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会彰显中国自信与定力

2021-03-05白云怡李勇青木张静柳玉鹏

环球时报 2021-03-05
关键词:香港新冠制度

●本报记者 白云怡 ●本报驻外特约记者 李勇 青木 ●张静 柳玉鹏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4日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备受国际媒体关注的中国两会正式开启。此时,全球许多国家仍在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一些外媒看来,中国“年度最大政治活动”的如期举行展现出这个国家的自信。每年两会都被外界视为观察中国走向的重要窗口,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又适逢中共建党百年,“窗口”自然被投来更多目光。迈入“十四五”,中国各项政策会有哪些变化?去年克服困难局面成为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后,中国今年会设定怎样的经济发展目标,还是延续去年不设GDP增长目标的做法?今年军费会增长多少?中国将如何应对美国的科技竞争以及人口老龄化、养老、债务等问题?外媒眼中的许多“热点”不仅事关中国的宏观政策,也与每一位中国人息息相关。4日晚通过的人大议程显示,完善香港选举制度位列其中。在分析人士看来,继香港国安法去年出台后,选举制度的完善将确保“爱国者治港”,进一步筑牢“一国两制”的根基。

涉港议题受瞩目

“中国年度最大政治活动两会开启”,《韩民族新闻》4日称,与去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而推迟到5月召开不同,今年的中国两会“重回正轨”,数千名两会代表、委员均接种了新冠疫苗。报道注意到当天下午政协开幕会上的一个细节: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没有戴口罩。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代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汪洋指出,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他从5个方面总结了过去一年全国政协的工作。

4日晚,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预备会议,通过了大会议程。议程包括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等。其中,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的议案,尤其受到外媒的关注。完善香港选举制度一直是近来的热点话题。

香港01网站称,北京出手改革香港选举制度如箭在弦,全国人大会议将于5日开幕,会议有10项议程,完善香港选举制度议案列第7项。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近日为“爱国者治港”定调,强调特区重要岗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让“反中乱港”分子占据,又指要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必须根据香港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形成一套符合香港实际、具有香港特色的民主选举制度。

在4日晚的首场人大新闻发布会上,大会发言人张业遂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选举制度是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的情况表明,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需要与时俱进作出完善,为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提供健全的制度保障。张业遂强调,从宪制层面对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作出决定,既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也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责任。

尽管有西方媒体称此举可能加剧中国与某些西方国家的紧张,但西方的无理干涉不会动摇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香港长治久安的决心。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央正式开启对香港选举制度的全面改革,意味着中央已下定决心,从根本上改变香港长期以来的政治游戏规则,让“反中乱港”势力在政治体制内和社会上的生存空间快速收窄,进而达到西方势力对其不再倚重、更多港人对其失去期待、香港走向长期政治稳定的多重目的。

刘兆佳认为,香港选举制度改革也会让港人对中央多一份敬畏与信任,不再误判中央立场和意图,认识到搞政治斗争与对抗只会把香港拉进危机与深渊。相信这次改革后,更多港人会意识到“反中乱港”势力将无以为继,越来越多的人会转向寻求爱国者的协助,减少与中央对抗的动机。

去年出台的香港国安法,就是两会上经全国人大审议,两会后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原副院长顾敏康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国安法扎紧了香港国家安全的“篱笆”,选举制度改革则将确保未来香港的公权力牢牢掌握在爱国者的手中。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国安法颁布和选举制度改革完善了“一国两制”的两大根基。

经济发展是亮点

经济发展是外媒关注的另一焦点。马来西亚《星报》称,北京将在两会上发出后新冠时代经济信心的信号。中国经济去年增长2.3%,是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而欧洲和美国的经济则被疫情破坏。预计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率将在7%至9%之间,高于美国3.5%至6%的预期。一些分析师甚至认为,中国将在2028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中国政府已正式宣布,去年底已经消除绝对贫困。“德国之声”称,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已经一年,在大多数国家仍在控制感染与维持经济之间挣扎的时候,中国的社会和经济生活则已基本恢复正常。今年中共还将庆祝建党100周年。在这一时间点召开的两会,对北京来说也是一个表现自信的机会。

英国《卫报》3日称,两会议程中最受关注的部分通常是GDP增长目标,2020年中国没有制定这一目标,有消息称今年中国也可能不会制定具体目标。不过新加坡《联合早报》4日则猜测称,中国官方很可能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恢复制定全年经济增速目标,并在新的五年规划中,为提升经济安全和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制定蓝图,以应对中美博弈下的外部环境深刻变化。报道称,去年受疫情影响,官方打破数十年惯例,首次未公布全年GDP增速目标,这项量化指标是否会回归政府工作报告备受瞩目。报道还援引专家的话说:“(设定增速目标)在政治上可能起到加油鼓劲和稳定预期的作用。”

不管今年是否设定具体增长目标,都无碍中国坚定前行的信心。德国贸易网3日称,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中国的政策和目标也将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俄罗斯《独立报》称,中国近日宣布人均GDP连续第二年超过1万美元。中国还宣布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历史性成就。俄罗斯菲纳姆公司宏观经济分析部门负责人别列尼卡娅表示,“仅在过去5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率约为5.9%,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3%。”

俄罗斯《消息报》4日称,“十四五”规划将描绘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今年至2025年的最重要优先事项,同时为2035年远景目标奠定基础。中国计划到2035年人均生产总值翻一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将是中国发展的一个主要里程碑。

自主创新关系中国未来

日本前驻重庆总领馆总领事濑野清水曾在中国工作25年,对中国两会比较了解。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每年两会都留下了显著的发展成果,特别是去年,在疫情肆虐全球的大背景下,中国很快成功控制住疫情,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硬任务。中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也是全人类的巨大成就,为世界树立了榜样,中国的经验值得很多国家学习。

军费开支也是外媒历来比较关注的一点。德新社4日猜测,在对当前国际环境存在担忧的背景下,中国今年的军费有可能明显增加。去年,中国国防开支增长6.6%,是30年来年增幅最低的一年。

《联合早报》4日称,美国新总统拜登上台后,中美关系走向尚不明朗,中国对外关系,特别对中美关系的表述值得留意。往年两会总会受瞩目的中国军费增长、两岸关系等,不出意外今年也将继续受到关注。报道还提到,发展大方向以外,数千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将在两会期间讨论热点民生问题,如近期在中国舆论热议的退休和生育话题。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员上周披露,官方正研究延迟退休的具体改革方案,应对日趋明显的老龄化。

台湾《工商时报》4日称,“十四五”规划指出,将中国建设成制造强国,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九大产业发展。同时要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德国之声”称,在“双循环”框架下,中国将继续努力促进国内市场需求。“十四五”规划的重点之一是推进核心产业的自主技术创新。中美贸易和技术纷争中,中国看到某些工业领域依赖进口产品的风险——例如半导体类高科技元件,并力图在这些“卡脖子”技术领域寻求自主研发。▲

猜你喜欢

香港新冠制度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的自白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My Heroes
某些单位的制度
香港ifc商场
香港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