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武术的训练方法与观念分析

2021-03-06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形神传统武术武术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00)

引言

传统武术训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创新、改革,在遇到阻碍和打击时也一直继续发展,这是其价值特点的体现,是其形神兼备与内外相合终极目标的体现。

1、传统武术训练的概述

1.1、传统武术训练的定义

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特色,它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并发挥着其不同的作用。在历史的发展中,武术从刚开始的强身健体的作用,到保护功能,再到逐渐发挥着文化传承的作用,一直流传至今。对于传统武术的研究,首先就要明确其定义,了解其内涵,在2000年召开的全国传统武术工作会议上表示,传统武术是有序流传,体内兼备,理、法、势都具备与现今竞技武术不同的,除了竞技武术之外的武术拳种的总和。综上而言,可将传统武术定义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包括功法、训练和技击等内容的体育活动,它具有注重技击和体内兼备的特点。

训练是一种来源于实践又给予实践指导的行为活动,其指导对实践的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传统武术训练就是指在具有传统武术技艺的老师的指导下,在传统武术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运用传统的武术训练方式方法指导受教育者学习武术技艺,提高武术水平,强健身体,陶冶情操的与传统武术有关的实践活动。

1.2、传统武术训练的发展

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是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是集强身健体和陶冶情操于一体的灿烂文化。传统武术训练在历史中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自我改进,兼容并蓄的不断发展,虽几经波折,但其不断积累深厚的基础,吸取众多优秀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

远古时期,部落与部落之间时常因领地、食物等原因发生冲突,为了生存,传统武术也开始出现在战争中;在战争频发的春秋战国,社会开始了崇尚武术的风气,军事武艺也随之发展起来。但在秦朝政权统一之后又开始了禁止武术的禁令;而后在隋唐时期,习武者又因武举制开始大量涌现,大量群众开始为进入朝堂而习武,社会崇尚武术的风气再次开始盛行。之后,在明朝时期边界战争众多,官府更加重视传统武术,随之清朝为繁荣发展,重视传统武术技艺的训练,无论在军队还是在民间都开始盛行练习传统武术,因此这一时期也成为了传统武术发展的鼎盛时期。

中国国门被鸦片战争打开后,火药在战事中被广泛使用,人们对传统武术的重视也开始逐渐削弱,传统武术在军队的作用也开始被弱化,相反更多体现在民间的自我保护功能。近代史上,传统武术在军事战争中更是无用武之地,其功能开始转向强身健体和修养身性的方向。辛亥革命后,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西洋文化盛行下,武术的内容、形式和实践、地位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武术的形式从社团开始被武术馆和武术学校的新形式所代替,开始更加集中的武术活动;在内容上,传统武术出现了新的套路和招式,宗教色彩也逐渐减少;在作用上,传统武术的战争、竞技作用被娱乐和健身等作用所取代,逐渐开始适应城市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传统武术因政治思潮的变化出现了大起大落的变化,已然成为一种文化形式在社会中。

作为传统武术具体实践行为的认知体系,无疑是伴随着传统武术的历史进程而逐步积累形成的。传统武术的历史发展也随着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生变化,逐渐适应社会的发展,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改变自身的不足,吸取社会生活实际中的现实内容,在发展中不断满足实际的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迎合人们的兴趣去发展,这也使得中国传统武术训练在历史中保存和发展下去。

2、传统武术训练的方法

传统武术的训练方式是成体系形成的,汇集了众多文化的精华,主要包括基本功单架功力,中期训练通过走拳盘架,后期提高方法是散拆短打。

2.1、基本功单架功力

首先是基础功的单架功力,打好基础功是传统武术训练的重要环节,为锻炼受训者的底盘功力,这就要求练好腿功、腰功和臂功,使得在后期训练中,在做各种不同招式时能够稳扎稳打,长期训练也有助于训练受训者的筋骨,使其身体各部位的柔韧性非常高,有利于动作的伸展。

2.2、中期走拳盘架

中期,传统武术训练通过走拳和盘架子进行训练,这是传统武术训练的套路。但由于传统武术门派众多,各种门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在训练上所体现的也各不相同。经过走拳盘架子一套组合动作的训练,通过不同情境下的不同反应动作,进行不同的套路训练,这一过程既是习武者强身健体的过程,也精进了其的武术动作,从而产生武术审美和健身等多种功能。经历了前两个阶段的训练。

2.3、散拆短打为提高

再次是散拆短打,激发其技击性,进行见招拆招的训练,深入对每一组招式的研究和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进行模拟训练也能促进训练者对招式的理解,也促进其实践过程中的招式应用。散拆就是将所有的走拳动作进行提炼,将衍生动作进行研究,开始进行实战演练环节。在这一过程中,要依靠老师的指导和模拟实践的教学方法才能顺利进行。最后通过短打进行动作的组合和直接的实战练习以达到熟练的程度。

2.4、巩固武功,修炼意志为目标

最后,经历了实战的训练,训练者已经对传统武术的训练有了深刻的认识,从而开始进行巩固的训练来加深印象,并让训练者对传统武术树立正确的认识,强身健体是目标之一,修炼意志更是目标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身心合一。传统武术不仅会练人的筋骨,还可以提炼人的精气神、修炼心性、做到专心致志,才能做到内外兼和、神形兼备,这也是武术训练的终极目标。

