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本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价值与运用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大人国与小人国》教学为例

2021-02-27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格列佛小人国绘本

(城厢区灵川中心小学,福建莆田 351162)

农村小学的美术教育往往不受重视,再加上学校条件比较滞后,以及家长不在意孩子的美术学习情况,导致教学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农村小学生由于生活实际和心理发展限制,阅历不足,感性认识比较少,若让他们欣赏一些比较写实、复杂、理性的美术作品,常常难以解读,注意力无法集中,进而影响美术课堂教学。美术绘本具有颜色鲜艳、客观直观、情节丰富的特点,可弥补学生感性认识不足的缺点。教师应充分挖掘美术绘本资源,利用绘本价值,通过创设情境、引导观察、拓展想象等策略,使美术教学达到直观、简单、形象的教学效果。

一、绘本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绘本是以绘画形式为主的图书读本,生动的画面附有少量的文字说明,是一种画出来的图书。它包含丰富的图片,具有鲜艳的色彩构造、鲜明的人物特点等,其中穿插着抽象或者具象的表达,具有形象性和趣味性,为学生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能引起学生对绘画情感的共鸣。绘本中所叙述的故事,一般比较简洁易懂,具有直观性。学生通过阅读浅显的语言文字,快速进入绘本世界。针对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绘本,激起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与绘画创作热情。可利用一体机、班班通、一校带多校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将绘本中的情境以多媒体播放等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的视觉造成冲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绘本内容,充分发挥创作想象,培养发散性思维。教学中要结合绘本特征,凸显绘本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独特价值,使学生乐于学习。

二、绘本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课前情境导入,激活创新思维

美术教育活动是学生创作过程中再创造的过程,要在课堂创作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张扬,达到创新的目的。[1]农村小学传统纯技能的美术教学活动,虽然培养了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却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受到限制,培养出的只是没有创新能力的画匠,而不是具有创新思维、有表现能力的画家。绘本中的美术人物及拟人化的动物形象充满活力,容易植入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以全新的视角去发现、体验、欣赏和交流美,并认识周围的世界。绘本作品的色彩明亮,故事内容幽默诙谐,线条既流畅又简单,贴近学生的视角,可作为课前情境导入的载体。教师可借助相应的绘本文本,引导学生阅读交流,引发对美的思考与感受。

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大人国与小人国》时,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欣赏《格列佛游记》的故事绘本,探讨格列佛四次出海航行冒险的经历,并猜测故事结果如何。接着,引导学生交流想象:如果自己进入故事中,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用画笔表现出来。一学生踊跃表达自己的想法:“‘呯’的一声,我被一个铁皮罐给弄痛了。一个只有一尺多高的小人踮着脚尖问道:‘巨人,你从何而来?’我弯下腰轻轻说:‘我从广东深圳来。’小人说:‘欢迎来到小人国!我要带你去参观我们的城市。’这里的大厦鳞次栉比,有茶吧、网吧、百货店、美食城等。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顾客盈门。”大部分学生都能用自己所掌握的美术元素和特有的绘画语言,表现出大小、高矮的对比,作品所展现的故事新颖、独特,具有感染力。

(二)课中引导观察,丰富绘画内容

课标指出,要“灵活运用影像、范画以及故事、游戏、音乐、参加、访问、旅游等方式,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农村小学的教学设施比较缺乏,但是学生的生活空间很大,所接触到的事物是五彩缤纷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身边的每一件事物,从事物的特征、颜色、形状等方面展开美术学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与美术主题相关的绘本内容,供学生细细品味、慢慢想象,然后进行创作与再创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观察绘本的绘画方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绘本内容,添加自己的素材。

例如,教学《大人国与小人国》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格列佛游记》的绘本细节,师生一起欣赏、解读、探讨,对绘画主题形成整体的构思。再引导感受各国风光,了解独特的风俗、历史、文化等,并把观察到的事物画在纸上。通过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描绘和刻画,将难以置信的故事在现实环境中进行创作。学生掌握大小、高矮的表现形式后,用鲜艳的色彩、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有的描绘小人国的故事,小人们在格列佛的手上跳舞,在他的头发里做游戏;格列佛用手臂挡住上千的飞箭,一步跨过小人国宫殿的城墙,还游过隔开两个国家的海峡。有的表现格列佛在大人国的奇遇,一只猴子把他当成婴儿,将他抱到山一样高的屋顶上,格列佛吓坏了;格列佛差点淹死在盛满牛奶的碗里,还要用剑对付像狗一样大的老鼠,就连一岁的小孩对他都是很大的威胁……学生的绘画作品饱含童真童趣,充满神奇的想象力与美的意境和情愫。

(三)课后拓展教学,延伸想象空间

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美术知识,培养绘画能力,陶冶情操,锻炼意识,还要发挥其培养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作用,提升学生的空间、色彩等想象能力。从功能来说,绘本很好地弥补了农村小学生想象空白、个性能力不足的问题,成为学生美术学习中的一种依托、一种借助。[2]优秀的绘本会给学生创作预留许多想象空间,学生可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体验情境变化,理解角色的行为动机。学生在阅读绘本后,会对故事内容产生期待和预想。[3]应让学生从文本中走出来,自主想象故事的发展方向,人物的情感表现等,让教学内容不止于课堂。

例如,教学结束时,再次展示《格列佛游记》绘本故事,并提出拓展性的问题:“学完《大人国与小人国》后,你有什么想法?”学生畅所欲言:“我很佩服格列佛的勇敢和机灵,特别是他那种遇到困难永不退缩的精神。”“我想穿越时空,陪同格列佛一起开着航母远航,一起冲破难关、打败怪物、获取知识,当永远的胜利者!”“我以后想当一名航海家,游览各国的美丽景色,发生像格列佛一样的奇遇。”有的学生还以连环简笔画的形式,重新编写了《格列佛游记》的后续故事:“又是一年秋天,小人国国王带我来到海边,一艘大船出现在我的眼前。小人们看我天天思念家乡,便建造了大船来送我回家。临别时,我把全国人民搂在怀里,久久拥抱,依依不舍地带着食物离开了。轮船行驶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夜色降临,大风暴也尾随而至……”这样的拓展教学,让学生在原先的绘画基础上拓展思路,使绘画效果更加丰富。学生不仅习得美术知识,还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了解绘本背后的深刻内涵,为今后的美术创作打下扎实基础。

总之,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了解绘本的价值和优势,充分利用绘本,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丰富绘画内容,拓展想象空间。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是新教育理念的要求,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绘本,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绘本教学应联系生活,因势利导,不拘一格,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体验美的能力,达到发展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目的。

猜你喜欢

格列佛小人国绘本
在王宫里
绘本
绘本
格列佛游记之利立浦特游记
绘本
格列佛游记
穿越小人国
格列佛游记
蹦蹦跳跳的高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