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尖峰对话:筑强软件之基 拥抱数字蝶变

2021-03-02

软件和集成电路 2021年1期
关键词:软件数字人工智能

在2020(第十届)软件大会尖峰对话环节,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所长、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副主任吴志刚与五位企业代表就“筑强软件之基 拥抱数字蝶变”这一议题各抒己见,现场嘉宾受益匪浅。

Q:2020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但软件产业却逆风而上,各位企业家如何看待背后的原因,以及软件企业在未来发展中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车海平:软件的逆势上扬意味着全球正在加速走向智能社会。当下,人们希望得到更贴心的服务、高品质的产品;各企业也希望能更好地利用原材料、获得更好的市场工艺、创造高品质的产品,这些需求使得未来经济发展能够在消费升级的牵引和供给升级的闭环下更高效地开展。

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在研发、设计、生产、运维、物流等环节都需要进行更高效、更精准的供给,只有把相关的生产要素更高效地聚合,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转化为更高效的设计、生产、物流等,才能够真正形成一个有共性、可复用的数字化供给模式,才能够更快地推动生产力提升。我相信软件产业在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下必然会得到更多的发展。

陆继翔:近些年,电网迎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在电源侧,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等给电网带来了一定的冲击,由于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和波动性等特点,电网需要保持动态的平衡。在需求侧,电动汽车、峰值能源以及储能的使用,使电源环境越来越复杂,架构越来越庞大。在这种情况下,以前的物理建模方法已经难以解决电源侧和负荷侧的波动性问题,这时候就需要运用新的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赋能电网解决实际问题。当下,南瑞集团积极响应国家电网的号召,致力于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运用AI技术赋能日常工作。

徐德力:我个人认为软件产业之所以能实现逆势上扬,源于两个需求:第一个是竞争性的刚性需求,软件由配角变成主角是时代发展的刚性需求。第二个是服务行业的创新需求,在一些突破性技术没有出现之前,企业服务客户时想要持续地赢得竞争上的优势,就需要从精细化、高响应等方面入手,这就需要依靠软件为从事服务行业的企业提供相应的帮助。

钱晖:久其上市以后主要以数据处理为核心,一直关注和数据相关的业务。从久其自身的市場观察来看,近年来,软件产业的收入增长一直相对高速,整体来看有三点原因:一是国家发展数字经济的大趋势没有发生较大变化,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已成为社会共识。二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对产业互联网和数字经济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要求。2020年我国出台了新基建相关的政策,政策的拉动促进了软件产业的发展。三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软件产业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疫情加速了企业和业务上云,促使传统的B2C消费互联网向B2B和B2G端转移。

丛培勇:我的观点跟久其软件钱总的观点是一致的。近年来,大的历史发展趋势没有发生改变,数字政府、数字社会仍是当前的主流趋势。一方面,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的催化剂,加速了社会和国家对数字领域的关注。另一方面,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各行业各领域的壁垒,促进了多领域数据的流通,数据的应用更加广泛,从而促进了整个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和数字应用的落地。

Q: 当前,软件产业正处在一个快速演进的变革时期,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驱动软件向云化、网络化、智能化不断演进,下面请大家围绕软件创新的新趋势、新特点,谈一谈企业在技术创新、产业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形成了哪些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有什么心得体会。

车海平:当下,有很多技术概念,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我们考虑企业发展问题的时候要以客户为中心,以行业发展趋势为核心,促进“云、大、物、移、智、链”等新兴技术和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实现有机结合。

从本质来看,“云、大、物、移、智、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最终要回归到服务行业生产力提升的命题上来。

信息化和生产系统的智能化还有很大的潜力需要发掘,我们要以服务整个人类社会为整体目标,实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让各行各业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形成客户需求驱动的生态,在市场上形成供需循环。

面对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把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效嵌入到核心的生产力要素环节、企业治理和生态治理环节、新的市场闭环环节、新的经济运行环节,将技术融入到大循环里,真正让技术找到目的、找到方向。

陆继翔:我们都知道人工智能有三个要素:算力、算法和数据,但仅靠这三个要素是不够的,数字经济的发展必须跟我们的行业知识、经验相结合,在建模、算法、性能提升等方面作贡献。

徐德力:在这里我谈一谈新趋势对我们企业产生的影响和企业顺应趋势发生的变化。

一是数字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公司组织架构、多学科、多组织技能的融合发展,如工业智能和电网智能化。我负责的工业互联网事业部,当前的人员构成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开发人员占绝大多数,而是吸收了很多数学、概率统计学、电器学、材料学等多学科的复合型人才,通过他们的协同工作,共同完成软件的开发。

