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城市管理“免疫力”的培育与生成

2021-03-01胡世钦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免疫力疫情管理

胡世钦

2020年初,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来袭。各个城市一方面要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进行诊疗与管控,并藉此机会加强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和机制建设,促进全社会疫情防控,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社区管控,有效有序地推进城市环境建设与管理,同时,还要分区分类地恢复生产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面临着多重艰巨的挑战。

在此重大疫情状态下,保持城市的安全有序运行,切实增强城市的环境秩序、市政管理、交通组织、园林绿化、环卫保洁和水电气热等维护保障的“免疫力”,尽快地着眼平战结合、推进创新、补齐短板,强化城市科学治理能力,促进常态化服务水平提升,显得尤为重要,亟需认真解决。

一、一场疫情暴露了城市管理的诸多问题

众所周知,自从发生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以来,武汉及其他众多城市上下同心、众志成城地抗击疫情,取得了节节胜利。目前,我国疫情防治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基本恢复。

然而,由于卫生防疫体系存在的缺陷,有些城市医疗系统企业化改革的弊端显现,以及疫情初期诊疗不力、管控不到位,加之又恰逢春运高峰,有近500万人员从疫情中心城市流出,致使疫情快速蔓延到各个城市。同时,个别行业、单位管控不力,担当不够,各地防疫工作也出现了这样与那样的问题。全国还有十多名一线医务工作者英勇牺牲。

一些城市在建设运维管控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受疫情影响,除了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和有些城市重要项目还在施工,大部分城市的基础建设因为防控与工人不到位而基本停工。有些城市日常运行维护不到位,道路塌陷了迟迟修补不上,水电气热管线坏了不能快速维修,园林绿化、维护作业基本停滞,按往年惯例应该浇的早春水也都免了。还有的城市管理工作趋于“停摆”,工作人员上不了班,有制度不落实。也有的小区物业管控落空,因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回家过年的职工未能返岗,小区物业管理被按下了“暂停”键。有些小区的家装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得不到及时清运,媒体上时有曝光问题发布。还有的小区因停车矛盾引发的问题本来就突出,又恰逢疫情期间绝大部分居民都不上班、宅家过日子,由此引发的争吵更是时时发生。

一些城市固有、无奈的矛盾,与按下葫芦浮起瓢的频发问题,让城市管理者不得不认真思考在这场新冠病毒肺炎发作时期,特别是应对大流行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城市建设管理运行维护问题。

城市是人员密集聚集地,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主阵地。而城市管理是城市政府的重要职能。城市管理部门应该正视问题,提前思考如何解决城市未来发展的弊端与短板。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切实研究解决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暴露的问题,尽早从根本上完善城市功能,提高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和夯实干部职工的心理素养与能力作风,确保今后再发生此类事件时能够高品质、有实效地管控,保证城市安全有序、高效运转。

二、必须提前考量与着力培育城市“免疫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方面需要紧急动员,了解突发事件缘由,全力抗击疫情,并大力加强城市管理系统人员的自身防护,始终保持城市管理体系坚强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另一方面,则应该藉此机会全面检验平时的各类应急体系和应对方案的实战成效,核验平时施行的城市管理体制与各类工作机制的实效,确保疫情期间各个部门、单位能够扎实履职,正常运行。而欲做到这两点,则必须于平时就要注重城市“免疫力”的培育与生成,从实战出发建立健全体制与机制,预制订各项方案并加强演练,全面提高城市运行管理与防控守护能力。

(一)着眼平战结合,以问题为导向,建立健全城市运行服务管理保障体系。

城市运行服务管理保障体系是城市管理的大脑,是各个职能部门根据职责与需求,立足平时服务保障,从解决问题出发,通过不断地明确责任、完善标准、健全流程、强化考核,长期磨练、资源整合形成的。它是一个统筹协调、综合研究、决策实施的工作保障体系,应该具有综合施策、指挥有效、监督有力、齐抓共管和运行高效的联动“脑干”效果与“组合拳”作用。这套体系平时足以应付城市管理,保证安全运行,而一旦遇有重大自然灾害、流行性疫情之时,实际效果究竟如何,则有待于实践检验。

只有在重大灾害与疫情防控面前,才能真正检验出城市管理运行体系的效果。从此次新冠疫情,就能看出问题的严重性。城市管理人亟需正确面对矛盾与问题,立足平时、着眼实践,并以应对大灾大难为出发点,以维护城市安全有序运行为目标,以确保广大人民生产生活为落脚点,着力建立健全“城市大脑”,不断完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保障体系,积极强化市政、园林、环保、环卫和水、电、气、热等各类服务功能与保障体系的能力,以更大的力度与全面的维度,推进城市管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按照实战要求,不断完善与研究制订各类城市应急工作方案,并磨炼形成平战结合工作机制。

