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烹饪技艺创新融合促进传统饮食健康化

2021-03-06刘卫红

现代食品 2021年2期
关键词:佛跳墙火腿技法

◎ 刘卫红

(太川(北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1 传统中国饮食存在的问题

对于中国人来说,高盐饮食是首要饮食风险。高盐饮食会增加心脏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中餐菜品花样繁多,尤其是肉类等食品的烹饪,传统烹饪技法中常采用红烧、酱炖、煎炸等方法,用油量很大,可能导致肥胖、冠心病等问题,危害人体健康。

除了高盐和高脂肪饮食外,全谷物食品和纤维摄入量过低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中国重视烹饪技术,许多食物加工工艺复杂,导致大量不稳定的营养素流失,且纤维和营养成分较少,不利于健康。高碳水化合物、低纤维和维生素的饮食模式给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2 非遗烹饪技艺在低钠方面的创新

饮食中大多数钠是以食用盐的形式摄入的。但是某些食物—例如培根、烟熏火腿和香肠都是高钠食物。这些食材会用于传统的中餐制作,给国人的饮食带来不少的负面影响。例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金华火腿的制作中,每100 kg新鲜的猪腿,大约需要8~10 kg盐才能腌制完成,可以想象火腿中钠的含量较高[1]。

笔者改良了金华火腿的制作技术,改良了其腌制手段。传统金华火腿的制作技法,要求对火腿进行4次腌制,让食盐充分和猪肉结合。但是,笔者将腌制次数减少为3次,用盐量也减少了1/3。少盐的火腿的风味和保存时间有所降低,因此,笔者在3次腌制的间隔期,将火腿进行多次恒温风干,这样既能加快猪肉中水分的蒸发,保证火腿的保存时间,又能加快火腿中蛋白质、油脂的分解,增添食物香气[2]。

采用传统的手段制作金华火腿,因为采用了大量的食盐,会导致高血压,使肾负担过重,甚至导致肾癌;但笔者创新的火腿制作工艺降低了用盐量,而且制作的火腿经过发酵分解,食材中的各种营养成分更易被人体吸收,尤其是能提高人体对火腿中富含的铜元素的吸收效率,其对于血液、中枢神经、免疫系统、头发、皮肤和骨骼组织以及大脑和肝、心等内脏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

3 非遗烹饪技艺在减脂方面的创新

摄入大量脂肪的高脂饮食会导致血液黏稠,引起硬化斑块、血栓的形成。高脂食物富含饱和脂肪酸,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与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呈正相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佛跳墙是用鲍鱼、五花肉等制成的,这些食材虽美味却不适合肥胖患者和三高人群。此外,鲍鱼等海鲜和贝类的嘌呤含量高,会加重痛风患者的病情,导致疾病复发。

笔者改良的佛跳墙烹饪技术,减少了五花肉、花胶等高脂肪食材的使用,增加了脂肪含量较低的鸡腿肉、扇贝的使用,降低了菜品的脂肪含量;还利用香菇、笋尖等食材,丰富菜品的营养。经常食用香菇、笋尖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对防治脑溢血、心脏病、肥胖症和糖尿病都有效[3]。

此外,笔者还将较为少见的“鸽子蛋”替换为较为常见的鹌鹑蛋,降低了整体的制作成本,方便食客在家烹饪。鹌鹑蛋素有“蛋中人参”的美誉,它的铁、核黄素、维生素A的含量均比同量鸡蛋高出两倍左右,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笔者改良的佛跳墙,整体采用闷炖的方法,能最大限度的保留食材的原有香气,同时因为焖炖中使用的油脂较少,可以有效降低佛跳墙50%的脂肪。

笔者还创新性的将红枣加入到佛跳墙中,红枣中富含蛋白质、糖类、膳食纤维、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和矿物质钙、磷、镁与钾等,同时还含有生物碱、皂甙及黄酮化合物,使人体血清蛋白增加,同时还能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它能够增强免疫功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对冠心病、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等心血管疾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

