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意戏剧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创造力的策略

2021-02-27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葫芦娃禾苗创造力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二幼儿园,福建福州 3500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中提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1]戏剧游戏特别需要参与者智能、情绪和行动的投入,这个过程是创造力发挥的过程。幼儿的创造力虽然与生俱来,但有可能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不同的“对峙”、鼓励或压抑,创造力发展很不均衡。

创新与创造力是个体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创意游戏对提升幼儿创造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创意戏剧游戏中,可通过即兴表演、自我装扮、角色扮演等途径,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游石玲等设计幼儿创造力的评价量表,以分析创意戏剧对提升创造力的有效性,并提出相应的培养建议。[2]目前,在创意戏剧游戏的实施过程中,常常出现剧本雷同,幼儿机械模仿教师编排的动作,表演整齐划一等问题。这样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忽视了创意戏剧游戏本身的内涵以及创意戏剧游戏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独特价值。因此,笔者在所带大班班级和创意戏剧社团开展创意戏剧游戏实践,就如何在创意戏剧游戏中提升幼儿创造力方面提出具体做法。

一、创意戏剧游戏的内涵及创造力培养价值

(一)创意戏剧游戏的内涵

创意戏剧游戏是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是幼儿十分喜爱的一项综合艺术活动。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幼儿创意戏剧游戏,是结合肢体开发、剧本创编、即兴表演、角色扮演等途径,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幼儿凭借所思所想进行创造的活动,从而达到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目标。[3]

(二)创意戏剧游戏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价值

每个幼儿都具有创造的潜能,幼儿的创造力是建立在相应的智力、心理水平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的。3-6 岁幼儿的创造力与成人不同,是一种自发的活动,且以创造性想象为主,具有重要的个体价值。[4]戏剧本身是艺术,能够帮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他人感受,并进行有创造性的表达。创意戏剧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丰富创造力的知识基础

有关内部想象与外部行为之间关系的梳理认为,内部想象要依赖于在感知新经验的过程中,调动过去经验,并将旧经验进行重新改造、重组而形成新的形象。创新和创造需建立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创意戏剧游戏重在挖掘幼儿感兴趣的故事以及游戏、生活中的体验,丰富幼儿创造力的知识基础,从而将幼儿的知识经验以戏剧的表现形式改造创新。

2.发展创造想象

创意戏剧被认为是幼儿想象力的源泉,无论是创编故事、道具演示还是自我装扮,都能给幼儿提供发挥想象力的机会。儿童戏剧艺术教育是培养儿童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从儿童想象力的发展特点来看,一般是从“无意想象”到“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到“创造想象”,戏剧的特点以及实施过程恰好符合这一发展特点。[5]

3.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构成创造力的重要部分。在创意戏剧游戏中,教师要重视保护幼儿好奇心,通过肢体表现、音乐欣赏、语言表达、手工制作等形式,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探索。同时,鼓励幼儿幻想,结合以往的经验构造新形象。在剧本创编时,教师以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幼儿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充分信任和尊重幼儿,与幼儿平等相处,为幼儿创造型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4.培养意志品质

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的思考、坚韧顽强的意志等优良的个性品质,是发挥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创意戏剧游戏为幼儿营造宽松的氛围,如自选角色、自主创编剧本等活动,有助于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幼儿个体的能力,培养个性品质。在角色扮演和肢体表现活动中,幼儿还需与同伴互动配合,在合作遇到问题时积极主动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思维品质。

二、创意戏剧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创造力的策略

(一)问题导向,激发创作剧本兴趣

创编创意戏剧剧本的过程中,幼儿根据已有的前期经验,对故事情节展开大胆的想象和创作。大班幼儿的语言能力有所提升,词汇量更加丰富,语言表达逐渐完整和连贯,具备一定的创编能力。在一个剧本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在尊重幼儿兴趣的前提下,应思考剧情能否有推进的空间,哪些剧情是关键的,哪些情节可展开创编。通过有效提问,引发幼儿积极思考,达到创编情节的目的。

1.关键情节设问

在情节创编时,教师一般会通过提问引发幼儿思考,对情节展开想象。故事中,哪些情节和内容具有创编的价值呢?教师应深入分析,把握关键情节,将能激发幼儿好奇心、有开放性答案的情节作为关键情节。如在大班创意戏剧《葫芦娃》中,幼儿对葫芦娃与妖精对战的情节特别感兴趣,并关注到七色葫芦娃各有本领的情节。教师针对情节设问,让幼儿展开想象:“如果你是葫芦娃,你想拥有什么本领?”幼儿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我想飞。”“我想放出电,把妖精电晕。”“我想拥有一把很厉害的剑来对付妖怪。”教师继续引导思考,“妖精”们针对新葫芦娃的本领,有什么应对的招式?案例中,幼儿对葫芦娃各有本领这一关键情节有较高的兴趣,且在游戏中也具备相关的经验,因此教师在此处设问。幼儿不仅创编兴致高,想象内容也较丰富,为之后戏剧活动中的肢体表现和道具制作等环节提供基础素材。

