修养,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2)创办武术社团,开展武术交流赛。

在学校成立武术协会或社团,通过邀请具有专业武术知识的教师指导,定期举行武术习练,可以增加习武爱好者的习练密度。武术社团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弥补学校课程中武术教学课时少及师资不足的问题,众所周知,体育运动的精彩主要是通过比赛来突出与体现,因欢喜而更加精彩刺激,就好像我们的各种球类运动:足球杯、世界杯、篮球职业赛(NBA)等因为比赛使其产生了超越本生的无穷魅力和价值,因此,适当的举行一些校园武术交流比赛也是十分必要的。

(3)完善考核制度,提高学生重视程度。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区域性差异,学校可以根据该地区的特点,逐步制定和完善符合学生特点与水平的武术等级标准。这样不但可以适当缩短与国家同类项目发展水平的差距,还有助于突出武术在我体育教学中所具有的独特性特征。“《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这本书编写目的明确,体例得当,体现了传统性和时代性。”国家推行的等级标准经过深入考察与研究会得出的标准考核制度,本书设计难度适宜,技术要求规范合理的一部代表性与可行性都值得肯定的作品。当然,里面也有些不足之处,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探索,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传承与生存环境。

(4)提高师资力量,重视师资水平。

教育家际鹤琴先生提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所以改进武术教学方法,提高武术教师的业务水平与数学能力是改变武术课尴尬境界的关键因素。教师的培训更加不能放松,因为当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兴趣达到一定程度后,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会很快速的被点燃,所以我们可以定期邀请前辈和同门进校培训广大师生。可以办武术培训班,对体育教育进行专门理论和技能的交流与培训,使他们不断的改进和创新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动作技术。而各个地区也应抓住时机,坚持做到早起步、早计划,我们可以把武术内容放到中考和高中的会考内容当中,将更加有利于各地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4、结语

综上所述,武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体现为体育教学缺乏对武术的充分重视、未能彰显武术的独特优势、武术教学内容和方法陈旧。武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具有广泛的学生参与基础、能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良好实现、对教学场地和相关器械的要求较少、具备了一定的师资力量、能培养学生的武德观念、能促进学生吸收传统文化精髓。对此,要通过从整体上提升武术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加强对武术教学的宣传,加强对武术教学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安排,创新武术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措施加强武术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猜你喜欢

武术体育学校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武术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