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甜玉米新品种闽甜736 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2021-02-27陈子强郭新睿田大刚胡昌泉陈在杰顾建强

福建稻麦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鲜穗春播甜玉米

李 刚,陈子强,郭新睿,田大刚,胡昌泉,陈在杰,顾建强,王 锋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3)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及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优化,中国城乡居民在鲜食玉米消费量逐年增加的基础上,同时对品质、品种类型和深加工产品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这种质、量追求变得愈加迫切。在当今现代分子生物学与传统育种技术深入结合下,不断培育出优良的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和与之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不同消费需求,这一直是现代农业科研与生产研究的主要任务。闽甜736 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联合选育的鲜食甜玉米新品种,于2020 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玉20200001)。2020 年春、秋两季在泰宁县朱口镇示范种植0.2 ~0.6 hm²,平均每667m²鲜穗(带衣)产量1 261.5~1 363.2 kg,折合产值2 870 ~3 000 元。品种表现株高与穗位适中,茎秆粗壮,抗逆性较强,果穗外观商品性及蒸煮品质优等特点,适宜在福建省甜玉米种植区种植。

1 产量表现

2018 年福建省春季甜玉米区域试验,平均每667m²鲜果穗(带衣)产量1 193.41 kg,比对照粤甜16 号增产14.3%,增产极显著,产量位居参试种第5 位,增产点率为85.7%。2019 年继续试验,平均每667m²鲜果穗(带衣)产量1 128.43 kg,比对照粤甜16 号增产13.2%,产量位居参试品种第3位,增产点率为100%。2 a 区试平均每667m²鲜果穗(带衣)产量1 160.92 kg,比对照粤甜16 号增产13.8%,增产点率为92.9%。

2020 年春季在泰宁县朱口镇示范种植0.2 hm²,平均每667m²鲜穗(带衣)产量1 305.5 ~1 363.2 kg,平均鲜穗(带衣)批发价2.2 元/kg,折合产值2 870 ~3 000 元。秋季同地示范种植0.6 hm²,平均每667m²鲜穗(带衣)产量1 261.5 ~1 288.4 kg,平均鲜穗(带衣)批发价2.3 元/kg,折合产值2 900 ~2 960 元。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生育期

2020 年闽甜736 在泰宁县示范种植,春播播种期4 月12 日,出苗期4 月15 日,移栽期4 月21 日,抽雄期6月14日,吐丝期6月17日,采收期7月7日,出苗至采收鲜穗生育期83.0 d。秋播8 月4 日播种,出苗期8 月7 日,移栽期8 月11 日,抽雄期10 月1 日,吐丝期10 月3 日,采收期10 月24 日,出苗至采收鲜穗生育期79.0 d。

2.2 经济性状

闽甜736 在春播示范种植中表现株型半紧凑,株高238~243 cm, 穗位高84.9~86.7 cm,鲜穗 (带衣)重0.44 ~0.46 kg。果穗长筒型,穗长21.0 ~21.4 cm,穗粗5.4 ~5.5 cm,秃尖长0.8 ~1.0 cm,穗行数17.2 ~17.6 行,行粒数37.5 ~37.8 粒,黄粒白轴,籽粒排列整齐,鲜百粒重40.3 ~40.6 g。

2.3 品质

经专家现场综合测评及各区试点外观测评,2018 年品质总评88.2 分,品质优于对照;2019 年品质总评86.8 分,品质较优于对照;2 a 平均品质总评87.5 分,品质较优于对照。2019 年经扬州大学农学院检测,皮渣率11.6%,可溶性总糖21.9%,还原糖14.1%,达到部颁甜玉米标准。

2.4 抗性

2 a 区试田间调查高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抗锈病、抗纹枯病、抗茎腐病、高抗粗缩病、高抗玉米螟,纹枯病接菌鉴定为中抗纹枯病。2020 年泰宁春秋两季试种未见明显病害发生。

3 栽培技术

3.1 地块选择

玉米对肥水要求较高,尽量应选择土壤肥力高、保墒保肥好且排灌水方便的半沙壤或壤土田块种植。玉米为异花授粉作物,为保证其品质和商品外观的一致性,玉米开花时期应采取时间或空间上的隔离,避免其他玉米品种花粉串粉影响品质,特别是防止其他糯玉米或饲用玉米品种花粉串粉。空间隔离,平原区一般在500 m 以上为宜。时间隔离,一般以两品种花期隔开20 d 以上。