2.开放性设问

提问一般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较小,给被提问方以自由发挥的空间。大班幼儿具备回答开放性问题的能力,在情节创编中,教师开放性的提问有助于幼儿展开想象,多元表达自己的想法。如在《新拔苗助长》的剧本创作时,教师提出问题:“禾苗在田里很孤单,它还会有哪些小伙伴呢?他们在一起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呢?”幼儿说:“小青蛙、小螳螂,稻田小卫士,他们来帮助小禾苗捉害虫。他们还在一起快乐地玩耍,青蛙唱歌,螳螂配乐,小蜻蜓伴舞,禾苗当观众。”教师追问:“老农把禾苗拔高时,这些动物伙伴们又会说什么,做什么呢?”幼儿说:“小青蛙躲在一旁,悄悄拉住禾苗,不让老农拔高。”“小螳螂说:快住手,老农,不要再拔禾苗了,小心我的大刀!”“来了一位神仙,他拿出一本书给老农看,这本书叫《禾苗的生长规律》。老农看完书,就明白不能拔禾苗。”幼儿对开放的问题展开丰富想象,并在之后的表演中通过角色演绎出来。

3.连环设问

一个问题能引发两个、三个的连环问题,这样创编的情节才能层层展开。如《葫芦娃》的故事本身有相对完整的结构和脉络,如果需要展开创编,教师要思考哪些情节可以进行拓展。如在过猴山的情节中,教师提出问题:“还有哪些动物朋友愿意帮助爷爷一起去卖草帽呢?”幼儿说出许多动物。教师追问:“很多动物都想去,可是不需要这么多动物去,怎么办呢?”组织幼儿讨论,迁移班级竞选投票的经验,于是产生“森林竞选大会”的有趣情节,各种动物都拿出看家本领,表述自己的竞选理由。一个问题的提出,可以为下一个问题的展开、为情节发展做好铺垫。连环设问,不仅体现情节的关联和前后逻辑,还有助于幼儿展开深入的思考,创编内容更加饱满和充实。

(二)音乐渲染,激励表现角色的表情和动作

在戏剧表演中,教师常引导幼儿进行动作的创编,比较常用的方法是用语言提示或是直接示范。幼儿对动作的创编比较困难,因为幼儿是感性的,很难通过台词描述这样相对抽象的方式,真实体会角色当下的情绪,以至于表演时,表情动作和角色情节的匹配不足。此时,教师常常进行手把手的示范,然后让幼儿照搬,导致动作创编缺乏创新性。如果在创编表情和动作时,选择情景性的音乐,将有助于幼儿感受体验情感,自然地做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例如,《葫芦娃》创意戏剧活动中,有一段情节是要幼儿表演妖精出山的动作。一开始,全班只有两三个幼儿愿意尝试,且表演的动作拘谨和单一,只是略微扭动身体和挥动手臂。教师选择一段音乐《妖》让幼儿欣赏,幼儿被神秘而紧张的音效吸引。教师加上旁白:“传说,葫芦山里关着蝎子精和蛇精。一只穿山甲不小心打穿山洞,两个妖精逃出来,从此百姓遭难……”大部分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都能随着音乐扮演蝎子精和蛇精,更加大胆地扭动身躯,还能根据音乐的高低变化,时而在地上扭动,时而做出可怕的表情。音乐的节奏、旋律和音效的变化,激发幼儿内在的情绪体验,比语言渲染更直接有效,符合幼儿直接感知的学习特点,有助于提升幼儿的创编能力,获得更好的创编效果。

(三)提供材料,引发假想、替代和创作道具

大班幼儿的游戏经验比较丰富,他们常常使用各种材料进行假象和替代。以往的创意戏剧游戏中,教师为了追求舞台效果,常购买现成的服装或逼真的道具给幼儿表演,使幼儿失去一次创造想象的机会。大班幼儿有能力选择材料进行想象替代或制作,教师可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自主寻找制作道具、头饰、服装的低结构材料,让幼儿自主参与,或师幼、亲子共同制作凸显角色形象的服装道具,提升幼儿创造性使用材料的能力。

例如,在大班创意戏剧社团开展的《拗九节》活动中,有一个环节是目连给母亲制作拗九粥。教师并没有直接提供现成道具,而是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材料,找来各色彩泥、纸盘等,制作出美味的拗九粥。在最后一幕给爷爷奶奶送粥时,幼儿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作装扮:用一块纱巾包裹在头上扮演奶奶,找来一根水管当爷爷的拐杖。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幼儿使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替代,对造型和道具进行大胆创造,既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升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模仿学习,发挥榜样作用

观察模仿是一切学习的基础,也是儿童的天性。模仿和创新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模仿—理解—运用—创造性运用是一个学以致用的过程。因此,在创意戏剧游戏活动中,教师的示范十分重要。幼儿在观察模仿中发现和学习规律,理解内涵和要点,将理解转化运用到自身的行为中,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运用。

例如,在《拗九节》活动中,幼儿用来熬粥的材料有红枣、糯米、桂圆、荸荠等,其中有一段富有韵律的自我介绍。教师先示范创编关于糯米的儿歌:“我是小糯米,身体细又尖,颜色白白的,软软又黏黏。”要求幼儿观察其他角色的特点,仿编自我介绍:“我是小花生,一头有点尖,身体白胖胖,营养味道棒;我是小荸荠,长在泥地里,脱掉黑外衣,露出白肚皮……”教师通过示范,帮助幼儿直观理解创编的要求,再引导运用,创编出凸显食材特点的儿歌。

总之,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创意戏剧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可通过问题导向、音乐渲染、材料提供、模仿学习等形式,为幼儿提供宽松愉悦的游戏环境,鼓励幼儿即兴表演、自选角色、制作道具等。在丰富且有趣的情景中,发挥创意戏剧游戏对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独特作用,让幼儿大胆表现,敢于创新。

猜你喜欢

葫芦娃禾苗创造力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小小葫芦娃
葫芦娃,葫芦娃
葫芦娃勇闯葫芦谷
小熊的家
禾苗上的露珠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To Pull Up Seedlings To Help Them G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