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现状和路径研究

2021-03-03陈修玮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1期
关键词:应用型体系院校

文/陈修玮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就业创业。”这些都为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如何发挥好自身的优势、找准定位、迎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成为广大应用型本科毕业生、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因此,阐述应用型本科学生就业创业形势,分析当前阶段应用型本科学生就业创业面临的困境,对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推动高等教育创新改革具有重大意义[1]。

一、必要性分析

应用型本科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接班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践行者。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为就业创业教育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整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企业和社会有利资源,形成上下联动平台、注重产学结合的就业创业融合,打造‘双创’升级版。”在经济新常态化下,构建应用型本科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体系显得十分必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2]。

Eve's obedience to God's will and her resistance to Adam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two voices in her heart that hit each other:the desire for union and the desire for an independent body.

(一)就业创业教育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我国在高等教育质量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仍亟待提升。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注重和多方主体的互助,共同推动学生创新和实践的发展。注重以问题为导向,加强校企之间的协作,充分发挥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资源和企业社会资源的优势,解决就业创业教育中的突出问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创新型国家建设成为现阶段的发展方向,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确保经济的持久发展。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为就业创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3]。

至此,方向机单元软件升级操作完成,故障代码“B200500记录无效”记录可以删除。接下来需要写入参数,对方向机进行参数化操作。

(二)科技成果转化是就业创业的能动力

从创业领域和行业分布来看,本科毕业生就业创业主要集中在软件类、电子商务类,专科毕业生就业创业主要集中在实业和其他领域。整体而言,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仍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缺乏高科技、新技术的优势,没有将互联网思维模式融入就业创业中。此外,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时仍停留在自身相关领域,创业局限性较大,无法挖掘“互联网+”的潜在价值,实现传统行业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在利益上和发展空间上受到一定的制约。

(三)政府的牵引是就业创业的推动力

在我国政府的支持引导下,北京、上海等地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建立科技创新中心基地,为区域创新创造了便利条件。政府营造创新环境、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创新人才、企业提供创新项目和资源,为就业创业提供了推动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就业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的就业创业教育经验,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打破传统就业创业教育中资源不足的现状,合力推动就业创业教育体系的长效发展[4]。

二、就业创业教育现状与不足

新常态阶段就业空间更大、途径更多,就业形式更加多样化,在创业带动就业理念的引导下,自主创业逐渐受到应用型本科学生的青睐,应用型本科学生生活意识超前,有积极的创新精神,加上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信息渠道,逐渐成为就业创业的主要参与人员。

(一)就业创业教育人才定位模糊

自就业创业教育提出以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大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帮扶,但在整体效果上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政策细化程度不足、实际操作性不强等;不仅如此,政府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配套服务设施匮乏,在资源建设力度上满足不了当前阶段大学生就业创业项目的基本要求。在法律保障方面,我国缺乏规范化、专业化的法律体系,现行的《就业促进法》主要针对就业做了抽象化的规范,具体工作的落实中针对性较差,影响了大学生就业创业开展的实效性。

(二)大学生就业创业理念发生变化

新常态阶段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更高,面对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大学生创业理念受到较大影响,例如,就业态度上呈现“求大、求高、求稳”现状,他们更多强调个人价值的体现,追求职业收入的稳定性。在择业标准上,许多大学生向往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愿意到基层和偏远地区就业。在就业创业人格方面,许多大学生缺乏创业的理念和意志,做事缺乏主见,难以承受创业过程中的压力和挫折,遇到困难往往选择放弃和逃避,抑或好高骛远,就业创业的开展不切实际、缺乏社会经验和人际关系、自身定位不足,这些都是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过程中的绊脚石。

(三)政府政策鼓励及服务有所欠缺

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及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教育部对人才培养目标也提出了新的定位和说明,但从应用型本科院校角度来看,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互联网+”背景下就业创业教育没有明确的认识,在产出销路和社会发展需要方面考虑不足,误以为就业创业教育就是简单地创办公司、当老板,思维仍停留在创造利润和财富的功利性层面,完全达不到开创事业的社会责任层面和理性的高度,这与国家提倡的就业创业教育背道而驰。此外,在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不同应用型本科院校之间缺乏准确的认识和定位,导致在就业创业教育中过于强调单一目标或某一领域的应用,造成就业创业教育体系和制度不健全、专业特色和培养方式不明确的问题[5]。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就业创业理论教育薄弱

伴随着我俄罗斯旅游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全球统计每20个人中就有1个人从事旅游行业。俄罗斯的旅游产业占国民经济的10%左右,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俄罗斯的支柱产业,实现了俄罗斯产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五)创新技术优势缺乏与专业融入度低

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科技和人才方面的支持,但在科技成果转化率上难以突破瓶颈。就业创业教育可以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科研成果向市场转移。随着应用型本科院校科研自主权的扩大,创新领军人才在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上更加自由,有助于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科研成果的基础上,企业不仅可以用来解决实际生产和技术方面等问题,达到增产、创收的目的,还可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双赢,为就业创业发展提供能动力。