3.2 适时播种

每667m²用种量0.5 kg,采取浸种催芽后穴盘育苗或苗床播种育苗,达到苗全苗齐。春播时间以当地地表5 cm 土层温度稳定在12℃以上即可播种,一般在3 月中下旬可以开始播种,秋播大约在7 月15 日—8 月18 日,闽北和高海拔山区在8 月5 日前完成播种。采取苗床育苗时,播种前在苗床施撒每667m²用量2.0 ~3.0 kg 的3%辛硫磷颗粒,预防地下害虫,拌匀后再精细整地,疏松肥沃的菜园土较好,整平保持湿润。均匀播种后覆浅土,不露种,可覆盖上一层细软的稻草或加小拱棚,起到保温和预防雨水冲刷露种的作用。晴天需揭膜通风预防高温烧苗,苗床适时浇水保墒,确保苗齐苗匀。一般苗龄2 叶1 心至3 叶1 心即可移栽,小苗带土带肥移栽成活率高。

3.3 合理定植

在机耕整地前施足底肥,每667m²施商品有机肥50 ~100 kg 及2.0 ~3.0 kg 的3%辛硫磷颗粒,再旋耕起垄整畦,畦带沟宽120 cm,留好排水沟,保证排灌通畅。闽甜736 春播适宜种植密度3 000株左右,采取单行单株定向移植,株距18 cm。移栽时,去弱苗、病苗,按大小苗分田块或分畦定植并淋足定根水,以便后期田间肥水管理,达到全田植株生长无弱株。

3.4 田间管理

良种配良法,鲜食甜玉米栽培要想进一步获取高产、优质,后期田间肥水管理尤为重要。首先确保本田全苗,一般移栽后2 ~3 d 及时进行田间查苗补苗。玉米为C4植物,在整个营养生长和籽粒建成期对肥水需求旺盛,全生育期每667m²纯N 需求量为15.0 kg、P2O54.0 ~5.0 kg、K2O 7.5 ~10.0 kg,同时把握好基肥与追肥的比例和时间。一般春播甜玉米氮肥的分配比例为:基苗肥∶穗肥=4∶6,夏播玉米相应控制在4∶6 或5∶5,以偏重施穗肥。根据玉米的需肥规律及生产成本的优化控制,追肥时间以2 次完成为好,第1 次在玉米5 ~6 叶期追施,每667m²施用8.0 ~10.0 kg 尿素作苗肥;第2次追肥在玉米10 ~11 片叶时(拔节后、大喇叭口期以前)进行,每667m²施用15.0 ~20.0 kg 尿素作穗肥[1-2]。同时还应根据地块实际肥力状况和保墒保肥能力,及时控肥追肥,确保玉米在整个生育期不脱肥,保证“口粮”。

本田保持畦沟与边沟的排水通畅,沟深浅基本无落差,雨天不渍水。玉米抽雄吐丝至乳熟期对水分需求旺盛,保持田间湿润,如遇干旱季节,可灌跑马水,利于籽粒饱满均匀[3]。

3.5 病虫草害防治

甜玉米苗势较弱,此时杂草竞争压力小,长势快,可选用硝磺草酮类或巴斯夫30%苯唑草酮(苞卫)于玉米3 ~5 叶期尽量避开心叶全田喷施,也可结合中耕培土清除杂草。

根据当地气候和病虫害发生规律,适时防控地老虎、纹枯病、锈病、蚜虫、玉米螟等病虫危害,可选择50%辛硫磷乳油、5%井冈霉素水剂、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5%吡虫啉悬浮剂等高效低毒农药对水喷施[3]。近2 a 玉米草地贪夜蛾危害趋势加重,可选择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虱螨脲、虫螨腈等单剂或复配剂进行防治。科学掌握喷药适期、适量和喷施方法。

3.6 适时采收

适时带衣采收,一般在吐丝授粉结束后18 ~22 d 采收为宜,此时花丝已转为黑褐色,同时果穗籽粒的饱满度、亮度、可溶性糖含量、适口性等品质指标达到最佳。

猜你喜欢

鲜穗春播甜玉米
全国春播面积9.4亿亩左右
甜玉米丰产 种植有技巧
晋城科协:开展“春耕春播专家行”活动
墒情会商,助力备耕春播
“华耘花糯402”种植密度试验简报
糯玉米“天彩二号”种植密度试验简报
甜玉米栽培技术与提高种植效益的措施
甜玉米常见病害的抗性鉴定及防治
密度、播期对杂交糯玉米遵糯4号鲜穗产量的影响
施肥对甜玉米物质形成累积特征影响研究