4 非遗烹饪技艺在降糖方面的创新

糖的成瘾性是可卡因的8倍。长期的高糖饮食会加重胰腺的负担,会导致肥胖,同时也会加大患糖尿病的风险。糖过量容易导致人体内源性尿酸的形成,引起痛风。但是,人们对于糖的热爱是不容易消除的,所以如何让人们既能享受甜食,又能健康生活,是笔者接下来的研究重点。

传统的豌豆黄烹饪技法中就用到了大量的糖,含糖量高达22%,100 g豌豆黄的能量就相当于半张美国香肠披萨。不过,它的主料豌豆却是一种十分健康的食品,富含其他粮食没有的赖氨酸,能提高中枢神经组织功能,具有抗癌防癌的作用。

所以,笔者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豌豆黄的烹饪技巧改良为例,介绍如何通过该改良烹饪手段、合理搭配食材进行甜品的改良,在满足人的口腹之欲的同时,减少糖分的摄入。将脱皮干豌豆淘洗干净后,用清水浸泡七八个小时,晾凉后把豌豆及水还有蜂蜜、桂花一起倒入锅中煮制。蜂蜜味道甘甜,含有维生素B1、B2、B6等,常吃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防止贫血、肠胃病等;桂花具备一种纯天然芬芳,具备美白皮肤、调整情绪、化痰止咳、健康养生润肺止咳的功效。使用桂花和蜂蜜代替白糖进行豌豆黄的制作,不但能完全取消糖的使用,还能增添食品的风味。

5 非遗烹饪技艺在营养平衡方面的创新

肉末烧饼的烹饪技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选用猪肉、面粉为原料,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供给很充足,但是缺少纤维素和维生素,因此膳食营养是不均衡的,这是中国主食的一个通病。主食不可不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也必须传承,所以合理的改良烹饪技法,促进饮食营养均衡势在必行。

笔者改良的肉末烧饼烹饪技法,不仅能保证猪肉中的营养成分不会因为长时间煸炒而流失,又能增添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摄入,一举两得。首先,改良烧饼的制作手段,传统的烧饼选用小麦精粉为原料,在经和、发酵、盘、揉等多道工序,按扁之后在表面沾上芝麻仁加以烤制。在制作中,笔者采用烙制法代替烤制法进行制作,把面食放在烧热的铛或锅上加热。因为传统的烤制法温度较高,会损害面粉中的氨基酸,并导致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的流失。但是烙制的时间较短,能够保留原料中的有益成分,同时发挥出烙制食品特殊的麦香味。

接下来,笔者改良肉末烧饼中馅料的制作手段。肉末烧饼的原料主要是猪肉,猪肉除了脂肪较高外,是一种十分有营养的食材,富含B族维生素。但是,维生素不稳定,高温易分解。所以笔者将传统馅料的煸炒法改为快炒法,先将猪肉切成易成熟的小丁,放入热水中煮制,因为煮制对维生素的破坏性很低,因此能最大限度保证猪肉的维生素含量;接下来将半熟的猪肉丁放入锅中快速翻炒,3 min以内就能成熟,大大缩短了烹饪时间,相比传统烹饪猪肉的手段,保留了近80%的维生素B。此外,笔者还将竹笋、荸荠一起加入到馅料中,这两者都含有大量的纤维素,有助于维护肠道健康。

笔者改良的肉末烧饼非遗烹制技法,保留了食材中的维生素,提升了这道传统美食中氨基酸、纤维素的含量,有助于减少患肠胃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6 总结

我国传统的烹饪技术取料广泛,选料精严,刀技精湛,技法多样,变化多端,运用灵活,品种繁多,注重火功,讲究质地,调味多变。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烹饪技术,并加以改良和创新,是传承非遗技艺的必要手段。笔者通过改良腌制、炖煮、熬制、煎炒等技法,再对食材选择、初加工、搭配等进行融合创新,在原有美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制作出更加健康的食品,让传统技法能满足当代人对健康饮食的要求,让这些传统手艺能更好的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佛跳墙火腿技法
生吃帕尔马火腿
佛跳墙
佛跳墙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闽菜复苏:佛跳墙的“小食代”突围
精通拍摄技法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火腿培根,吃还是不吃?
宣威火腿
荒诞化叙事的荒诞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