城市管理工作机制立足于现有城市管理各个職能部门和行业单位之间的结构关系,并通过长期梳理、不断磨合形成。它具有管理体系、结构系统间的内在联系、功能整合与运行原理、运行方式的组成关系,更决定着城市管理功效和事业成败。而基于此机制谋划、制订的各类应急工作方案(预案),决定着一个城市平时运维与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反应能力,更能检验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与流行性疾病防控的机制效果。

为此,必须将平时制定的各项应急管理工作方案和演练形成的工作机制拿到重大灾害与疫情实战中去检验,并不断查找不足与堵塞漏洞,及时地补充完善、健全机制。要让各类具体工作方案和应对工作机制从实践中来,到实战中去练,在实践与实战中补充与完善,以培育与促进平时拟制的各种应急预案、应对机制效果生成,保证在重大自然灾害和流行性疫情面前能够使得出来、用之能战、战之必胜。

(三)从平时运维与实战出发加快建设城市管理标准体系。

城市管理标准体系建设,是城市平时精细化管理、与国际一流城市接轨、实现城市长效管理的重要内容。从目前运行实施的情况来看,特别是应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来衡量,我国现行的城市管理标准体系仅仅能够满足城市的平时运维需要,应对诸如此次疫情的重大突发事件时就显得不完善、不配套、不系统,有待于进一步建立健全、提高提升。

因此,必须于平时就牢固树立“以标准化促进城市管理精细化”的理念,并且按照平战结合的要求,在完善、提高现有城市管理标准体系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城市遇有重大灾害与突发流行疫情时的标准体系建设。要形成城市政务活动、商业商务、文化旅游、交通枢纽、公共休闲、生活居住等功能区域的市政道路、交通秩序、园林绿化、环境保护、环卫保洁,以及水、电、气、热等各项专业管理、作业维护、执法考核、社会评价等各方面的管理标准体系。这些体系平时就要配套实施、跟踪完善,在遇有灾害疫情后进一步修订、增制,从而真正实现城市环境建设与运行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长效化。

(四)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管理作业服务保障能力与水平。

干部队伍建设是决定城市管理工作落实的重要因素。大灾大疫更是检验与考量广大干部职工队伍的忠诚度、凝聚力、战斗力的试金石。此次疫情确实暴露了一些单位、个别干部没有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规定与要求的问题。据有关信息显示,疫情来袭时,有的燃气供应企业干部职工居家隔离,致使燃气供应量出现断崖式下降,大量用气企业自有管网停止运行。还有的单位干部明知自己与疫情高风险地区人员有过接触,却隐瞒不报,照常上下班。有的单位干部春节回老家探亲,归来不按照要求居家隔离。还有的社区工作者借着疫情故意离开、自行脱岗。有的单位干部甚至借机不上班,擅自宅家过日子、带孩子。这些问题亟需我们总结经验教训,狠抓平时干部队伍的培育与养成,特别是要着力加强领导干部和基层一线作业队伍的建设,积极培养与真正储备一批干部和人才。

干部是各项事业成败的决定因素。再不能任用那些心中无环境、眼里看不见活,面对环境质量与秩序脏乱问题熟视无睹,发现不了、更提不出任何具体解决办法的干部了。要将那些一直想干事、能干成事、还不出事的干部任用起来,尤其是将平时就能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干部选拨出来,使他们成为城市管理工作的研究者、决策制订者、任务实施者和监督执行者。

同时,城市管理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城市管理系统的干部必须从城市管理专业队伍中产生,并形成上下衔接、阶递式渐进的选拨任用机制。如此,各个城市的建设管理和运行维护才能够真正的能力提高、水平提升,在面对重大自然灾害与流行病疫情之时才能够得心应手、应对自如。

三、补齐“短板”,着力提升城市“免疫力”

疫情发生后,绝大部分城市能够积极防控、有效运转,做到守城有责、守职担当、守业盡责。但少部分城市的疫情应对服务管理滞后、作业保障队伍的素质与能力不足,特别是城市决策层、管理层、作业层的反应乏力,甚至一些业务工作被按下“暂停键”,确实问题突出,“短板”凸显。而欲补齐“短板”,提升效能,唯有大力推进城市运行管理现代化,全面培育与提升城市管理各服务保障单位的应急反应与应对能力,建设科学、协调、可持续、免疫力强的“韧性城市”,才能在未来大灾大难面前确保城市的环境有序、管理到位、运行安全,真正地让广大市民安心、放心、暖心。

(一)进一步整合城市管理各个部门职能,明确责任,理顺机制。

城市管理应该是各个职能部门和业务保障单位“统筹协调、夯实根基,条专块统、联勤联动,职责明晰、齐抓共管,考核监督、责权一致”的体制机制与工作格局。各个城市也一直致力于城市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从统筹协调式到分散管理型,从“大城管”工作格局到强化街道“小政府”模式,可谓各显神通,到处开花。然而,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不顺畅、统筹协调力不强,“条专块统”不到位、责权利分离,负责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多、所花费的财政资金越来越高,工作落实差、行政执行力越来越弱等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特别是此次大灾大难面前,这些问题更严重地掣肘城市管理的有效运转。这亟需从深层次上进行分析研究,思索政府行政职能职责定位和服务需求,研判城市环境建设与管理工作实际,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城市管理领域的落地生根。