一方面,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整个教学阶段,关于就业创业方面的实践课程较少,主要停留在理论教学的层面,缺乏系统的就业创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的设置主要在传统专业的基础上,满足新常态阶段市场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就业创业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创业方案设计竞赛、就业课程指导等形式为主,缺乏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平台,造成就业创业教育流于形式,学生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此外,我国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开展就业创业教育时以大课堂为主,没有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差异性,就业创业教育针对性较弱。

三、提升就业创业教育现状的路径选择

(一)更新就业创业教育理念

最后,在教学评价体系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逐步建立健全就业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客观、公正的就业创业教学评价是完善教育的有效参考依据。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观,将考核重点放在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能力方面;另一方面,要逐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比如,可以建立应用型本科院校、社会和政府等多层就业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力求相互之间形成互补性和全面性。

(二)加强就业创业教育体系建设

其次,在实践体系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形成完整的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观察能力,不断提升大学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中要结合科研平台、实践基地等辅助手段,培养大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在实践中提高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

首先,在教学体系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逐步改革和完善就业创业教育的教学体系。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培养素质和创业实践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之间各自独立又相互交叉,在进行教学培养时,应根据对象和阶段的不同分层教学,达到层层推进的效果。此外,还要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教育,淡化学科之间的概念,注重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培养,力求打造相互完整的就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见图1)。

该矿体是槐树坪金矿区最大的矿体之一,仅次于M24-Ⅰ矿体,赋存于M23矿脉内,严格受F23断裂控制,沿走向控制长度1600m,沿倾向控制最大斜长780m,埋深约36~393m。矿体最高金品位达21.75×10-6,平均品位Au4.30×10-6,品位变化系数为137%,属较均匀型;厚度为0.87~6.31m,平均厚度2.23m,厚度变化系数为61%,属稳定型,矿体形状为不规则多边形,倾向136°,倾角17°,矿体整体呈波状起伏,沿走向向北东部逐渐变陡。矿体沿走向向两侧厚度及品位均有增大趋势,当倾向变大时,其厚度、品位增大。

图1 就业创业教学体系渗透教育联系图

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以互联网为就业创业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努力打造立体化、全方位的就业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笔者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从教学体系、实践体系和评价体系这三方面着手。

我国传统的就业创业教育模式主要在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操作技能训练方面,忽略了大学生创新精神和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在当前就业压力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大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就业创业教育模式方面急需改革和更新。一是实践能力。作为就业创业教育培养的重要环节,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就业创业教育由理论阶段向实践过渡的桥梁,可以通过创业大赛、创业培训等方式进行实践教育,激发学生实践能力和参加竞赛的积极性。二是国际视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际视野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在资源配置、优化选择上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考虑,将学到的知识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从而在未来就业创业实践道路上走得更远。三是创新意识。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开展一系列的课外科技活动,有助于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建设校园文化,更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比如,可以开展知识竞赛、理念灌输等方式,将大学生创新意识融入互联网的思维中。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就业创业教育的前提。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建立完善的教师团队选拔、培养和引进的体系,实现就业创业教育的专业化团队。首先,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拨款上,要确保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福利待遇,切实改善教师工作条件,在政策上提供科研、教学等方面的支持。其次,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师选拔上和培养方面,应加强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建立和完善良性竞争机制。最后,在就业创业教育方面,除必要的专业指导教师外,应用型本科院校还应聘请一些优秀的企业家、银行家、风险投资家等校外人员进行授课、指导,不断改进教育方式、实践内容和考评标准。

(四)加大校企目标的融合度

一是要建立“两堂融合”的课堂训练模式。就业创业应强化理论知识、专业实习、科研实验和创新实践等多个环节的结合,高校应与企业共同制定就业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在理论课程、项目专业训练的基础上,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二是建立“三层推进”的赛事训练制度。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落实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省教育厅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项目和国家大学生挑战杯,推动就业创业教育的层层递进。在此基础上,推动创新实践活动的全面发展,达到比赛和实践的相互促进与协调发展。三是建立“四位一体”的基地训练体系。校企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形成“仿真模拟-专项训练-校内教学企业轮岗实训-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的立体化实践系统,从而达到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效果。

In PC patients who have not received chemotherapeutical agents, transitory painkillers and not a definitive pain management approach will be a logical option, while waiting for the response to the treatment.

当老人行为上发生失常或失态,如生活动作(摔倒杯子、吃饭时撒漏汤汁等)、尿便失禁和排泄失败时,绝对不能以高压的态度进行斥责和蔑视。尽可能接受和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应维护老人的自信心是看护者的基本素质。

(五)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

就业创业教育体系优化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要注重校内、外课程在协同教育中的覆盖,发挥实践在就业创业教育中的引领作用,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知识体系、多元化的就业创业实践。校内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就业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体系;校外课程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就业创业实践,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有机融合;要推动就业创业成果的转化效率,校企协同拓宽就业创业教育资金来源,彰显就业创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打造畅通的校内、外就业创业渠道,培养应用型本科学生就业创业的意识和积极性,提高优秀项目创造效率,从而促进校企协同背景下就业创业教育人才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发展战略实施中,培养新型就业创业人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创新型人才作为新时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结构转型和产业优化升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应用型本科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体系推进过程中,应更新就业创业教育理念、加强就业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校企目标的融合度、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输送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应用型体系院校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