3、传统武术训练的形神兼备与内外相合观

传统武术训练中的形神兼备和内外相合,是其始终追求的价值目标,是传统武术训练得以发展的传承的精髓所在。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人们不再依靠武术去进行战争和暴力活动,在物质与精神生活日益得到满足的当下,人们更加追求生活的品质,不仅需要健康的身体还需要文化的陶冶;另一方面,在充满压力的社会中,人们更加需要坚强的意志去面对生活的困难,这就需要传统武术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精神的需要。

3.1、传统武术训练的形神兼备观

在传统武术训练中,形神兼备主要是对训练者本身的要求,形,主要是指形体上的,包括躯干和筋骨上的锻炼和构成;神主要指精神上的和意识上的内在精气内容。其实,形神兼备的传统武术观在早期就已经出现,并在文字上有所记录。如,越女论手战之道云:“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逸”。众所周知,神是一个内涵精神和气韵的抽象概念,形神兼备是一个由形到外化的过程,是传统武术训练中的至高境界。传统武术崇尚“神明”,在传统武术训练中往往都希望走向神化,将武术的招数都做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传统武术训练观的追求可以追溯以下两方面原因。第一,传统武术训练讲求的形与神的兼备,从其最终的目标上也能有所体现,其最终目标指的是传统武术训练既要追求身体上的锻炼,达到强身健体,使身强体壮以能保护自身和他人的目的;又要通过传统武术的训练做到修养身性,使习武之人能够做到:耐心、细心和静心的精神追求,这就对进行武术训练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武术训练导师也提出更高的素质要求;第二,传统武术训练的形神兼备观,根据前面关于传统武术训练概述的研究,我们可以得知的是,传统武术训练经历了从繁荣到衰败到在繁荣的阶段,在此过程中,传统武术训练也在不断的改变其目标和性质、特点。从主要用于战争到逐渐追求的更加贴近生活,适应于社会的发展,在这一变化里也传统武术训练不断追求人们身体上健壮和健康;以及对于形神兼备的武术观的追求体现在,随着社会生活的安定和富足,社会战争大大减少,人们对于武术应用于战争的需求极大的减弱了,对于除了身体健康以外的精神追求更加迫切,因此传统武术训练也更加强调精神上的作用和追求,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配合身体上的训练,以追求形、神合一的状态,将传统武术做到出神入化,并发扬光大。

传统武术训练的形神兼备是一种武术训练的观念,也是一种境界,希望通过对神明的向往,将武术的招式进行尽心的学习以求做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在兼顾外形的基础上要继续做到神的精神,最终使得形神兼备。中国传统武术训练中,也有着相应的思想观念,如天人合一的观念。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概念之一,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但在传统武术训练中,人体和谐和形神的和谐是贯穿始终的,讲求人身体与精神的统一,身体内外的和谐。

3.2、传统武术训练的内外相合观

传统武术训练的生成可以分为内生与外源,由此形成了内生型武术和外源性武术理论。所谓内生性武术就是对武术训练的内涵、方式方法和程序进行学习,并且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提升。内生型武术通俗来讲,就是从理论上对传统武术训练进行学习和研究,从研究传统武术训练的内涵为出发点,对传统武术训练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从理论上了解传统武术训练的方式方法和程序,从理论上进行熟悉和理解,为后面的实践教学做好铺垫和奠定理论基础。另外,所谓外源型武术训练就是将现有的传统武术训练的知识通过实践等方法进行向外扩展和推衍,从而建立起新的观念体系。从其含义我们不难得知的是,外源型武术训练是将有关传统武术训练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的方法,是理论知识的升华,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在实践中学习,以及在实践中对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和深化。当然,外源型武术理论它不仅强调在实践上对于武术训练的学习和锻炼,它更加追求的是武术训练者深化的过程,这是一个队基本武术训练学习和强化的过程,更是在学习中通过实践去深化武术的过程,要求武术训练者不仅要有扎实的武术功底,更需要的是在实践中训练自己,发展和推衍武术的精华,使之更加丰富多彩,不仅是适合自己的武术训练和武艺升华,更是对武术本身的深化和发展的推动。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内生型武术和外源型武术理论由于观点不同,致使其形成了不同的特点,内生型武术理论主要以经验的积累为基础,而外源型武术理论是基于对传统武术训练观念的认同,从而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发展转换而来。“因而它的发生往往是突发的,其理论的发生不仅是一次性完成,而是一经发生便是以比较成熟的形式出现。”这是从理论观念的不同角度来分析的。另外,从两者的主要内容和实质上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外源型武术理论是对内生型理论的发展,是其进步的表现。只有通过理论的学习,对传统武术训练有了深刻的认识,引起武术训练者的强烈共鸣,才能促使其进行实践学习。以及只有将理论知识熟练于心,才能在实践学习中更快、更好的进行学习,因此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互为发展的。

传统武术训练的内外兼合是其修炼的终极目标,在理论上表现在对传统武术训练的发展观念上,在实践上,则体现在训练者在训练中的身心合一,既要在身体上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又要在心理上锻炼心性,磨炼意志。

4、结束语

传统武术中的内外相合与形神兼备,是对传统武术训练的极高要求,其内容是丰富庞杂且意义深远的。对于传统武术训练的学习,是需要身体的锻炼和意志力的磨练的,对其研究是为中华民族传统武术训练的传承起到积极作用的。

猜你喜欢

形神传统武术武术
形神兼备,聚焦小学数学公式定律教学策略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形神之间 浅谈古代人物故事画的发展历程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意象、形神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武术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