二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产业生态化产生了影响。比如说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的多种App应用,单纯靠一家公司是无法完成的,这就需要从业公司和人员具有较好的开放性和沟通性,需要更多的厂家、科研院校一起参与,共建工业互联网生态。

钱晖:深耕数据是久其既定的目标,我们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搭建起很多业务、拓展了很多项目。

从技术层面和产品层面来讲,久其把多年积累的技术平台进行了整合,推出了一个基于云原生智能化的“女娲平台”,打造了自己的产品和研发平台,在保证云化、开源化和智能化之外,还保证了整个平台的自主可控。从市场开发角度来讲,我们仍然要以用户为核心,实现“产学研政经媒”的结合。此外,新技术带来的影响改变了很多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我们需要开拓思路、不断创新。

丛培勇:华云作为中国私有云领域的重要企业之一,在私有云应用领域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耕技术。我们注重技术研发,提出了超融合的云计算平台。作为企业上云的重要合作伙伴,我们帮助不同企业打造“背后”的力量。二是关注生态。我们在江苏省和安徽省布局了两个生态聚集基地,我们希望为软件企业、用户单位、研究机构建立完备的生态。三是打造产品厚度,仅着眼于云的业务是不够的,我们在生态伙伴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些云上的中间件、数据库等,通过打造产品厚度,为大家提供更加好用的生态体系。

此外,基于生态方面的考量,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打造了人工智能的综合性平台,将从事人工智能的公司融合到一个大的生态平台上共同发展,从而给用户单位、人工智能软件企业打造平台,利用云的生态特性以及软件产品的厚度为企业赋能,为用户赋能。

Q: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面向“十四五”的重要时期,对于软件定义一切的未来发展场景,请问企业该如何发展,如何共同构建良好生态?

车海平:后续,华为要积极参与构建共融、共生、共同繁荣的生态,相信在“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软件产业也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随着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行业的基础软件可能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不管是用户对软件的需求,还是生產供给环境、软件使用方式等都会进入新赛道、新起点。

在我国各领域软件发展跃升的阶段,华为愿意提供一个平台,把华为公司所具有的技术进行有效聚合,把复杂的工作留给我们自己,将简单便捷的应用分享给生态伙伴和开发者,把价值传递给需求方,并通过需求的牵引促进供给升级,助力数字经济的发展。

陆继翔:南瑞准备在“十四五”期间部署一些新基建方面的工作,比如说电网事业部会着重进行一些特高压以及新能源充电桩方面的工作;信通事业部会布局工业互联网以及跟网络相关的工作,在轨道交通行业作贡献。我们的研究院会在数据中心以及人工智能领域进一步研究,并依靠强大的科研力量完成今后的工作部署。

徐德力:东华软件作为一家多年从事软件产业的企业,一直紧跟国家政策,在医疗、金融、智慧城市和能源电力等方面我们进行了积极部署。

在“十四五”期间我们依然会重点关注国家的战略方向和市场热点,从工业互联网角度出发,实现节能降耗等目标。此外,在能源行业的信创和安全领域,我们也在积极地跟有关院校、科研院所探讨如何构建工业互联网体系下的底层安全技术体系,相信随着相关业务布局的完成,我们会为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国家发展尽微薄之力。

钱晖:软件定义世界是大家的共识,从软件公司来讲,我们要直面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时代。挑战来自于未来会有很多其他产业公司转变为软件公司,纯软件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将进一步扩大。而机遇为软件定义开拓了一个巨大的市场,未来很多业务可以直接使用软件定义来实现。

在我个人看来,未来的软件公司一定要把软件服务、未来运营以及软件本身的开发联合在一起,不能单纯地只做软件开发。软件公司在开发软件时,有可能可以将其他业务变为公司服务和运营的一部分,这样软件公司可以在某些领域成为其他领域的公司,这是一个相互融合的过程。

丛培勇:对于华云这样的云计算公司来讲,我们一定要做好企业的“基石”,为更多企业服务。着眼于国家的软件企业和数字经济发展,我认为,我们一定要促进数据融会贯通,瞄准各种企业的需求,建设数据平台,部署相应的工作,打造软件产业的完整生态,为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

(根据演讲内容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猜你喜欢

软件数字人工智能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答数字
有趣的识花软件
数读人工智能
数字看G20
下一幕,人工智能!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