必须进一步明确与完善城市管理工作机构的职能职责,健全城市管理、运行维护和作业保障工作机制。在加强平战结合,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和一线队伍生产生活、安全防护服务保障的同时,推进形成城市环境建设、运行管理、施工作业、考核监督、行政执法“五位一体”的工作格局与安全服务保障体系。真正实现城市管理的职责明确、指挥有力、协调到位、保障全面、工作落实,促进城市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智能化、制度化、长效化,确保以后灾难、疫情来袭时能够运行平稳,各项工作与保障都能有条不紊、面面俱到。

(二)进一步强化决策层、健全执行层,夯实城市管理组织、协调、指挥工作基础。

要按照“综合研究、综合协调、综合决策”的组织方式,以及“规划发展、建设运行、监督管理”的管理形式,从领导与执行各个层面认真研究城市管理战略、方向和目标、任务,促进城市管理决策优化、集中统一。尤其是在规划任务和目标设计上,既要考虑当前的需求和能力,又要适应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特别是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长计议、精心谋划、着眼实战、形成规划,并通过强有力的措施,确保规划目标与任务能够有序推进,全部完成。

要大力加强城市管理的组织、协调、指挥和执行层工作,形成上下一心、同心同德,协调到位、指挥有力,保证专业行政部门与服务企业单位的工作目标和城市管理发展规划任务的有效实施。绝不能上下迵异心、前后“两张皮”。

(三)进一步加强作业层、严格监督层,确保广大市民的需求供应及时和服务保障到位。

城市市政、交通、园林、环卫等公共服务企事业单位是城市环境建设与运行维护的作业基础单位。必须坚持这些单位的公益性质。不问国情,不考量性质,搞全盘西化和全体私有化,是损坏国家公共事业性质和社会主义基础特征的祸手。必须大力加强和继续巩固城市环境治理、市政市容管控、交通服务组织、园林绿化整治、环卫保洁作业和水电气热等维护保障、城管执法与监督监察的队伍建设,不断培养与强化专业作业人员素养,克服本领恐慌,确保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城市环境建设、运行管理和服务保障队伍必须专司其责,积极做好本职岗位业务工作。市政、交通、园林、水务、停车监督检查等部门,以及城管监督执法单位则必须一心一意地抓好专项检查与执法、监督业务,积极做好疫情防控中的“逆行人”。街道网格员、社区工作者身处基层一线,更要坚守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绝不能“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更不能置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于不顾,甚至枉法妄為,胡作非为。

(四)进一步加强社会宣传工作,积极培育与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广大志愿者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不管战时,还是平时,以及各种灾难和疫情面前,以各种形式、运用各类媒体积极开展宣传思想教育工作,实施正确的舆论引导,都会使其效果与影响力更大更强。

因此,必须于平时就大力加强社会宣传工作,号召广大居民自觉遵纪守法,讲求社会公德,并积极参与城市环境治理活动,用实际行动支持城市建设、守护环境秩序。当有重大自然灾害,特别是如此次重大疫情来临时,更要强化社会宣传,积极地开展舆论引导,传播正能量,抑制网络、社会上的谣言妄语,让广大市民安心。

与此同时,要大力培育与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弥补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不足。此前,在汶川地震、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和深圳“12·20”特别重大滑坡事故等救援行动中,都有大量的社会组织、专业志愿者积极参与应急服务工作,展现了组织灵活、服务多样、资源广泛的独特优势。当前,各种社会组织与专业志愿者正日益发展成为应急救援服务的一支重要力量,更弥补了国家应急管理力量和救援方式的不足。特别是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会组织与广大志愿者在各个社区、家园防控与守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环境志愿者积极地参与城市环境秩序保障,在大街小巷、楼道中清洁消毒,参加街道组织的环境卫生运动,在社区安排下给居家留观、困难家庭和行动不便老人购物送餐,以及在大门前测量体温、查看出入证等,取得了很大成效。

今后,必须高度重视与大力加强社会组织作用,积极搭建各类志愿者管理机构及服务平台,不断完善社会组织与志愿服务的法规制度,将各项环境志愿服务组织与志愿者纳入城市管理工作体系,推进形成沟通交流、协同共享、现场管理、过程考评和服务保障等志愿服务运行机制,促进社会组织与志愿服务工作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实现城市美好家园的共驻共建共治共享与环境建设管理的社会化。

(责任编辑:荣荣)

猜你喜欢

免疫力疫情管理
材料作文“免疫力”导写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免疫力并不是越强越好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培养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